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述与痞满的主症最有关系的为
A:胃脘部痞塞 B:胸胁苦满 C:嗳腐吞酸 D:满闷不舒 E:胸膈满闷
我国税法规定的判定居民的居住时间标准为()
A: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B:在一个居住年度内满365天 C:累计居住满183天 D:累计居住满365天
用软袋塞堵时,要求()。
A:袋子装七八成或其以下满 B:越轻越好 C:越重越好 D:用软袋塞堵后再盖压闭气 E:一个人能将袋子抱得起、按得下
有一种水草繁殖速度很快,每过l小时是原来的2倍,即一棵水草1小时后变成2棵,2小时后变成4棵…,如果一池塘放殖一棵这样的水草,一昼夜覆满池塘,那么放殖2棵水草, 小时覆满池塘.
解:设整个池塘的面积为S,
∵棵水草1小时后变成2棵,2小时后变成4棵…,如果一池塘放殖一棵这样的水草,一昼夜覆满池塘,
∴S=224.
∵放殖2棵水草时恰好早一小时完成,
∴放殖2棵水草,23小时覆满池塘.
故答案为:23.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 。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A.映日红花,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B.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C.红花映日,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不算小的池塘被塞得满而又满
D.映日红花,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不算小的池塘被塞得满而又满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红花映日”与“绿盖擎天”两个主谓短语结构的对应关系看,排除A.D。从后面两句句意的因果关系看,排除C项。其他角度从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j乇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域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涛,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D(3分)
②(4分)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 《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 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1】D
【小题2】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例:(1)、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3分)
(2)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2分)
反馈题: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具特色,请加以赏析。
提示:
高诗三、四句为虚写:此时不知何处传来了羌笛曲《梅花落》,乐曲悠扬,似乎在整个关山回荡,由此,让人感到,风吹送的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眼前出现的宛如和色和香落满关山的梅花。听曲《梅花落》——联想到家乡的梅花——思乡之情。表达得巧妙而自然。
李诗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解析:
略
一只满偏电流Ig=1mA,线圈电阻Rg=100 Ω的小电流表.
(1)把它改装成满偏电压U=10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 Ω的电阻。
(2)把它改装成满偏电流I=0.6A的电流表. 应并联一个 Ω的电阻。
(1)9900 (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