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师让八位同学做传递两串钥匙的游戏,要求是:第一,从队首传到队尾,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第二,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第三,可以做三遍。
这八位同学一连做了三遍:
第一遍,八人依次排好,钥匙从每个人手中传过,传完一串,再传一串。耗时15秒。
第二遍,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依次传递,耗时5秒。
第三遍,八位同学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钥匙一下子落到地上。耗时0.5秒。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不少于800字。
突破思维定势
三次传钥匙,第一次耗时15秒,第三次却只用了0.5秒。同学们的成功来源于在一个“传”字上打破了思维定势——只要碰到每个人的手就算是“传”。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传钥匙和横切苹果的故事,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不怕标新立异,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
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对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重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屏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这对于今天我们企业务创新、求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独辟蹊径,会在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从1加到100,怎么算?老老实实“1+2+3+……”的演算,当然也能得出结果,但有没有简便方法了呢?只要动一下脑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50个101,这样很快就准确地算出答案。
是5050了。所以,我们解题时可以试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简便,更合理。在观察问题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将来又会怎样?读书时也不一定完全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没有相反情况?有没有作者未说明白的道理?这样不断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造欲、探索欲,就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提高学习的实效。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让我们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有所发现,找到创造的入口,到时候得到的收获,相信比快速传钥匙和发现苹果中的“星星”都要有价值得多。
解析:这篇议论文阐述的道理符合话题材料的精神。其写法上可供借鉴之处在于:1.从开创事业和提高学习效率两方面展开分析,思路清晰;2.精心选用了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3.前后呼应,首尾圆融。
写作提示:按照游戏规则,八位同学连续把钥匙传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效率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关键是突破思维定势,发挥了创造性。当人们囿于已有的知识、受到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在处理事情时往往难于冲破旧有的框框。只有摆脱并冲破它,才能使思维迸发出闪亮的火花,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才能有所创新。以上是这个材料的主旨。明确了材料的含义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作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也有人化用这句名言,认为“既要贴在地面上步行,又要在云端跳舞”。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步行与跳舞
“既要贴在地面上步行,又要在云端里跳舞”,是一种态度,一种主张,这告诉我们,既要面对现实,扎实地生活,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放飞自己的想象。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充满理想,既要贴在地面上努力,又要在云端里充满希冀,这就是我们的追索。
现实在脚下迈进,理想在思维中升腾。他是黑人,但他更是为黑人的平等自由而付出的人。马丁·路德·金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他成了一种精神。在美国的中小学,在小朋友的画册里,在黑人家庭的情感上,人们都把他的肖像崇拜。他也是个普通的黑人,但他的心中却装着平等的血液、自由的血液。在商店调查,在港口的黑人中访谈,在林肯的思想中洞悉,于是他大胆地提出“我有一个梦想”的非暴力行动。
现实与理想的结晶,在马丁·路德·金的脚下延伸,那就是平等与自由;也在甘地的脚下延伸,尽管他死于暴力,但他的精神不死;也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延伸,那是贴在地面上步行与在云端跳舞的见证。
在地面上步行的人,秉持着人的毅力与精髓;在云端跳舞的人,秉持着人的哲思与智慧。
有人说孔子是贴在地面上步行的人,弟子们问他未来如何,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强调“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三思而后行”,行是孔子的根,仁是孔子的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杏坛下授课,他在诸侯国传仁,朝沐于泰山古柏,暮栖于齐国闻韶。而庄子则是独立于云端跳舞的人,他垂钓,他曳于涂,他思考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他思考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
我们思考孔子的仁政与礼仪,是贴在地面上步行的总结与主张;我们崇拜庄子的清静无为的哲思与无穷智慧,是传统文化现实与梦想的和谐。
弘一布道有fó jiāo 之慧,但他也思虑小虫在藤椅中间的生命存在;徐悲鸿深味中国传统国画的水墨神韵,也融会西方油画的泼刷风采;林则徐一把火烧了鸦片,也期冀新疆水利的汩汩清泉;鲁迅叱咤于杂文的领域,也涉及夸父与女娲的故事新编;__在国难面前,勇敢地站在前沿,但也有“遥望星空”的美妙诗篇,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最佳结合。
走进现实,就要贴在地面上,一步一步行走;站在云端,就要升腾起理想的风帆。现实,永远是人类生存的土壤;站在云端,则是头顶的天空浩瀚。
萧伯纳说:“走进生活,会有性情的呼唤唤,也会有美妙的想象。”但愿我们的生活,有现实的召引,也有理想的希冀。
要贴在地面上步行,又要在云端跳舞。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之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真正是经营一个成功人生需要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
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略
这个话题与“我”这个话题相比较,难度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二元关系型话题。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如同阴与阳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考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的角度立意,如:
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别人)
我,你,他
水滴与大海
爱图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请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话的理解,写一篇1000字议论文。
无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立意
1. 学校里学的既有知识本身,更有学习方法,对一个真正有创造才能的人来说,后者是受用终生的。
2.学校教育应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而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学习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无法想象没有前者只有后者。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方法,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知识”,即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全部忘记”也不要紧。
3. 学校教育一无是处,真正成才要走出校门后。
4.学校教育应只传授学习方法,知识毫无价值,不必传授。也大可忘记。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见图4)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无
看漫画应注意看标题和画中字,看画面的细节和夸张处。看画中字:漫画画了一只船,船上几个同学都是右手拿着大桨,左手拿着小桨。看画面:几个人奋力划着,船并没有直线前行。按照由果求因的方法,船不能顺利前行,关键在于划船者一手大桨一手小桨,用力不均失去了平衡。
思维拓展:联系生活,知识与能力、德与才、物质与精神、言与行、良心与私欲;联系社会国家,贫富差距、东西部的发展、经济与环境、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等都是符合题意的。
易出现的问题:谈方法、团结、信念、缺憾、变通、大与小,都是没有重视画中字,没有把握漫画揭示的实质和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锁
有个锁匠修锁开锁技艺高超而且品德高尚。锁匠老了,儿子又出国留学,不会继承他的事业,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他带了两个徒弟。
一年后,老锁匠看到两个徒弟技艺的长进,心里很高兴,但他的真传只能授给其中一个。于是老锁匠决定来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将近二十钟。众人都为大徒弟的高超技艺喝彩。但考试还没结束。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彩:“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时,二徒弟吱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有看见里面有什么,因为您只让我开锁。”
老锁匠郑重地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干我们这一行,眼睛只能见锁而不能见被锁之物,锁匠可以打开世上任何一把锁,但自己心中锁住贪心的那把锁却永远不能打开。”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无
老锁匠的话可谓意味深长:“心中锁住贪心的那把锁却永远不能打开。”其实,要永远锁住贪心的又何止锁匠!各行名业,男女老少,心中都应当有锁住贪心的锁,而且永远不能打开。一旦打开,贪心就会像逃出索罗门瓶子的魔鬼,无限膨胀,任意作祟,到头来,会在你头上套上枷锁,把你拖进鬼门关。媒体上__的受到法律严惩的成克杰们不都是因为当初经不住金钱的__而偷偷地打开心锁吗?
几个人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各人都用一则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中国);胡子是智慧的象征(拉丁美洲);如果胡子能说明一切,那山羊就可以当先生了(丹麦)。要求就以上谚语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无
议论文的论据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但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向课外,却忽视了课本上的现货,很是可惜。其实课本里可作论据的事例、道理相当丰富,涉及面也很广,如理想、幸福、爱国、节操、诚实、谦虚、勤奋、环境、时间、知识、尊师等。除了语文课本外,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几乎可以说所有的课本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着意的开发,这是一种浪费。比如“题六”,若以“才干不在于有胡子”立论,仅语文课本就可以找到以下写作材料:
(1)正面例: ①仲永5岁能指物作诗且文理可观(《伤仲永》); ②11岁牧童区寄智取两豪贼虎口脱险(《童区寄传》); ③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抛家别妻投身革命,英勇赴义时仅25岁(《与妻书》); ④年幼的王孙满观秦师断其必败,与蹇叔不谋而合(《殽之战》); ⑤祖冲之编制《大明历》,30才出头已经登上了那个时代的科学高峰(《祖冲之》); ⑥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结成孙刘联盟还未满28岁;周瑜胸才大略,率大军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刚过而立之年(《赤壁之战》)。
若联系作家生平,我们还可联想到: ①王勃年少时就才华横溢,9岁读《汉书》作《指瑕》九卷批评颜师古注文的失误,16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 ②杜牧23岁写下《阿房宫赋》给唐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③孝子忠臣文天祥20岁即中状元; ④曹禺先生大学四年级写成《雷雨》,年仅23岁; ⑤茅盾24岁任《小说月报》主编,锐意改革使之面目一新。
(2)反面例子: ①仲永之父急功近利,致使天才被愚昧埋葬; ②项伯与敌为友泄漏军机,愚蠢到不知主人是谁(《鸿门宴》); ③早过知天命之年的张昭“顾妻子”“持私虑”力主降操,极其糊涂(《赤壁之战》); ④秦穆公利令智昏,劳师袭远,损兵折将。
(3)道理上,我们还可联想到: ①《师说》中从师学习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1月29日下午,年仅23岁的雅典奥运会100米蛙泳冠军罗雪娟正式宣告退役,一代蛙后就此告别泳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罗雪娟以1分06秒64勇夺100米蛙泳金牌,达到了个人运动生涯的巅峰。本来她被寄予厚望,能够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游泳队完成夺金重任,但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她不能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在生命与荣誉面前,罗雪娟选择了前者,带着遗憾结束了运动生涯!
阅读上面这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无
:生命与荣誉、取舍、放弃、急流勇退
如:1、金牌,换不了一条生命;比荣誉更重要的是生命;2、放弃是一种智慧;3、学会取舍;4、急流勇退需要勇气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公司,你还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吗?
比尔·盖茨坚定地回答:“能”。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话:“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人……”
试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无
比尔盖茨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立了科学的人才观。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成就事业,人才就是保证。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家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认真思考,结合现实人生,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
华中师大一附中 刘曦
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__和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扰和纷忧。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和谐才是基础,它是摩天大厦最坚固的基石。
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着与自然和谐相处。陶渊明纵情于山水之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诗句;失意的王勃也无法拒绝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豁达飘逸的林清玄在台湾日月潭饱览着美景;有着流浪气质的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寻找着情感的寄托……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或清灵俊秀的美景,学会和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构成,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体系之下,与社会和谐共处是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的关键。最近媒体对芜湖十大道德模范事迹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他们有的见义勇为,有的敬业奉献,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诚实守信,有的孝老爱亲,无不以动人的事迹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即使我们做不到如此的高尚,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行动来表示,遵守法律,遵循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义务。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不仅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一份安宁,也能为我们自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最应该做到的。心灵的鸿沟会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制造一层厚厚的壁垒,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此时此刻,沟通显得那么重要。学会沟通,让一切猜疑与嫉恨都烟消云散;学会沟通,让真诚与信任的芬芳弥漫人间;学会沟通,让光明在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美丽的虹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阳光和爱就会充满心房,让人们共处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
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一朵花的绽放是多么美丽;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社会是多么井然有序;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多么亲密。和谐,让人类的生存成为永恒。
(欣赏)一是思想全面深刻。作者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得出了“和谐,让人类的生存成为永恒”可贵结论。二是语言极富文采,文章运用了排比和比喻,引用了古典诗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冰心的第二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即是立意构思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外在与内心要和谐,正如契诃夫借《万尼亚舅舅》剧本里一个人物的嘴所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 人的和谐,还可能由对立的东西产生,如内美而外丑,像卡西莫多,就他个体来说,是不和谐的,但就他在与周围的关系圈中来说,又是和谐的。二是事物内在构成的和谐美,如和谐政治,即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和谐社会,即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又如具有和谐美的诗篇、园林等。再如“德、智、体、美”“知、行、情、意”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等。三是环境的和谐,可表现在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植物、人类与动物、人类与环境、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
素材提供
1、家和万事兴!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5、《浇灌对方的瓜田》
梁国和楚国相邻,两国都出产瓜。梁国人很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瓜都长得又大又甜。楚国人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田,瓜都长得不好看,也不好吃。楚国人嫉妒梁国人的瓜种得好,常在夜里破坏梁国的瓜田,造成不少损失。梁国人有些气愤,请求梁王准许他们也去破坏他们的瓜田。梁王说:“彼此结怨,如何能了?何必心胸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他命令士兵每晚偷偷去浇灌楚国的瓜田。楚国人十分惊讶,有人浇灌自己的瓜田,后来才知道是梁人所为。楚地的县令告诉楚王。楚王感到很惭愧,并称赞梁人的做法。从此,两国结下很好的情谊。
6、2007年中美等国科学家组成国际科考队在长江干流航行3336公里,搜寻38天未发现一头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专家说,长江水质严重污染是白鳍豚几近灭绝的重要原因。
7、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中国环保网)
8、世界人口如按目前每40年翻一番计算,700年后全世界人口将达到千万亿。到那时,山脉、沙漠都住满了人,真要“无立锥之地”了。而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人口增长当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9、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