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说的是谁主动向蔺相如认错的故事?()
A:蒙恬 B:赵括 C:蒙毅 D:廉颇
「负荆请罪」的故事主角是蔺相如,还是司马相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强而赵弱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蒙故业,因遗策 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C: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上便宜事
下列句子中的“因”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 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C:因退而再拜。《柳毅传》(连词 表顺承或结果) D: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介词)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12、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分)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分)
10.A
11. D(“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错误。)
12. B(安排舍人的责问,是衬托蔺相如宽容大度。)
13. ①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②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厉害?
请按以下要求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扩写成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1)以记叙和语言描写为主。
(2)要有心理描写。
(3)要有“不仅……反而……”的句式。
(4)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你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听到蔺相如避让自己的原因后,心里很惭愧,他没想到蔺相如不仅没有对他恶言相向,反而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他思来想去,决定向蔺相如请罪。他赤身裸背,身背荆条,通过蔺相如的宾客请求拜见,并到家里来谢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蔺相如连忙迎接,为廉颇拿去荆条,说:“廉老将军不必如此。”于是两人一起欢聚,成为刎颈之交。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错了事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解析】试题分析:全面审清题意,把握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手法、人称、重点、篇幅等。像本题,就要注意记叙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句式、结尾等要求,一个也不能放过。阅卷时,正是根据各项要求的侧重以及达到各项要求的难易规定相应得分。这些要求正是“小作文”评改的得分点。学生写作时,必须准确把握得分点,把各项写作要求落到实处。(1)短小精悍。 “小作文” 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小作文”内容短小精悍。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切忌无中心、言不由衷的拼凑方式;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再次,要语言简明得体,杜绝废话。(2)结构完整。“小作文”虽小,虽只有200字左右,但也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也应该讲究内部结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主题也要通过结构加以凸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有多种解释,根据摘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句子的内容给各句选一种解释,恰当的是( )。因:依靠、凭借、顺着、趁此、于是、因为。(1)不如因( )而厚遇之。 (2)相如因( )持璧却立。(3)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趁此、于是、凭借 B:依靠、于是、凭借 C:趁此、顺着、凭借 D:趁此、于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