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
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三句话:一是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二是列举各类人等说“为你好”的情形;三是“为你好”可以引发思考。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省略号上做文章,但所写内容必须在“为你好”的范围内。“要求”则明确要考生谈谈看法或叙述故事,无论是“看法”还是“故事”,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谈谈”可以是轻松随意,也可以是庄重严肃,“看法”是作者的观点或见解,文章优劣评价均按评分标准执行。“故事”既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别处得来;既可以实记实录,也可以文学创作,其优劣评价均按评分标准执行。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的某些合欢科植物具有一种神奇的特性,当羚羊或是山羊要吃它们时,它们就会迅速改变体内的化学成分,让自己带上毒性。当羚羊或是山羊发现这种植物的味道变化时,就会走开去吃另一棵……但是,这些植物还会释放出一种能让周围同类植物所接收的香味,及时警告它们敌人的到来。这样,几分钟内,收到警报的合欢都会有毒,不可食用。羚羊或是山羊只得跑到远处去寻找那些收不到警报的合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在颁奖台上,三嫂这位“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生的生命”的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作“香港大学之宝”。“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很多宿舍老生都会满怀深情地说出这句话。人们心中有三嫂种种琐碎的“好”,二嫂却说不清自己究竟“好在哪里”。在她看来,“拎出个心来对人”,人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示例:平凡与伟大,教育的反思,付出与回报,用心做事、真心待人。影响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韩国有这样一个故事。韩国北部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以“留一些柿子在树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
人在接触自然中,由于相互之间的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流水,会想到时光一去不返;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你有这样的自然感悟吗?请写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
青蛙自从发表了“天有一个井大”的研究结论以后,就一直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但最近也有人表明了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青蛙如果没有研究天有多大的理想,就永远没有跳出井底的可能,所以,虽然它的结论是错误的,但其志可嘉;也有人认为,青蛙被人取笑,错在它生活在井底,却要研究天的大小。它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条件,安心于井底生态系统的研究,也许很快就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它错误的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太过遥远。
可见,理想问题,不论对于人类还是蛙类,都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此,你是否有过深入的思考?请以“理想与现实”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