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陈昌良25岁时就担任重庆市大足县原明星乡副党委书记,前程似锦,但因妻子张兴平突患重病不能下地行走,4年后他毅然辞职回家照顾妻子至今16年。
官员辞职回家照顾病妻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你对陈昌良的行为有何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参考例文:
美丽的亲情
亲情是一张白纸,要我们用画笔去将他填满;亲情是一首诗歌,要我们用音符去将它传唱;亲情是一张图画,要我们用心灵去将它解读。怎样的亲情,才会使人将它铭记于心?
材料中提到的男主人公陈昌良,他为了亲情,为了妻子,他的故事,我们将会铭记。此时无数个亲情的记忆,无数个难忘的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小时候,我们是那样的无知,但是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带给我们的是快乐。那时,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我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房子后面是爷爷的小农院。每天我就会像跟屁虫一样,跟在爷爷后面去院里摘蔬菜,摘水果。爷爷都会告诉我要注意安全,可我却沉浸在了那忙碌的时刻。就在这时,我一个不小心就被爷爷用来固定小树的树枝扎到了手,我突然大哭起来。爷爷连忙跑来抱起我,看看我的伤。爷爷那焦急的表情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爷爷那和蔼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得。
亲情,就是那最纯真的表情,最纯真的话语,就是那最美丽的一瞬。
我们长大了,明白了许多人情世故,世间冷暖。我们也明白了,我们的亲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亲情的温暖。可是,当我们小的时候却不明白,他们对我们的深深责怪之下,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儿时,我们是那样的淘气;到了青春期,我们又是那样的逆反,常常惹出这样那样的事来。面对父母的指责下,我们的逆反却变本加厉。但那时的我们却不懂,父母是在指导我们从逆反中走出来。上初中时,大大小小的事情父母总是爱过问,每次都是以不愉快收场。有时候吵得很凶。那时和父母关系很糟糕。吵得最凶的时候还会冷战,当时家里的气氛很__,弥漫着硝烟的味道。但是现在,当我一个人坐下来回过头去想那些事,才发现那样的事,那时的我,那时的话语,幼稚,无知…却不明白父母那样做是善意的。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亲情是美丽的。
当我们有一天为父母洗手时,你会发现他老了,他已不再年轻了。手上的皮肤是那样的粗糙,还有那岁月的伤痕…我们也会有那么一天,面对亲情时,我们要感谢,我们要铭记。
美丽的亲情,美丽的记忆,美丽的爱。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陈昌良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毅然辞职),所以写这篇文章立意应持肯定态度。可以从“责任”“亲情”“家庭”等方面入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童年不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它能够显示出一个时代的诗性气质和文明程度。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人类精神中最本真的那部分:天真、自然、幻想、顽皮……最浓郁地集中在童年。如今,社会的势利和世故加剧了童年的流逝。技术神话、商业陷阱、明星绯闻的时代所营造的物质主义氛围,不仅将成人的世界变得愈加功利,也把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一并裹挟了进去。而拥有一个天真无邪的童年、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是我们生活的勇气、激情和信念得以长久持续的保证,是我们幸福人生和文明世界永不枯竭的泉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建校200年来,西点军校始终以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走在美国军事教育的前列,成为其他军官学校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西点精神有多种表现,其中一点表现是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鼓励学员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永争第一,把那些学习不够努力、德行不够好的学员淘汰出去。这一竞争机制使西点学员的淘汰率保持在25%~30%左右,保证了西点毕业生的质量。……跨入第三个100年后,西点军校正以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要求准确把握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在沙漠干旱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凹凸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了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粪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作文
青岛啤酒集团生产车间的工人为方便上下,就在一个角落里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就把梯子支好,不用时就将梯子立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伤人,便附上一条“请留神梯子,注意安全”的提示。几年里,大家一直是这样使用梯子,然后再立到原处,谁也没有觉得不妥。然而有一天,一位熟悉汉语的外方专家在参观车间时,看到梯子的摆放和梯子旁边的提示,便建议将提示修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很快,一个新的条幅挂上了,随之多年的习惯做法也得到了改变,也就是谁用完梯子就自觉把梯子横放到原处。
同样是9个字的安全提示,同样都在强调安全,所不同的是前者只停留在一般性的提醒上,而后者则彻底把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或叙述生活中与之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
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挪威的弗拉姆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而雪松数量众多。因为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红松和雪松体现了对“曲与直”的不同理解。红松宁直不曲,数量少,但粗直高大。雪松能屈能伸,于是数量众多。理解不同,不过它们都演绎出了生命的精彩。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符合文体要求。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我有时候真想写本《素描批判》。不好象现在那样把素描作为金科玉律。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中有如此地位,与徐悲鸿有关。徐悲鸿好像说过,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陈丹青素描的言论引起了争议,你有何评论,有何感想,有何联想。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有许多版本,不过,有人又设想出这样的版本: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着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过,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数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佳作示例:
善待失意
人生得意,可歌可贺;人生失意,亦需善待。人生难免不如意,要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碰上湍流和险境,如果低下头来,看到的只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就使自己坠入地狱里。而如果我们若能抬头,看到的则是一片辽远的天空,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并让我们飞翔的天地。
人生像是一条水流,历史就像是融合了许多水流的大江。你无法离开大江,但你又发现大江里布下了一些礁石,大江上或有着狂风,江水流着流着会出现急剧的转弯、急剧的下降和攀升,以及歧路和迷宫。
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的水流、或大或小的风。
在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诸事中,我们不可能花好月圆,一帆风顺,而没有失意和挫折。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或多或是少的失意,如考试失利,仕途无望,商海折兵等。倘若我们在失意时浑浑噩噩的、一蹶不振,只会失意又丧志,最后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而失意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如果我们从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弯路,那你已实实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
其实,失意不是人的必需,而是人的必经。因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你没受过风浪的冲击,你的意志就得不到锻炼,心灵就蕴携不了艰难困苦的洗礼。俗话说“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任何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须迎击生活风浪,笑傲风云,因为有挫折才会奋起,有失意才会求荣。不要因一次挫折而折断人生奋进的脊梁,也不要为一次的失意而放弃人生的追求,而应“吃一堑长一智”,在痛苦的磨难和调整中向新目标冲刺。
面对失意,不能失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扬起前进的风帆,校正人生的坐标和航线,重新寻找和把握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创伤就是前进的动力,挫折就是生命的财富。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立意新颖,材料丰富。
一、立意新颖,主题深刻。本文作者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表达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理念:要善待失意。作者认为,在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诸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失意,而失意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如果我们从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弯路,那你已实实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这一见解鞭辟入里,新颖深刻。
二、语言上追求诗意。文章的语言细腻、凝练而富有诗意,有很强的文采。如“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的水流、或大或小的风”,写出了人生多失意;“任何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须迎击生活风浪,笑傲风云,因为有挫折才会奋起,有失意才会求荣。”告诫我们不怕失意;“创伤就是前进的动力,挫折就是生命的财富。”这一警句激励着人们走向成功。
解析: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这种材料作文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的写作训练形式。
对于所给材料,一定要明确材料内涵,找准方向,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材料中的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提示语来思考即可。
这道题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失败、困惑、痛苦等方面后是如何由此获得某种意外惊奇的;也可写求学的坎坷历程、个人成长的风雨、对事物曲折的认知等等带给自己的意外收获。只要是围绕“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来选取材料,写出的文章都是切题的。文章可拟题如下:《感谢挫折》、《意外之喜》、《收获阳光》、《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等。
接下来就是要让自己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那么,如何去做呢?在构思时,可运用对比、先抑后扬、巧设悬念等方法,使得文章一波三折,将自己人生道路上经历辛酸苦辣后的所得所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文体的选择上,本文选择余地多。写作记叙文时,可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这一道理,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在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中得出观点。写作抒情散文时,要注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充实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