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

——萨拉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且行且赏

沙市中学高三(15)班  姚雯伶

来不及欣赏冰雕玉砌的雪景,来不及感叹冰冷刺骨的寒风,又一个冬天已悄然离开,新的春日将翩然降临。于是我们遗憾,我们惋惜,我们承诺自己不会错过下一个冬季。然而,一路的风沙早已迷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一心赶往前方的目的地,却错过了太多太多沿途的风景。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倘若我们因一心向前而错过沿途花开,最终只能到达荒漠。生命如同一场旅行,唯有体验过程之美,我们才能到达心灵的圣地。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仰天长叹过后,他背起行囊来到黄州。他当然可以选择继续执迷官场,挖空心思返回朝廷,可是他偏不。既然走得太累,为何不停下脚步,体会“竹芒鞋轻胜马”的闲逸洒脱?既然已知“人生如梦”,为何不放开胸怀,感受“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超然自得?尽管也曾沉迷于权力之争,但苏轼最终选择了且行且赏,在人生的幽径上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让他名垂千古的文学之路。在他背后,我仿佛还看见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身影,仿佛还听见了李青莲“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呼声。在屡遭挫折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且行且赏,并因此得以在新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光芒。

也许有人会说,且行且赏会让人错过最后的风景。其实不然,正如错过日出并不意味着错过日落,欣赏沿途的花开并不意味着错过终点的满天繁星。有这样一个青年,走进大学后却被学校开除,创办自己的公司后却被董事会联合解雇,事业有成之时却被诊断患有胰腺癌。面对命运抛出的三个难题,也许有人会就此放弃,有人会屡屡强求以致头破血流,可他却微笑着给出了三个答案: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尝试新的领域,回家休养。他将生命途中的沼泽变为花园,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且行且赏。尽管也走了一些弯路,却最终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乔布斯以且行且赏的人生态度书写了IT业界的不朽传奇。且行且赏绝不强求,只要你心中有梦,路仍从脚下延伸至远方。

也许学习的压力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也许繁重的课业让人无暇分心,可是哪怕只需一分钟,闭上眼,静下心,你就会嗅到清幽的花香,聆听鸟的歌声,感受暖暖的阳光。我们已经错过一个玉树琼枝的冬季,难道还要错过这窗前草长莺飞的春光吗?这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又一个麻木冷漠的工作机器,而是一个个有心有情,懂得且行且赏的快乐的人啊!

人生旅途,一路花开。唯有且行且赏,才能心留余香!

【点评】

 “且行且赏”主旨鲜明,精炼传神。全文“冬春之景”一语双关,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引古论今,文采斐然;乔布斯一例宕开一笔,典型深入;并且联系自身实际,引人深思。文章层次井然,一气呵成,止于当止。语言灵动,材料丰富,遣词准确。该文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篇佳作。(指导教师:沙市中学贾真)

【解析】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看似相反,实则各有侧重。材料一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太看重暂时的结果。花朵象征人生比较美好的东西,比如成功、荣誉、名利等,对我们学生而言,还有成绩、名次等,泰戈尔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这些东西迷惑,而要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或其他人生更有意义的东西。据此可提炼出如下观点:

①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荣誉、成绩等),更要创造明天的辉煌 ②要抓住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要因为暂时而放弃永远 ③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④放弃眼前美好的东西也是一种美 ⑤放弃眼前,成就未来 ⑥人要不断地追求,争取更大的成功

材料二旨在说明人生的乐趣蕴藏在奋斗的过程中。生命的真谛在于细细品味岁月,享受人生,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的人,只透支人生不珍惜人生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创造出生命的辉煌的。让我们珍惜过程吧。过程是美丽的! 据此可提炼出如下观点:

①生命的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 ②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③要把握现实,不要为了遥远的目标而苦恼 ④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⑤人生的过程是美丽的

学生可任意选择一则材料就任意一点展开议论,只要从材料出发,符合材料寓意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为梦想而奋斗

一条鱼放弃大海的广阔与自由,选择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躲过鱼网,挤过石罅,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心目中的目的地——高原冰川。然而,还没等它来得及欢呼,便在瞬间被冻成“冰鱼”。就这样,一条微不足道却勇气可嘉的鱼,为理想献出了生命。

这使我陷入了沉思。为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梦想去奋斗,乃至献上自己的生命,值得吗?然而,但丁的话提醒了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恍然大悟。人生短短数十载,能坚定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不失为一桩幸事。秉持自己的梦想,哪怕付出多大的代价乃至生命,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然而,甘愿像那条勇敢的鱼那样为梦想奋斗终身的人又有多少呢?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梦想面前信誓旦旦,作胸有成竹之态,而遇到一点点困难便畏首畏尾,掻首踟躇?有多少人浅尝辄止,雷声大雨点小,而真到需要较真时却美其名曰“吾不求甚解!”更有甚者,多少人在梦想面前首鼠两端,瞻前顾后,浑然不觉自己在消逝梦想时,也在消逝生命。

这些人在那条鱼面前,显然体型与尊严不成正比。鱼虽小却明志,人虽大而无知。在鱼的眼里,只要认定了方向,便不管前方是沙滩网口,还是山涧石罅,只要能到达高原冰川,便虽死无憾。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有人说,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即使没有实现梦想,也必能从中获得意料之处的战利品。话虽如此,但坚定方向并非一件易事。能有多少人像李时珍一样用27年的心血来完成一本《本草纲目》?能有多少有能和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为复国大业甘为阶下囚?在现代这个充满功利的社会,能拨开世俗迷雾,在心灵深处偏安一隅的人,太少太少。比尔·盖茨说:“人生就像一场火灾,你能做的就是尽力从中抢救更多的东西。”其实,人生岂止是一场火灾?饥饿、疾病、自然灾害充斥这个社会,能泰然处之并坚守方向的人不多。但是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位与饥饿作战仍坚持奋斗的人。在他的眼里,饥饿并不可怕。他的目的地不是高原冰川,不是险滩戈壁,而是几亩绿油油的杂交水稻试验田。他用水稻和饥饿作战,他心怀天下,为自己的目标,他义无反顾。不要名利,袁隆平所喜的是“笑看稻菽三重浪”。

我们不缺乏高谈阔论的议论家,我们缺乏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想想也是,就像那条鱼,为梦想奋斗终身,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比如: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

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 ——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心胸若大海

心胸是一个人的素质、内涵、人格的体现。古人云: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心胸应若大海,它平凡,它低调,它内敛。气压乾坤量含宇宙,胸吞百川,怀包万仞,方可成就非凡的气度。 

心胸若大海,海能纳百川。苏子的心胸不可谓不广,在坎坷的仕途之路上一路高歌前行。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并开创豪放词风,他的光彩令他周围的人黯淡无光,于是他们不愿做绿叶开始诋毁苏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终于,皇帝下令,贬!这一贬对他人来说可能是宣判了死刑,可苏子没有抱怨,他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一切诋毁,他用豁达的胸襟回世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心胸若大海,海亦能平静无波澜。悉达多在未成佛陀之前曾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此举遭到了天魔的极力阻挠。天魔大怒,先制造了山崩地裂、巨雷大鸣、飞沙走石等假象,然后以三个女儿渴爱、憎恶、贪欲为诱饵__释尊悉达多,而释尊此时已心如止水,心胸若海,所有天崩地裂、所有媚态引诱都如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大海,引不起丝毫波澜,终于修成正果。 

心胸若大海,海能承载万物。易经上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蔺相如便可谓有海一样的胸怀的君子。众所周知,他曾在强秦的威力下冒生死之险,力保和氏璧,完成“完璧归赵”的使命。赵王因此封他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得知后不甘其下,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处处忍让,不与计较,终于廉颇为他的德行与胸襟感动,演绎了“负荆请罪”的佳话。若不是拥有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又怎能令廉将军折服,令后世代代传颂! 

沙漠不拒绝每一粒沙子,故能成其无垠之美;高山不拒绝每一颗碎石,故能成其高耸之美;大海不拒绝每一朵浪花,故能成其广博之美。心胸若大海,是铸就辉煌的熊熊烈焰,是导向成功的步步阶梯。心胸若大海,是楚庄王能容宴会上醉后轻薄妃子的臣子,终赢得沙场上危急关头壮士“提携玉龙为君死”;心胸若大海,是齐恒公不计前嫌,重用拥有安邦定国之才、经天纬地之略的管仲,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心胸若大海,是秦穆公虽失良马仍赠以美酒,交得三百良友,大难临头方得救;心胸若大海,是落难皇族刘备求贤若渴,善纳雅言,借得子龙之勇武,顾得卧龙之智谋,终成为蜀中霸主,鼎足一国。心胸若大海者,待人以善,施人以恩,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劲敌为益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成就人生之辉煌。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心胸应若大海,它平凡,但不代表平庸;它低调,但不代表俗套;它内敛,但不代表无光。 心胸若大海,海纳百川,静如止水,承载万物,铸就不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运用“寓意揭示法”来审题立意。所给材料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老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徒弟,个人感受到的痛苦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心胸的宽狭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像湖水一样,就感受不到痛苦,或者说不会在意痛苦;如果一个人的心胸狭窄得像一杯水一样,那么他就会时时感受到非常大的痛苦。两相比较,老禅师的意思是明确的,就是,人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由此,考生可以得到本题的立意,可以写人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写宽容、大度等。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和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哈尔滨的丁香有个特点:它们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忽然全部绽放的。这让人们感觉春天在一夜之间降临到了这座城市。在北方,有许多花儿都是这样,花蕾往往会在枝头挂很长时间,然后在某一天,或某一瞬间,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花儿为什么要选择在一个瞬间不约而同地绽放呢?一位生物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北方地处高纬度地区,这里冬季漫长,春季短暂。有时,春天即使来了,天气也往往会有很多反复,白天可能艳阳高照,而晚上则有寒流侵入,一天之间,温差极大。在这种气候中,花儿如果贸然开放,必然会被无情的寒风“零落成泥碾作尘”,所以,聪明的花儿一直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寻找最佳的开放时机。它们可能会等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直到四月中旬或者更晚的某一个清晨,人们上街时会突然闻到四溢的花香,看到花开满城。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生存的智慧

沙漠中骄阳似火,而仙人掌和沙漠大黄仍昂首挺胸向世人展示生命的不屈与完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如沙漠般恶劣的环境,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顿时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令人惊讶的是最后坐上龙椅的竟是一个痞子刘邦。刘邦何以坐上皇位,这其中大半是依靠他手下那个传奇似的武将韩信。正是这位淮阴少年摆下四面楚歌,设下十面埋伏将西楚霸王逼得乌江自刎。是什么让韩信拥有如此神通?在我看来是经历耻辱苦难后练就的从容智慧。当市井无赖用胯下之辱激怒韩信时,他放下了自尊,为了自己的将来,他蜷缩内敛,缓缓地钻了过去,而后在众人的嘲笑中从容站起。在困境中,韩信收起了男子汉的自尊,蜷缩内敛如同沙漠中的仙人掌,于是他学会了宠辱不惊的从容,而这份从容也成就了他“汉初三杰”身份。

西晋时期,朝廷混乱,谋臣篡位,众人皆俯首称臣。唯有嵇康仍然我行我素,不受召唤,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纵使深处险境,他也从来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仍然日复一日潇洒饮酒抚琴。张扬生命,向世人昭示着不屈,纵然友人来劝,他也要站在山林之中,绝不会去朝廷中阿谀逢迎。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以让世人见识到他的清高人格,生命即使短暂,嵇康仍然要张扬自然的人格,低头不是他的态度,内敛更不是他的作风,于是世人记住了他如花般灿烂的生命。在困境中,嵇康就如同沙漠大黄一般,舒展生命,张扬自我,纵然面对死亡,也要在世间潇洒走一遭,舒展张扬,嵇康活得灿烂。

面对困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司马迁忍辱负重,蜷缩内敛,于是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屈原不同流合污,在困境中舒展张扬,于是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绝唱。

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鸟飞过,但我已留下痕迹。”历史的长河中,生命的长流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在困境中无论蜷缩内敛还是舒展张扬,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纵使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只要走过必会留下一番精彩!

作文点评:

本文选取“生存的智慧”作为立意角度,可以说是切中靶心,无论是“仙人掌”的内敛从容,还是“沙漠大黄”的舒展张扬,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没有伯仲之分,只要能够存在,都体现了一种智慧。考生由此展开联想,例举韩信、嵇康的事迹,典型而有说服力,可堪佳作!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紧扣材料立论和论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条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论依据,脱离或偏离材料,就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1)从花儿等待开放时间的角度写善于等待的重要性。等待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它考验的不但是耐心,而且是智慧。在等待中寻觅真理,在等待中增强你的实力,在等待中休养你的身心。只有善于等待,才能选到最好的时机,才能赢得成功的最佳契机。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等待才能更好地生存。

(2)从花儿选择时机开花的角度写生存的智慧。花儿等待开花时机,这不是消极懈怠,而是积攒力量;不是徘徊犹豫,而是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把积蓄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此时的人生定会如花儿般绚烂夺目,芳香四溢。这便是一种生存智慧。所谓的生存智慧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自己的生存服务。

(3)从花儿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也要选择开放写生命的绽放。北方的花儿,宁愿作漫长的等待,也要选择美丽的绽放,完成繁衍生息的任务。人生在世,也是这样,我们可能面对许多的困难,可能遇到夭折的压力,但这些都不能摧毁我们心中的信念:即,活着就一定要绽放自己的光彩!

【同类素材】

(1)梅花逗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雨声潇潇,苍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江河咆哮,一泻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石头躺在江底,那是等待磨光棱角;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是在等待出击;创业者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怠,那是在等待成功;作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那是在等待读者的共鸣……

(2)中国达人“无臂钢琴师”刘伟说:“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3)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作品《绽放生命》精选了百篇佳作,百种人生感悟,其中蕴涵了大师们感怀自然、体味人生的情愫。生命如四季一样花开花落,然而其中的真理将铭刻在这些篇章中。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品读下面的漫画,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缺心时代(原载《新民晚报》作者:周滔)

徘徊的归鸟

当你初看到《缺心时代》这幅画时,你想到了什么?失物招领处的货架上陈列着的颗颗红心,是否引发了你对于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思考?你是否为那些“缺心”的人们懊丧不已?而我想到的是那些在“失物招领处”门外徘徊着的人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斑斓的灯光下,人如同巢外的归鸟,正在风雨中徘徊。 

随着历史的飞跃和时代的变迁,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生生不息的物质文明。我们并不否认这种种变化带给人类的舒适和便捷,但人类也在科技的溺爱和利益的__下渐渐失去了追逐真性情的本性。初生婴儿眼中的善良和纯真,渐渐蜕化成了成人眼里的卑鄙和丑陋。 

或许有人曾愤懑过,但渐渐变成了屈服、习以为常甚至慢慢将自己融入了那个庸常的“大家庭”中。曾经的美好天性被人犹如糟粕般弃置,名来利往成了人们最简单的行为方式,多少愤世嫉俗者发出仰天长啸:难道人类的美好本性就这样被我们遗失殆尽了吗? 

不!不会的!正如那个在滂沱大雨中帮乞丐撑伞的少女,正如那三个救助溺水少女的大学生,正如玉树地震中的“阿福”,正如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的那位拾荒者……人类善良的本性从未消失,它只是有时如一只彷徨的归鸟,在风雨中几度徘徊,但我相信她最终定会归来。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善事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相比太过渺小,无法唤醒整个社会的良知。错!大错特错!正如几何学上所讲的——无数的点,将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将扩展成宽广的平面。或许这些事例并不算伟大,但当他们汇聚成线、拓展成面时,将会有冲破乌云的力量。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形成今天的局面,我以为正是由于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刚刚步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甚至还未适应我们崭新的生活,适应我们发展的速度。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旦我们进入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们一定会渐渐平息那一颗颗浮躁的心,人们一定会找回自己遗失的本性。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人是一只雨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佳作点评】

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例和富有逻辑力量的论证向我们证明:人们不会丧失本心,他们只不过是巢外徘徊的归鸟,在进入一个他们尚不适应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种种有违常态的行为(其实,这也是不少专家学者探讨过的问题)。作者以几何学上的定理、管仲的名言以及雨燕的行为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让人读来很觉新鲜,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漫画)作文写作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应该说这幅漫画在“读懂”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这幅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身上普遍缺失爱心、同情心、善心、责任心、良心……的社会现象。其实,一时“缺心”倒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缺了心”而又无人“认领”。也就是说:这些“心”对有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呼唤这些“心”的回归,我们这个社会迟早会变成爱的沙漠、善良的荒原、良心的真空,我们甚至会堕落成社会丛林中的两足动物,最终失去人性。 

  写作本文,不要被那么多“遗失的心”所吓倒,我们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遵循“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抓住一点,作深刻剖析。先摆出社会上“缺心”的典型现象,再分析“缺心”的种种原因,最后找出让“心”回归的方法。虽然我们很容易从身边找到批驳的靶子、示众的对象、揭露的标本,但切忌把本文写成一篇展销丑陋与残疾的“反面报道”,而应当在分析“缺心”根源、提出解救之道上下工夫。漫画的武器常常是夸张与讽刺,而我们的文章应当多在理性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上下工夫。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青年学生现在思考这一类社会问题应该说并不是多余的。 

  如果你喜欢写记叙文,有编故事的兴趣和爱好,你不妨可以尝试一下讽刺小说、荒诞故事(这则漫画本身就带几分荒诞色彩),这在前些年的高考佳作中并不鲜见。有戏剧特长的同学甚至可以写一写剧本、小品之类的“怪体”文,也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欧阳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代青年何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学习领会__回信精神,首先也需要“得其大者”。这个“大者”,就是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激励下扬帆起航的大格局,就是百余年北京大学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砥砺前行的大视野,就是深刻认识青年最富有朝气和力量、兴业强国圆梦关键看青年的大智慧。从这样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出发,才能真正读懂____回信寥寥数百言的殷切与份量。

有一样共识,在__与我们的交流中激荡而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利之所在、志之所向、魂之所聚,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追求、根本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旗帜,是指引党和国家发展前进的总航向;凝望中国梦,铭记中国梦,我们就能获得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就能更加懂得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有一份信任,在__与我们的交流中无声而表: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有一种期许,在__与我们的交流中跃然而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关怀深重,嘱托恳切。学习领会__回信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体会这份关怀与嘱托的内涵意绪,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当代青年特别是北大青年的崇高使命与责任,同心奋进,共筑中国梦,勇当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

【解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关注五点: ①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60分。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 ④审题核。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本题“大”与“小”的辩证关系。⑤审要求。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意思是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稳定的利益。后面还有一句话,更好的解释了这样的解读: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意思是眼光要放长远,如果总是走一步看一步,是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事了。

材料背景:据悉,2012年6月19日,__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学生。五四青年节前夕,学生团支部全体同学于4月28日给__写信,向__汇报了他们近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__收到北京大学党委转交的这封信后随即回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

海因茨因无钱给患癌症的妻子买药而选择了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为给患癌症的妻子治病偷药,这样偷,却充满道德光辉。另一方面,偷,又违背了社会规则。那么规则与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1)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材料的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海因茨偷药”,而“药剂师不卖药”和“警察抓海因茨”都是由“海因茨偷药”这个部分引申出来的。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原因分析自然就是最核心的立意。药剂师和警察的角度也是合理的,只要没有脱离“海因茨偷药”这个整体语境。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从海因茨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偷,却充满道德光辉。选择药剂师作为角度,立意可以是: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等。选择警察作为角度,立意有: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

(2)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地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其实,每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集小同,促大同(摘自网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如中国人常说的“圈子”,交友圈,事业圈,娱乐圈。而社会,则是由许多圈子构成,环环相扣,不可分离。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牵动整个社会,因此,要建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八只鸥鸟的小圈子,上万只鸥鸟的大群体,便是小同与大同的关系,任何小同的溃败,都是对整体的打击。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的小圈的和谐做起,方可构大同社会。

  费孝通曾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阐述的是不同文化之美的融合,其实换个角度想,也即是个个小集体融合所成的大美。但小集体又该如何创造出自己的美与和谐呢?首先,应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因为身边的事物是影响人的品性至关重要的因素,古时孟母三迁,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和谐的环境可造就品性良好的人。

  然而反观当下,世人一味追求优良环境而忽略创造优良环境的现象让人担忧。鸥鸟学习身边七只的飞行方向,其自身也被别人学习着,小同圈子的构建,每个个体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集小同”是指汇集各个小圈子的和谐美,而如今,却演变成“挤小同”,好像挤进小同圈子,品性道德便无中生有而来了。好比现如今“中国游客”现象,钱包鼓了,见识别地文化的本钱有了,妄想提升道德式地接触小同,而不反省自身,便纯粹只是“挤小同”。

  我们所说的大同,其间包含的小同,不应仅停留在学习,观赏,而应去创造。每个人都有责任,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也享有社会给我们的一切。

  不过对于小同社会的创造,我们应懂得把握尺度,平等和谐的关系才是应有的。若是越过了正常的距离,则容易产生假公济私的现象,就像费孝通所言“中国熟人社会”一样,虽人情味浓,但契约精神不够,不易构建小同。反之,若是距离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容易使人产生失落感,失去安全感,也不利于构建小同。小同的构建应是把握合理的尺度。

  鸥鸟集体的有序,其实便是由小同构建而来。人类社会也应如此,当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小同圈子中,“集体无意识”地构建小同,那么大同社会还会远吗?

做一只合格的鸥鸟

惠安荷山中学  高三(3)班  __玲   56分

席慕容曾言: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件事都有它不得不做的理由。每一只鸥鸟都做同一件事使得他们的队伍总是那样整齐。

我们要做一只合格的鸥鸟,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不连累集体,为集体造福。

假设,欧群里有一只鸥鸟没有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于身边七只鸥鸟保持一致,那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会看到七只整齐的鸥鸟和一只飞奔离群的鸥鸟。再假设,八只鸥鸟都不遵守那“无声的指挥”结果,我们会看到满天乱喳叫的鸥鸟,再也没有艺术美的存在。到时,惊弓之鸟何止一只呢?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独臂军官,因功绩显赫而到一山区作指挥。但每次__集合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人。看着同志们同情的目光,他十分难受。于是,他开始反复练习包装包裹,每次都练得鲜血淋漓,但他不放弃,最后他成为__里做的最快的人,再也不拖后腿,__因此在每次作战时都快了很多。

__里的每个人包括独臂军官在内的人都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使得__得到利益。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只合格的鸥鸟,他们不连累集体,也为集体造福。

法国诗人里尔本说:灵魂是身体的庙宇,失去了灵魂,雨水就会滴在身上。

我们体内的每一个零件每天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使我们的身子能正常运作,使我们安然,健康。集体是我们的灵魂,它承载着一切。在这里,也许我们都是大众脸,无法让外人看到我们独特的美,但外人也因我们的集体也赞美我们。但若离开这里,我们将是独孤,没有一个庙宇,一个幸福安全的港湾为我们随时随地地遮风挡雨。做一只合格的鸥鸟,这会使你收益良多。

因为希腊每一位哲人的倾心研究,才会有智者学派的光辉:因为每一个游泳运动员都有认真做事与整体保持一致,才会有游泳集体奖项落入我们的怀抱“因为《为你读诗》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地做一只鸥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效应伴随着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它,使它成功。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是一颗结满可能的树。当每个人都做好一只鸥鸟该做的事,这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行整齐的美。

集体的美就是你的美,那是所有共同的努力,做一只合格的鸥鸟吧,和你的伙伴保持一致,一切因你而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个背景资料与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忧天》比较,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一元结构的材料,比二元分析更容易些。但不可忽视点线分析与面的分析,以保证精确和全面。

    划线句“其实,每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的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是一条复杂的线段,布点反复,考生不易把握,容易出现理解简单化。信息的主体是鸥鸟,相关信息有三个点:观察、调整、把持一致,观察是一种受“保持一致”信息指挥的有意识的活动,为了调整飞行姿态;调整的目的性更明确,是受到观察发出的提示作用和保持一致的指挥作用采取的果断措施。三个点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只抓住“调整”这个词,忽略了与之相关的“观察”、“保持一致”,显然就偏题了;那么,写合作对吗?那是当然。但不精确,写协作、团结合作就更好一些。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地一致。这条线上的“聚在一起”讲合作,“步调惊人一致”讲紧密团结、讲共同协作,两点不能分离,结合起来写就更切题。当然,局部的线的理解还要和整体的面的理解“携手共进,保持团体和谐快乐”保持一致,这也符合系统分析原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70分)

泰戈尔:“鸟儿想变成一朵云,云儿想变成一只鸟。”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者套作,不少于800字。

在智慧的追求中成长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不断的成长需要不断的追求,但是追求需要智慧。

小时候,看到电视中婀娜多姿的女模特,我就渴望自己长大后也要那样亭亭玉立,风采照人;长大一点,看到别人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好不气派,我就渴望自己也尽早拥有这么一辆,风光一番;现在,看到身边长我几岁的人上了大学,大包小包地奔向大城市,我就渴望早点结束辛苦忙碌的高中生活,早日跨入大学校园,去享受多彩而自由的生活。

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似乎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年轻人,总在做着各色各样的梦,而事实上,有了这些梦,有了这些追求,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但是,这个世界太精彩了,这个世界让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缺少智慧,就可能在盲目的追求中失去自我,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的父亲老是用他自己的经历来教育我。他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到初中毕业该上高中的时候,一起上学的同学都到了工厂,上班挣钱了。挣了钱,有了新衣服,有了新鞋子。父亲看到了那时自以为比学校更精彩的世界,于是也稀里糊涂辍了学,进了工厂。“现在厂里也用了数控机床,读的书太少,我跟不上形势了。”我从父亲的眼中,读出一些特殊的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父亲靠自己的教训才获得的人生智慧: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迷失了方向。

追求需要智慧,这样的智慧,我们可以从父辈那儿得到,可以从师长那里得到,也可以从阅读中发现,在阅读中感悟。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爱迪生发明电灯、福特兄弟发明汽车,都是源于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执着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的智慧是执着,而不是今天喜欢这,明天喜欢那。今天追求这,明天追求那,似乎是永不满足地在追求着,却往往因为朝三暮四,没有恒心而一无所成。

在阅读中,我们会感悟,勾践为什么能够卧薪尝胆,为了越国复兴,他为什么能够每天研读兵书,研究战略,最终实现灭掉吴国的企求。勾践的智慧,不仅在于执着,也在于克制自己对其他喜爱事物的向往。试想,如果勾践__被俘后,仍然追求自己喜欢的安逸生活,仍然沉溺于美色之中,那么,他还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勾践给我们的智慧是:执着的追求之中,有时需要放弃;放弃自己一些喜欢的东西,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自己更应该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个中的智慧,更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获得。

得失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幻般完美的彼岸,透过氤氲的水气,彼岸的花儿馥郁芬芳,婀娜旖旎,兀自繁盛的绽放。然而,太多的人,仅有梦想,却辨不清方向,在自己并不欣赏的道路上一直行走,不懂得放手。而往往在你舍弃那些乏味的生活方式时,你才能重获新生。在舍与得的交替中,走向你完美的彼岸。

彼岸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放弃了官场的生活,躬耕荒野,而纵然食不果腹,纵然是清贫一生,也怡然自乐。

彼岸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失去了官场的功名游历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月下独酌,他像高山之巅的雄鹰,用锐利的目光,俯瞰尘寰。

彼岸是魏武帝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扬鞭东指,壮心不已,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依然豪迈慷慨。

失去的或许是人前的显贵,或许是平凡的生活,而他们得到的却是彼岸的花园,自己的灵魂真正向往的栖息地,让他们把自己放置其中,体验自己得与失的人生之乐。

然而辩证得失,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一如竹林七贤,“舂酒相携卧竹丛,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他们以酒创立于天地之间,开启魏晋的风骨。有人说竹林七贤是一幅风花雪月的花鸟画,在这其中,嵇康如水,山涛如月,契若金兰。然而山涛终究选择了在司马昭的天下为官,嵇康一纸绝交书放在山涛手上,兄弟的情谊便薄如蝉翼。山涛,他得到了人前显贵,却失去了最深重的友谊。

或许朝廷和显贵就是他的彼岸,这一切只能交给历史来评判。

飞扬千年的尘土早已埋葬了谁的霓裳?是依旧的陶醉、还是憔悴?

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在人生的征程中选择得失,是坚守,还是果断的放弃,一切都指向彼岸的美,让自己随着心灵的方向前进,得失之间我们走向未来,得失之间我们书写生命的华章。

生命的途中,我们选择生活的得失。然而一切都不会终止。

花未眠,夜未央,生命斜斜的在涟漪里荡漾。

【解析】

试题分析:

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只能使自己活得很累,因为世界上让人追求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淡化追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__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生: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懈追求的心态恰恰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不懈追求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有梦想有追求并且获得成功的人生才是了不起的。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前提就是锐意追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年轻人更应该有所追求,不懈追求人生远大志向的实现,方能铸成人生的辉煌。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而集中的主旨。因此,学生应该从上述两个不同的立意中选取其中一个来行文,不应面面俱到。当然,文章中作辩证分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北下大雪,本不稀奇;对日常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也属正常。因大雪而中小学停课,似乎不曾有过。但不曾有,不是否定有的理由。今年我们龙东地区的大雪就使一些地方中小学放假一天或两天。对此,有人说,这是以人为本,减轻交通压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有人说,为什么是放假而不是让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清雪劳动,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身心的契机;有人说,学生不是交了清雪费吗?

雪大——放假,下雪——清雪,看似简单,但涉及到的方面及矛盾却不少:交通压力、学校责任、学生身心的确应该得到锻炼等等。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1、立场鲜明,有理有据;2、有一定逻辑性;3、文从字顺,语言流畅;4、800字左右。

谈“责任感”(例文一)

浏览时下报刊,不难在《招聘信息》的招工要求中发现,“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同样,在我们生活中,“要有责任感”这话也是常有所闻。可见,“责任感”是每个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那么什么叫“责任感”呢?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因而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责任感就是那种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义务的感知。通常所说的责任感一般是指“社会责任感”,这又可分为家庭责任感与集体责任感。

复旦大学教授张庆熊在谈到家庭责任感时曾引用这样一则报道。生病的母亲问她含辛茹苦养育了18年的女儿:“如果我这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怎么办?”母亲原以为女儿会说句孝顺话的,谁知女孩却说,那就安乐死吧。 如此冷酷的口气,仿佛这生病的母亲同她毫不相干似的。然而,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比如有些子女一边用父母的钱摆阔气,一边却嫌父母寒伧丢了他们的脸。这些人哪知生活的不易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似乎他们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因此只知索取,却不知理解,更谈不上回报。如此下去,轻则贻误自己,拖累家庭,重则祸害社会。究其因,就是缺乏家庭责任感。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很多著名大学的领导者也认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要首先解决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极为严肃的问题。因此就学校而言,素质教育的多维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必须具有集体主义义务感、荣誉感。

重视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上海扬浦高级中学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时,曾对一些事业的成功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热爱,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例如,浙江传化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责任感思想理念,它成为传化集团十多年来成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再上溯到历史,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之所以名垂千古,就是因为他们有责任感,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养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榜样。

愿我们每个公民能根据担当着的角色,真正感知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从而不负众望,奋发有为,在责任感的召唤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  任 (例文二)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要审清材料所写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这样才能立意准确。材料中以下几句话是重点语句:有人说,这是以人为本,减轻交通压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有人说,为什么是放假而不是让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清雪劳动,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身心的契机;有人说,学生不是交了清雪费吗?可以抓住这三类人的不同观点进行立意。第一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做任何事都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第二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锻炼学生身心;责任。第三类人的观点可立意为:学校要清雪上课两不误。本题虽是材料作文,但要求不较宽泛,几种观点中任选一种,只要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就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