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①有一位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就登门向他求教。

青年画家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尔考虑了一下,严肃地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②一次,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演奏。他开始演奏了,沙皇还在谈着闲话。于是,他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弹了。李斯特欠了欠身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①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②你不注意听我的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言外之意能力。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领悟语句的言外之意。本题,根据①的语境“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所以“请倒过来试试”意思是“你画一幅画用一年,有可能你卖画只用不到一天时间”,说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点睛:“言外之意”是某一语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作者临时赋予的意思,这种意思虽没有直接说出来,却是发话人向听话人传达的主要信息。根据语句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①识别语句与语境的不谐调,领悟言外之意;②依据修辞方法,通过联想解释言外之意;③分析语句省略的前提或结论,推断言外之意;④把握虚词用法,从语境中归纳出言外之意;⑤从变换的句式中领悟言外之意。  此外,书面语中语句结构形式的变化也能表现言外之意。在理解此类语句时要通过分析来读出它的言外之意。

2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文意为大树最后的问答拟写一句话,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因为他们拒绝大自然的礼物,并且像羊儿害怕恶狼一样躲避风雨雷电。

【解析】试题分析: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情景扩展,注意符合语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前沿科学已经逐渐解开了人类衰老及长寿的密码,这个密码便是存在于染色体上 “端粒”。端粒保护着染色体,就像鞋带两头的塑料封套保证鞋带不会松牙一样。当细胞常分裂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会跟着复制,形成新的配对, 。但是端粒自身也有命。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亡。可以说,端粒的长度决定着生命的寿命。

A: 但是染色体在端粒的保护下不会在复制过程中丢失基因片段 B: 而端粒则起到保护染色体的作用,令染色体不会丢失基因片段 C: 在配对时,端粒的保护会让其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丢失基因片段 D: 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丢失基因片段,因为受到端粒保护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创立了历史褒贬应“见之于行事”的撰述原则。 。 ①但人物的重要却不一定体现着功业之上 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史学据事以言理的传统 ③史书不仅记载事业上的成功者,也关注那些能体现道德力量的人 ④而“事”不能离“人”,故以人为中心来构建历史,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⑤在20世咖前,所有中国正史的主组成部分都是各类重要人物的传记

A: ②④⑤①③ B: ①③②④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⑤①④③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中国人走到哪里,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由于个人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全世界,人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 ,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

A:

所以
B: 无论 甚至 因此
C: 无论 以至 因此
D: 所以
A. A. B. B. C. C. D. 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②⑤①⑥④ C: ①⑥④③②⑤ D: ①⑥②⑤④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 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①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喜气洋洋 ②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③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 ④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⑤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⑥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A: ⑤③④②⑥① B: ①⑤③④⑥② C: ①⑤④③②⑥ D: ⑤④③①②⑥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 ①④⑤②③ B. ③②④⑤①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①④⑤

C

【解析】试题分析: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 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 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

A: ⑤①④③② B: ③①②⑤④ C: ④③②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 ①④⑤②③ B: ③②④⑤①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①④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