18.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 (1)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 (2) ?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 (3)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1)也有安全风险
(2)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3)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和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个空应填“也有安全风险”;第二个空根据“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可填出相应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可知前面应该提到“两难处境”的内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空,根据“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和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个空应填“纠结的内容”。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敬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人都会老的,今天的尊老敬老,也就是自己明天的被尊敬被爱护;反之,① ,所以② ,而这种美德是跨越地域,穿越光阴的,是日常持久的承继和延续,是细水长流的永恒和绵延,不该有“节点”,不该有“突击”,否则③ 。
①轻人不懂得敬老爱老,待日后自己年老时说不定会遭到报应,
②我们要培养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③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老爱老。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比如第①处,横线前表述的是“今天的尊老敬老,也就是自己明天的被尊敬被爱护”由此可以看出第①处的内容应该是“年轻人不懂得敬老爱老,待日后自己年老时说不定会遭到报应”这类内容;第②处,由后文“这种美德”联系前文“敬老”可以推测出来;第③处,由前文“否则”联系前文“敬老”可以推测出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6.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访节目: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C: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王老师,拜读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某校新闻网: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4.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18.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2)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注意:(1)要根据情景,友好提示,不至于伤感情。(2)对同学的友好提示,表达感谢之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⑤③④①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所给五个句子,确定首句,通过分析可知,②句和⑤句之间为转折关系,语意重点在强调郊游野宴,③、④、①为具体阐释郊游之乐并且按逻辑关系从一般到特殊排序。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 , ,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A: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B: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C: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D: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18.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请删去游离中心内容的两句,指出表达不得体的三处并加以修改。
①我叫吴有,18岁,是一名来自××中学的高三学生。②很感谢贵校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③我爱好广泛,在体育、音乐、写作等方面多有建树。④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每个周末我都要和朋友去观景赏玩。⑤我热爱学习,很享受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感觉。⑥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⑦我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我会在朋友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⑧我的家乡湖南风景秀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⑨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我将加倍珍惜,谢谢!
(1)必须删去的两个句子:____。(只填句子的序号)
(2)需要修改的地方:
将 改为_ ___;
将 改为_ ___;
将 改为_ ___。
(1)④⑧
(2)③将“多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⑦将“鼎力相助”改为“尽力帮助”;将“慧眼识珠”改为“给我一次机会”。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删去游离中心内容的两句,指出表达不得体的三处并加以修改”。这是“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主要应是介绍自己的特点和表达自己对该学校的向往之情,④⑧两句与此关系不大,可以删除。③“我爱好广泛,在体育、音乐、写作等方面多有建树”中的“多有建树”过于夸大;⑦“我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我会在朋友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中的“鼎力相助”是敬辞,谦敬不当;⑨“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中的“慧眼识珠”过于抬高自己。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简明和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运用得体是高考语用题的一个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本题就以改错题的形式设题,考生应分清对象、场合以及谦辞敬辞的性质。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因此,停止使用核能和扩大使用核能这两种趋势是并存的,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但要使人类真正接受核能,下一代核能发电技术需要完善地保障核电安全。
A:而在近期主流仍是停止使用核能,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B:但在近期主流仍是核能使用的扩大,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C: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驱动着核能使用的扩大,故使后种趋势在近期占了主流 D: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驱动着停止使用核能,故使前种趋势在近期占了主流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重点“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根据材料的重点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经典阅读的题目,注意材料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注意抓住对话的中心“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即“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