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戏剧家曹禺书房里的架子上有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曹禺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是材料作文,选取了现实生活里一段鲜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写生活、思想、社会、人生。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可以考虑将每一个人物都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
从曹禺角度来看,关键是要注意这样一句“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但是,曹禺却“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从黄永玉角度看,能为曹禺指出作品中的不足,这需要对朋友至真的坦诚,敢于说真话的个性。这则材料,立意点可以为“知耻而进”、“虚心的态度”、“要敢于直言”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晚年的一句名言,也是他数十年来的人生感悟。其实,希望人人都称赞自己“好”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愿望呢?也正因如此,所以每每遇到别人责难、朋友批评、亲人抱怨,我们要么妄自菲薄、要么抵触反感。这就妨碍了我们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也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通过季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只要做出了努力、懂得付出就可以了,要学会自我欣赏,对他人的指责非难淡然处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到美国开国,再到现在,数百年来,美国迎来了一代又一代外国移民,并促成这些移民被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和社会文化及经济传统同化。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信奉大国家主义的俄罗斯移民,以及国家福利主义的拥趸北欧国家移民,只消移民到美国,不出一代,就会接纳美国的__、民权、市场自由等观念。而中国和印度移民则体现出不亚于美国本土白人同龄人的创新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新材料作文一般思路,可从两个角度立意。从美国来看,一代又一代外国移民被消解、同化,充分说明美国民族文化中的包容精神,考生可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角度立意。从移民的角度来看,要想生存,必须学会适应;要想保持自我,必须学会坚守,因此,考生可从“适者生存”、“坚守自我”等方面着手。
这一则材料适合写作议论文,要分析材料,突出某个方面,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要是探讨这种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尤为重要。要体现思辨性,行文有条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食堂有三个特殊窗口,这三个窗口每天早餐时间无人值守。学生到这三个窗口买早餐完全自助,自己想吃什么就取什么,取完了刷卡走人,既快捷又方便。这三个特殊窗口开通已有三年时间,至今未发现一例“逃单”现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根据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要由果溯因来进行审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至今未发现一例‘逃单’现象”,是因为大家“诚实守信”、“注重自身人格素养的培养”、“自尊自爱”。从校方来看,实施诚信窗口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相信他人”、“尊重别人”、“加强素质教育”等。以上这两个方面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在此基础上或议论说理或叙事记人,都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 材料涉及两个重要人物:老切割师、徒弟。从老切割师的角度分析,是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并指导徒弟去切割价值连城的钻石;从徒弟的角度分析,他在老切割师的指导下,敢于做事,不去想价值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①经验与勇气是成功的保证;②过硬的能力是成功的前提;③有勇气才能成功;④做事情要专注,无所畏惧;⑤不问得失,敢于做事;⑥有勇有谋才能创造美。
【佳作展台】
有勇气方能成功
面对有裂纹的钻石,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师傅与勇气可嘉、不去想钻石价值的徒弟共同努力,顺利地把价值连城的钻石完美切割。从徒弟的身上,我们能够理解做事情有勇气才能成功的道理。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明朝时期,倭寇横行,犯我海域,民族英雄戚继光没有被倭寇吓倒,而是带领戚家军在沿海一带与倭寇对垒,坚持十多年、大小战斗八十余次,最终扫平倭寇。北宋时,金人猖獗,屡次犯我疆土,靖康之变,震惊全国,但岳飞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而是率领岳家军勇敢对敌,十多年金戈铁马,使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中国新闻界,张泉灵以其富有灵气、贴近观众的电视报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她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多次出现在阿富汗战场、地震灾区等众多特殊的新闻现场,赢得了众多同行的尊敬;她以其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全面精湛的专业技能,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栏目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张泉灵曾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些成绩来源于我的勇气。
面对杂交水稻的种种难题,袁隆平没有退缩;面对试验中的重重困难,他拿出百倍的信心。让中国人吃饱、让世界人吃饱,是他终生的追求。“一个名字的价值是一千亿元”是国人对他的尊崇;“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是世人对他的赞美。没有勇气,就没有杂交水稻的成功。
雄鹰能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强壮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它有傲视群雄的勇气;大海能够波涛汹涌,不仅是因为它有浪花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它有波澜壮阔的勇气;腊梅能够在寒冷的冬天盛开,不仅是因为它有树枝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它有抵挡寒风的勇气。
有了勇气,雄鹰翱翔、大海壮阔、腊梅暗香浮动;如果没有勇气,何谈成功?
没有勇气,没有司马迁面对白眼、嘲弄、非议、磨难时的坚持,就没有绝唱千古的《史记》;没有勇气,没有哥白尼与教会横行时“日心说”被批判为异端邪说的持久对抗,就没有之后“日心说”的广泛流传。
有勇气方能成功。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概括材料内容,然后从老切割师与徒弟联手完美切割钻石的故事中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勇气方能成功。然后,列举戚继光、岳飞因为勇气战胜外寇,列举张泉灵、袁隆平因为勇气取得成功,列举司马迁、哥白尼等作为论据,证明勇气的重要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__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文题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体现的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和胸襟气度。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写作范围很广。从杂志社方面考虑,可从“敢于指出错误”“监督不可缺少”“敢于挑战权威”“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等方面立意;从作家角度考虑,可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等立意。写作时不一定专谈个人修养问题,可以立足时代,放眼现实。比如,日本否认对亚洲的侵略历史;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变得浮躁、冒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或议论的对象。
【佳作展台】
矮是自己长成的
杨崇庆
读罢《咬文嚼字》杂志社给著名作家挑错的一段文字,不禁想起了我们的近邻,那个与我们有着一衣带水关系的大和民族,他们一直否认侵略亚洲的历史,结果也每每遭到亚洲国家的批评。也许,他们的本意也是出于对自己民族的爱,但爱的方式却大有问题。
譬如一个人,希望出身名门,血统高贵,以增加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分量,可是想不到自己的祖先有过为盗乡里、加害邻人的历史,使自己好没面子。怎么办?第一,承认事实,向邻人道歉;第二,表明态度,清白为人,永远不干先人的勾当。一个民族也像一个人一样,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污点,有缺点、污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当你与前人的错误划清界限,堂堂正正做人的时候,谁还会指着你的鼻子骂你是强盗的后代呢?
当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罪恶滔天,使德国人蒙羞。勃兰特以德国__的身份亲临死难者纪念碑前,屈膝下跪,代表德国人民请求受害者宽恕。他轻轻一跪。表明了这个民族与先人荒唐行为决裂的决心,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德国也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面对有目共睹的缺点和错误,与其千方百计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你坦白的是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彰显的却是内心的坦诚和自信。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他并不生气。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学生,这形状叫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半晌,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在笑声里,大家看到了他性格的可爱之处。
鲁迅笔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就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惨遭殴打,倍受奚落,丑亦甚焉。赵树理笔下有个三仙姑,嫌自己那张脸难看,经常“涂脂抹粉”,结果把脸涂抹得像“下了霜的驴粪蛋”,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这就如同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你想否定它,千方百计地去涂抹它,结果往往是越涂越黑。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高大的正面形象,这高大的正面形象,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是形体的,也是精神的。同样,你矮也是你自己长成的,先天的和后天的,形体的和精神的。
同样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大和民族远不如德意志民族形象高大,这也是他们自己描绘的,怨不得别人。
【名师点评】 文章从材料出发,引出日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民族的错误行为而遭批评的事实,由此展开议论,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或政治人物,或普通教师,或文学形象,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或比喻论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文章以“矮是自己长成的”为题,意即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敢承认错误而造成的,既形象,又含蓄,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探索】 这道材料作文题很有人文精神,让考生思考如何捍卫人性的家园,回归生命的本真。这样的作文题比较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生们也肯定有话说,但想写好也不易,要对生活有一定的思考。如果单看丰子恺先生的话考生是无法确定立意的,因为他只说了一种现象,没有表明态度,但看到后面两则材料的时候,考生就应该明了丰子恺先生是在赞美孩子的“直”而批判“弯”。那究竟为什么而“弯”,从后面两位作家的话中可以看出是因为“年龄增长”,因为“成人”。这样,作文的立意就很明确了,可以立意为保持童真,保持纯真的心,守护曾经的美好,等等。如果要以“保持童真”为立意点,就要论及破坏童真的“罪魁祸首”,而材料则给了我们答案,即“年龄增长”,为什么“年龄增长”就会破坏童真?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去论述“物质与精神”或“成长与丢失”的关系等。
【佳作展台】
太委婉与最直接
去年暑假,我去了一所学校,接触了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患有自闭症,经过专门的心理调适和行为训练,已经能正常地参与学习普通学校的一部分课程。
那天在楼道里,正好碰到了几个十三四岁的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跟他们沟通更为合适,因此,本能地有些躲躲闪闪。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躲闪。
一个正处在变声期的男孩子迅速地从他熟悉的老师身边走过,来到我身边,大声而认真地说:“你不是老师,你是哪里来的?”我有些不知所措,陪着我的老师抢着说:“这位是来看你们的姐姐。”那个男孩子看着我说:“姐姐?你是什么姐姐?”这么直接的问话让我有些尴尬,不过他的眼神中又没有发出任何不友好的信号。我突然想到这些孩子的特殊之处,于是试着回答:“我姓林,我是林姐姐。”男孩听后,想了想,大声地说了句“林姐姐,你好”,然后满意地走开了。
这个结果让我有些意外,原来他只是想知道应该怎么称呼我。陪着我的老师介绍,这些孩子非常简单,他们会很直接地把自己的疑惑或需求表达出来,很少拐弯抹角。当他们的疑问被解答以后,内心会非常平静和满足。
时间过去很久,在那个学校所经历的震撼和感动都慢慢地淡了下去,但是那个男孩子愣愣地冲到我面前的样子却越来越清晰。说实话,当时我除了意外就是紧张,不知道他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很快,我意识到,他所要表达的,就是自己内心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想法,没有一点儿“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现在想想,我是被那个男孩子的“简单”和“真实”震住了,因为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修饰过的、美化过的“真实”,并且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虚假的真实。
前几天去学校接一年级的堂妹放学,一个同班的小男孩对我说:“姐姐,她今天听写的成绩不太理想,您回去再帮帮她吧!”这话说得太委婉了。小男孩口中的“不太理想”是指我的妹妹得了全班唯一一个“待达标”,就是“不及格”。这个7岁的孩子的智商让我佩服,同时也让我感到心疼: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为残酷的真实“粉饰太平”。这又让我想到了那个患有自闭症的男孩。我们常常觉得他们是不幸的,但是,那天当他得知了我的姓氏后,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满足而且平静的。而幸福不就是由一个个内心平静而满足的瞬间组成的吗?
【名师点评】 作者是个细心之人,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玄机。赤子之心的真挚纯朴、天真烂漫是我们人类生命的底色,其宝贵不言而喻,可是它悄然地在改变,有人还浑然不知,甚至不以为意。有些家长为孩子的“成熟”和委婉沾沾自喜,殊不知,那最直接的才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才是最有力量的!常见的小事、强烈的对比、流畅而又简洁的语言,读来令人警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作文题目。作文材料是萧伯纳的一段话,通过分析,第一句话的关键词为“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第二句话的关键词为“从未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而且在第二句话开头,还有一个“却 ”字。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要对现实进行思考与认识,而第二句话则强调要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探索精神,要不断地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而拼搏。据此,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二句话上,确定“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心怀梦想,不断拼搏”等立意角度;还可以辩证分析,确定“立足现在,探索未来”等立意角度。
【佳作展台】
思考现在,创造未来
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陷入沉思,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瓦特看到水蒸气把壶盖顶得上下翻动,于是有了蒸汽机的发明;梭罗面对尘世的喧嚣,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于是有了《瓦尔登湖》的问世。这些智者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多了一份思考,于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宇宙的规律,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但也有一些人,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自爱因斯坦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万事万物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但李政道和杨振宁却追问“为什么不能不守恒”,最终,他们发现了能量不守恒现象,推翻了能量守恒定律,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因为他们敢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敢对一些墨守成规的东西说不,所以才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也成就了他们自己。
不过在我看来,只有立足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梦想未来,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成功。人类发展的进程表明,文明的不断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大多源于创新精神。电脑刚刚出现的时候,只有英语等拉丁字母可以输入,而对于汉字这种表意文字却无法录入。在当时,王永民却在西方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梦想“这一从未发生的事情”,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成功解决了汉字录入电脑的问题。因为他立足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执着于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敢于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勇于创新,所以他解决了一些被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于是在新领域有了新的创造。
不仅是在科技领域,文学上也是如此。加西亚·马尔克斯可以让勺子弯曲,莫言当然也可以让红萝卜变透明,可以让西门闹转世为驴,可以让刚死的大爷还一件东西,可以让几十万只瓶子摆成的墙在高密东北乡的风中唱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不拘泥于文学的固定样式。有人说他模仿《静静的顿河》,但也许莫言想的恰恰是:既然肖洛霍夫成功了,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写几段呢?
只有知道前人为何成功,才会明白未来如何行动。
只有不满足于前人的成就,才会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让我们积极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带着一种生命的激情去探索还未发生的事情,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名师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内涵,以“立足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探索还未发生的事情,才会获得成功”为中心作文,立意准确,切合题目要求。论述过程中,选取了典型事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理解与认识。结尾部分,再次点明主旨,收束全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论证有力,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佳作。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颇具时代气息的材料作文题。题目以“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为背景,充分阐述了“科技深刻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这一主题。在材料中,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人文领域,两种思维方向,都有着一定的导向意义。考生在立意时,可以围绕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构思,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深入剖析。
【佳作展台】
隐形网
一天,时光机将爱迪生带到了今天,他便在这个以他的发明为起点的科技社会里漫步,感受着浓郁的科技气息。
21世纪人们首选的通讯工具——手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爱迪生的格外关注。各大手机卖场柜台里躺着的各种手机这时也不再沉睡,热情地介绍起自己来了。
“哦,我是iphone,是手机里的高端产品,我的功能之强大,是其他手机所不能比拟的。每次我的新品推出,总能引起一场抢购风暴……”“哦,我是小米,我的反应速度可快了,触屏手写,一点一个准……”“哦,我是山寨机,拥有和它们一样的外表,比它们低廉的价格,我啊,超经济实惠。”
各种款式的手机,让爱迪生看花了眼,不禁感叹起科技进步之快,人类智慧之树的苍翠繁茂。
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却莫名地涌起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人们匆忙的脚步,似在地上飞驰一般不留任何痕迹;高耸的大楼如同一座座灰色的牢房,没有丝毫的生机;汽车的轰鸣声,嘈杂喧嚣,震耳欲聋……尤其是他所到的每一处,都有色彩、款式各异的手机呈现在他眼前,令他眼花缭乱。
办公室里,手机传递着商业信息,架起了金融的桥梁;家中,年过花甲的老人握着手机,欣慰地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关怀声“天冷了,多加衣服,注意身体……”;情侣们的手中,各执手机,用它传递着相隔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的爱意……可是,同一座城市中,饭店里的老人看着儿孙们手里的手机,却有一种插不进话的尴尬,儿孙们眼里只有手机,却看不到老人内心的孤独;学校的寝室里,午夜的漆黑总会被手机屏幕的光亮打破;自习课上,总会有人用手机中的网络小说代替原本应认真习读的课本。思想上的走偏,行动上的散漫,不禁让人联想到“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的评判。可是,那些沉溺于手机阅读的少年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在虚无的网络世界里,浪费着自己花样的青春年华。
“原来,利的后面,还有这样大的弊。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科技的硕果运用到极致,物尽其利。”
是啊,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像双刃剑,像隐形网,虽然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了世界的发展,但也消耗了人们太多的时光,束缚住了人们自由翱翔的心灵,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它们的“囊中物”。
“科技本就是这样,用好了,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用不好也会带给人们无法预料的灾难。好吧,我要走了,回到我的那个时代去,但不管怎样,我都相信,科技总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朝着对人们有利的方向前进。”
【名师点评】 文章紧紧扣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爱迪生穿越到了现代,体验着手机充斥的生活方式,他眼花缭乱。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叙述,而是对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手机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淡化了人际关系等,有很强的时代特色。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思路流畅,行文上给人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 材料讲述了一个故事:尚先生丢了的手机被一个年轻人拾到,年轻人开始时无意归还,后来看到手机中有尚先生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的信息,被尚先生的爱心感动,就把尚先生的手机归还了。立意时注重分析年轻人的话,如“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多一些真诚和友善”等,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①可以传递的善心(爱心)。②传递正能量。③弘扬真善美。④行善得好报。⑤战胜贪心。⑥倡导爱心。
【佳作展台】
爱心传递
如果说爱心是一团火,那么传递就是熊熊燃烧的火炬;如果说爱心是一颗种子,那么传递就是那适逢其时的甘霖;如果说爱心是一湾清泉,那么传递就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没有传递,爱心就不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没有传递,爱心就不能像春风一样亲吻禾苗;没有传递,爱心就不能像细雨一样滋润万物。爱,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传递让爱心铸成了这基石上的高楼大厦。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是美国著名的残障教育家,她少年时代的生活也充满了坎坷。因为眼疾,她脾气暴躁;父母双亡后,她进了救济院,因为性格问题,她很不受欢迎。而一个普通的清洁女工用爱心挽救了她,最终她成为著名的残障教育家,成了海伦·凯勒的老师,并对海伦·凯勒倾注了自己真挚的爱。海伦·凯勒接受诺贝尔奖提名时,被问及谁对她的人生影响最大,她回答:“安妮·莎莉文。”而安妮却动情地说:“不,海伦,对你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救济院的那位让人尊敬的清洁女工!”这个世界确实是存在奇迹的,而很多奇迹都与爱有关。爱心就像是世代相传的薪火,能够点燃每个平凡的生命。而能够让这份爱心传递、绵延,生生不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
福建仙游县有一位“爱心老人”,名叫曾德梅。他十几年如一日,为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牵线搭桥”,他跋山涉水,四处寻访贫困学生,然后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资助学。得到帮助的学子,也都怀抱一份感恩之心,将爱心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下去,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爱心效应。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曾几何时,物欲的追求让人迷失了自我,一些负面的报道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冷漠与疏离。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个有爱心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宣扬“兼爱”“非攻”的“爱心理论”,古人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宣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吐露的也是一腔“博爱众生”的心曲。爱心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鲁迅先生曾说过:“石在,火是不会灭的。”
社会需要爱心,时代呼唤爱心。让我们把爱心,绵绵不绝地传递给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诚信、互助、友爱与和谐!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论证严密,开头用两组排比句点明爱心传递的重要意义,接下来用安妮·莎莉文、“爱心老人”的事例来论证爱心传递的重要性,并引用名人名言来加强论证的力度。结尾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传递爱心的重要性等。文章语言流畅生动,结构严谨,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