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是()。

A: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B: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吸人( )引起的。

A: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 B:含金属粉末的岩尘 C:含煤粉的浮游粉尘 D:含煤尘及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句是 ( ) “ 。”叶嘉莹曾以咏荷的诗抒发感怀。她一生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孤影孑立辗转奔波多地几十载。2013年,叶嘉莹选择了“归巢”,定居南开大学,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的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回首往昔,叶嘉莹已显平静淡然。

A: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B: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D: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4.填入下面一段文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叶嘉莹曾以咏荷的诗抒发感怀。她一生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孤影孑立辗转奔波多地几十载。2013年,叶嘉莹选择了“归巢”,定居南开大学,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的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回首往昔,叶嘉莹已显平静淡然。

A: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B: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D: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叶嘉莹曾以咏荷的诗抒发感怀。她一生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孤影孑立辗转奔波多地几十载。2013年,叶嘉莹选择了“归巢”,定居南开大学,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的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回首往昔,叶嘉莹已显平静淡然。

A: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B: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D: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4.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5分)

15.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

14.“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1分)

15.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3分)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3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物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分析作答,描述性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作为答案。然后再根据人文属性组织答案。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诗歌中的物象特点,联系其人文属性,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首联中“寂寞”“苍茫”等词语写出了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颔联“鹤”“松”“竹”“莲”等意象表现的自然是诗人的高洁情怀;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5分)

9、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

8、“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1分)

9、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3分)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3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 居 即 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