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 , ,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 。 ①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 ②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③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 ④源于纳西族的zōng jiāo 典籍兼百科全书《东巴经》 ⑤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⑥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A:②①③⑤④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④⑥③①②⑤ D:②⑤③①④⑥
3.下面是陆倩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从后面提供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诗歌的空缺处的一项是( )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 /把三月的花枝 /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 /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 。 ①作芬芳美酒 ②插得满身都是 ③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④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 ⑤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⑥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①②⑤⑥ B:③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②④⑤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要全面了解孔子,必须通过“六经”。具体说,通过“六经”,我们了解到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王道。而 ①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人道中最高的忠恕之道。自宋明以来,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只是通过《论语》来了解孔子,而不是通过“六经”来了解孔子,这就导致 ② 。实际上,若全面地了解孔子,就应该把孔子当作圣王来看待。孔子不仅仅是道德崇高的圣人,更是参通天地人的圣王。故 ③ ,更是王道。
①《论语》则主要集中在人道方面 ②人们只把孔子当作圣人来看待 ③孔子之道不只是圣道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后文“便是人道中最高的忠恕之道”,联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取自《论语》,如此可以补充为:《论语》则主要集中在人道方面。第二处,根据前文“人们普遍只是通过《论语》来了解孔子,而不是通过‘六经’来了解孔子”,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只把孔子当作圣人来看待”。第三处,由前后文“孔子不仅仅是道德崇高的圣人,更是参通天地人的圣王”“更是王道”可知要补写的内容是“孔子之道不只是圣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然,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一定要给读者或观众一把开悟的钥匙,要让读者或观众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有一点恍然大悟,有一点如梦方醒,这种故事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假如你能给观众或者读者一把开悟的钥匙, 。
A: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 B: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者观众留住,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C: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者观众留住 D: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者观众留住,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23.某校《起航》杂志社准备为高三同学开辟一个专栏“梦想照亮现实”。请以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该栏目征稿宣传词,要求紧扣专栏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1:梦想从这里起航,青春在校园绽放。校刊《起航》为高三同学新开辟了专栏“梦想照亮现实”,现特向全体高三同学征集优秀稿件,欢迎踊跃投稿。
答案示例2:文字在懵懂的岁月里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校刊在默默的守候中激荡着我们心中的涟漪。承载着青春与梦想的高三新专栏“梦想照亮现实”就要“起航”了,欢迎全体高三同学踊跃投稿。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某校《起航》杂志社准备为高三同学开辟一个专栏“梦想照亮现实”。请以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该栏目征稿宣传词,要求紧扣专栏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写宣传词的能力,属于语言表达的范畴。首先要把握题干的要求,是为高三学生“专栏‘梦想照亮现实’”写选出词,故内容上要紧扣梦想和高三的特点,最后要注意“征稿”这个目的要表达清楚。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修辞以及常用应用文的能力。拟写宣传词的应试策略: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二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例如,本题要紧扣征稿的主题“梦想照亮现实”,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征稿单位及要求写清楚。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 ①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 ② ,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 ③ 。
①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②可以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 ③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是对前面“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几句话的总括,前面几句话都是说“空白手法”。第二处,可以依据后面“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进行填写。第三处,此处是对前面诗歌中这种技巧的总结,故应属于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连贯题中的衔接填空。【1】衔接填空题一般以一个语段为语境。从语段结构入手,理清语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语段的话题(或者陈述对象)、主要内容。【2】弄清要填写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属于段落的哪一个部分,它与前后文的哪一句对应。【3】弄清要填写的句子与前后文的逻辑、语义关系。【4】注意陈述对象、陈述角度、语段中心、语言的语体色彩。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时,因为种植和加工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吃粗粮。粗粮摄入过多,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导致古代人多营养不良。然而, ,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增多。因此,每天适当地摄取粗粮是很有必要的。粗粮的口感虽然很难满足现代人味蕾的需求,然而,它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B.1含量以及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却与经常摄入高热量食物的现代人极其匹配。
A:由于纤维素和维生素 B:1摄入不足,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 B.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再加上精细食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B.1含量不足 C: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再加上纤维素和维生素B.1摄入不足 D: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和维生素B.1摄入不足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_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③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文化就是”,第②空注意前面的“素质好”第③空注意前文“存在于书籍之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文化”“好素质”“书”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22.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抗生素在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 ① ,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人类在治疗疾病时使用抗生素, ② 。当这些细菌再次传染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 ③ 。
①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药到病除)②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③最终就会使其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耐药性”。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的耐药能力”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 。
A:就是要求同存异,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B: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达到和谐共处,从而求同存异。 C: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D:就是要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