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
宜,标准不是看社会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可惜的是,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压根儿没想到问一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使得那个仅属于他的位置始终空着。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位置”的看法。自拟标题,
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略
解析:
如果狭义地理解材料中的“位置”,将“位置”理解为某个职位或某种职业,进而围绕着“位置”来构思,那么文章的写作思路就难以打开;如果把握住材料的重点——对“位置”选择时,“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从而把材料内容提升到“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的层面来构思,那么写作思路就会豁然开阔。这道作文题在思想内容上侧重于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量。材料指向性明确,拓展空间有限,那么追求巧妙、富有文采的表达就成为文章写得成功的关键。
阅读下面一则对话,根据要求作文。
于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于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
对待贫贱富贵的态度,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识别一个人的重要标尺。上述对话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社会生活和个人实际,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比照高考作文批阅标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略
解析:
思路点拨:
一、审材料。审题时需要审出材料对作文题目起到了哪些提示作用或者又有什么限制作用。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说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种植物;第二句进一步点出这四种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精彩”;第三句从物到人“物如此,人亦然”。第三句话是重点,它说明作文应在“人”身上落笔。在不同的季节,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里,人们都能表现出自己的精彩的一面。
二、审题。由于是材料加命题式的作文题目,审题时需要结合材料进行。一要准确把“各自各”的意思,它与“不同季节”直接对应,同时还要审出所写对象必须是人,不能是物;二是审“精彩”,要求所写的事件必须是精彩的。
三、立意。立意应重点突出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都有着各自的精彩。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意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开放性试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扁担/横竖/都是一段人生;/生活的支点,/永远/在我们自己肩上。
根据此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
“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
“晒”, 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与人分享、展示自己的资源,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也晒到网上,美其名曰“光明磊落地暴露”。
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晒”的看法。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
解析:
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提示语”列举了“晒”的几种理解,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理解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选取两种或多种理解谈自己的看法,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晒”的范围内。“要求”部分的“谈谈”可以是轻松随意,也可以是庄重严肃,“看法”是作者的观点或见解,文章优劣评价均按评分标准执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则限定所谈内容必须在材料的理解范围之内。其他“三自”“ 两不”原则按照常规理解。[90bbb8d397d48719.jpg]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不足300字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写作70分
以“底色与着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类卷(63—70)基准分66分
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一类上(68—70)2 一类中(65—67)2 一类下(63—64)1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二类上(59—62)3 二类中(55—58)3 二类下(52—54)2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三类上(48—51)3 三类中(44—47)3 三类下(39—43)4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8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四类上(30—38)8 四类中(25—28)3 四类下(21—24)3
五类卷(0—20分)
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五类上(17—20)3 五类中(10—16)6 五类下(0—9)9
说明:(1)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2)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3)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解析:
略
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开放性试题
解析:
题意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所以关键是要找准材料中珍珠与麦粒的比喻义,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珍珠是个宝物,光彩夺目,用来装饰和打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虚的,是一种附着物,可以指生活中的荣誉、地位;而麦粒是实实在在对人生有益的具体的东西。据此我们可以从公鸡的行为中悟到这样的道理:要抛弃虚荣,拒绝__,不要在追寻的过程中因沿途的景色而迷失方向,舍本求末。这是一个立意的角度。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公鸡想找的是食物,却先找到珍珠,但它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最终明智地舍弃了珍珠,据此我们可以把立意定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执着于既定目标”,“坚守目标,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智慧的眼光”,也可进一步确定“要勇于取舍”,“借我一双慧眼”。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垝垣 卡片(kǎ) 敲榨 瞋目而视(chēng) B: 编篡 谙熟(ān) 斡旋 雕栏玉砌(qì) C: 孱头 趿拉(tā) 苍桑 途有饿殍(piǎo) D: 缜密 孟陬(zōu) 恻隐 踽踽独行(jǔ)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形骸/骇然 监生/监管 间或/间隔 喁喁不休/向隅而泣 B: 睥睨/媲美 慰藉/蕴藉 尺牍/渎职 咀嚼赏鉴/味同嚼蜡 C: 孤僻/癖好 熹微/翕动 伛偻/囹圄 筋疲力尽/战战兢兢 D: 蛮横/横财 憎恨/增减 橹棹/召唤 牛山濯濯/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