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要求:1.围绕上述材料立意,写一篇议论文。2.题目自定,700字以上。3.不得套作、抄袭。

学会放弃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题记

放弃不了山脚怡人的风景,便无法攀上顶峰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抛不开对父母的依恋,便无法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独立开创的空间;摆脱不了旧创的痛苦,便无法在新伤到来前加以防护;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便无法振作起来寻找新的方向……

房间需要不断清理才能永保整洁明亮,生活需要不断放弃才能永葆活力。生活中有太多的琐事束缚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需要放弃。

历史的长河依旧地流淌,岁月的风沙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喟叹。天地玄黄,宇宙洪流,凝望历史的时空,人类用自己的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放弃了玉砌雕栏,放弃了曼舞轻歌,放弃了金镂玉帛,放弃了名与利,放弃了汉宫中的尔虞我诈和那不见天日的__。昭君选择了和亲远嫁,在异域里追求自由和幸福。眼前的一川漫漫黄沙和颠簸得厉害的车没有带给昭君一丝后悔,她反而笑了,心中的痛没有了,此时的心境是如此的平和宁静……

放弃了官职,放弃了俸禄,放弃了世俗__,陶渊明选择了归园田居,在南山下悠然种菊。当别人在为案牍劳形之时,他悠悠地在后院种菊花;当别人在为功名伤神时,他驾着小车漫游椒丘;当别人在为利禄奔走时,他在林中弹琴,在山涧长啸……

简爱放弃了自卑,收获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获得了重生;斐迪南放弃了富贵,迎得了爱情。他们哪一个不是在放弃中收获别样的人生。

放弃不了甘甜的浆露,就走不进广袤的沙漠,放弃不了眼前的荣誉,便无法在明天获得更多的掌声;放弃不了失意的痛苦;便无法看到新的光明……

人生漫漫路,短短数十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朋友,放弃那些束缚我们的,用你坚定的步伐走过历史的沧桑,走过历史的烟云,前方将是天水一色的美景。

【解析】

试题分析:

解读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如下审题立意: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放弃”在这里是指释放、抛弃事物的不利因素,只有从这个含义出发,去选材、去表达,才符合题意。辩证地看,一定条件下的放弃即是获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在现今这个人类欲望肆无忌惮地释放的时代,我们需要审视并认清纷繁的世界,学会适度地拒绝,拒绝一些无益的__,拒绝一些无聊的应酬。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拥有,不必缠绵于昨日的痛苦,不必沉沦于今天的忧伤,不必迷恋于昨日的安乐,不必酣醉于今天的喜庆,卸掉包袱,重新出发。这样穿透话题,深入开掘,选择一个小口切入,才能出新。倘若变换角度,从话题的侧面或者反面切入,围绕“不善于割舍事物的有害因素酿成悲剧或永不放弃事物的有利因素而赢得成功”的中心,去选材,去表达,也未尝不能出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50分)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找寻生命的无限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 “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解析】

试题分析: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肖伯纳或者周国平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

从肖伯纳的角度,

看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从占有欲或者从满足或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这两种悲剧的根源都关乎欲望,没有实现欲望就痛苦,实现了欲望就无聊、空虚。这样看来,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叔本华的悲剧观是一样的。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是相对的。这两种的矛盾很难调和,因此,人很难得到永恒的快乐,总在痛苦与无聊、空虚之中摇摆。可以从欲望与痛苦的角度深入思考。

从周国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而寻求、创造的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体验的过程,都是同样幸福的事情。周国平的话强调人不应当从功利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而应从审美(非功利)的角度去打量人生,从而可以提出: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艺术的、审美的去看待人生也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

整体上把握材料,可以从浅层和深层角度来立意。

从浅层次看,肖伯纳和周国平因视角、心态的不同,带来了认识、观念的不同。由此,可提出:不同的心态、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结果。从深层意义来说,肖伯纳与周国平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肖伯纳揭示出这两大悲剧,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不要只重视人生的结果。因为太重视结果,追求结果时,就会把过程视为一种苦役;另外,要是太看重结果,那么,即使实现了结果,也会因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快乐,陷入无聊、空虚。肖伯纳是从反面来说的。周国平则从正面来说,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更注重创造的过程,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过程,也就是说在追求、创造的过程中,要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豁达些。因此可提出:幸福、快乐既可以体现在结果上,又可以体现在过程中,只是要注意的是,放在结果上,往往是只能收获短暂的快乐,而放在过程中,既能体会过程的快乐,也能体会到收获结果的快乐。也可由此得出,摆脱了占有欲,就能收获快乐;痴迷占有欲,就会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泥淖之中。

其它有关契合内容的立意都应该算切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世人皆知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夫人杨绛比钱钟书出名更早。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希望借此安心治学。《杨绛文集》出版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成功需要脚踏实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只有当你脚踏实地的努力了,才能在舞台上走得从容。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有一家公司招聘职员。大学毕业生汤姆和杰瑞一同前去应聘。老板让他们从基层做起。汤姆心里觉得不服气,觉得大材小用,于是离开了。杰瑞欣然接受了,并想踏踏实实的好好做下去。十年后,汤姆仍然没有找到向往的工作,而杰瑞已经是这家公司的ceo。自命清高的汤姆天天梦想着天上掉馅饼给他,这样想走捷径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碌碌终生。可见,成功需要脚踏实地。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要贴在地面前行,不在云端跳舞。”纵观古今,凡有建树之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位影响了两个世纪的男人,可谁又知晓,飞黄腾达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终日泡在电脑前,承受巨大的辐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研究出了dos甚至今日多数人使用的windows。如果不是比尔盖茨的呕心沥血,我们的信息时代不知会推迟多久到来。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资助之下在陕西名师周桐门下习武,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报国志向。寒暑冬夏,苦练不辍,一个动作可以练到成百上千遍,以求精准。在名师周桐的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等伙伴投身于抗金爱国的爱国洪流之中。满腔抱负,一心救国,脚踏实地,立志不移,终成民族英雄。

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发奋,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张海迪立志成才,自幼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但她不放弃。20年来她学会四门外语,翻译著作16万余字,还自学针灸,治疗病患10000余人;李时珍发现以前的医书中有多处错误,决心写一部医书。他读了800多种书,写了上千万字的笔记,游历7个省,收集了上千万单方,为了了解草药效果,他甚至亲自吞下,就这样用了31年著成《本草纲目》;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先天口吃,为了实现演说家的梦想,每天口含石子练习发音,终成口若悬河演说家。

如果不是脚踏实地,苏洵可能只是芸芸众生;张海迪可能郁郁而终;李时珍可能重蹈覆辙,一样写一部错医书;德摩斯梯尼可能永远被别人笑话。可见,成功需要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生命旅程上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脚踏实地,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脚踏实地,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鲜花。

成功需要脚踏实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有两个比喻性的说法,一是“隐身衣”,二是“清水”,只要是围绕此二者来立意都可以认为是合适的。对“隐身衣”的理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由此可以这样立意:低调淡泊;沉潜专注;拒绝喧嚣名利等。对只做“清水”的理解:不浮夸。由此可以这样立意:拒绝炒作;保有本真。

下列立意属偏题:谈从实际出发的;只谈隐居、躲避世俗而不涉及沉潜专注的;其它脱离材料主旨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缪

坚持,成就梦想

有人曾说过人生的悲哀是: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回头想想,的确是,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就是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足够的毅力,没有持之以恒,从而轻易地放弃了本可以成功的机会。

我总是感概人生是那么的短暂,想好好地抓住机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我都不曾去努力,光说不做永远都不成功。来到了大学就想着好好的学习,因为我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小学教师,将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心里是这样想着,可都不曾付诸行动,就算去做了,也是坚持了几天,做事也只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点成效也没有。

遇到困难时放弃,想坚持可就是没有毅力,刚说完要好好学习,坚持做好每件事,可是不到三天,又放弃了,忘记了当初自己的承诺,又开始上网,看小说等等,现在临近毕业了,回想当初的不努力,自己有点后悔,父母辛辛苦苦地赚钱供我读书不容易,我对得起父母吗?读了十几年书了,就差最后一步了,就要接近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放弃呢,何不坚持下去呢?没有坚持的梦想,永远也只是个“梦”。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积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勇往直前。就比如像乔布斯从辍学到创业到再创业到与病痛的战斗,他始终用勇士的姿态直面困境,坚韧执着地追求着梦想,终于成就人生的辉煌成为生活的强者。其实不是煎熬,不是损耗自我,而是认定了目标就不再犹豫。

乔布斯一生命途多桀,却因为对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他勇担大任,再创辉煌。在困境面前,还有更多的伟人在坚持。(抒情散文 www.ok87.com)孔子的马车在阡陌小路上颠簸了一生,却怎么也扣不响亮宫廷的大门。刘伟用坚忍和乐观演奏生命壮丽的战歌。一个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似乎生命总与苦难相连,他们遭遇了生活的不幸,却在其中磨砺出不朽的精神财富。因为他们的坚持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我应该明白困难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它会让我反思,让我更加坚定信念。直面困难,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一种责任,真正的成功不只是个结果更是你如何走向成功。执着坚守,向自己的梦想出发,向成功迈进,相信我会成功,坚持,成就梦想。只有坚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解析】

试题分析:

(1)有梦想,即使渺小、平凡,人生也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2)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坚定志向,认真学习。

(3)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

根据一则材料立意也可,能把几则材料综合起来考虑立意最好。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作文(50分)

眼睛是记忆与心灵的窗口,是亲情与友谊的桥梁;看到过多少丑恶与善良,遭受过多少蒙蔽与欺诳,隐藏了多少迷惘与失落,饱含着多少期许与渴望······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善于发现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记忆与心灵的窗口—眼睛。我们不仅要拥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更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千世界,充满着奇妙与美丽,然而许多人却忽视了这些美丽,只会一味地往前追求美丽。钱钟书也说过:“有了门,我们都想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开启了那扇心灵之窗,我们就不必出去寻找美了,美也会尽收我们眼皮底下。

生活中不仅需要善于发现客观世界的表象的眼睛,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主观世界的内在的慧眼。

所谓“慧眼识英雄”,这英雄却不尽然是外在,而是这英雄所散发出的气魄,即用慧眼发现了潜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无限的潜能,只要善于发现,就能把它们挖掘出来,李渊的儿子李元霸就是如此。李元霸一生出来就傻里傻气的,李渊几乎把他放弃了。最终一位道士发现了他拥有力大无穷的潜能,于是他的潜力被挖掘了,最终他也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变成战场上的英勇骁将。倘若当时没有人能发现李元霸的潜能,那么李元霸的潜能将被埋没,一代武才也将埋没。由此可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尤为重要,才不致使自己自暴自弃。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里的光明,是指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应在挫折中善于发现光明,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胡适坚信着中国总会有光明的一天,于是他在哪暗无天日的旧中国中毅然站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笔。其实,善于发现希望对于我们高三学生尤为重要。高三考试繁多,有时候不免会考砸,然而我们却要再挫折中发现希望。

每个人自拥有一双相同的眼睛后,就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与生活。因此,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潜能与希望的眼睛,才能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改变自己的生活。生活中需要那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解析】

试题分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写作时应以眼睛为线索,来展示各色人等在各种环境场合中不同表现,揭示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表现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你可以写抒情散文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或贬抑心灵丑陋的人;你可以写记叙文来生动具体地展示不同个性的人;你也可以写童话、小小说等,从不同的侧面,塑造不同的人物,表现丰富多彩的主题。

立意:

用眼睛感受亲情、友情

用眼睛感受善良、丑恶

用眼睛传递关爱、渴望

用眼睛发现善良、丑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给心灵以洁净的“落脚”之地

雨后的路,泥泞不堪。轿夫穿一双新鞋上路,沾得满是泥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要命的是在踏进泥水之后,轿夫竟然想道:反正鞋已经湿了,那就随它去吧。由于心灵已经失去洁净的“落脚”之地,于是便不再顾及脚上的新鞋。这种对于错误“放任自流”的态度实在不足取。

眼前浮现出现实的影子。在物欲纵横的现实社会,不知有多少人成了现代的“轿夫”,他们起初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心灵的纯洁,一旦不小心踏进泥水里——不管是“赌” 是“毒” 是“偷”,从此就不再去理会那双“新鞋”,认为即使改过也无法再换来心灵的纯净。结果因一次错误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又想起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年纪轻轻就因《野性的呼唤》等几部极为精粹的小说佳作而声名鹊起,然而血气方刚的他面对成名后金钱、权利的__,没有用一颗理智的心去处理(对待)。起初他只是收些贿赂,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给那些受贿者开些不合规距的(人)绿灯。有朋友劝他回归到写作的正路,不要再一味的追求名利,而杰克·伦敦却以自己早已失去了作家应有的“节操”为借口,放弃对心灵之路的重新修筑,终因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犯罪的处罚而自杀。我们姑且不说杰克·伦敦第一次接受贿赂时为什么没有义正言辞的拒绝,或许他确有苦衷。但当他自己已经意识到身陷泥潭,朋友也极力想救他上来的时候,他又为什么要放任自己,放弃悔过自新的机会呢?我想大概是他的心灵中已经没有洁净的“落脚”之地所致。

与他相比,我国文联副__冯骥才先生却截然不同。早有所建树的他远离了名利、权势的泥沼,只期许长久地做一个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十几年、几十年呵护自己心灵,保证它的纯洁。正是因为他有一颗积极耕耘心灵麦田的心,才使他每走一步都是稳重而成功的。

永远不要忘记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洁净的落脚之地,这样有利于一步走错;即便一步走错,也还有足够多的机会来弥补和挽回。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好通向未来的每一步。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文字不多,却是故事中套故事。整体上看,说的是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说事,新御史心领神会;局部看,是轿夫的的事。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对局部具有制约作用,局部不能脱离整体。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继续思考。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有的同学没有弄清材料中两件事的关系,脱离整体而仅仅而只着眼于局部,脱离整个语言环境而单从轿夫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立意偏差,如:“踏踏实实干好平凡的事情”,“舍己为人”……有的同学虽然考虑到语境,但没有弄明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讲了轿夫的故事,于是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的主旨,显然跑题了。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对不同的对象讲这个“轿夫的故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必须注意。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偏题、跑题,诸如:“严以律己”,“做人要自信”,“成功贵在坚持”,“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做出正确选择”,“生活需要经历苦难”,“做人要正派”……最后提醒一句:解读“连环套”材料,一定要有整体制约局部的观念,才能避免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田间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坑,偏偏这个水坑差不多将两边的麦田连接了起来。于是,很多路人选择了从麦田绕路,两边的麦子很多被践踏了。农民便想了一个办法,在水坑两侧插了竹篱笆。结果,路人却绕得更远了,麦子也越来越多地被践踏。终于有一天,农民拉来些土,把那个水坑填平了,麦子也就再也没有被践踏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爱心如小小的灯。那如豆大的灯火使温暖无处不在,温暖了别人,温暖了自己。正如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

拥有了爱让我们更幸福。爱总能感动所有的人。人人都是有爱心的。人永远不会赢过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你感受得到吗?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份惊喜,一份温暖,一份关怀的力量。让我们为有 爱心的人而自豪,而感动。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每天都向红十字会的募捐箱中放入一角钱。不管每天做什么事,她都坚持捐出她手中的那一角钱。不管手中是否有那一角钱,她都会努力去获得那一角钱。她放入钱后,脸上总有一丝欣慰。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虽然钱少,但为了需要帮助的人我必须这么做。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自己也很快乐”。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你去做了吗?虽然这小小的爱心很 不起眼,但日积月累,这小小的爱心去能帮助很多有困难的人。同时也使我们学会给予,体会到给予的快乐。舍弃一角钱而能帮助别人,你我都可以做到,但我们做了吗?爱心不在于你付出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献出了你的爱心。做不了星星,那么做盏明灯,做不了伟人,那么先做个有爱心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表达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一份爱心。只有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爱心,才能让世界的未来更美好。我们也能生活的更幸福。

人人都需要爱,人人也都可以奉献爱,让我们的明天更精彩。 因为爱,让你更加快乐;因为爱,让你更加自信;因为爱,更加有动力。因为你的爱心让别人得到了温暖;因为你的爱心让别人得到鼓舞;因为你的爱心让别人感觉到幸福。世界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生活中需要爱,而爱的灯火也是无处不在,你真心对待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前后的对比,通过因果分析的方法进行立意,插篱笆——被践踏的更多,填满——没人践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结果,由此可以立意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还可从道路的“堵”和“疏”的角度立意,“要善于疏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则故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如果……

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__来__在__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时刻刻都在为党内的小事情着想,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日积月累,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何尝不是先扫屋后扫天下,而且还扫得很成功。

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小事情的作用虽然是隐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像陈蕃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但决不能忽略这实现抱负所必需的扎实努力。须知,小的成功成就了大的成功。成功是日积月累的金字塔,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

文章由材料引出话题,展开写作全文内容,之后以“古人云”举李世民例子、再举__来的例子等引发议论,文章结尾以太史公的言论作结,再次敲定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老题目,时下,再考,仍有一定的价值。参考立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优秀是一种习惯;从点滴可见人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突破自我

如果一个杯中,只装了石头、水或沙子,似乎太过单调,不够充实,只有一个杯子中既装了石头、沙子,又装了水,才能达到真正的“满”。

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某一个优点,要敢于突破自己,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若自己只满足于片面,不但登不上那人生之巅,甚至会狠狠地摔下,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自我呢?

突破自我,需要有非凡的远见,正如登山时,若只看脚下,怕前方是悬崖,必然畏首畏尾,若能将远光延及整个山脉,你可能就能体会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依稀记着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后,失落的剑柄上那几滴残血滴进了乌江后的豪迈

项羽在军事上那般杰出,靠破釜沉舟那样雄姿英发般的气概,以少胜多,巩固了自身地位,赢得了年少英雄的美名。可其在国家大事上的力不从心,使他得了如此悲惨的结局。他一路烧杀抢掠,火烧阿房,坑杀秦兵,失了民心;其为了回家炫耀,失去军心。如此没有远见,怎能突破自己呢。项羽,前方是悬崖,你为何不能抬一抬头呢?

突破自己,需要能力的培养。如果不具备登山的能力,那高高的山峰将与你无缘。还记得那次初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细细品读,那忧愁便酝酿了唇齿间久久挥之不去,

如此的哀愁又是如何沾上了那个少年,那本该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怎的那眉头竟似抚不平了一般?还不是因为那稚嫩的双肩担上了__之主这样沉重的罪名。要是他从小就被培养当帝王的能力,也就不会如此吧。在平路上若都走得艰难,那曲折的山路又如何去登?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怎样有突破自己的能力呢?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才能登上那似插入云端,直破天际的山顶。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超越自我才能做那棵破石而出,屹立危峰的迎客松。

人这一生,也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我才能成为那闪燎原的星星之火。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材料内容的解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生命总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不能主动地让自己来改变自己,就必然被动地由外界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不想屈从外部的压力,消极地适应世界,那么就必须不断突破原有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