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农民在山沟里撒下了一片毛竹种子,仅有一粒成活。他经常给它浇水,施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毛竹苗一动不动。第二年,第三年……虽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那棵毛竹苗还是一动不动。到了第六年,一场春雨过后,毛竹拔地而起,很快就1米多高了。在以后的每一天,毛竹都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疯长,一直长到20多米高。又一场春雨过后,山沟里突然蹿出10多株披着细毛的毛竹竹笋,这些竹笋同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狂蹿。一个月后,昔日的荒山沟变成了一座毛竹院。

这位农民惊诧之余,拿着铁铲挖了挖山沟的土地。他发现毛竹的地下根茎已经遍及整个山沟,辐射直径长达一公里。原来,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地表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长的迹象,但土壤里,它的根系却在不停的壮大和蔓延。

毛竹的生长历程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联想、思考或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月27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世界许多地方都将在这一刻熄灯一小时”——始于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一项著名的旨在携手全球民众共同关注气候变化的环保活动。2008年,“地球一小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活动,有超过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2009年,“地球一小时”首次来到了中国,得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十余座城市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据了解,今年全球共有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当中,同时享受这个美丽的“__时刻”。

作为白炽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照明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2%,我国去年照明用电量高迭4100亿千瓦时,相当于英国全国一年的用电量。如果全国13亿人平均每人更换一只白炽灯,相当于每年节约电力650亿度,远超过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和水资源,并能减排二氧化碳6500万吨、二氧化硫200万吨。

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人熄灯一小时,将积溪成流。虽然只是一小时,却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从每件“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就能让城市里的星空更灿烂、空气更清新,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每年两会期间,文体明星、政府官员都被层层包围,采访提问,而那些科学家委员却无人问津,备受冷落,就是像启动我国探月工程的栾恩杰院士、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等大牌科学家都几乎没有人认识。

有人对某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将来从事职业中,排名第一位的是企业家和老板,第二位是文体明星,科学家排第七,仅比工人和农民靠前一点。

以上所说的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公司保卫科有甲、乙、丙三人。

公司因线路老化,发生了火灾。甲奋不顾身,抢出了公司的重要资料和物资,头发

都被火燎了,衣服也烧破了。乙及时开了消防栓灭火,并且报了火警。事后还将公司的线路全部检修了一遍,避免了火灾的再次发生。丙在火灾发生前曾找领导反映公司的消防有隐患,强烈建议要立即整改。领导说公司正忙着,等忙过这阵子再说吧。并派他出差了。

甲、乙、丙三人的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积极的启示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立意提示——目前,世界上灾害频仍,地震、火山、干旱、洪水、暴雪、 沙尘、空难、车祸时有发生。人类影像材料中的并那样,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从三个人物的共同性上可以立意——责任,三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守卫着自己的岗位,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也是可取的。

从甲乙两个人的角度立意,在灾难发生后,亡羊补牢,既可以减少损失也可以避免再次发生事故。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镜子得意洋洋在说:“看,我照出了世间万物!”

人们反问:“你怎么照出你自己?”

这个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这是一位父亲嘱咐即将远行的孩子的话:“孩子,你将要远行,将有一生的岁月等着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因为前面还有千万朵花在等你;为帮助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因为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一头猪掉下了悬崖,幸好抓住了悬崖边的一棵小树苗,才有机会喊救命。一只羊听到了救命声,就走过去神色安详地说:“松开小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猪看了看神色安详的羊,有些将信将疑,继续喊救命。

过了一会儿,小树苗的树根开始松动,羊再次对猪说:“快点,时间不多,把手给我。”面部表情还是那么安详,不慌不忙。猪还是无法相信羊,于是继续无视。

又过了一会儿,悬崖边的石头崩塌,小树苗再也支持不了重量,带着抓住它的猪向悬崖深处坠落。猪绝望地望向天空,高喊道:“fó zǔ ,你为什么不救我!”就消失在无尽的悬崖深处了。羊安详地叹了口气,全身散发着fó zǔ 的金色光芒。“我本来想救你的,但是你却不相信我,怪得了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写作提示:有很多人渴望被人拯救,却迟迟不打开自己的心扉;有许多人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却从来没信任过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放下你寻找的目光,看看身边的一切,也许你所寻找的人和事物,就在你身旁。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约翰是一名伐木工人,他为公司干了5年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而另一名伐木工人比尔,在一年内就得到了提升。这件事引起了约翰的不满,于是,他去找老板理论。

老板说:“你现在的伐木量与5年前的一样多,我们是计件公司,如果你的伐木量能加大,我们会乐意提升你 。”约翰回去后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花费了更多时间来工作,可他仍旧不能砍伐更多的树木。于是,约翰找到了比尔,虚心请教比尔,如何能砍伐更多的树木。

比尔说:“我每砍完一棵树会休息两分钟,并磨磨我的斧头。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像子弹一样击中约翰的要害,约翰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


解析: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个宋国人,拿一块玉来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者说:“我给玉工看过,玉工说是宝物,我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宝,而你则把玉当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俩都丢掉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吧。”

精神的追求
  宋人以玉为宝,而子罕以不贪为宝。在经济泡沫日益膨胀的现在,看着子罕如此坚守他的精神追求,我们分外感动。他的拒绝也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能够保护心灵的那方净土,守卫精神的追求?
  我曾惘然,为原本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官员__而惘然,为我向往的象牙塔中传出的学术造假而惘然,为一向公平公正的警察的钓鱼执法而惘然。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又是什么把他们推向精神追求的另一边?我不知道答案。我惘然。
  人们,已经被欲望之火所吞噬了吗?
  翻开书,我看到那个在瓦尔登湖畔的伟大灵魂正陶醉于湖天一色的美景中。梭罗说:“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面对喧嚣纷繁的社会,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生活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中,静心书写大自然。尘嚣扰不到他,__扰不到他,当天地只剩下他和瓦尔登湖,我看到了他正坚定地守卫着他精神的追求精神的追求
  宋人以玉为宝,而子罕以不贪为宝。在经济泡沫日益膨胀的现在,看着子罕如此坚守他的精神追求,我们分外感动。他的拒绝也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能够保护心灵的那方净土,守卫精神的追求?
  我曾惘然,为原本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官员__而惘然,为我向往的象牙塔中传出的学术造假而惘然,为一向公平公正的警察的钓鱼执法而惘然。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又是什么把他们推向精神追求的另一边?我不知道答案。我惘然。
  人们,已经被欲望之火所吞噬了吗?
  翻开书,我看到那个在瓦尔登湖畔的伟大灵魂正陶醉于湖天一色的美景中。梭罗说:“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面对喧嚣纷繁的社会,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生活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中,静心书写大自然。尘嚣扰不到他,__扰不到他,当天地只剩下他和瓦尔登湖,我看到了他正坚定地守卫着他精神的追求。
  打开电视,我看到当年盛极一时的《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凯特.温斯莱斯特。这部电影的成功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凯特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而后她的选择却令人咋舌:她放弃大片邀请,到清冷寂寥的摩洛哥去拍摄文艺片。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精神的追求往往比物质的富有更重要,再高的片酬也不能取代人们内心的追求。《朗读者》的成功让这位文艺片女星在6次提名后终于获得了奥斯卡的小金人,我为了她的坚持而鼓掌喝彩。
  我还看到,在田园中拄杖行走遥望南山的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看到人们为孙中界和唐福珍的不幸勇敢地提出抗议,看到千千万人们正在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断努力……我为之动容。
  我终于明白,在我们心中,对精神价值的向往始终不曾湮灭于经济大潮,而那些渐渐忘了自己精神追求的人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世界各地也许会有时间差,语言也许不同,但是精神的追求却永远是每个人心中的至宝。

  打开电视,我看到当年盛极一时的《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凯特.温斯莱斯特。这部电影的成功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凯特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而后她的选择却令人咋舌:她放弃大片邀请,到清冷寂寥的摩洛哥去拍摄文艺片。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精神的追求往往比物质的富有更重要,再高的片酬也不能取代人们内心的追求。《朗读者》的成功让这位文艺片女星在6次提名后终于获得了奥斯卡的小金人,我为了她的坚持而鼓掌喝彩。
  我还看到,在田园中拄杖行走遥望南山的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看到人们为孙中界和唐福珍的不幸勇敢地提出抗议,看到千千万人们正在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断努力……我为之动容。
  我终于明白,在我们心中,对精神价值的向往始终不曾湮灭于经济大潮,而那些渐渐忘了自己精神追求的人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世界各地也许会有时间差,语言也许不同,但是精神的追求却永远是每个人心中的至宝。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