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二学年,同学们利用教材篇目《逍遥游》创作了大量精彩的对联,下面是部分作品辑录,请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判断下列作品最符合要求的选项是( )

A:我欲逍遥学鲲鹏,翱翔寰宇;不愿有待如斥鴳,困于尺方。 B:蜩飞三尺,抢榆枋而止,控黄土,胸无大志;鹏游万里,抟扶摇以上,负青天,心有远方。 C:鹏可栖于南冥且击水千里,卿当坐对寒窗而读书万卷。 D:宋荣子,荣辱境间得逍遥,举世非之不加沮;归有光,项脊轩中有长情,六十进士又何妨。

17.仿照下面句子,(从李白,杜甫、贾谊,孟子,荀子、韩愈中任选两人)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所写内容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阅读文天祥,就是在阅读一种忠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鼓舞一代人奋力前行;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写出“阅读对象”,然后引用诗句阐释“精神”,注意对象和精神的吻合,再注意句式和修辞。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21.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什么是“乡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说她“深切”,是因为乡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像①,不知不觉就会涌上心头——“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②,是因为思念不得,又难以割舍,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乡愁,包含着对家乡故物、故人的思念。故物、故人,不仅仅是孤零零的物和人,③。故乡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剪纸年画、民间小调,特别是节日、庆典、歌谣、戏曲,都是游子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①味道一样随处飘散 ②之所以忧伤 ③更是两者结合起来的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不知不觉”,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忧伤的心情”第③空注意前文“物和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随处飘散”“忧伤”“两者结合起来”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20.阅读下面材料,找出文段观点句,并概括支撑观点的理由。

连续不断的降雨让很多市民认为今年的降水应该比去年多,而实际上昆明市区局部地区、单点性的降雨比较多,周边地区的降雨却不多,今年1月到8月昆明降水量为400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少了167毫米。截至8月14日,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站”蓄水15880万方,比去年同期增加2741万方。按照现有各水库蓄水情况,主城区水库的蓄水量已具备恢复城市正常供水条件,但前几年云南都是大旱,今年的蓄水量和历史同期相比也是较少的。城市人口增多,企业产能增加等因素也考验着各水库的供水能力。所以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需要节约用水。

观点句:

理由:

观点句: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需要节约用水。理由:①今年昆明降雨比去年同期少,蓄水量也低于历史同期。②人口与企业产能增加等因素导致用水增加。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找到文中的论点“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需要节约用水”,然后简要概括论据。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论述性语段,注意找到论点、论据。

3.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 ②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③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④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⑤做了许多大型试验 ⑥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A:②①⑤⑥③④ B:①②⑥③④⑤ C:②⑥③①⑤④ D:①③⑤④②⑥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分三点作答。

答:

(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要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经济、广告词、酒店主人的用心上。为了盈利,店主人做了这样的广告,她的用心是什么?从盈利的角度考虑,广告的目的在于宣传,刺激客人买酒,劝客人留宿,答案就得出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舆论和法律有关联,但它们仍然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运行逻辑。舆论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它有时侯贴着法律,有时候又离法律很远,更多的时候是。男子暴打女司机的视频一出现,立即就引起普遍的愤怒,人们纷纷指责打人的男子,可见这个时候,。可是另一个流出的视频显示被打女司机连续两次变道,使男子开的车因紧急避让而险些侧翻时,舆论就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打人男子这一方了。舆论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你以为它离正义很近,可有时候却很远,你以为它离正义很远,可有时候却很近,甚至

①更多的时候是和法律若即若离②舆论的逻辑是和法律是一致的③这本身就是正义

【解析】

试题分析:文段是说舆论和法律的关联的。①根据上文“它有时侯贴着法律,有时候又离法律很远”,此处是更多的时候的情况,即和法律若即若离;②通过上文的例子,可见舆论是和法律是一致的;③依据上文的分析“舆论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你以为它离正义很近,可有时候却很远”,下文要和上文语意相反,③和上句“可有时候却很近”构成递进关系,所以答“这本身就是正义”等的意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睛,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这是一个仙境。

A: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B:高大的云杉就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云杉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嫩绿。 C:瘦削陡峭的高山上,孤独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D:在夕照的烘托下,白云如狂野的孩子从云杉间奔出。云杉就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

1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①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结构基础上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目标。从现实的教育目标来看,② ,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力量不足,现有教育资源上不均衡,学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最见成效的培养对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③

①个体的智能结构不完全相同(个体有差异)②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城乡有差别)③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不够妥当(文理分科不可取消)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比如第①处,横线前是“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 结合后文“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推测;第②处,由后文“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力量不足,现有教育资源上不均衡”可以推测出来;第③处,由前文“因此”“ 在当前条件下”可以推测是对以上情况的措施,一句整段意思,可以推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