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作文(60分)

“碰撞”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名词,指物体相碰或相撞。它还有更丰富有意味,诸如文化的碰撞、思想的碰撞、观点的碰撞、心灵的碰撞……

请以“碰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作文按照高考标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只威武的猎鹰,他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可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这只猎鹰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神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于是国王命人去找一个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道:“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必须写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8. 参考立意:

(1)摆脱依赖,依靠自己。猎鹰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天空中经受风吹雨打?人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生活中战胜挫折困苦?(2)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有时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后无退路时,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3)压力就是动力,成功需要逼迫。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少了前进的动力,而来自外部的逼迫会唤醒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最终使人达到自己不曾企及的高度。(4)切莫安于现状。安于现状,满足于自身现有的条件,不思进取,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5)抓住根本看轻其余。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时,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足球赛上,主教练佩兰除了重用郑智等老队员外,还大胆起用孙可、吴曦等年轻球员,中国男足得以以三战全胜的辉煌成绩小组出线。于是有人说,中国队踢出了巴萨的水平,以现在的实力,夺冠可期;有人却说,踢了两场好球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过去泰国5∶1羞辱国足可摆在那儿呢!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 参考立意:1、要善于用人;2、年轻带来活力;3、实力成就辉煌;4、要保持清醒的头脑;5、不可骄傲自满;6不能忘记历史。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作文:

正向立意有: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一种体现,是对美的追求;自拍美颜,悦自,也可以悦人;适度美化自我,未尝不可……

反向立意有:拒绝刻意之美,呼吁真实之美;自拍美颜,掩盖真实;自拍美颜,是自欺也是欺人;反美颜,呼吁真实;接收并悦纳真实的自己;反美颜,以诚相待;真实的自己,无需美化……

辩证立意有:适度美颜,生活更精彩;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尊重真实,适度美化……

依据由个别到整体、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本题的含意其实就是由“自拍美颜”这个个别的、具体的生活现象引发的对生命(生活)真实的思考,究竟是尊重、还原生命(生活)的真实还是美化生命(生活)的真实?以此类推,个人如此,一座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实也同样存在着究竟是尊重、还原生活真实还是美化生活真实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含意必须由材料内容引出,不能抛离“自拍美颜”这个内容大谈生命(生活)真实,当然,如由“自拍美颜”现象引申论述城市形象、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真实与美化问题,也是符合题意的。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

20.作文审题参考

    三则材料围绕的中心点是“路”,三个材料主要是谈论“如何走出成功的人生之路”的中心话题。写作时应始终在“路”的范围内展开。“路”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路”有象征意义,也有比喻意义。关键要明确你一定要写清楚所走的是一条什么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路”可以是具体的一段路;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道路,如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等。

    一.关于材料的解读

1.第一则材料关键语句是“路在脚下”,表层意思是“道路就在人的双脚之下”“道路要靠人用双脚走出来”。要以“勇于付诸行动,敢于迈出步伐走向属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的远方” 为基本表达。这样的立意属于正常情况:①要踏踏实实付诸行动;②.要敢闯敢于开拓;③.要靠自己去走;④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要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思是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深层意思是要坚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想法、信念、选择、人生道路等;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为权威、传统等所左右。我们走的是一条正义之路,那么不管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尽管让别人说去吧;如从逆向的角度写作也属于正常情况,如“我们如果自己走的路是一条歧路、歪路,那就不是一味让别人说去吧!而是要理性地看待自己走的路,谦虚地听取别人说的话。”

3.第三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在别人走过的路上”强调借鉴、继承别人走过的路。“走得更久,走得更远”强调对所走之路执着坚持,心怀远大梦想,勇于开拓创新。意思是要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写作时关键是怎样才能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比如,比别人走得更久需要毅力,比别人走得更远需要智慧等。

    另外,“别人走过的路”也可以理解为一条失败之路。因此,别人走过的路能给我们起到警醒、警示的作用,它能使我们不重蹈别人覆辙,走得更久、更远……

4.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要勇于付诸行动,敢于迈出步伐走向属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的远方;或理性地看待自己走的路,谦虚地听取别人说的建议;或善于以别人走过的路作为借鉴,让自己走的更久、更远。

立意参考:

1.不管别人怎么正确地说,关键是自己正确地去做(实践)。

2.不管是走自己的路还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关键是要走正确的路。

3.走别人走过的正确路,会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4.看清方向不走弯路。

5.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也是别人走出来的。

6.在正确的路上正确地走,走得更久(更远)。

7.善于借鉴自己和别人。

8.走自己的路,需要别人评说。

9.路在别人的脚下。

10.道路决定命运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人是要靠超越来建筑自己的高度的,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7.作文(略)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

于化解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是啊,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新的局面。

读完上面的材料,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章。

 17、评分标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略)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赶路,走过的全是茫茫荒野。这时,耶稣猜到彼得一定渴得够戗,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吃……就这样,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的弯了十八次腰。最后,耶稣笑笑对彼得说:“如果你刚才肯弯一次腰,就不会现在没完没了的弯腰啦。不屑于小事,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呢?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1.按高考要求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一)联系社会大背景猜摸命题人的意图

命题人的意图可从故事材料中猜摸得出来,命题者塑造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他做人做事都尽心尽力,但得不到别人或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为此他闷闷不乐。这类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个年轻人的苦恼有没有代表性?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听到有些年轻人热衷于炫富、拼爹、选秀、炒作吗?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不是什么事都做得出吗?再从正面来想一想,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科技奖获得者等不是得到社会承认与尊重的典型吗?近年来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孕妇、最美妈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不断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位老者,他主动关心、并用打比方的方式开导年轻人,从这个人物形象中也能猜摸出命题人的意图。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老者这样的人去关心年轻人,需要有人将一些人生经验和智慧告诉年轻人。比如,要想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得把你的优势找出来,使自己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人。

命题人都来自现实生活,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肯定会或显或隐地面向实际,反映生活状况和时代问题。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如能结合社会背景的分析,或许能猜摸出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来立意

读懂材料、吃透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才能找准观点,故事材料中有三个关键句:一是年轻人的抱怨——“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二是年轻人认为有道理的那句话——“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话;三是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的那句反问的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考生应该围绕材料中的这三个关键语句思考: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承认与尊重?是做沙子,还是做珍珠?抓住这几个关键问题去思考就不会偏题。做沙子,做珍珠跟别人的“承认与尊重”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等多重关系。当然也可以没有关系,比如,我做自己的沙子或珍珠,不去关心有没有人“承认与尊重”;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杀的价值。材料题是开放的,必须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可以做沙子,可以做珍珠,也可以由沙子变珍珠,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倾向性较明显的观点立意。应该说,今年作文题的导向还是很鲜明的。

增分理由:描写见长落笔生辉

(三)化具象为抽象,挖掘比喻义、言外之意

从思维角度来说,对于故事类的材料要抽象概括出其中的寓意;从语言角度来说,故事类材料的审题就是将形象性的语言转换成抽象的语言。此故事的寓意:要想被人承认与尊重,要想超越平凡,你就要发光,就要脱颖而出,就要从沙子变成珍珠。材料中的“沙子”“珍珠”既是实指,也是虚指,比喻意义比较丰富。因此,首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比喻义。“沙子”多而平凡,没有光亮,沙子自有自己的价值,可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等;“珍珠”稀缺珍贵,有光彩,用途大,可装饰、入药。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它们分别比喻两种不同的人生,“沙子”比喻普通、平凡等,“珍珠”比喻杰出、优秀等。可以把“沙子”比喻为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普通人,可以把“珍珠”比喻为有才学、能力强、善于包装自我、推销自我、敢于扬才露己的人。

(四)从两个对象的角度来审读

1、从年轻人角度来看:

(1)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因而“闷闷不乐”。这要辩证分析:“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是本分,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虽然“尽心尽力”了,但与别人的要求仍然有差距,态度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力可能有问题;仅仅“做人做事尽心尽力”还不够,还要手脚轻快,搞好人际关系等;另外,社会也要提供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空间,对年轻人多些“承认与尊重”。

(2)年轻人对老者的话语——“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反应:认可(“有道理”)与疑问(“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这里就提供了两类立意角度:沙子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做沙子也应该得到承认与尊重。

2、从老者的角度来看:

老者用丢沙和掷珍珠的方式开导年轻人“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老者是说,一个人要想被别人承认和尊重,必须要有自身的价值、有闪光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努力。老者的本意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年轻人,是想让年轻人发奋努力。面对老者的观念,考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同意好说,比如,强大自己,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会万众瞩目;不同意,还可以对老者的丢沙和掷珍珠行为本身进行反驳:丢沙于沙滩中,当然难找,就是掷珍珠于珍珠堆中也难以寻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