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本人昨日在操场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声调是指发音时贯穿于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

或曲的变化特点,____。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_________。

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声带先紧后

松,__________。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形成不同的音高,从而构成不同的声调。

 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  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  声音就由高变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依据“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特点”“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 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声带先紧后”答题。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8.下面是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英文版的两种汉译,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汉译,并列出两条理由。

原诗英文版:Life is valuable/love costs more/for the sakes of freedom/we give up both.

殷夫(现代著名诗人)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兴万生(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译:自由与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 我宁愿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愿牺牲爱情。

示例一:喜欢殷译。①内容忠实原诗,句数与原诗相同(四句);②句式整齐,类似古代五言律诗;③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④符合“信、达、雅”的原则。

示例二:喜欢兴译。①内容稍有改动,紧扣诗歌题目;②句式灵活有变,符合新诗的要求;③为了突出主题,将原诗四句译为六句,有一定的创造性;④大体押韵,容易上口。

【解析】答出两条,言之成理即可。每条理由解说合理恰当、语句通畅给2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______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①处结合上文来看,应是对上文的总结。②处结合上文的“但是……”可以看出第二句话应与第一句话的内容形成转折,下文又提到了“虚假信息”,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微博信息的可信性令人怀疑之类的内容。③处由后文的“这就……”可以看出,此处应填的内容应与上文微博内容的情绪化是一致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元帅军衔及勋章授予典礼上,__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虽然本人未到场),____________________。纵观__的一生,其成功,__________________;其失败,也是政治上野心膨胀的结果。军事上,他战功卓著,在长征、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位高权重,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其后期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与中央相左,反对毛__,甚至要杀害毛__已达到自己篡党夺权的目的。给党和国家在国内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从这个角度看,__一辈子也没超越自己的老师聂荣臻和叶__。

  (1)超越了他(在黄埔军校的)老师聂荣臻和叶__。  (2)是军事上与政治上双重发力的结果。  (3)政治上,他紧跟中央,拥护毛__。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情境补写类试题的思路是一定要找准相照应的语句后再组织答案,如第一句对应的是最后一句“没超越自己的老师聂荣臻和叶__”,第二句和后面“军事上”和“政治上”两个方面构成总分关系;第三个空应该填“政治上”成功的一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___。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___,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___,进而连线成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而是大家的世界   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  用爱将无数的点连缀成线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1)处结合语境应该是大家的世界;(2)处结合后面“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可知,你不是一个孤独的点;(3)处结合“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连线成面”可知,点连缀成线。

点睛: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___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____。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____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1)通读文句,确定写作对象与中心。(2)上下联系,大致判断上下句逻辑关系。(3)精选关键词,尽量用原文词汇。①处结合语境是讲,灯笼处处都张挂;②结合“每户都有姓氏灯”“讨个口彩”可知,意味着人丁兴旺;③处结合后面关于“元宵”的叙述可知,此处主要讲元宵的花灯。

点睛: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距2018年的高考还有200多天,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为自己的高三学习尽一份绵薄之力。(广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__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而这些诗章又反过来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虽然“曲高”,____,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____。“中国诗词大会”正是带着这种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乏旅。

 ①中华民族创作了华彩诗章  ②但是“和者众”  ③铸造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从后面“而这些诗章又反过来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可见前面应是说中华民族创作了这些诗章。第二处,前面说“古诗词虽然‘曲高’”,可见此处应是转折关系,后面相应的应是“但是……”,由“曲高”可以联系“和寡”,但因有了转折关系的存在,后面应是“和寡”的反面,即“和众”。第三处,前面说“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后面应是这些经历和记忆的价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