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个题目,请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目⑴
冬天的阳光最温暖,春天的和风最温暖,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最温暖,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的一句安慰最温暖,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的种种情境。
请以“ 的温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补全题目;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题目⑵
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我们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甚至与大自然沟通。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更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早餐店的温暖
呼,真冷!看着嘴里呼出的白雾像调皮的精灵一般在空气中隐身不见,我又把脖子使劲地缩了缩,藏进厚厚的围巾里。太阳仍旧像个睡美人一样躲在地平线下不肯出来。只有天边那抹诱人的胭脂红色彩霞给人一点暖意。
像往常一样,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快步冲进了那家早餐店。
扑面而来的一股热腾腾的、裹着美味香气的雾气,让我更觉得饥肠辘辘。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一不小心就被路旁的桌子给绊了一下。突然失去平衡感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连忙靠住旁边的一名中年妇女。
站起身,我连忙不好意思地向她道歉。她微微地笑了笑,“没关系。摔倒了就不好了,下次走路慢点”。温温柔柔的一句话,夹着点点关心,一下子就驱走了尴尬的气氛。
我在旁边的桌子坐下来,叫了一碗咸菜面后慢慢地等着。无聊之中不自觉地望向了那位妇女。我这时才注意到,她的对面还坐着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睛,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大概是她的小儿子吧,我猜想着。
她凝望着对面的儿子,脸上浮出一个淡淡的微笑。那是怎样的眼神,怎样的笑啊!慈爱的小溪在眼里缓缓地流淌,轻轻地向外溢出,在嘴角凝成那甜甜的、满足而喜悦的微笑。
宽敞的餐桌上,摆着一碗豆浆,一只装着两个包子的盘子。在别人的眼中这似乎少了一些,但那个小儿子却依然那么高高兴兴,他一会儿猛喝一口豆浆,一会儿又轻轻掰下一小块包子送入口中。他时不时抬起头,向母亲报以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举起手中的包子问吃不吃。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可母亲眼中的光更亮,嘴边的笑更浓。他们都陶醉在幸福之中:母亲在享受儿子的欣喜,儿子在享受着母亲的爱抚。
看着看着,我仿佛也融入在这爱的光芒中。我想起了餐桌上的妈妈。每当吃鱼时,她总是默默地把肚皮上的肉夹到我碗中,自己却嚼着鱼头,还笑吟吟地说鱼头好吃。渐渐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爱的谎言,可又不忍揭穿,只好骗妈妈说不喜欢吃鱼肉。虽然我知道这很滥俗,可看着妈妈甜蜜而又幸福地吃着我夹给她的鱼肉时,总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一笑。吃着刚端上来的面似乎也比平时更有滋味了。
走出早餐店,太阳已在天边懒洋洋地伸着腰。柔柔的光芒撒在街道上,肆意而又欢快地跳跃着。道旁的梧桐叶上的露珠也在调皮地闪着光。呼,真暖!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有时它无需冗繁拖沓的语言,只要你肯伸出你的双手,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赤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
妈妈曾经对我说:“男孩子应敏于思而讷于言。”由于这种观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关于交流的人。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已留有不少遗憾,使我差点失去一个真诚的朋友,那就是他。
其实我和他一直不能算是朋友,因为直到一次春游,我才真正地了解他,认识他。提起春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愉快的,可去的途中长时间的坐车实在难熬。我们几个同学打牌,有我和他。我已经说过,我并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他平时老和我过不去像有仇似的。这次,我要报复——凡是他出的牌,我一盖全压住他,即使我的牌并不一定好。“你干吗老压我呀?”他很快察觉到了什么。“牌好,没办法。”我笑了笑,攥着手里的几张最小的牌打肿脸冲胖子。可俗话说乐极生悲,不知前面遇见了什么情况,司机一个急刹车。打牌地方小,我本来就站不稳,这会儿一趔趄,心想不出丑才怪。“嘿,小心!”有人在千钧一发之际费力地抓住了我,我连忙就着这一拽之势稳住了身。我一愣,望着那不安的眼神,不禁让我想起过去的一切:虽然我和他同在一个班,但平常几乎不说话——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虽然他就坐在我前面,但我和他几乎是对头——有我没他,有他没我。我爱学习,爱读书,不放学不出教室;他爱运动,爱打球,不打铃不进班。我成绩优秀,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他体格健壮,中操场的篮球飞人。我做事心思缜密,三思后行;他做事大刀阔斧,干净利落。我和他生活在两个世界,没有一句共同的语言。个性的差异使我们彼此疏远,交流的贫乏使我们格格不入。而这次,他主动伸出了手,尽管只中一瞬。“站稳。”他以同样的一句话,把我从遥远的回忆中惊醒,柔和而友好的目光使我们的心中不再有芥蒂。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轻轻地点了点头。
并不是只有三天三夜的挑灯长谈才算是沟通,我和他之间的沟通就仅仅发生在几分钟之内,但它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能打动我的心。沟通会使生活更和谐,它将筑起友谊的桥梁,紧不可摧。那一次,我依然是我,但我心中的他已不再是从前的他。
被动的等待与猜忌只能使人人坚守自己的堡垒,而主动的沟通与交流才会化干戈为玉帛,才会有更动情的话语,更坚定的眼神,更真挚的感情。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题目⑴应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这个半命题形式中,关键词是“温暖”。“温暖”是很切合当下社会现实的一个关键词,今天的社会,人们太需要温暖,今天的社会上涌现出许多让人感到“温暖”的人和事。在写作时,要确定好送出“温暖”的对象和“被温暖”的对象。这两个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因为“温暖”具有宽广的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考生精心选择好富于时代特征的事件,就一定有话说,一定会抒写出真情实感。题目⑵是命题作文,材料中“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甚至与大自然沟通”是写作的启发点,行文重在表述沟通的作用、方式等,可通过故事来表述,也可列举典型事例来论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条通道,而是一堵墙;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通道。
你认为呢?请根据你理解、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参考例文:
墙因爱而消失
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都立着堵墙。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高墙,有的只是用冷漠筑起的屏障,不过,无论虚实,都足以将人心隔在两个世界。
提到墙,便会想起那篇萦着缕缕愁绪与哀思的《项脊轩志》。曾经是多么温暖的一个大家庭:归有光在书阁中潜心学习,祖母嘘寒问暖,不仅鼓励他要像祖父那样学有所成,为国尽忠,而且催促孙儿多出来走动,否则“大类女郎”,像个女孩似的,憋坏了身体。想必作者写到这儿时,唇边也会泛起淡淡的微笑吧。然而自祖辈逝后,这个家也就渐渐散了,“墙往往而是,”去次厨房,也要七拐八绕。这些墙,不仅断绝了亲戚间的来往,也阻隔了家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望着被分割得破碎的院子,归有光的感慨与悲哀,更与何人说?
有些墙,并非人们想建,但当墙立起来后,原本团结的人心就会逐渐变得对立与分裂。
二战后,为防止德国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世界两大阵营分区占领了德国。那堵将柏林一分为二的墙是德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一度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德意志民族也被分割,各自被打上了“民主”与“联邦”的标签,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立。俗话说,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两边的人民都惦记着墙那边的血亲。然而,当九十年代,那座象征了屈辱与分裂的柏林墙轰然倒下,盼望已久的团聚终于实现,重逢的亲人却发现了对方眼底里的陌生。那座墙不觉间已驻进了他们的内心,至今,原东德与西德两个地区仍存在严重的生活差异与心理隔膜。
的确,那墙不一定有实体,但它硬是生生地插入人心之间。
还记得那个在圆月下,一片海滩瓜地旁,与“迅哥儿”亲密地像兄弟一般的闰土吗?但当他长大,与昔日的玩伴重逢,一声“老爷”矗起了两人再也无法跨过的高墙。身份地位的差异令闰土退却,也令鲁迅虽不甘却也无可奈何。这座看不见却令两人都撞得生疼的高墙隔离了鲁迅与闰土,也隔离了现世不知多少人。
然而,我依然相信,终有一日,人与人之间的高墙会因为爱而消逝,正如“三八线”的高墙可以被奥运会上同一面国旗下的团结所消融,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也终会消除恨与误会而走到一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材料中的中心词——墙,可作以下立意:
1、放开怀抱,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使自己放松心情,远离孤独和寂寞,远离猜忌和恐惧,重新构建人情世界,乐观面对生活。(父母与子女之间、同学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萍水相逢者之间……)
2、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以便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可以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zōng jiāo 派别之间)
3、于俗世中建起墙,隔绝庸俗,隔绝喧嚣,保护自己的心灵空间,成就高尚的节操。
4、保留墙的存在,但可以有开窗式的交流,既能保护,也可享受外面的风景,沟通交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非洲,有一种很特殊的羊,叫驼羊。无论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敢于攀登;无论多么凶恶的狼,它都不怕。狼来了,驼羊从从容容,昂着头颅向狼冲过去,结果狼吓得落荒而逃。于是牧羊人常用它来看护羊群,其护羊效果往往胜过最好的牧羊犬。
全面理解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该作文立意可以确定为:面对艰险和强敌,要从容镇定,无所畏惧,要敢于“亮剑”,才能战胜艰险和强敌,点亮人生。确定立意之后,就可以构思行文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选用最鲜活、最切合作文命意的素材,这样才能使得作文内容充实,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主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百度老总说,想做羊,想坐在躺椅上享受人生的,请卷铺盖儿走人。只有具备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的,才可以跟随我上战场。
一个教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做“狼”,也可以做“羊”,还可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 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有两段话。审题时要搞清这两段话表现的基本意思。
第一段提倡拼搏、奋不顾身为工作的精神。第二段提示了可以进行多种选择。
材料第一段的提倡的精神是可以带来成功的结果,颇受社会推崇。其负面效应是过于强调竞争,易使人在竞争中失去自我。
如有考虑第三种选择,必须建立在对第一种选择和第二种选择认识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基本意思来自主确定立意的角度。
以下立意示例可以认为是切题:
①具有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的人,可以取得成功。
②只知道贪恋享受,很难取得成功。
③该拼搏的时候拼搏,该享受的时候享受,可以取得成功。
④只有工作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⑤工作不能只是只有进攻的方式。
⑥健康社会要推行把人放在首位的价值观。
(2)参照2012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质是回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因此,以下三种立意方向都可看作合乎题意的,与下列范围或立意重点不符的应判为离题。
1.做一个具有 “狼性”品格的人【拼搏、积极进取、执着奋斗……】
2.做一个具有“羊性”品格的人【善良、谦让、淡泊……】
3.做一个既具有“狼性”又具有“羊性”品格的人【拼搏事业,享受生活;对人温柔,对己严厉……】
【特别提醒】
不能只扣住素材中无关的词语去发挥,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意识。这类思路和论述重点,应判为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原因,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范文:成功源于对梦想的坚持
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已经无人不识林书豪。在情人节到来的前一个礼拜,NBA成为了林书豪主宰的天下,率领尼克斯在不利的情况下豪取五连胜,而林书豪本人也毫无疑问当选了上周的东部最佳球员。
林书豪的成功绝非偶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亨利·伍兹沃斯·朗费罗所说:“伟人达到和保持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当伙伴熟睡时,他们在深巷里艰难的攀登。”在林书豪大学朋友的眼里,“信仰”、“信念”和“机会”是林书豪一飞冲天的三个关键词。他们在哈佛大学选课相似,训练时间也相近,他们会在彼此比赛时为对方加油,在彼此心灰意冷时互相鼓劲。“每件事之所以发生都有它的原因,书豪非常努力,哈佛本身就不是篮球名校,波士顿当地的气候条件也让他难以忍受。他刚到哈佛时非常沮丧,毕竟篮球环境很差,但即便是那样,他也每天不间断地训练,体能、基本功和有球训练通常都会有他自己的安排。他一直坚信自己能打 NBA,他就一直按 NBA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当机会出现在面前时,林书豪把握住了,而且把自己的能力尽情释放了出来。
每个人都曾经拥有梦想,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梦想与现实碰撞,大多数人却被迫向现实妥协,而年少时色彩缤纷的梦想逐渐化为记忆的碎片。如果不是翻开我自己大学时 的摘抄笔记,我几乎都忘了刚入大学时的我的样子。那时候我曾梦想成为一个诗人,笔记本里记载了许多我喜欢的诗歌;我曾经励志学习英语,整整大一都泡在图书馆里 捧着英文原著钻研;而我当时幻想最多的就是我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这句话是我的奋斗目标。
什么时候我将那个踌躇满志的自己、有诗人梦想的自己弄丢了,学校里繁重的作业和考试、还是工作的压力?这些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高晓松说过,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借口,但是,我们却丢了梦想,因此离成功的终点也越来越远。
林书豪坚持自己对于篮球的梦想,现在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论顺逆,不论成败,不只有是林书豪,还有现在虽未“成功””,但是仍然执着梦想的阿联和其他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解析】
试题分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所说的一切,无非都是在找借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就是推卸责任”、“莫让借口成为习惯”等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为自身考虑,维护自身的权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无可厚非,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却不易。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你、我、他之间本来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也许最终反而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关心他人,保护他人,最终得益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观点例证,也可作为叙述主体。
不仅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存在共同点,凡是矛盾的双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运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外交上的“求同存异”、军事中的“和谈”、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谈判中的“双赢”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
个人主义、大公无私曾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语,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其实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单一的思维所能解释,生活的复杂也并不是通过贬褒抑扬就能使之改变,用法官的思路来考察和处理今天这个转型社会的诸多矛盾,会使人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之感。
考点:写作。
点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论的依据,而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仅起到引出题目、为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并含蓄地表露命题意图的作用。材料作文写作须紧扣材料,命题作文写作则不必死扣提示语。对于命题作文中的提示语,优秀的考生应该既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又要不受其限制,争取有所突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乔布斯把艰涩深奥、高不可攀的科技,变成了一种谁都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在指尖上享受的艺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人说,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但更多的人说,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与电子产品密不可分。有报道称:由于使用拼音拼写法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用笔书写汉字不再重视——不论是字体是否漂亮,还是汉字是否正确。有调查显示:2072名受访者中,83%承认书写汉字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两则,一则是以乔布斯为例正面说明“科技改变世界”,另一则以报道和调查说明科技也有弊端。从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因此,根据题目中的材料,本作文最好从科技是双刃剑的角度来立意,可以立意为“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等;也可以立意为“科技高速发展无法避免弊端”等。当然,还可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有利也有弊”等角度立意。
考点:写作。
点评: 命题立意鲜明,不是让人挠头、找不出写作方向的题。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既可整体把握,又可各有侧重,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展开深入论述,只要观点明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个作文题目时代特色鲜明,主体意识突出,选材空间开阔,考生容易切入,能写出真情实感;该话题利于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写出他们观察到的世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渔人在捕鱼,一只鸢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同时约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鸢鸟。鸢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鸢鸟无处可逃,疲惫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
鸢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带着这条鱼,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要求:①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启示:当我们得到“物质”利益时,可能因此而身心疲劳,甚至痛苦不堪;当我们丢弃“物质”利益时,可能获得心灵的轻松平静。
立意:①“得与失”的辩证分析②懂得舍弃,方可收获 ③放弃物质利益,拥有内心轻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一开始练习的项目是跳高,后来他听从著名跨栏教练孙海平的建议,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而改练跨栏;四大网球赛之一的法国网球公开赛2011年冠军得主李娜一开始练习的项目是羽毛球,后来她认为中国羽毛球优秀选手太多,很难有比赛的机会而改练网球;2012年伦敦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得主陈定15岁时已经被云南省队淘汰,后被教练孙荔安看中其高原练就的体能优势,远离家乡到深圳田径队,终获成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
(1)是什么:
该题属于多则材料中的求同型。只要找出三则材料中的相同点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
第一则材料:刘翔开始跳高不理想,后来跨栏成功。
第二则材料:李娜开始打羽毛球不理想,改打网球成功。
第三则材料:陈定竞走被淘汰,因有高原练就的体能优势而获得成功。
(2)为什么:
从以上三个人的事例可知,只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取得成功。
2、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
(3)怎么办 :即我的作文如何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在人生十字路口,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善于发现自身优势,然后根据自身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行自身的人生价值。科学地看清人的特长,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认清自己的优势、特长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就能取得成功……
3、审拟题:如何拟题。
①找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坐标。 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③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开始。 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⑤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但是对兼顾考生写作特长这一点做得并不好,本文更适合于写议论文,而不方便写成记叙文,这对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有失公允。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小诗《手握一滴水》唤起我们无尽的遐思。你从这手握着的一滴水中看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手握一滴水”?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次作文以小诗《手握一滴水》为材料,把握其诗意,尤其是把握住“一滴水”的象征意义,是写好本题的关键。这首诗,从绵长的时间、广阔的空间意义上,揭示了小小的“一滴水”与生命、与整个世界的密切关联。小诗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一滴水中见太阳”,这一滴水可以是雪的化身,是沙漠的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水,世界将变得不一样,这滴水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说“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然而,这滴水很难握住,一不小心就会跌落,以上种种美好也会随机化作泡影。如此解读后,便可将“一滴水”视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容易破碎,我们要认识它、理解它,更要学会呵护、珍惜,不然,一切将化为乌有。所以,作文可以就“美是脆弱的,请用心呵护”这层意思说起,发挥联想,阐述有关美好事物的特征,及其昭示与人们的价值意义。
进一步思考的话,具有这“一滴水”特性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机遇——当它将要到来的时候,它不就在你心中描绘出美好的蓝图,为你带来改变现状、创造未来的阳光吗?但你一朝错失,一旦滑过,那憧憬的一切也就成了一场空。所以围绕“机遇”展开,运用发散思维,阐述拥有机遇的可贵,丢失机遇的遗憾,以及怎样把握好机遇这滴水,应该也是符合题意的写作。
可见,考题要考生把握的“一滴水”,意蕴非常丰富,写作时由“一滴水”生发出合乎情理的虚指意义都是切合题意的。比如说“和平”,人类苦苦追求的一切,也许会因为一点不经意的小误会、小矛盾导致的战争而毁于一旦;比如说“支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杠杆撬动整个地球;比如说“爱”,比如说“真理”,比如说幸福、快乐……
可见,写好本文的要领在于“化实为虚、化水为象(意)”,也就是找到与“一滴水”相适配的结合点,进而适当生发、拓展。缺少这种意识和能力,就会沦落到隔靴搔痒,甚至偏题、跑题,不着边际的境地。
参考立意:单纯中蕴含丰富,渺小能折射博大;得而易失,故应珍惜拥有;稍纵即逝,故应把握机遇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但是对兼顾考生写作特长这一点做得并不好,本文更适合于写议论文,而不方便写成记叙文,这对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有失公允。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