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目: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定,文题自拟。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足球首次冲出亚洲参加,按照习惯,竞赛双方的队员在结束比赛后常常互换球衣,以示友好与纪念,但在中巴之战后却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

[材料一] 中国队迎战巴西队的前一天,马明宇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赛结束,我希望能和9号罗纳尔多交换球衣,我也是9号,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材料二] 场上不和中国队员交换球衣,巴西大牌藐视国足

虽然0:4负于巴西还谈不上是中国足球的耻辱,但巴西队的大牌球星赛后拒绝在场上同中国球员交换球衣,却给国足将士们深深地上了一课。

今天比赛中吴承瑛的任务是防守卡福,但他很失败,几乎防不住卡福犀利的助攻。比赛结束后,当吴承瑛走到卡福面前欲和他交换球衣时,却吃了闭门羹。卡福根本就不理吴承瑛,他用手向前指了指,像是在告诉吴承瑛,找前面的人去换吧,吴承瑛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国脚们见吴承瑛吃闭门羹,纷纷打消同巴西队员交换球衣的想法。

卡福拒绝同吴承瑛交换球衣的行为告诉国脚,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人看不起。(记者 曹振求6月8日发自西归浦)

例文

拒 绝 同 情

   6月8号中巴之战结束后,巴西大牌球星拒绝与中国队员交换球衣,此事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不用说,舆论的导向自然是中国队,因为,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普遍的心理。

从实力上说,中国队确实是弱者,技不如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喝一声:“请不要同情弱者!”

   如果你是强者,请不要同情弱者。强者对弱者的同情意味着廉价、虚荣与松懈。项羽一世英名,最终兵败乌江,正是对敌人的不屑导致了斗志的松懈,正是滥施仁慈,沽名钓誉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酷。强者意味着优势,要保持优势,就必须警惕弱者,要发扬并光大优势,就必须向更强者挑战,与更强者对垒,而不是沉湎陶醉于对弱者的廉价施舍之中。

如果你是旁观者,请不要同情弱者。你的同情也许是弱者一时的安慰与依靠,但更是他们失败的借口,心安的理由。街头巷尾的乞丐并不因你的施舍而自立,反而变得“得寸进尺”;贫困落后的山村并未因政府的救济粮而变得富强,反而养成了年年伸手的习惯。是同情,让弱者丧失了自尊;是同情,让弱者退化了斗志。同情就是扼杀弱者进取心的刽子手!你若想救助弱者,就请给他鼓励,给他刺激,给他鞭策,给他指一条自强之路!

  如果你是弱者,请拒绝同情。失败是因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为落后,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因为落后,圆明园化为焦土;因为落后,中国的公园曾被挂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其实,对于弱者而言,失败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自强的信心与勇气。因为自强,我们收回了香港与澳门;因为自强,我们入世、申奥美梦成真……弱者如果只是浸泡在他人同情的眼泪中自哀自怜、怨天尤人,那就永远走不出落后的泥潭。拒绝同情,也就拒绝了迷失,也就意味着清醒,只有清醒的自我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发奋图强,转败为胜。

  知耻而后勇。英格兰四年磨一剑,将阿根延一剑挑落马下,为全世界成功上演了一出“王子复仇记”,那么,中国队,中国的龙之队,让我们铭记失败,拒绝同情,拿出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与韧劲,拼出腾飞的那一天!

[点 评]

   谈到强者与弱者,人们往往会从传统的思维路线出发,要么批评强者的傲慢自大,要么叹息弱者的技不如人,而作者却另辟蹊径,一反人们的定势思维,提出警告:不要同情弱者!这使文章立意独特,加上标题的惊目,更表明年轻一代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具有适应时代竞争和创新要求的素质。

构思上,作者从强者、旁观者、弱者自身三个角度对论点进行了阐释,全文因而显得结构匀称,脉络清晰,同时在阅读对象上巧妙地涵盖了所有的读者类型,使人读来易受感染,频生共鸣。

   另外,此文入题简洁迅速,论据恰当有力,行文激情流畅,首尾照应完美,这使细节之处经得起推敲,亦可作为本文的看点。 


解析:

这是一道多角度话题作文题。审题时应吃透两则材料,从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出发引出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1) 参考话题:

  1、强者和弱者

  2、输和赢

(2) 立意角度:

角度一:中国队

    1、从实力不如人的角度立意:

①落后就要挨打(技不如人的悲哀—可联系中国近代史展开)

求人不如求己

②平等靠实力(谦虚代替不了实力,态度诚恳代替不了技术)

③实力是尊严的资本

  2、从如何才能赢得对手尊重的角度立意:

①自尊自强才能赢得尊重(尊严)(可联系香港、澳门回归,入世,申奥,世界杯足球赛展开)

②耻辱靠自己去洗刷

      ③尊重不是他人施舍的

      ④与其仰慕,不如赶超(联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⑤知耻而后勇(联系: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

3、从敬仰强者并无过错的角度立意:

①仰慕、学习、赶超

②满招损,谦受益

③中国队不必为此自卑

  角度二:巴西队

  1、从正面肯定的角度立意:

①胜者有权说“不!”

②“竞争”不同情弱者

③强大就是硬道理

④与劲敌为友(如果我们赢了球,他们一定会同意换球衣)

2、从反面否定的角度立意:

①尊重勇敢的失败者

②善待“后来者”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傲慢不是胜者应有的风范

⑤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法国队从小组出局,塞内加尔的黑马<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赛>杀出)

⑥谁是真正的赢家

⑦骄者必败

⑧输掉了对手的尊重

⑨“整容”再战世界杯(心灵不美要整容)

⑩赢了球输了形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超负荷的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陈旧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

在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定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左右的作文。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读了这则材料,你会想到什么呢?生活、人生......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想到异国他乡去寻找人生的乐趣,但又担心家中的财宝被盗,于是,将这些宝贝全部装在包袱里,背着上路。

他走遍了名山大川,看遍了美景,却始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快乐。一天,在树下憩息的他看见远处有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

“你看起来并不富裕,为什么如此高兴呢?”富人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

“很简单,把你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

富人顿悟,放下了行囊,并把财宝分发给了过路的穷人。这样,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还看到了人们感激的笑容——他终于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700字以上。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解析:

构思参考:“害怕失去”和“期望得到”构成了我们沉重的包袱,要得到快乐,其实再简单不过,只要把这些背负的包袱放下。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极具渗透力和感染力。文化有雅俗之分,雅有雅的意趣,俗有俗的作用,但庸俗、低俗、媚俗则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关于文化的雅和俗你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见解?请以“缺失”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请认真阅读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选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解析:

作文材料感悟:

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即“方向”问题。找准方向,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错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一)谁动了我的奶酪

阅读下面故事,从中引出一个话题,按要求作文。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另外两个是和老鼠一样大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他们每天在不远处的一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黄橙橙、香喷喷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在某个走廊的尽头,在奶酪C站,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于是他们每天都去尽情的享用。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到达奶酪C站时,突然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奶酪了。嗅嗅和匆匆当即离开,去寻找新的奶酪;哼哼则在那儿大叫大嚷“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则站在那里,一个劲地摇头。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思索,唧唧离开C站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则坚持留在那里。唧唧饿着肚子、忍受折磨,不断寻找,终于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奶酪N站,并且发现嗅嗅和匆匆早在那里。他们终于又找到了生活和幸福的所在。

至于哼哼,仍在奶酪C站奄奄一息地发着牢骚。

要求:①内容必须在所引出的话题范围内;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

④800字以上。

附例文(一)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奶酪吃完了,有人选择寻找,有人选择等待,寻找的人找到了更多的奶酪,等待的人在奄奄一息中继续发着牢骚……

   “奶酪”能等来吗?我不禁想到那个“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当他偶然拾到一只撞昏的兔子后,每天坐在那里做着捡兔子的美梦,可结果呢,不仅没有捡到兔子,田里的禾苗也干死了。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等来的,正如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样。也许有人会说,香港、澳门的回归,入世、申奥的成功,中足冲出亚洲,这些不都是等来的吗?试问,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聚集了人气,如果不是“市场经济杠杆”激活了经济,如果不是__的“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如果不是十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打造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提升了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香港、澳门能如此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吗?入世、申奥能成功吗?再说中足吧,44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国足健儿们一直朝着一个目标拼搏奋斗,其中有过挫折,有过泪水,但我们没有放弃,终于在2001年10月,迎来了蛟龙出海一跃升天的日子,但这一天不是坐在绿茵场上等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可见“奶酪”不是等来的,它需要寻找,需要付出,需要拼搏!

   时下,“下岗”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直到现在,虽然像“哼哼”那样整天发牢骚的人不多了,但又有多少人走出了“下岗”的阴影,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呢?

   现在,有一块世界超级大“奶酪”摆在了国人面前,那就是中国入世后带来的商机。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这块大“奶酪”不是你一个人坐在豪华的西餐厅,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慢慢享用的,而是有世界各国的金融大鳄来与你争食的!商机如战机,稍现即逝,“等待”和“牢骚”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自己的“实力”去公平竞争!有了实力,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奶酪”,还可以去动别人的“奶酪”。

   面包会有的,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奶酪会有的,但不是等来的!那个故事还没有完,嗅嗅、匆匆和唧唧都寻找到了新的奶酪,享受着生活的快乐,而哼哼呢,可能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离开这个世界!

[点 评]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奶酪的失去,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结局。文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后,接着引用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加以类比,从反面推出“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结论。然后联系现实,列举香港、澳门的回归,入世、申奥的成功以及中足冲出亚洲的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述了“奶酪”是等不来的道理。最后举出“下岗”和入世后的“商机”,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已经失去的“奶酪”,一个是需要实力才能分享到的新的“奶酪”,一反一正地阐明:只要勇敢地走出失去原有“奶酪”的阴影,依靠自己的实力去公平竞争新的“奶酪”,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多角度进行论述,事例典范,分析透彻,富有说服力。


解析:

这是一道多角度话题作文,话题未定,选材立意更为宽泛,但也增加了审题难度。首先要读懂材料,并引出合适的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一)参考话题

1、寻找与变通

2、等待与寻找

3、面对困惑(变化、危机)

4、奶酪究竟属于谁?

(二)立意角度

1、从嗅嗅、匆匆的角度立意:

①主动出击,生机无限

②幸福需要奋斗

③改革才能发展

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从“唧唧”的角度立意:

①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②生活需要勇气与激情

③走出迷宫,才会有新天地

④拯救自己的人是自己

⑤从迷惑中自拔

3、从“哼哼”的角度立意:

①与其发牢骚,不如去寻找

②突出重围

③机遇不等人

④不思进取,坐以待毙

⑤怠惰者亡身

⑥不做守株待兔的人

⑦好运只降临到寻找者的身上

⑧失之等待,成之寻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为让8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免征了农业税、特产税,全国80%的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生活低保制也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②改进和完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模式。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增加上万人的生源计划投放到升学压力较大的安徽、河南、甘肃等8省。

③安徽铜陵市通过扶持弱校,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47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

④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的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

⑤农村儿童今春免费上学,中央106亿元经费预拨到位。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27日电(记者吕诺)全国中小学开学在即,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免费上学,春季学期中央财政应承担的免除学杂费、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的资金92亿元,为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14亿元,日前已经预拨到各地。

⑥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所给的材料属于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的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可以这样来读材料:

1、概括材料:(六则材料列举了什么事或什么现象?)

分析:主要人物———(中央或地方)政府

中心事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①建设新农村,②③④⑤促进教育公平,⑥关爱弱势群体。)

所以,六则材料列举了这样的事或现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这些措施和行动针对谁?

最广大人民(农民、学生、弱势群体)

3、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影响或价值……)?

(为什么):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材料中涵义)

(意义):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材料外)

故六则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政府采取措施和行动,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下面,我们就可以依据六则材料的中心,再结合六则材料中的人、事、物,多角度的寻找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农民角度: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助农村地区的发展),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b 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c 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可以记叙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事件。既可以写政府行为,也可以从某一个(几个)人对建设新农村的生活体验这一角度来写。

2、学生角度:

①扶持弱校,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②a 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体现教育公平原则。

b 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c 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让农村儿童免费上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万紫千红才是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可以记叙身边的事情:政府在教育上的举措,或群众(含学生)对教育公平的现实体验。记叙完一事,必须或议论或抒情,表达中心或引出观点。

3、弱势群体:

①a让弱势群体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b让弱势群体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②a关爱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b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可以叙述政府在弱势群体问题上的具体作为,也可以叙述(弱势群体中)某人对政府关爱的生活体验。事件一定要具体一点。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等。

4、政府角度:

a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各级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b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政府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体现。

……

具体写政府的行为。作为中学生,因为不熟悉政府运作,不好写。建议不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写作。

可以这样联系实际来选材:

根据立意,尽可能多地联想现实生活中一切关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事物。可以从政府方面来写,也可以从最广大人民方面来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3月11日,最新的《福布斯》富人榜出炉,墨西哥的电信大鳄卡洛斯·斯利姆成为世界新首富。

《福布斯》杂志说:盖茨和巴菲特在富翁榜上的位次降低和他们不断捐款有关,他俩非常慈善,捐出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而刚成为首富的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也捐过几次钱,但数额难以与盖茨和巴菲特相比。有人不客气地评论: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他把电信价格降一些,比做什么善事都管用。但是斯利姆则这样解释他的慈善观:“商人行善表现在通过投资创造更多财富和工作岗位,而非装扮圣诞老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