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你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感受到师生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的手,你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美、处处有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纯,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无
解析:
爱有小爱,如男女之间的爱情,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同学战友间的友情等;有大爱,如希望工程、红十字会、保护动植物的协会、保护海洋的协会、临终关怀医院等机构所体现、所昭示的爱心;还有zōng jiāo 对众生、对上帝的爱等等。总之,爱无处不在,它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三千宠爱在一身”,可以结合亲身经历,记叙一件或几件表现家庭中爱的主题的事情。可以写爱的历程,从爱对人的作用入手,编一则故事。爱,无处不在,以片断的形式,写不同类型的爱,以凸显爱的广泛性与超越性。也可以写爱神的胜利,把神话故事纳入新的时代背景表现爱的重要性。 参考拟题:洒向人间都是爱;我触摸到你的心。
根据下面的材料编述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局里要求给毛驴写个鉴定。
狗熊写上:“头脑迟钝。固执己见。”
狐狸说:“别犯傻了,你不知道上级要提拔他?!”
“哪叫我写什么好呢?”
狐狸写道:“毛驴同志,稳重谨慎,立场坚定。”
无
解析:
“编述故事”自然要虚构,而且情节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故事的语言通俗,表现出口语化特征。故事采用说书的开合过渡形式,如“话说”、“且慢”、“再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叙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上面的材料是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寓言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添加情节。比如上级为何看中毛驴,狗熊何事对毛驴如此评价,狐狸的应变方法狗熊接受了没有,事情的结果如何,等等。毛驴、狗熊、狐狸的个性鲜明,在故事中要表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不可太人格化,最好处于似人非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的两可境地,许多趣味便由此而来。如果编述以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内容也要适当夸张以增加趣味性。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
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
解析:
分析这则材料题旨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这三点内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来讲能够说出。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由此结论再进一步作系列的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过这些思考后,再进一步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通过一层层深入的分析,对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认识也深刻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偏题甚至离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两组调查材料后作文
一组是在妇产病房进行的,调查一个人刚来到世间,它的成长需要什么,他们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出来抚摸三遍,每次10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
另一组是在临危病房里进行的,调查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时,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10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几乎所有人都说“没能好好照顾我妈妈”,“没有好好照顾我孩子”。
这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
解析:
两组材料寓意焦点:人之初,最需要的是爱;人之将终,最牵挂的是所爱。
1、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2、让爱充满人间。
3、亲情,人类的至爱。
4、让爱少一些遗憾吧。
5、迟到的醒悟。
6、爱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使开店
上帝派一位天使来人间开店,一位妇人首先光顾这家新开张的商店。
“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好奇地问。
“你愿望中的一切。”天使彬彬有礼地回答。
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兴奋地对天使说:“我要买平安、爱情、快乐、智慧和坚强。”她想了一下又补充一句:“不只为我一人,也为我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买一些。现在就可以提货吗?”
天使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不卖果子,只卖种子”,这才是天使商店的特色。要想永远拥有“平安、爱情、快乐、智慧和坚强”,就得买回它们的种子来种。不辛勤播种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首先让“平安、爱情、快乐、智慧和坚强”的种子在自己心田发芽,生根,开花,然后才有可能永远享受它们甜美的果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包公弃砚
宋仁宗庆历二年,包拯奉命调到广东瑞川任知郡事。当时,贿风盛行,一些土豪劣绅为了巴结权贵升官发财,争相以精雕细刻的贵重端砚作为行贿之物。包拯虽爱好书法,喜欢端砚,但他坚持一方不收。
后来他调任离去,当地官绅百姓前来江边送行。没想到船方解缆时,突然乌云闭天,风雨大作,波涛汹涌,包拯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在不觉中做过什么亏心之事,于是立即闭目反省。可是,他搜肠刮肚,都想不出自己在此为官一任有何不对。这时,他命随从包兴把船舱搜索一遍,看看是不是有谁偷偷把礼物送上船来。包兴找遍每一个可以藏匿物品的地方,都未曾发现什么。最后,还是包兴不忍看主人着急,交代了他在上船时背着主人受了人家的礼。他以为这是在主人离任时百姓对主人感恩所送的礼物,收之无妨,说着就从包袱里取出一方用黄布包裹着的精美端砚。包拯二话没说,从包兴手上接过端砚,一扬手就把它丢进汹涌的江涛里去了。说也奇怪,狂风巨浪随即平息。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古人说:“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立地之柱石;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育物之根芽。”一滴水珠,可见太阳的辉煌。这故事对一个叱咤风云的包拯来说真是微不足道,但它正反映了包拯做人的顶天立地,为官之清正廉明。若按常理,包兴所思所为也无可非议。百姓感念父母官的政绩在其离任送别时送点礼物以表谢意,这与在任上送礼毕竟不同,但在包拯这个大清官看来,为官一方,为老百姓做任何好事都是份内事,没有理由接受老百姓的感谢,更不能收受老百姓的财物。正所谓“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减分中”。一方端砚物虽小,但是,“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收受老百姓的财物,都是对官风人品的玷污,都会使一身官袍散发出铜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无
解析:
“‘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是关键句,由此,我们可以把所写文章主旨确定为:把握住人生道路上的机遇。
“这种特殊的阶段……极富风险与挑战”,这是关键句,由此,我们可以把所写文章主旨确定为:要敢于迎接人生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这是关键词,由此,我们可以把所写文章主旨确定为:学会超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这个话题是热点话题。注意“和”、“不同”两个概念的含义。它强调的是一方面我们要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另一方面要心胸宽广,能容纳各方意见,甚至反对意见。
写时不要厚此薄彼,可将“和而不同”作为处事原则、修身原则、交往原则、合作原则等等。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已了。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②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杰出脚印的人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那些有着卓越建树的人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从幼小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幸。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作品的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3岁丧母,10岁丧父。曾经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的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萨特也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在外祖父的家里长大。而我们熟悉的伟大的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有着更为不幸的童年了,他幼年丧父,11岁开始自已就到“人间”谋生。而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因为父母经济拮据,出生不久就把他送到乡村寄养,童年几乎没有得到读书的机会。
以上两则材料都讲到了人生的“不幸”,而材料中的人物都在这种“不幸”的环境下,成为闻名天下的人物。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材料长,而且有两则。其实,2007——2009年高考全国卷、海南宁夏卷就有类似的情况。考生要注意命题者的基本倾向。两则材料或多则材料的,要注意它们的异同:
不幸催生人才。
可以推而广之:多难兴邦
逆境出人才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1)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
(2)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天涯何处无芳草》
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些劝慰失恋者的文章中,至于芳草怎样演变成美人和爱情就不甚了了。大概屈原常提到美人香草,芳草吐露芬芳,当然可以借指女子了。
后来才知道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原词写的是暮春的景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飘飞,一朵朵飘落的都是春天的美丽和芳馨,但需要叹息吗?花朵凋零,说明夏天已经来到了,芳草遍天涯,这是多么蓬勃的生机!花褪残红,青杏的果实已经孕育了;燕子大概要再往北飞了,盎然的春意并没有消逝,只是往北“迁移”了。
何止爱情,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看似沉重的失落,其实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
夕阳消逝了,留下漫空的云霞;云霞消逝了,留下满天的星斗;星辰消逝了,黎明就在遥远的天边闪亮。
不是有人感慨青春的流逝吗?青春的黑发上照样可以结晶出白发的智慧。古人就曾经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过晨曦的灿烂,还有满目青山夕照红的壮观景色。李商隐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不要过多的埋怨失落。失落可以是凋谢,也可能是成熟;失落是一种欠缺,也可能是一种弥补;失落是一种沦落,也可能是一种超越。失落了春天的花朵,你得到夏天的葱茏;秋天给了你黄叶飘零,但也给了你累累硕果;北雁南飞,冬天给你凛冽的风和冰冷的雪,也给你土壤的好墒情,古人不是说过“瑞雪兆丰年”吗?
失去有时就是一种得到,你不必过多逃避。泰戈尔就曾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注定你也会失去群星了。”你可能抱怨命运不公,给你生命的酒盅兑了太多的痛苦,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疗治懦弱的苦药服下;版画只有黑白两色,太单调,没有五彩的缤纷,但它拥有了雕刻的力度;你听过老鹰抱怨自己的巢太窄了吗?以飞翔作为一种休息,广阔无垠的天空都是它的巢!
我多次对我的学生说,不要抱怨现在的学习繁重,失去休闲,失去欢乐,甚至失去脸上的笑容。知道运动员怎样练身体的?压杠铃、举重!现在失去休闲,为的是将来生活的闲适;现在失去的欢乐将来会加倍补偿;笑容很可能昙花一现,你们现在所做的是,给笑容培土、浇水、施肥,让这朵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常开不败!
解析:
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