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所以,人类要设法改变气候,使它有利于人类。①处根据上文的“不仅”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句。②处根据上文“但是”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句。③处根据上文“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及文段意思,可推导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句。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雾霾天最简单的防护手段就是戴口罩,①____,因为在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下,儿童口罩标准仍存空白,并且市场上大部分的儿童口罩只是成人口罩的“缩小”版,而且口罩的防霾效果与其透气性是密切相关的。儿童的肺部力量往往要比成人弱,所以一旦家长看护不当,②____,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与其让儿童戴着口罩出门,③____,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避免吸入雾霾的方法。
但是这个手段不适用于儿童 儿童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还不如让他们减少出门的时间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第①空后面内容来看,主要介绍儿童口罩的问题,再结合横线前面“最简单的防护手段就是戴口罩”可以推断第①空与前面形成转折关系,可填“但是这个手段不适用于儿童”。再结合“一旦家长看护不当”及“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可以推断第②空可填“儿童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根据前面“与其让儿童戴着口罩出门”中的关键词“与其”及“出门”可以判断后面应该填“不如”和“少出门”或“在家”等;再根据后面“才是行之有效的避免吸入雾霾的方法”,可以推断第③空可填“还不如让孩子减少出门的时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仓廪实而知诗书,阅读是需要物质保障和时间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疲于奔命状态,①____,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反过来,那些表现出很高国民阅读水平的国家,②____。总之,③____,虽说不上严格的充分必要关系,但至少也是非常强的因果关系。
①为基本的物质保障殚精竭虑 ②无不是物质文明发达的地方 ③人的生存境况与国民阅读之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是“阅读是需要物质保障和时间的”,第一处,前面假设“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疲于奔命状态”,后面说“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可见前面应是说这些民众为物质生活而奔波。第二处,前面说“反过来,那些……”,可见应是说物质方面很发达的地方。第三处,“总之”说明此处是对前面的总结。
5.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A: 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 人是与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 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D: 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5.下面对唐代“以胖为美”的具体原因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A. 国力强盛,丰衣足食
B. 兼容并包,高度开放
C. 充满自信,不怕肥胖
D. 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语段中能体现“以胖为美”的句子,仔细辨识选项是否符合“以胖为美”的具体原因。B项,“兼容并包,高度开放”是表现唐代人的思想开放、性格豪爽的,而体现不出以胖为美。故选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理解句子的含意,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句意。分析时,还要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例如本题选项B与题干无关。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 B: 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C: 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 D: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80字左右。
示例一:高考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首先,励志标语的日趋白热化,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次,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标语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再次,这些标语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的心态,是日趋直白赤裸的功利追求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因此,标语的变化应触动的是我们对现实的反思。(5分)示例二: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套的标语早已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他们更愿意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庄严的高考;这样的标语体现的是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正朝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应给予包容和尊重。(5分)(观点要明确(2分),理由要充分(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的题目。回答此题,要先对题中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进行评论。材料讲的是近几年高考励志标语的变化情况,答题时既可从这些标语的正面价值分析,也可从负面分析它们。比如,可认为高考励志标语日趋直白,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反映,也是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重的反映,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的心态,应触动我们对现实的反思。也可认为励志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校园文化正朝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我们对于这样的变应给予包容和尊重。等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个字。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__________,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__________,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________,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①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②必须身临其境 ③对客观事物不熟悉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横线前后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语段主要描述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条件,第一空可根据前文“有赖于思想感情”和后文“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可得出“而思想感情的产生”;第二空可根据前文“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可知,接下来应该是必须做什么,然后再根据后面的齐白石画虾的过程可知,要身临其境,由此得出答案;第三空是从反面连说如果不按照这种过程就得不到好的结果,因此第三空可联系前文“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得出“如果对客观事物不熟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的题的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例如本题就要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及句子中的关联词语等分析作答。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那么,①________?首先,②_______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___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2)阴阳是互相对立的
(3)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
【解析】试题分析:可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概括。由上句的阴阳,下文的阴阳关系可推断第一处应从阴阳二者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由下文的“都有阴阳之别”“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可推断出第二处应从阴阳的相互对立角度组织答案;由上文的“尽管”一词的转折,下文“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可得出此空应从相互依存或统一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续写式扩展的方法不仅要求表意正确,语言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能与前后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弄清整个语段或句子的含义及前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解答这类题,必须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和扩展。本题由①后“?”和“相互对立”可知是提问“二者之间的关系” ②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知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知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