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第十三届残奥会将继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后在北京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将与健全人运动员一样来体验运动的精彩,激励和感动世界!残奥运动是人道的事业,它向世人宣示,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同样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同样受到尊重;残奥运动是爱心的事业,它呼唤、凝聚、传播着爱的语言,把相互关爱和帮助给了最需要的人;残奥运动是融合的事业,它打破人们心中的围栏,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促进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残奥运动是勇敢的事业,它告诉遭遇困难的人,挑战并不可怕,有信心相伴,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坚强;残奥运动是希望的事业,它使我们看到,真善美就在人们心里,希望的曙光在前方。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残缺也是一种美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
残奥会,一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展示顽强精神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它,使人落泪;它,使人心醉。
奥运会的闪亮之处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奥运会,一个使全球人民疯狂的体育盛会,然而,残奥会,注视你的眼睛有几双?
也许,我们习惯了,我们习惯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我们习惯了对他们的漠视。残奥会,是你,让我们关注他们,让我们脱去冷漠的外衣,让我们领略来自残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我们或许没有思考到残缺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从不曾体味过拥有残缺的苦楚;我们或许没认识到残缺的不便,因为我们从不曾经历过这种不便;我们或许不知道接受残缺的过程多么困难,因为我们从未接受过这种残忍的酷刑。
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漠视来自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而通过那些生活小细节才可知、可感的关于残疾的意义,健康人很难明白。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舞台,展示自己,告诉他人--我能行!它让残疾人收获自信,收获荣誉,收获成就;它让他们卸去平常生活的不如意,通过体育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残奥会告诉我们残缺不是耻辱,它让残疾朋友们获得了同健康人一样的权利,举办运动会的权利,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获得尊重与荣誉的权利,获得掌声的权利,坦然享受阳光的权利……
残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人可以多么坚强;残奥会将那些平常隐藏着的美德发掘,告诉我们残疾人朋友多么可爱,多么优秀,多么完美!
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而残缺也是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
那一张张写满刚毅的脸,那一个个尽力拼搏的身影,他们,让我佩服,让我心疼,让我流泪。
关注残奥,铭记英雄--生活中平凡又不平凡的残疾人朋友。
关注残奥,献出爱心--告诉孤单的心灵,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漠视他们。
关注残奥,残缺也是一种美。
作文点评
本文准确地把握了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的主旨,以"残缺也是一种美"为标题,既切合题意,又富有诗意。文章内容既能立足于残奥,又能放眼于生活,对社会生活中我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及残奥会的作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分析。文章立意高远,见解独到,分析深刻,体现了辩证思维。材料丰富,行文中还引入了对比,涉及残奥会与奥运会的对比,正常人与残疾人的对比等,思路开阔,论证有力。
解析: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立意:(1)残奥运动同样精彩,它是超越缺陷向生命潜能的挑战,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精神实质。(2)围绕勇敢、坚强,叙述一个或若干个残疾人不惧困难、刻苦成才的事迹;或者有信心相伴,变得越来越坚强的故事。(3)面对社会上残疾人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观看残奥运动抒写所受到的震撼和鼓舞。(4)可从"残奥运动是爱心的事业"谈起,以"人与人之间爱是永恒的"为立意,谈残奥会上对残疾人的爱,谈生活中对残疾人的爱等。(5)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同样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同样受到尊重。等等。不管选择怎样立意,文章都应与作文材料有关,与残疾人有关,假如抛开材料而盲目引申扩展都应视为不符合题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第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人过留名,雁过留影”这句古话可以作为考生打开思路的钥匙。我们的一生是短促的,如何留下自己的影子(痕迹)呢?可以像保尔那样,也可以像文天祥、司马迁、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自选一个角度,写—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⑧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其实,材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迷信经典、不要迷信权威。如果考生看到了这一点,作文就不难立意了。
从前有个出色的雕塑家,他的手艺远近闻名。一天,一个雕像爱好者向他请教秘诀,雕像家毫不隐瞒地说:“没什么秘诀,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行了:一是把鼻子雕大一点,二是把眼睛雕小一点。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扩大。如果一开始鼻子就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雕像爱好者听后茅塞顿开。
无
解析:
为人处世,一定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回旋的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才会更自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各就各位——预备一跑!”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理想状态,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者。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与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如掌握主动,先声夺人。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
解析:
材料的含意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对“抢跑”的把握。“抢跑”在这里已经不是比赛中的常规概念了,而是拓展到了人生界面上的一个词语。“抢跑”意味着谁抢先抓住了机遇,那他胜算的把握便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谁先掌握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抓住机遇,为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一来,材料的真实意义就是: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机遇,一旦看准了时机,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抓取,千万不能瞻前顾后,坐失良机。理解了材料的真实含义,就把握住了立意的方向。随后就是材料的搜取了。
搜取材料有两条途径: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二是从历史材料中找事例,看古往今来哪些人物或事件与此相关。事例的选择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即及时抓住机遇与错失机遇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自己经历的生活事例要新鲜一些,但是往往不够典型,而从历史素材中选择事例,效果可能会更好。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按要求作文: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
解析:
这首诗的内容很容易把握。构思关键是联想类比,想到与眼睛相似的事物,如心胸,要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之事。又如友情。友情也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却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至于具体作文,可评述议论,可写人物故事等。总的立意是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和误会。
根据要求作文。
父母将我们引领到这个世界,人生的道路去要靠我们自己选择,靠我们自己跋涉。面对人生,我们无法逃避。而人生是不出售来回票的,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因而,解读人生,感悟人生,是我们必然的功课。
请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人生”是个大话题,考生容易陷入空谈。可以将话题细化、具体化,如从一个角度(修养、志向、奋斗、勤劳、正直等)方面谈人生即可
最近有一则材料调查青年人的价值观: 调查在车上让座的行为有26%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在公共场合上大声喧哗的事情有28%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随地吐痰的问题有25%青年人不发表看法,对于闯红灯的行为有19%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此,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现在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 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很健康很阳光,有的人认为青年人之所以不发表评价是因为他们思想多元化,个性化。
请围绕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辽宁08年是命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反应关于现在青年人个人价值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取向不明的文章,命题材料作文,关键是理清材料,一篇好作文它这个材料跟观点之间的这种结合点,就是你拿那个材料怎么说明观点,关键是这个。材料作文有限制,不能说拿一个题你们爱怎么写怎么写,这个不太可能,必须围绕提供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只有按照他那个要求来写,在审题上,审题立意上,在材料的使用上,在构思的技巧上,在语言的运用上,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了高考作文自然就好了。
总的来说,考虑到考生的水平和考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使得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的题目出得还是不错的,学生的主动性较大,能体现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利于更好的选拔优秀考生。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无
解析:
所给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必须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否定了“殒落”而肯定了“凯旋”。哲人否定黄叶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胜利者的归宿。它落到树根化为另一种生命的营养,再去滋润一种新的生命。落叶的殒落,只是生命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因此,哲人不认为落叶是殒落,而是胜利的回归。
参考命题:
《“落叶”是值得赞美的》《奉献--永恒的美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例文:
高三滋味
秋深了,天凉了,高三了,快高考了。
只有经历高三,才能进入象牙塔。以前常听高三的学长说高三有多累多苦,我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丝疑惑:高三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__吗?我在期待和恐慌中迎来了高三,期待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慌的是怕“最终还是差一步,停在幸福不远处”,其个中滋味是非身临其境之人不能体验的。
我们学校高三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再加上其间充满了无声的竞争硝烟,让曾经高一、高二的我们觉得既神秘又遥不可及。相比之下,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时间的富翁,像学校喷泉池里的金鱼一样在时间的河流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4bd282174c48c9c1.jpg] 可是,时间的车轮还是无情地把我载入了高三,终于我也像学哥学姐们那样抱着课本在校园里行色匆匆,每天都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心里由衷地发出感叹:高三的忙与累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高三是寂寞却又美好的,每一位高三学子都会将这句话反复默念,然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以前特关心的事情:如球赛,哪位歌星又出新专辑了,又流行什么服饰了,现在都已经置若罔闻了。每天辗转于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间,像条择食饥鱼急匆匆地在校园里穿梭。但是我于忙碌间也发现了楼顶的星光更亮,看得空间更为寥远。我学会了坦然面对苦与累,笑对挫折,因为我知道胜利的果实需要你奋力去采摘……
秋深了,天凉了,叶落了,更忙了。
高三是属于秋天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其实秋天的内涵未必全是萧瑟,它只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等待希望的美丽过程。
日子在指间微笑地流过,没有人能留住或让它放慢脚步。就这样,日子在平淡中重复,在重复中平淡。有人说高三是凤凰涅槃,说这话时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点儿悲壮色彩。有一位学长曾经对我说:高三是一个蛹的神话,主旨是蜕变,破茧而出!是啊,独木桥纵然难过,但谁能抵挡对岸美好风光的__呢?
夜阑人静,月如钩。在每个高三学子的睡梦里大概都会有一朵不败的梦之花,暗香浮动。
解析:
日常生活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可写的也数不胜数,我们可在“滋味”前添加一些修饰语,以缩小作文范围——比如写成“胜利的滋味”“孤独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成长的滋味”“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青春的滋味”“读书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年的滋味”等。当然,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尽可能地表现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决不能流于浅薄与空泛。
审题方向: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每一种我们都要尝试,都要接受。要用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对待它。
①面对打击,面对困难,不必抱怨,也不必畏首畏尾,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当成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苦难,使自己走出了困境;
②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不挑挑拣拣,生活也自然很简单了,很满足,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