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新华区环保局将指挥中枢设置在环境保护网络信息平台上,这个平台的功能一是收集网格员上报的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按照职能分工,给对口单位下派任务。比如,辖区内发现破坏环境的,网格员先行处理。① ,就通过平台进行上报。② ,指挥中枢再通过平台,安排职能部门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处置。无论何时何地,网格员只要掏出手机连上网络, ③ 。这个微信群里有环境执法人员、网格员,区内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也“潜伏”其中。
①如果网格员处理不了 ②上报的信息通过平台到达指挥中枢 ③就能在群里收发信息(答对一句2分,两句4分,三句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根据语段前几句话了解“平台”的工作特点和程序之后,先看①处,由前一句“网格员先行处理”和后一句“就通过平台进行上报”,可知此处应填“如果网格员处理不了”;②处,根据后一句“指挥中枢再通过平台……进行处置”,可知此处应填“上报的信息通过平台到达指挥中枢”等相关内容;③处,抓住前文“掏出手机连上网络”和后文“这个微信群”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① ,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② ?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其他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③ 。
①这是因为手机等一般不通过卫星传输
②那么汽车GPS导航系统是否会受到日凌影响呢
③所以汽车GPS导航系统是不会受到日凌干扰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前面说的是日凌对卫星通信有影响,而又说手机等不受影响,自然是因为其不通过卫星传输的。②处,后面说的是汽车GPS不受影响的原因,所以这里就应该是其是否受影响的疑问。③处是前文讨论GPS导航系统的结论。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字。
“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但 ① ,这就造成公众在快速浏览信息的同时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的局面。此次失联客机事件中,马航等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一些缺失,又给媒体的准确报道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就要求正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把握好信息 ② 之间的平衡,须知此时此刻,跟“自媒体”比快,是断乎比不过的。而公众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恰恰需要 ③ ——哪怕稍稍慢半拍也无所谓,毕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
①真伪难辨(或可信度差)②快捷性和准确性(或速度和信度)③精确的信息。(答相近意思的词语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结合上下文语境是答此类题目的最有效方法。第一空,根据“但”字可知所填内容与“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构成转折关系,方向是下文的“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第二空,所填内容为两者之间的平衡,根据下文“跟‘自媒体’比快,是断乎比不过的”,可知所填内容为“快和真”两方面。第三空,“哪怕稍稍慢半拍也无所谓,毕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说明,可知应填“信息准确”之类的句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 ① ,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等。诚然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 ② ,被外国民众所认识。但是它也限制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 ③ 。
①他们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②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③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①处应填“外国公民……”,与“统一”相对,关键词应该是“分散”一类词。②根据前后内容一致的原则,应填“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③处是总结全文,应填“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28.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
(1)留恋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
(2)赞美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3)赞美淳朴、善良、真挚的农人;
(4)留恋与朴实、善良的孩子去体验冒险的乐趣;
(5)怀恋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4分,每点1分,答到四点给全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这是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那夜似的豆”“那夜似的好戏”,这两者包含的是当时农村生活中的自由自在的状况、人和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情感、童年生活中的乐趣、农人的善良真挚等等。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熟知考纲规定的名著内容,然后以及题干所问进行答题。比如本题中,“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应先回顾《社戏》中所写的内容,再体会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情感态度。
27.《红楼梦》“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说:“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说的是谁?贾府一般人对此持什么态度?谁有异议?这两句话暗示了什么?
(1)王熙凤;(2)王熙凤去散花寺求了签回来后, 多数人认为是好签, 衣锦还乡 。(3)薛宝钗,薛宝钗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暗示了王熙凤的悲惨命运。 衣锦还乡是指死后回到金陵, “二十年”是指她自幼离开娘家, 到她死时估计已有二十年时间。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红楼梦》‘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说:‘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说的是谁?贾府一般人对此持什么态度?谁有异议?这两句话暗示了什么”,这是考查学生对《红楼梦》内容的把握。这是《红楼梦》第一零一回“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的内容,“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这句话说的是凤姐,多数人认为是好签,但是薛宝钗看法不同,暗示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熟知考纲规定的名著内容,然后以及题干所问进行答题。比如本题中,“《红楼梦》‘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说:‘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说的是谁?贾府一般人对此持什么态度?谁有异议?这两句话暗示了什么”,应先回顾这是《红楼梦》中哪一个章节的内容,该章节主要了写了什么,涉及哪些人物。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2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2.《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
23.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1.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评分建议:6分。每对一处得1分;多于6处,每多一处倒扣1分。)
22.国别(体) 史部(评分建议:2分。每空1分。)
23.揭露邪说具体内容,让世人知道不可信从邪说;再加以禁止。(评分建议: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2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这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该句的大意,然后抓住句子的断句标志,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断句。先抓句末语气词“哉”,再抓句首词“是以”,对称的句子“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首先要了解史书的体例种类,然后再回答问题。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2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然后在翻译的基础上用自己话概括。“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找到这句话翻译之后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分析题干,明确题干所问的问题,比如本题,“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要求考生找出作者表述观点的句子;然后到文段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这段话中有“或曰”“对曰”这样的字眼,可见作者的观点应在“对曰”中,再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内容即可。
5.下面根据材料提炼的关于“细节”含意,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 ) 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材料二: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
A:细节就是看似不重要却是解决问题关键的小环节。 B:细节就是能够主动关心常人不关心的细小事情。 C:细节就是一种能影响成败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细小事物和行为。 D: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事物或行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十月底了, ,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①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 ②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 ③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 ④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 ⑤遇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 ⑥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
A:①②⑥⑤④③ B:③①⑤④②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③④⑥⑤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