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70分)
泰戈尔:“鸟儿想变成一朵云,云儿想变成一只鸟。”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者套作,不少于800字。
在智慧的追求中成长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不断的成长需要不断的追求,但是追求需要智慧。
小时候,看到电视中婀娜多姿的女模特,我就渴望自己长大后也要那样亭亭玉立,风采照人;长大一点,看到别人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好不气派,我就渴望自己也尽早拥有这么一辆,风光一番;现在,看到身边长我几岁的人上了大学,大包小包地奔向大城市,我就渴望早点结束辛苦忙碌的高中生活,早日跨入大学校园,去享受多彩而自由的生活。
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似乎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年轻人,总在做着各色各样的梦,而事实上,有了这些梦,有了这些追求,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但是,这个世界太精彩了,这个世界让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缺少智慧,就可能在盲目的追求中失去自我,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的父亲老是用他自己的经历来教育我。他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到初中毕业该上高中的时候,一起上学的同学都到了工厂,上班挣钱了。挣了钱,有了新衣服,有了新鞋子。父亲看到了那时自以为比学校更精彩的世界,于是也稀里糊涂辍了学,进了工厂。“现在厂里也用了数控机床,读的书太少,我跟不上形势了。”我从父亲的眼中,读出一些特殊的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父亲靠自己的教训才获得的人生智慧: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迷失了方向。
追求需要智慧,这样的智慧,我们可以从父辈那儿得到,可以从师长那里得到,也可以从阅读中发现,在阅读中感悟。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爱迪生发明电灯、福特兄弟发明汽车,都是源于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执着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的智慧是执着,而不是今天喜欢这,明天喜欢那。今天追求这,明天追求那,似乎是永不满足地在追求着,却往往因为朝三暮四,没有恒心而一无所成。
在阅读中,我们会感悟,勾践为什么能够卧薪尝胆,为了越国复兴,他为什么能够每天研读兵书,研究战略,最终实现灭掉吴国的企求。勾践的智慧,不仅在于执着,也在于克制自己对其他喜爱事物的向往。试想,如果勾践__被俘后,仍然追求自己喜欢的安逸生活,仍然沉溺于美色之中,那么,他还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勾践给我们的智慧是:执着的追求之中,有时需要放弃;放弃自己一些喜欢的东西,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自己更应该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个中的智慧,更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获得。
得失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幻般完美的彼岸,透过氤氲的水气,彼岸的花儿馥郁芬芳,婀娜旖旎,兀自繁盛的绽放。然而,太多的人,仅有梦想,却辨不清方向,在自己并不欣赏的道路上一直行走,不懂得放手。而往往在你舍弃那些乏味的生活方式时,你才能重获新生。在舍与得的交替中,走向你完美的彼岸。
彼岸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放弃了官场的生活,躬耕荒野,而纵然食不果腹,纵然是清贫一生,也怡然自乐。
彼岸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失去了官场的功名游历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月下独酌,他像高山之巅的雄鹰,用锐利的目光,俯瞰尘寰。
彼岸是魏武帝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扬鞭东指,壮心不已,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依然豪迈慷慨。
失去的或许是人前的显贵,或许是平凡的生活,而他们得到的却是彼岸的花园,自己的灵魂真正向往的栖息地,让他们把自己放置其中,体验自己得与失的人生之乐。
然而辩证得失,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一如竹林七贤,“舂酒相携卧竹丛,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他们以酒创立于天地之间,开启魏晋的风骨。有人说竹林七贤是一幅风花雪月的花鸟画,在这其中,嵇康如水,山涛如月,契若金兰。然而山涛终究选择了在司马昭的天下为官,嵇康一纸绝交书放在山涛手上,兄弟的情谊便薄如蝉翼。山涛,他得到了人前显贵,却失去了最深重的友谊。
或许朝廷和显贵就是他的彼岸,这一切只能交给历史来评判。
飞扬千年的尘土早已埋葬了谁的霓裳?是依旧的陶醉、还是憔悴?
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在人生的征程中选择得失,是坚守,还是果断的放弃,一切都指向彼岸的美,让自己随着心灵的方向前进,得失之间我们走向未来,得失之间我们书写生命的华章。
生命的途中,我们选择生活的得失。然而一切都不会终止。
花未眠,夜未央,生命斜斜的在涟漪里荡漾。
【解析】
试题分析:
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只能使自己活得很累,因为世界上让人追求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淡化追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__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生: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懈追求的心态恰恰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不懈追求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有梦想有追求并且获得成功的人生才是了不起的。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前提就是锐意追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年轻人更应该有所追求,不懈追求人生远大志向的实现,方能铸成人生的辉煌。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而集中的主旨。因此,学生应该从上述两个不同的立意中选取其中一个来行文,不应面面俱到。当然,文章中作辩证分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北下大雪,本不稀奇;对日常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也属正常。因大雪而中小学停课,似乎不曾有过。但不曾有,不是否定有的理由。今年我们龙东地区的大雪就使一些地方中小学放假一天或两天。对此,有人说,这是以人为本,减轻交通压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有人说,为什么是放假而不是让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清雪劳动,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身心的契机;有人说,学生不是交了清雪费吗?
雪大——放假,下雪——清雪,看似简单,但涉及到的方面及矛盾却不少:交通压力、学校责任、学生身心的确应该得到锻炼等等。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1、立场鲜明,有理有据;2、有一定逻辑性;3、文从字顺,语言流畅;4、800字左右。
谈“责任感”(例文一)
浏览时下报刊,不难在《招聘信息》的招工要求中发现,“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同样,在我们生活中,“要有责任感”这话也是常有所闻。可见,“责任感”是每个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那么什么叫“责任感”呢?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因而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责任感就是那种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义务的感知。通常所说的责任感一般是指“社会责任感”,这又可分为家庭责任感与集体责任感。
复旦大学教授张庆熊在谈到家庭责任感时曾引用这样一则报道。生病的母亲问她含辛茹苦养育了18年的女儿:“如果我这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怎么办?”母亲原以为女儿会说句孝顺话的,谁知女孩却说,那就安乐死吧。 如此冷酷的口气,仿佛这生病的母亲同她毫不相干似的。然而,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比如有些子女一边用父母的钱摆阔气,一边却嫌父母寒伧丢了他们的脸。这些人哪知生活的不易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似乎他们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因此只知索取,却不知理解,更谈不上回报。如此下去,轻则贻误自己,拖累家庭,重则祸害社会。究其因,就是缺乏家庭责任感。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很多著名大学的领导者也认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要首先解决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极为严肃的问题。因此就学校而言,素质教育的多维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必须具有集体主义义务感、荣誉感。
重视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上海扬浦高级中学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时,曾对一些事业的成功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热爱,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例如,浙江传化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责任感思想理念,它成为传化集团十多年来成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再上溯到历史,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之所以名垂千古,就是因为他们有责任感,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养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榜样。
愿我们每个公民能根据担当着的角色,真正感知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从而不负众望,奋发有为,在责任感的召唤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 任 (例文二)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要审清材料所写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这样才能立意准确。材料中以下几句话是重点语句:有人说,这是以人为本,减轻交通压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有人说,为什么是放假而不是让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清雪劳动,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身心的契机;有人说,学生不是交了清雪费吗?可以抓住这三类人的不同观点进行立意。第一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做任何事都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第二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锻炼学生身心;责任。第三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学校要清雪上课两不误。本题虽是材料作文,但要求不较宽泛,几种观点中任选一种,只要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就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经济学领域,面对风险,有人做过两个实验——
一是有A.B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元;B是50﹪可能赢2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结果,大部分人都倾向A.
二是同样有A.B两个选择:A是肯定损失1000元;B是50﹪可能损失2000元,50﹪可能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倾向B.
看完这两个实验,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面对挑战,笑迎春天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无数艰难险阻,不要慌,沉着面对,勇敢地走下去,风景优美的春天就在前方,等着你,不要留恋沿途景色的优美,而忘记自己的任务,失去前进方向,误入歧途。题记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这一路是由幼稚发育为成熟的过程,面对着无数的困境,不断向它们发动挑战。
挑战使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无畏。面对挑战,使我们成熟。挑战使我们迎接一切的艰难险阻,使我们内心坚定,无坚不摧,这是艰难险阻给我们的礼物。我认为:曲折加速人的意志成熟,挫折锤炼人的性格成熟,磨难培养人的个性成熟。当面对挑战时,不会退缩,迎难而上。
不断地挑战使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无畏,成为一位强者。强者面对挑战时的展现出的无畏激励着我们。强者越挫越勇,弱者遇挫即垮,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强者是每一个人都想做到的。但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就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挑战需要不断的奋斗,奋斗会使我们走向春天。但奋斗有时不会走向属于自己的目标,可能是你没有找准目标。我认为:奋斗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都奋斗过。成功,未来的春天,不会自动向你走来,需要你去不断的挑战,不断地奋斗,春天会向你洒落一搂春光。这是你的不断奋斗的结晶,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要好好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搂春光。尽管很少,但有很强的荣誉感,激励我们不断的前进,取得人生目标,。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遇到无尽的困难,当面对他是,不要慌,沉着面对,勇敢地走下去,风景优美的春天就在前方,等着你。顽强的奋斗下去,勇敢面对前方遇到无尽的困难与困境,也不要忘了前方那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不要留恋,而忘记自己的任务,失去前进方向,误入歧途。前方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陌生的、令人畏惧的,但又令人向往的环境,会令人迷惘失地,又会令人有所收获的乐地。人生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改变他。
人生如山,艰难险阻,只有大智大勇的人脚下才有路。
人生如海,浩瀚无垠,只有英勇无畏的人浆下才有路。
人生如空,变化多端,优秀的飞行员认为:如果你选择了天空,那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挑战的空间。人生离不开挑战,也离不开奋斗,因为它们人生才精彩,才有意义,才不会虚度光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如何面对风险和挑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有人说,“人总是期盼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有人批评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你就期盼过得到发生不可能的事情;也或许,你当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后来竟然得到了;还或许,你对人总是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例文:
心中的期盼
窗外,温暖的阳光撒满了大地,近处,草坪显得嫩绿,像雏气未脱的孩子,一个个调皮地挤着、挨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草中稀疏地隐着几朵“早起”的花儿,它们早早地从冬天的沉睡中醒来,揉着睡眼惺忪的眼,伸着懒腰,最远处,摇掇的树枝下面有着一片清凉的天地,好象隐藏着什么人,我望眼欲穿仔细“搜索”着,却一直没有看见我一直期盼的那些人儿。
是的,那些人儿都已经不在了,都随着童年的梦越飘越远,但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份长远的期盼,我期盼着与他们相见,重回以前的快乐生活,可这份期盼却似乎没有尽头,我只能远远地透过窗口,望着外面,希望能重见他们的身影,希望重温快乐的时光。
又是一年的开头——春天,记忆深处那欢声笑语徘徊在我的耳畔。那时我们还很小呢,不满十岁,常常在碧绿的草坪上跑着、跳着,哼唱着轻快的歌儿,踩着轻快的节拍。一个伙伴将美丽的野花与碧绿的小草纺织成的戒指戴在我的手上,另一个伙伴笑嘻嘻地从树上滑下,给我戴上用柳条编成的帽子,大家都照顾我呢。阳光越发强烈,他们拉着我,躲在了凉爽的下,靠着大树坚实的背膀,拍着手,唱着歌谣,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快乐也飘荡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在我们童年的世界中,飘荡在我们美丽的梦中,飘荡在我遥远怀念的记忆中,飘荡在我的那份似乎没有尽头的期盼中。
长大后,我们便分开了,就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那时我们一个个泪眼婆娑,但却还装着高兴,要着离别的礼物。最后还不忘说一句:“一定要等着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再在这美丽的地方,玩着我们的老游戏,大家一起快乐。”说到这儿,我们都哭了。
现在,我倚在窗边,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窗外,有几个小女孩在游戏,可不是我们,她们做的游戏也是新的了,我坐在窗边,望着那留着我们美好记忆的地方,我又想起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他们在多么遥远的地方,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聚,重温昨日的快乐时光。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的。现在,我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口,等待着,坚守着我心中的那份期盼!
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叙写“草中稀疏地隐着几朵“早起”的花儿”,点出全文主旨,之后以“那些人儿都已经不在了”展开来叙,文章结尾,再次敲定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叙写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叙写,显得很有丰富感。
【解析】
试题分析:本材料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立意: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个问题。认为是“荒谬的”,不妨强调“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实现,既然不可能实现,而且明知不可实现,还要“期盼”,是非理性的想法,无异于自寻烦恼。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只能期盼“可能的事情”显然也是不合情理的,从这个角度看,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并不荒谬。如果只能期盼“合理”的事情,人类的欲望也就没有意义了,而欲望实际上是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可能是荒谬的,但是这是人性,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感性的欲望为理性的发扬(科学)创造了条件。与其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荒谬的”,不如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合理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作家博尔赫斯在图书馆工作,当他已经名声在外的时候,依然如故,安然地做着管理员。一天,同事在百科全书里读到 “博尔赫斯”条目时,非常惊奇,捧着书兴冲冲地对他说:“百科全书里有个人,不仅跟你同名同姓,而且出生年月也完全一致。”“是吗?”他轻声应了句,仍忙着整理书籍。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保持低姿而淡定人生
当博尔赫斯出现在百科全书中,被同事发现后却依旧没有骄躁时,他的一颗淡定之心早已得到世人的赞赏。对已取得的成就的淡定,就是做人的低姿态,就是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种谦逊的行为,会使自己走向康庄大道,否则就会让自己跌入万丈深渊。淡定与否,他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 笃信淡定,夯实大厦根基。一颗淡定之心,映衬出你的心态,也会勾画出了你人生轨迹。狗尾巴草没有大树的钻天入云之心,凭着一颗淡定之心,随风飘摆,好不逍遥,却从未被拦腰折断。企鹅在受到海豹的追袭时,并没有直接向海面上冲,而是先下潜,尽力的低姿态,然后利用海水的浮力,努力向上冲击,使自己得以飞上几米高的冰岸,逃脱了追捕,保住性命。倘若企鹅没有淡定之心,直接向海面上冲,不仅不会飞出海面,还会成为海豹的食物。诸葛亮精彩地演绎了《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以自己淡定之心,摆下空城之计,吓退了司马大军;司徒王允利用吕奉先与董卓的不淡定之心,
使用美人计使其双方自相残杀,消除了汉家的隐患。所以,保持淡定的心态,是打好人生大厦坚固的基石。
保持淡定,搭建成功阶梯。生活中,总是有人在卖弄或炫耀自己,结果到头来为此吃尽苦头。古希腊有一个强盛的国家锡巴里斯,它的新国王泰利斯好大喜功,为向其他国家炫耀自己的强大,把战马训练成跳舞的仪仗队,然而战场上敌人放起了战马熟悉的乐曲,使战马两军阵前跳起了欢迎的舞蹈,而它的军队竟然被一个小国打败,由此可见,淡定的心态是成功必不可缺的因素;在NBA赛场上,火箭队以73分高分领先对手时,雷霆队却凭着淡定沉稳的心态严格布置防守,加强进攻,终于战胜了对手,让其为骄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另一方在赛场上表现出浮躁,使球队输掉比赛。因此,淡定的心态,是攀爬成功高峰的阶梯。
把握淡定,追求最高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正是人心中的淡定与淡泊,它能帮助人们达到精神的崇高境界。东晋陶渊明隐居于田园作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抗美援朝战争中,__因身材矮小没有被编入战斗序列,营长给他看手表指针的正确运行,正是靠各个细小的零件在背后工作。于是,他明白了小细节做好了能成就大事业的道理。因此,他开始了扎扎实实地做起了通讯员、弹药员、电话员等工作,被称为“八大员”。正是他的淡定沉稳,才促使他成为英雄,被人们敬仰。由此可见,淡定的心态,沉稳的追求,方能提升人的至高境界。
实践证明,人生只要能够笃信淡定,就能夯实大厦根基;只要保持淡定,就能搭建成功阶梯;只要把握淡定,就能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让我们耸立于人生之巅。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成功,正如球王贝利对记者说的那样:“你认为你踢的最自豪的进球是哪个?”,贝利答道“下一个。”简短三个字,道破淡定的本质,也道出了成功的真谛。
【解析】
试题分析:
对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淡泊名利,谦卑得像成熟的麦穗。
3. 成名后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学校咖啡厅或茶座喝下午茶时常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他发现,这和在国内了解到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完全不一样,他们总是强调艰难的付出。于是他对此开始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任何人一生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他的论文引起了整个心理学界的轰动。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延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的观点。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创论”。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
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案件?因被逼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的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手,摆脱约束获得自由。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
人是健忘的,总会有丢三落四的事,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给的事例来看,“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任何人一生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这句话是最重要的,暗含着写作的导向,即兴趣+坚持=成功,这是写作的思路。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议论文要有充足的论据做例子,论据最好正反都有,能增强说服力;记叙文要用事例来暗示成功的路径是“兴趣+坚持”,情节要生动,曲折。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语言要比议论文有文采,内容要含蓄些。
立意参考: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文章立意可以是“成功并不很艰难”,也可以是“成功确实很难,离不开艰难付出,但更要有兴趣,并坚持下去”;不能写成“成功一点也不难”。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说: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洼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争过他。有人说,《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讲的也是为人的道理。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明确文体。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700字。
虚怀若谷
果戈里有一次写好一个剧本,请来了一个诗人帮助他挑错误,然而诗人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打起盹来,果戈里便认为自己这次很失败,便烧掉了这份稿件。假想果戈里若不是这样的精益求精,虚心完善自己,又怎么活成为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呢?
虚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品行不入蛮俗,又会为?我们创造左右逢源的生存和成长、立业的环境。《东周列国志》中有个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赵国蔺相如两屈秦王被拜为上相,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相如不骄不躁,以国家大局为重,对廉颇发难多番避让,后廉颇终悟,深受感动,“肉袒负荆,自造于蔺氏之门请罪”。
“谦虚过度等于骄傲自满。”“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严重的错误。”盲目的谦虚如梦中呓语,没什么意义;怯让的谦虚压抑人的个性,损伤人的自信;矫情的谦虚,是把肉麻当有趣,不但无用反而使人起腻。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清代张履祥曾说过:"心虚则随处能得益"。谦虚的别名叫诚恳。要看到尚有的不足,继续努力。就像林冲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上,遇见不识相的洪教头,不挺棒将他__,还能怎的?
受世人崇敬的__来,一生虚心谨慎,平易近人,身为__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__,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谦虚者的进取是永无止境的。对好的评价只是淡淡一笑。他们是伟大的苍鹰,在天空飞翔。谦虚是天堂的钥匙,给谦虚者一条成功的道路。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伟大的居里夫人面对人类的成功只是淡淡一笑。人类历史上的名人伟人都如此谦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虚心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
【解析】
试题分析:
《老子》以比喻阐述人生哲学。“洼则盈,水聚集的地方,一定是陷下去的地方。如江河湖海都是陷下去的地方,所以水都归到那里。人如果虚心,所有品德都会归到你身上。所以说洼则盈。”魏征曾对唐太宗说:“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从“曲则全”“洼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看到为人应该“谦虚,处人之下”,这样则更容易获得你想得到的。即《老子》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过老子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委曲是为了保全,低下是为了获得更多,不争是为了别人无法与之争,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启示: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更应该从古人那里吸收智慧,讲究方式方法,去取得成功。
具体立意可以为:心如“低洼”纳百川;“委曲”求全;虚心,人生的姿态;弯腰只为站直;“无为”的智慧等;谦得益。(只要吻合材料题旨皆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云在春天水在瓶
故事是这样说的。其实什么样子的橘子不是橘子呢?只不过人心不足,这山看着那山高,总想拥有更好的东西罢了。
静下心来想,橘子虽酸可是分量大,小一点的还很甜,不是各有所长,皆有可取吗?世间本无完美之事,只要懂得欣赏,略有缺憾的人生岂不是更加美好?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每看到什么事务,总是更容易看到它的不足的甚至夸大它的效果。那些已有的美好我们总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奢望更好的。当然,人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成长,但也不要有过分的奢望,须知自然与人生总是这样,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然而二者往往难以全,但这却完全不影响人生的美好。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更有孙子膑而作兵法,无一不是为难重重。无一不是成果累累。试问,谁人人生无缺憾,月总有阴晴圆缺,却也掩盖不了她清丽的容颜,挡不住众人羡慕的眼神。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挑战,缺憾让人生美丽。
君不见,昭君和亲,扎根塞外,黄沙狼烟千里之地,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她又何尝不是一种唐突与缺憾?然而,这稚嫩的肩膀却担上了和平的重任,绝代芳华香飘大漠,泽披万里,短暂的人生也因此升华。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深度,缺憾让人丰富。
从来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一定会各有所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亦没有完美的人生,这世间,缺憾是必然的。然而,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欢乐无穷,而又悲苦欲绝,人生便是如此,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开对了窗,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那么,调好焦距,选对角度,屏住呼吸,让我们倒计时——一、二、三。看!
看着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看云在春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姿韵,各有各的美丽。懂得欣赏的人自有主意。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审题时首先要弄清其寓意。漫画家蔡志忠以橘子为喻,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分为二的,既可以看其优点,也可以看其缺点。但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对自我的感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己事业能否成功。
本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从“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的角度确立“端正认识,改造自我才能走向成功”“善于发现长处,才能鼓起奋进的风帆”“只见缺点,有碍进步”“认清自己,才能发挥长处” “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做事要有主见
做人不能没有主见,处事不能没有决断。拿主见难,坚持主见更难,盲目自信是固执,偏听偏信是糊涂。正确主见都是事物本质的反应,坚持主见就是坚持直理,就是坚持胜利,而真理总是被少数人发现,而不被多数人所认同的。做事情如果需要别人都点头,那你的事情就肯定平淡的像河边的一粒沙子。有主见的人肯定是有个性的人,更是聪明的人!
材料中这个卖鸡蛋的人由于缺少主见,在别人的多次“建议”下落得个尴尬与愚昧的下场。现在看来这个故事有点太离谱了,这种事情是很少会发生的了。但是仔细想起来,还是渗透着很深厚的道理的。
首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观思路。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自己的主观思路要始终起着引领作用。如果自己的主观思路出现偏差或者错误,则在整体把握方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对于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听取,但是采纳与否,要从事物的整体发展情况来判断后进行选择,不可盲目地听从他们的指挥。
其次,做事不可急噪,不可盲目。要有计划,要沉稳处理各种事务,并要做好应急的心理准备。对于特殊情况下出现的任何情况,都要有个最低限度与最高限度的把握,这样才至于不会出格,才能使事情沿着大体的思路与方向发展下去。
再次,不可感情用事,不可义气用事。凡事要以原则、目标为准绳,原先计划好的事情可能会随着某些意外的因素而发生或多多少的改变,但是主题思想是不变的,宗旨是不变的,变的只是达到达到目的过程和方法。
有主见,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思路,有思路才会有结果,有结果的人一生才会充满幸福。如果缺乏主见,做“墙头草”而随风倒,那将会一事无成。
文章开头便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继而以材料引出全文的论述,以“首先”、“其次”、 “再次”等加以论证,文章结尾,敲定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解析】
试题分析:1、关于题目:“他”基于做广告的目的写了一句话,四位路人出于善意(从“老兄”的称呼中可以如此判断)给“他”提出了建议。他们提建议的语气都很坚决,“他”觉得这些建议都有道理,就采纳了。但这些建议其实背离了“他”原来的目的。结果很荒谬,事与愿违,用作广告的这一句话就全被涂掉了。可见,“他”是一个缺少主见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而“他”觉得别人的建议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他”做事的目标不明确,因此在权衡他人意见时没有主见。这是一个哲理故事,整体上揭示了坚持主见与采纳他人建议的辩证关系。
2、关于立意: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一、从“他”的角度看:①做事要有主见,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②做事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③不要因别人的善意而失去自己的目标;④学会从实现目标的角度来权衡他人的看法。二、从路人的角度看:⑤学会提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三、从材料的整体看:⑥正确处理主见与建议的关系;⑦如果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局部的合理性可能转变为整体的荒谬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