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

①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 ②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 ③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 ④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 ⑤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 ⑥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

③⑥⑤②①④(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先读懂语段,明白语境,弄清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题中,语段讲的是让孩子阅读的好处。横线的上文提出问题,并提出答案的第一句“阅读是人生的方舟”。纵观题中六句话,只有③才能很好地承接上文,应排在首位。⑥从反面进一步界定,⑤则从正面进行说明:此二句应紧随其后。②句中的“即”对它们加以解释,①和④则用假设复句说明阅读的好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其次,“省刑罚薄税收”,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第三,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斯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他引《太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__的有力武器。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这是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

孟子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中国士人的独立性格,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建立了一种较高的标准。

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完全是相对的,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为昏君而死。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所以他不赞成愚忠。他认为明君必须“贵德而尊士”,“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这样,孟子就大大提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

孟子刻画了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气象,此即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的气度是何等的雄伟宏大,富贵、贫贱、威武这三样东西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能“舍生而取义”,最后成全自己完美的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社会进步事业而“成仁”、“取义”的志士仁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思想多少都受到孟子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

(选自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有删节)

7.下列对于孟子“仁政”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民生,但孔子的论述模糊、零散,相比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清楚,更具体,更有条理,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B.孟子不仅继承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施政要求。

C.孔子关于民生的论述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也理应把它看做是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思想源头的一部分。

D.与要求保障基本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保护和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相比,孟子的仁政更强调用孝悌之义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以确保社会秩序。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和“君权民授”的新天命论,都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B.西欧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发展并保留成熟的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些国家比中国封建王朝更能接受孟子的学说,更愿意放弃君权至上的封建制度。

C.孟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建立的一套立命处世的高标准,不仅确立了中国士人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D.孟子重新阐释了君臣关系,认为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忠于昏君,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视和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这不仅在儒家代表人物中是最突出的,而且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近代革命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和民权思想也都从孟子那里汲取了精华。

C.孟子宣扬的“舍生而取义”人格已经成为一种完美人格和优秀精神的坐标,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思想。

D.孟子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开发、运用,就必定会对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和民族的复兴产生巨大的助益作用。

7.D

8.B

9.B

【解析】

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论述“仁政”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孟子的仁政首先要保障基本民生。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意,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比较分析,B项,原因分析错误。不能从客观结果反推主观意愿,不符合文意。所以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早期儒家代表人物”。C不是“舍生而取义”人格,而是“大丈夫气度”。D “只要……就”充分条件关系错误,过于肯定,原文表述为假设关系。所以选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 ; 。在这八月的高原上,远望起来, ,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①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 ②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 ③一边是金色的天地 ④一边是绿色的天地 ⑤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 ⑥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 ⑦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

A:②①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②①④③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下面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青楼自管弦 ②新知遭薄俗 ③凄凉宝剑篇 ④旧好隔良缘 ⑤销愁斗几千 ⑥羁泊欲穷年 ⑦黄叶仍风雨 ⑧心断新丰酒

A:③⑥⑦①②④⑤⑧ B:③⑥⑦①②④⑧⑤ C:③⑥②④⑦①⑧⑤ D:⑦①③⑥②④⑤⑧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芦苇易生易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①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 ②翌年,春风吹过 ③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 ④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 ⑤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 ⑥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③ D:③⑤①⑥②④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④②①⑤③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 ⑤⑥③④②① C: ③⑤⑥④①② D: ③⑤⑥②①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