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心窗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原来是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脏了。


解析:

  自己的玻璃窗脏了,透过这样的窗户看任何东西恐怕都是脏的。自己的心灵晦暗了,那么看任何人都是污浊的,有问题的,甚至是邪恶的。同时告诉人们,当你说别人不是时,应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解析:

本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只是这个材料是用文字叙述的漫画而己。考生需要关注的是“你怎么选择”,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考。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四盏灯”都说了什么。“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敢作敢为;“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谨慎小心;“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选择放弃。“灯”的亮度应该是“信心指数”,进而体现为“行动指数”。所以,只要围绕着“信心”、“尝试”、“想法与行动”等方面来写就应该算切合题意,作文中是否出现“灯”这样的材料都可以,因为这里的“灯”只是一个比喻,一种象征。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盏“灯”来写,也可以选择多盏“灯”来写,选择多盏“灯”来写,其中心、观点却只能有一个,这就需要有一个中心将它们统一起来,需要站得更高。否则就成了观点的“罗列”,泛泛而谈,即使写成“文章”也不容易出彩。

应该说,。面对生活,“这四盏灯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如果是一盏灯常常出现,那就可以看出你的个性和行事的风格了。那么,这种“个性和行事的风格”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呢?其反思的深度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度。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深入思考:“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是否冒失?“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试试看”有什么不好?“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大多数人的意见也许是对的。“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都已经“这样”了,还不“算了”吗?四盏灯只是四个切入的角度,灯的“亮度”应该不是作文立意高低的标准,关键还在于你的认识,你的思想。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像大麦那样俯身

蒂斯代尔(英)

像大麦那样俯身

在海滨的低田里,

在强劲的大风中

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俯身,

弯倒又挺起,

我也要不屈不挠,

从痛苦中站起。

  要求:根据小诗的主旨,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字以上。


解析:

大麦在强劲的风中歌唱不息,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实际上就是赞颂大麦的面对痛苦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解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

      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容”“奉献”“忍耐”“承载”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上(唐太宗)谓太子少师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里皆斜,强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乡者辨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根据材料,以“由唐太宗论弓矢想到的” 为副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解析:

  原题不仅给了事实材料,而且规定了副标题,因此,写作此文,既不同于那种只给事实,别无限制,仅要求论理的材料作文,又有别于那些不但给了事实材料,而且还规定出中心论点(或正标题),只要求论证的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就其只见材料不见中心来看,需进行立意,即确定中心论点;就所规定的副标题(由唐太宗论弓矢想到的)来说,所要写的作文应属于引申性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群印第安人被白人穷追猛打,逃到了某个偏僻之地。由于情况危急,酋长便把所有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人群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酋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着酋长的话,他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什么东西可吃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到处发出“可怕啊”“我们该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故事中那个智慧而幽默的酋长令人喜欢,因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所看到的只是生的希望。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个永远不被生活打垮的人。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有人早就说过,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换个角度审读材料:对于族人而言,酋长的话无疑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可见说话策略相当重要。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全盘考虑。酋长先将说话的焦点集中在人的粮食严重匮乏之上,然后话锋一转,点出了水牛饲料还是很充足的,人们会由此而感到一种希望。避重就轻,稳定人心,在当时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计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1.不要破罐子破摔;2.要防微杜渐;3.要善始善终;4.要亡羊补牢;5.谨防走错第一步;6.大行不顾细谨;7.行路怎可怕湿鞋;8.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的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本材料的主旨是瑞士人认为财富就是时间,关键词是“财富”、“时间”,抓住这两个词语组织语言,就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时间就是财富,要珍惜时间。②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财富。③抓住时间,努力拼搏,创造更多的财富。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解析:

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