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可以是10、100、1000、10000……你可以根据你的感受任意增加"0"的数量,但是一旦前面的"1"失去了,后面再多的"0"所代表的都是虚无。

这幅漫画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自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或套作。

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真的在我身边?过去我不相信,我曾哀叹:我没有遗忘幸福,可幸福却遗忘了我。

我曾怨恨:上帝太不公平了,寻找我心中的美丽,千百次,我默默地问自己:幸福何时属于我自己。

夜深了,惆怅的我静静地躺在床上陷入绵延的思索……

"幸福就在我身边啊!"我惊喜,才蓦然发现:在家的每个早晨,爸爸一句温馨的话语里面有幸福;在校的每一个夜晚,秉烛夜读,从李白到苏轼,从徐志摩到席慕容,从金庸到古龙,里面有幸福;孤独无助之际,远方好友鱼雁传书捎来的是幸福;尴尬无奈之际,那路人宽容的微笑与理解的问候中有幸福--许许多多的幸福,过去怎么就感觉不到呢?

也许有人会不屑地撇撇嘴,这是什么幸福?幸福应该是功成名就;幸福应该是穿金戴银;幸福应该是华室美宅,应该是妻子、儿子、车子一应俱全……这算什么幸福?不错,有时候,功成名就、穿金戴银和妻子、儿子、车子一应俱全的确幸福,但没有这一切是不是就不幸福?古希腊哲学家告诉我们:幸福是消极的,只要不痛苦就是幸福,不是吗?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感觉是因为它在身边。拥有哗哗的自来水也算幸福吗?撒哈拉沙漠的人最清楚;拥有三天光明是幸福吗?海伦o凯勒会告诉你;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簌簌落叶、清脆莺啼也是幸福?贝多芬会让你坚信;甚至,爸爸的训斥、妈妈的唠叨也是幸福,当你远离家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幸福来来去去犹如旋转的灯塔上部的灯光,忽明忽暗,当它乍然亮起的时候会给你无限惊喜,而若长期处于灯光之下,你就会无动于衷。拥有灯光的我们可曾想过,那些没有电灯的山区孩童对灯光的渴望。

幸福,并非遥远地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的即,幸福,平平常常、简简单单,能游览"地平线的某处神秘玫瑰花园",诚然是一种幸福,享受今天盛开在窗下的月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苦苦追求首幸福,却往往遭遇着痛苦。我们轻松愉快地做着,却发现幸福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文点评

1、本文审题很准,小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图画的内涵,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揭示,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得幸福定义--我们轻松愉快地做着,却发现幸福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平淡淡才是真。

2、结构清晰,篇末点题。本文从幸福谈起,紧扣中心,然后谈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最后揭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心里要有一颗平常心,这就是那个"1"。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

本作__调了人的生存意义,强调了人对幸福的理解,牵连到人性,涉及面很广,因此大家审题的时候能抓住以下角度都是正确的:①人生的意义;②人为什么活着;③幸福是什么?④妻子儿子车子在生活中的地位;⑤人要顶天立地,不能做奴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8


解析:

这则材料蕴涵着富有思辨性的人生哲理。材料中鹰妈妈教子的方式在我们人类看来也许过于残忍,但这又何尝不是鹰妈妈爱子情深的表现?试想,一只不会飞翔的鹰能搏击长空吗?面对大自然严峻的生存挑战,不会飞翔的鹰只能被大自然所淘汰,活活被饿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鹰妈妈教子的方式虽然近乎于苛刻,但鹰他*的做法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知道,鹰一旦学会了飞翔的技能,也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过分地溺爱子女,不注重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将来他们长大了怎么办?他们不可能靠父母生活一辈子。父母总想给孩子一个爱的光环,却不知悲剧不知不觉在爱的光环中萌生了。最好写成议论文,阐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必要性。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且为人正直,深受人们尊重。可是,他老了,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人。要哪一个呢?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老锁匠让两个徒弟同时去开两个保险柜,谁用时短谁就获胜。结果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而二徒弟却用了半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他们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光亮,说:“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作为一个修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心上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修锁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不管干什么都要讲一个信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的汉字,从结构上看就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看到“旦”,就仿佛看到了广阔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朝阳,让你联想到如旭日东升的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看到“囚”,就仿佛看到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让你联想到,青年人就应该冲破许许多多的束缚走向未来;看到“人”,就仿佛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让你联想到那一撇一捺分别代表着一个人的知识和修养、善良和正直……所以才撑起了一个真正的人。那么看到“

(立)”字,你想到了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

    “         ”看起来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叉开双腿,站在地面上,这样才站得稳,站得直,由此可以联想到立人、立志、立德、立规矩、立大胸怀、立大气等等,总之要“立”的东西太多太多。也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舒展双臂,大踏步地“走”向前方,由此引出这样的立意:只有走正路的人,才能“立”起一个真正的榜样。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则材料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似乎是在谈“大”与“小”,其实,可以用“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秋”来概括。围绕这个立意来写,就有话可说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施利华曾经是叱咤泰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曾是一家股票公司的经理,为这家公司挣了几个亿,自已也因此发了起来,玩腻了股票,他转而炒房地产,把所有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都投入了房地产生意。但时运不济,1997年7月的金融风暴把他从老板的宝座上拉了下来。除了一身债,施利华这个昔日的亿万富翁变得一无所有。而对命运的无情捉弄,施利华曾经万念俱灰。经过几个月的心理煎熬,他终于鼓起回头再来的勇气,和太太开了一间做三明治的手工作坊,他每天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贷箱,沿街叫卖三明治。很多人尝到了“施利华三明治”后,都喜欢上了它那独特的味道,施利华的小本生意因此越做越好,他的人生又重新鼓起了希望的风帆。

②和田一夫原是国际流通集团——日本八佰伴集团的总裁,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集团破产,和田一夫由富翁一夜跌落为穷光蛋。从拥有30间一幢的海景房到租住一室一厅公寓,从乘坐劳斯莱斯专车到自已买票乘坐公交车,他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但他很快就从痛苦中站了起来,下定决心回头再来。1998年4月,和田一夫创立了和田经营株式会社,并成立了“国际经营塾”,这是一个只有4名员工、10家会员企业的小公司。从这个小公司起步,和田一夫几年后又重塑了人生的辉煌。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主要是从如何面对困境来立意的。鼓起勇气,迎接挑战,自然能走出困境。

写议论文可以将勇气细化为若干方面,也可以通过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述。写记叙文则宜通过具体的故事,表现勇气的力量,如课文《勇气》一样。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解析: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拒收的“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走了好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式污蔑他。后来,禅师转身开口问那个人:“若有一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谁呢?”那人回答:“那还用说,属于原本送礼的人。”禅师笑着说:“没错,那我拒绝接受你的谩骂,那就等于你在骂自己!”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解析:

  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心灵健康,别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无法影响你自己。狂犬的吼叫阻挡不住战马的前进,千万不要在乎别人想什么,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把自主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__”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__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__”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__”,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__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__”)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其他的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你却将大鱼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子只有尺这么大,太大的鱼装不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材料涉及到的“鱼”是具体的、实在的,但仍然隐含着比喻义。审题时必须对它进行转换和引申。很显然,这里的“鱼”应该比喻为“物质生活”、“生活享受”或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等等,而“欲”就是人对这种生活或是任务的欲望、诉求。因此,“鱼与欲”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欲望和享受之间的关系。围绕着这个关系去立意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