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溺(nì) 舟楫(jí) 契约(qiè) 六艺经传(zhuàn) B: 麻痹 (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òng) C: 戕害(qiāng) 句读(dòu)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D: 符箓(lù) 骐骥(jì)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ó)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溺(nì) 舟楫(jí) 契约(qiè) 六艺经传(zhuàn) B: 麻 (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òng) C: 戕害(qiāng) 句读(dòu)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D: 符箓(lù) 骐骥(jì)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砺:磨刀石) 而致千里(致:到达)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动词,游水;绝:横渡) B:是故圣益圣(前后两个“圣”都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道也(师:动词,学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 而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 惑之不解(解:解决)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自己;教,教育) 小学而大遗(小:小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7.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清楚 C:士大夫之族 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流传
下列句子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外,还称之为“神器”。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C:“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将其称为“四子书”,即其内容或作者分别对应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 D:《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
韩愈《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的“六艺”亦指“六经”,是在儒家经曲“五经”之外另加 ( )
A:《论语》 B:《春秋》 C:《乐经》 D:《礼经》
韩愈《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句子,“六艺经传”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道德经》 D:《易经》
韩愈《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的“六艺”亦指“六经”,是在儒家经典“五经”之外另加
A:《论语》 B:《春秋》 C:《乐经》 D:《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