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画家
材料:有两个孩子,都从五岁开始学画,孩子小冬的父母让小冬把画完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这样,小冬的画就能经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称赞。孩子小南的父母则对小南的每一幅画都严格加以评价,让小南只能把画得最好的那一幅画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其余的画都放在抽屉里。
这个故事有两个结果:
1.小冬因为所有的画都贴在客厅,经常受到父母和来客的称赞与鼓励。小冬在赞扬之中画画的兴趣越来越大,不断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大画家。而小南因为只有一幅画挂在墙上,而且贴在自己的房间,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渐渐失去的画的兴趣,初中毕业就不再画画了。
2.小冬因为所有的画都贴在客厅,所以他从小习惯了别人的赞美,后来小冬上了初中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学校里还有比他画画更好的学生,他的画不再受到人们的赞美,而在家,父母与客人也开始把当做一个大孩子看待,不再总是称赞他。小冬由于没有鼓励和赞美,渐渐失去了画画的兴趣,初中毕业就不再画画了。
而小南因为从小就习惯于在寂寞中努力,渐渐懂得画画的乐趣在于绘画本身,而不是别人的称赞,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小南的画越来越好,他的房间里贴的那幅最好看画不断更新,初中毕业小南考入美术学院,几十年后小南成为一个大画家。
作文要求:小冬和小南分别成长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以最简短的话就以上两种环境写出你的评价,然后以你的评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无
解析:
立意角度分析
这篇作文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拟出话题,然后再写一篇话题作文。
下面是考生可以选择的主题:1、老师请注意我的优点。2、我们需要信心。3、要敢于表现自我。4、不要依赖别人的称赞。5、激励创造奇迹。6、严格要求才能成功。7、不断突破自我(最好的一幅画)。8、要于寂寞。9、要持久努力,不能自满。10、让我们多鼓励、赞美别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1月9日国奥队在越秀山进行了杜伊科维奇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封闭训练,进攻训练中杜伊对国奥队队员要求十分严格,好几次杜伊对一些球员大声呼喝,甚至气冲冲地追上陈涛、郜林和朱挺纠正他们接球的小动作,对用手碰了一下球的郜林还愤怒地斥责了起来。整个训练历时3小时。
注:杜伊科维奇,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人,现任国奥队主教练,将带领中国国奥队参加08年北京奥运会。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无
解析:
1、细节决定成败;2、严师出高徒;3、汗水浸润成功;4、钢是这样铸炼出来的;5、呵斥就能出成绩吗?
有一群水牛,其中有一支雄壮而温顺的公牛被尊为水牛王。有一天,水牛王带牛群外出觅石,遇见一只顽猴挑衅,还向水牛王抛掷石块。水牛王见状不仅不怒,还制止其他牛的报复行动。树神看到后不解地问水牛王为什么这样懦弱。水牛王说了一段偈语来回答“彼轻辱贱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过了一会儿,有一伙婆罗门经过这里,那只猴子又故伎重演,打了这伙婆罗门。结果,被人抓住,痛打致死。
无
解析:
为人不可太狂妄,更不能欺人太甚,以强凌弱。有时受欺者貌似软弱,实际上是胸怀宽广,不与计较。而狂妄之人总有被人清算的一天。这故事或许会给那些正无故受谤、心火难平的人一些启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为莫须有的责难和议论忿恨不已,或冲动地做出让自己后悔的憾事。因为事情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你所遭受的毁谤和非议总会得到补偿。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认为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索斯能以仁爱之心从事企业管理,得益于他祖父的谆谆教诲。当贝索斯只有十岁时,看到一条禁烟广告,说吸烟者每吸一支烟,会使寿命缩短两分钟,贝索斯按祖母的抽烟频率进行了测算,得出祖母将因吸烟缩短十多年的寿命。
当他得意地把这个心算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得哭起来。祖父马上批评贝索斯,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
祖父的这句话不重,却让贝索斯永生难忘。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事业才不断进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
无
解析:
审读材料,要注意事件的多侧面。从“贝索斯按祖母的抽烟频率进行了测算,得出祖母将因吸烟缩短十多年的寿命,当他得意地把这个心算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得哭起来。祖父马上批评贝索斯。”这些内容可得出如下立意构思角度:(1)聪明需要智慧地表现。贝索斯是聪明的,但并不智慧,他只是为了炫耀,没有考虑到对祖母的心理伤害。(2)爱要讲究方式。贝索斯是关爱祖母的,他采取的是说危害的角度,没细心考虑这样说会给祖母什么样的影响。若他采取说戒烟增长寿命这一角度,就会皆大欢喜了。从事件的教训这一点,可得出“仁爱比聪明更重要”这一立意思考角度。从祖父教训的终极结果来立意构思,可得出这一观点:别人的忠告是前进的路标。
当我国一群访问者南韩汉城的雄伟,“大宇”、“三星”的巍峨,不禁由衷赞叹时,陪访的东道主竟发出长长的喟叹:“我们没有鲁迅。”消息传来,我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思想界朋友却断言道:“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鲁迅,而是没有‘大宇’,没有‘三星’,鲁迅是不能当饭吃的。”
不知我们的国人听到如此一番高论会有何样的感想?
要求:
1、内容具体,想像联想丰富;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的“大宇”、“三星”和“鲁迅”分别象征着什么:前者象征着物质财富和高科技技术、管理等等,后者象征着精神食量。
考生可以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二者兼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某小区的路边出现了一个居民自己设立的“顺风车站”。小区很大,没有公交车,居民外出或购物要走很远。小区一半家庭有车,但车主开车上班后,家里老人、孩子外出也不方便。于是,有人提出在路边设立一个车站,请小区车主自愿免费搭载等车的人。倡议一提出,立即得到了许多“有车族”的响应。一个小伙子搭车后感激地对车主说:“我家没车,坐了您的车,真不知该如何回报。”车主笑着回答:“不用回报我,回报也不一定用车,只要您在力所能及时去帮助别人。”
请从以上材料中引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略
解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对助人者而言的;反过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受助者而言的。材料中的“顺风车站”产生的榜样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在力所能及时去帮助别人”是命题者对考生的选材和立意的引导。
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孩子进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把他揽在怀里,对他说:“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和玩具,不要哭,妈妈会早早来接你。”
孩子上小学了。在校门口,我们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不是幼儿园了,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争取做个好学生。”
孩子上了高中。走出家门的时候,我们也没忘记嘱咐两句:“那个球不要再踢了。”或者说:“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孩子考上了大学。临行,我们会老心如蜜、双目忍泪,对他说:“学会照顾自己,需要什么给家写信。”
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对着他的背影,又说:“不是在父母身边了,性子要收一收,和同事处好关系,好好工作。”
这位母亲就是林肯的继母——萨利·布什。
无
解析:
[题目分析]
我们虽然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领袖或总统,但是我们是不是想过,在用戒律式的言语忠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用勇气和坚强铸造孩子的心灵。当然核心观点是教育问题,还有不少分支观点:如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和玩具,说明要合群;“不是幼儿园了,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争取做个好学生”说明要以学习为重;“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说明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学会照顾自己,需要什么给家写信”说明要有责任意识自立意识;“不是在父母身边了,性子要收一收,和同事处好关系,好好工作”说明在社会中的态度等等。
[写作指导]
要侧重一点或两点去写,不要太面面俱到。教育方式的温和、感染、宽容,都是写作的角度。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美国总统林肯劝别人:“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怨恨时,你不可能说服他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你不可能强迫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因为人总是在不损害自尊时,才愿接受他人意见,而当自尊受到伤害时,就会将错就错。“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请记住这句名言。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三文钱,并用这点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的漠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就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先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是的,“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你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感受思考吗?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
范文示例:
一花一叶一世界
一粒沙里映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个天堂。生活中的诸多美好与玄机都蕴藏在那点滴之处,小事之间。窥斑见豹,知微见著,更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毫毛不褪色的至理格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一花一叶的小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那篇流传千古的兵家经典《曹刿论战》,并深为曹刿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但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超群战术背后,我却窥见了曹刿知微见著,小处着手的别样智慧。
还记得战事接近尾声时,鲁庄公见敌军溃败,盲目主张追击。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敌军“辙乱旗靡”,才下令歼敌。在这看似细微的小事中,曹刿看出了战势的动态,敌情的变化,小事不小。
无法可想,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战场上,若是鲁庄公一般只观大势而忽略小事,将会给鲁军带来怎样惨重的损失。也许要经历谋士群臣无数繁琐周密的分析策划,才能得出曹刿一视一望间轻而易举的结论吧!在那“辙乱旗靡”的所谓“小事”中,隐藏着决定战事成败的玄机!
由此可见,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万分!
反观我们平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乖戾?有多少次,我们都因小事不干,而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着:一个题粗心,而导致整张试卷重新检查;一个音符弹错,而导致整个曲子重新再弹;一次听课不认真,导致课下似懂非懂不得不从头开始再次学习。更无法可想“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中,因忽略小事而造成的某一环节的疏漏,将会带来多少纷繁复杂的检修,甚至是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
朋友,其实小事不小,殊不知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让我们重视那细微如一花一叶的小事吧,在一花一叶中铸就那属于我们未来的美丽世界。
朋友,让我们共同铭记:一花、一叶、一世界……
解析:
首先认真地读材料:
明确这是材料加观点的作文,有点像话题作文,但又有不同,它给我们提炼只是观点,而非话题。观点是“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在立意上思路要打开:
如果以1、从小事做起(或从画蛋开始),2、做好小事,3、勿以事小而不为,4、磨刀不误砍柴工5、聚沙成塔或水滴石穿,6、细节造就品质,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8、于细微处见精神9、因小失大,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立意都扣住了材料及观点。
如果以1、感于“亡羊补牢”,2、小事不做,就是懒惰,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等立意就容易跑题。
在构思上要有条理,即结构完整而且清晰。
是并列式,递进式或是二者兼有。注意首尾照应。文章杂乱无章往往是因为思维不清晰。
同时构思上也可出新意。如有个学生构思了两封信。彼得研究生毕业到一家外企上班,整天做的是倒水,打扫卫生,觉得被浪费了,很是苦恼,就给耶稣写了一封信,耶稣回信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天使会飞而人不会,是因为天使把自己看得很轻。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选材上也要打开思路。
首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素材,即至少是很多人所知的,如达芬奇学画从画蛋开始。其次,材料要能证明观点,这是这次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许多考场作文中的材料不能证明其观点,如我因为懒床,掉了准点的公汽,只好放血打的上学;没有按时背书,老师要我把400多字的课文抄写50遍,我抄了三天,手都写起了茧。
其实好的素材很多,关键是在如何使自己在考场上克服紧张情绪,顺利地打开思路。好的材料很多,如前面所提的外,还有1、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小的部件有问题;2、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3、苹果落在地上是小事,但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4、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5、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6、“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7、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8、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9、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而已。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10、在国外餐馆里洗盘子,日本人往往“死板”地按要求洗七遍,而中国人往往耍小聪明,只洗三遍。
可见,好材料不是没有,只是你在考场上要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能打开思路。
材料是一则故事,我们也可再编一则故事,重新演绎这个道理。如有个学生写:很久前,在澳洲,有一位父亲为他幼小的女儿买了一只兔子,看着女儿和兔子一起嬉戏玩耍,一起长大,很是高兴。但兔子每天晚上都要关回笼子了,结果一天晚上,他没有找到关笼子的钥匙,他也没有去再弄一把锁,结果,此时正是兔子交配的季节,而且兔子从此越繁殖越多,周围已没有草吃,开始啃噬庄稼。澳洲人不得不端起枪,开始血淋淋的屠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们看来,轮子的形状肯定是圆形的。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偏偏就有人做出了方形轮子的自行车。你是怀疑还是相信?事实上,这辆方轮自行车样品就在唐山科技馆里!方轮自行车的秘密在于有一条专用的“轨道”。这条“轨道”由几十个弧形组成,弧长与方轮的边长相等。在前进时,方轮的轮轴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它就能和圆轮沿平面滚动的情况一样。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从某个侧面某个叫写作,但必须符合题意。
解析:
A.不要囿于陈见
B.敢于创新
C. 遵循规律才能创新
D.首创精神和科学态度
自己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助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略
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舍得花血汗,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一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子,加上去一块板子,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中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了再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尚,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