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乙反问道:“你看见他们在__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有了信心,德国人就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个材料的角度还是比较多的,如信心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能够创造奇迹;如一个人总不能永远处在生活事业的顶峰,往往会有低谷的时候,但如果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比较好的标题如“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孔子很重视“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吕览》认为事物的价值在其“实”,所谓“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宋代的王安石则说:“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生活中,名与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也启迪着我们。

请以“名与实”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解析:

这种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现在不怎么考了。但作为平时的演练,还是非常必要的。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就包括有“思辨性”的要求,而要做到“思辨性”就需要有哲学思想,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生活中,我们是更注重“名声”呢还是更注重“实际”呢?如果只追求前者,容易浪得虚名甚至为名而不择手段,如果至注重后者,也许是太实际了,容易陷入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泥潭。因此,名与实,需要辩证的看待。

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在国内,兴起了国学热潮,人们又重新认识《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

在台湾,有些学校的校训是“礼义廉耻”四个字。

在韩国,社会共同的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韩国人重视家谱,中秋节全国放假三天,所有的人都要回家祭祖,感谢祖先带来丰收。韩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国民都把国事当成了家事。


解析:

[题目分析]

“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传统文明不能丢。2008年辽宁卷的作文题“闯红灯”,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等,都涉及了这些内容。国外是shèng jīng 的天下,那是人们心灵之所。那么,华夏文明核心的东西,那些经典的文明传统,就是当代社会,也是不能丢掉的。当然,真理也是发展的,古代的东西要为我所用,为当代所用,不要绝对化,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全盘肯定,要汲取精华。

[写作指导]

写作时可以注意引用相关素材。《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巍然屹立,就在于她的人民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灵的深处凝结着纯正的荣耻观。古圣和先贤,为我们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气节,“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先烈情操。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前赴后继。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解析: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以环境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

心灵的对决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二11班孟轩羽

当天还是那么的蓝,云还是那么的潇洒,你就不应该哭,因为什么也带不走你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题记

天空蔚蓝,和煦的春风撩起我的头发,温暖的阳光在我的耳边细语,我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

“考生开始答题。”随着广播声的响起,考场内一处寂静。翻卷声、书写声交织成别具一格的交响乐。

我埋头做答,沉浸在考试的氛围中。突然桌子猛地晃了一下,写出的字立刻在试卷上变了形。我并没有太在意。我想大概是前面的同学无意中碰了桌子吧!

我将思维拉回了试题中,专心答题。不一会儿,我便感觉到桌子好像是活动的,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我停下笔,寻找着桌子摇晃的根源。我这才发现,由于我的桌子是与前一位同学的凳子相连的,并且桌腿有些松动,所以,前面的同学稍稍一挪动身子,我的桌面就像是大海中的小船,高低起伏。

我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试卷上,可偏偏桌子晃得很厉害,晃得我心烦意躁,根本无法专心答题。此时,试卷声、凳子的吱吱声不约而同地向我袭来,仿佛置身于街头闹市之中。

我开始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我偏偏坐在这个座位?她真讨厌,为什么这么爱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此刻的我,仿佛处在万丈深渊的边缘,孤独无助。泪水在眼里打转,怒火在心里燃烧,来时的自信早已无影无踪。

不,我不可以就此认输。既然我有实力可以成功,为什么要选择放弃呢?

既然我改变不了环境,我就必须在适应它,为什么在改变自己呢?我要保持自我,将自己应有的实力发挥出来。

下面的时间中, 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试卷上,不断地激励自己,想像自己坐在一只小船中,随波飘荡,自由自在。

时间过得快。走出考场,心情好舒畅!

抬头仰望天空,天依旧那么蔚蓝,因为环境并不会因你而改变,你必须学会适应它,保持自我。


解析: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词:“心灵”、“对决”。其中,“对决”就是“对阵比赛”的意思,至少得有两方面。当然,这对决的双方或多方可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也可以是自己的内心等等。

  十足的“书呆子” 有个医生总是治不好病人。他的老婆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我看你也读了不少的医书,怎么给人家看病却总也不见好呢?你的医道真的很差劲吗?”听了这话,医生感到很委屈:“不是的,我的医道是很高明的。可是,病人却很差劲,所以治疗不能见效。”他的老婆觉得很奇怪问:“病人怎么个差劲法呀?”医生说:“我是按照医书上写的进行治疗的,可是病人却不按照医书上写的生病。”很显然,这位医生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解析:

  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若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使你的理论再多也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处的。这个医生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从不怪自己,不从主观上去检查原因,而是怨病人不会生病。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这位“书呆子”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其实毛病出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幡然悔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结合实践,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位好医生。

擦亮心窗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原来是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脏了。


解析:

  自己的玻璃窗脏了,透过这样的窗户看任何东西恐怕都是脏的。自己的心灵晦暗了,那么看任何人都是污浊的,有问题的,甚至是邪恶的。同时告诉人们,当你说别人不是时,应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解析:

本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只是这个材料是用文字叙述的漫画而己。考生需要关注的是“你怎么选择”,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考。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四盏灯”都说了什么。“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敢作敢为;“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谨慎小心;“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选择放弃。“灯”的亮度应该是“信心指数”,进而体现为“行动指数”。所以,只要围绕着“信心”、“尝试”、“想法与行动”等方面来写就应该算切合题意,作文中是否出现“灯”这样的材料都可以,因为这里的“灯”只是一个比喻,一种象征。

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盏“灯”来写,也可以选择多盏“灯”来写,选择多盏“灯”来写,其中心、观点却只能有一个,这就需要有一个中心将它们统一起来,需要站得更高。否则就成了观点的“罗列”,泛泛而谈,即使写成“文章”也不容易出彩。

应该说,。面对生活,“这四盏灯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如果是一盏灯常常出现,那就可以看出你的个性和行事的风格了。那么,这种“个性和行事的风格”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呢?其反思的深度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度。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深入思考:“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是否冒失?“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试试看”有什么不好?“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大多数人的意见也许是对的。“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都已经“这样”了,还不“算了”吗?四盏灯只是四个切入的角度,灯的“亮度”应该不是作文立意高低的标准,关键还在于你的认识,你的思想。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像大麦那样俯身

蒂斯代尔(英)

像大麦那样俯身

在海滨的低田里,

在强劲的大风中

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俯身,

弯倒又挺起,

我也要不屈不挠,

从痛苦中站起。

  要求:根据小诗的主旨,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字以上。


解析:

大麦在强劲的风中歌唱不息,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实际上就是赞颂大麦的面对痛苦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