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8.略 (参照2014年高考阅卷标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依窗观物,对镜窥己
中世纪的西欧透过“窗子”,看到东方闪光的富饶,反观“镜”中的自己,处处散发着对黄金的渴望,于是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70年代的中国透过“窗”和“镜”看到中外差距,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国家如此,面对人生也应如此:多观窗外物,常识镜中己。
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更新思想、不断开拓思路。
窗外精彩纷呈,外面发生的事可以启发你的心智;镜中真实可信,镜中的你毫无保留的呈现,可以让你审视自己,知不足。罗斯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成效,反思国内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看清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才能让智慧之花绽放。
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找准位置,确立奋斗目标。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芸芸众生中,哪个位置是你现在所处的?现在的你又将有什么样的未来?答案就在“窗外”“镜中”。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立志走出自我的圈子,才让世人了解了她。由此可知,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标上人生的坐标。
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观看世界可明了万物的规律,审视自己可以知道自己不是完美,自己不是中心。只有了解外面世界的世间百相,观察镜子中自己的平凡,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风向标。对面外界的美好,应反思自己的言行,对面人间的丑恶,也应注意自己是否助长了恶行的发展。德兰修女看遍了人间百态,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树立了为他人谋利的观念。审清世界,认识自己人生的舞台才会变得宽广,人生的意义才能更充分的发挥。
仰观历史的长河,观人窥己者的光芒永恒闪亮,反观现世的状况,也唯有通晓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的人最终走上了成功的大道。李开复走出国门补不足,取得成功;马云即时了解行业界的动态,不断不漏创新,成为成功的传奇。倚窗观物,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对镜窥己,才能不断发现不足,不断超越,最终让成功之花铺满人生的道路。
倚窗观物,要抱着学习、充实自己的心态,让外界的人、事、物滋润自己的思想之树。同时对不好的事,要善于利用它警示自己,为自己寻得成功的道路。对镜窥己,要客观、勇敢。对不足,坦然虚心弥补,对优点,要勇于发扬。如果两者充分融合,那人生的道便会更宽广!
【解析】
试题分析: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具体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以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像李世民的“铜镜”“人镜”“史镜”论,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照镜的故事等都可引用,但要用得恰到好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作文(60分)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是被禁锢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命完全公式化,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上,在谈吐中,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六、写作(60分)
18.作文:阅读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选好角度,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艺术家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2)儿童正在用沙子筑城堡;(3)母亲为婴儿洗澡;(4)外科医生千辛万苦地开刀挽救了危重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总体来说,上述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加以形象的阐释,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耕耘与创造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有爱才有快乐;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而在写作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快乐是一种付出。这个立意可以综合上述材料得到,四个答案,尽管表述各异,但却有一个“交点”,即最大的快乐是付出之后获得成果。不管是富有才华的艺术家,还是充满童真与想象的儿童,不管是为婴儿洗澡的母亲,还是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他们都在付出,他们因付出而快乐。所以,我们在社会或生活中,要勇于付出,在付出中追求快乐。
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像艺术家那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辛勤劳作,这是一种快乐。像艺术家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快乐。
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下,筑城堡的过程就是尽情玩耍的过程。“城堡”在孩子的眼中肯定是完美的,孩子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在乎别人的评价。当然,追求简单并不是意味着无需奋斗、不思进取,追求简单实际上就是将个人的目标放在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上,确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4.有爱就有快乐,为婴儿洗澡的母亲为什么快乐?因为她心中有爱,她爱自己的孩子,她把爱施予自己的孩子。由此,我们应该想到,把爱施予孩子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作为一名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给病人以希望是自己的最大快乐。而实际上,不管哪个职业,不管身处何处,只要真心帮助别人,都是最大的快乐。
七、写作(共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17. 解析: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快乐是一种付出。这个立意可以综合上述材料得到,四个答案,尽管表述各异,但却有一个“交点”,即最大的快乐是付出之后获得成果。不管是富有才华的艺术家,还是充满童真与想象的儿童,不管是为婴儿洗澡的母亲,还是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他们都在付出,他们因付出而快乐。所以,我们在社会或生活中,要勇于付出,在付出中追求快乐。
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像艺术家那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辛勤劳作,这是一种快乐。像艺术家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快乐。
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下,筑城堡的过程就是尽情玩耍的过程。“城堡”在孩子的眼中肯定是完美的,孩子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在乎别人的评价。当然,追求简单并不是意味着无需奋斗、不思进取,追求简单实际上就是将个人的目标房子啊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上,确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4.有爱就有快乐,为婴儿洗澡的母亲为什么快乐?因为她心中有爱,她爱自己的孩子,她把爱施予自己的孩子。由此,我们应该想到,把爱施予孩子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作为一名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给病人以希望是自己的最大快乐。而实际上,不管哪个职业,不管身处何处,只要真心帮助别人,都是最大的快乐。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父亲那里拿到两个梨子。心急的小明很快就把梨子吃掉,酸涩的味道。使他直吐舌头。小亮则将自己的梨子藏起,想过一段时间再吃,当小亮想吃时,梨子却烂掉了。后来,当父亲问到梨子的味道时,他们就把实情说了。
父亲对小明说:“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
又对小亮说:“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会更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放一放,也许效果更好
材料说,“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会许更好些”。是的,我对此深表赞成,放一放,也许效果更好。
所谓放一放,就是不要急于去做,给出一段暂时休整的时空,让效果得以彰显。若急于去做,或急于求成,则往往得不偿失。做人处世,学会放一放,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要放一放,效果才更好的事情。譬如要饮用红酒,一般在开瓶后是不主张立刻喝的,往往要将红酒先倒入醒酒器中,放置一下,使其充分氧化再喝,往往香醇美味。再如家里做馒头时,往往在上火蒸馒头前,先要把生面馒头盖上一块布,让其“醒一醒”,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上火蒸,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松软可口;否则的话,蒸出来的馒头又硬又实成,不好下口。由此可见,放一放,可带来更好的效果!
不光饮食领域是这样,在人际关系调整方面也是这样。有时两个人因为鸡毛琐事会闹成狂风暴雨式的面红耳赤的争吵,搞得鸡犬不宁。一般理性的劝解方式,是先规劝这两人先消消火,将争端先搁置起来,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彼此就争端加以研讨。日常生活中,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往往能化解大部分争端,效果不错!试想,若两人在针尖对麦芒的争吵,你不但不劝其冷处理,而是火上浇油,那非打破头不可!由此可见,放一放,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和和彼此的理解。
对个体的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建国后,我国曾在经济发展方面犯过过热的错误,想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想着钢产量“一年赶超英国,二年赶超美国”,想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味的急躁冒进,忘了“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的道理,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大滑坡,导致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若那时我们懂得“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懂得放一放,也许就会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是啊,“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是充满人生智慧的感悟,是谙熟社会发展的至理,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罗盘。明白这样的道理,也许一个人会走得更顺当些,一个国家会发展得更稳妥些,不是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三个对象,一是小明,他的表现是“很快就把梨子吃掉”,但结果尝到的是“酸涩的味道”;一是小亮,他的表现是“将自己 的梨子藏起”,结果是“梨子却烂掉了”;一是父亲,他认为“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 会更糟”。从小明的角度,可以抓住“耐心等待”“不能急于求成”;从小亮的角度,可以抓住“抓住时机”“不能置之不理”。也可以从父亲的点评的两个角度提 炼三个观点:一是干什么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二是什么事不要置之不理;三是过犹不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7.第二届《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哈林队参与夺冠的选手金润吉在本组夺冠中引发评委及观众极大争议,有人认为,金润吉应该发挥他的长处,保持自己的风格,把“黑人音乐”演绎到新高峰;有人认为,真正优秀的歌手,应该让自己的艺术向纵深发展,大胆尝试新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无论是生活、事业,还是艺术,是坚守自己,发挥长处;还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如何?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 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人生总需奔跑
人生之路不过如此,且停且奔跑,但值得肯定的是,那些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奔跑者。他们这种种奔跑人生的姿态,无不被我们这些路人甲乙丙丁所欣赏,所钦佩,所动容。我不禁内心感动:人生总需奔跑,而不是被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我们被动前行。
人生总需奔跑,不为快马加鞭赶超别人,只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
2011年11月姚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姚明他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管大众对他这种行为看待如何,他依旧做自己的想做的事,不断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会因年龄而有了界限,人生的奔跑更不会因各种因素而停止。当队友还在犹豫,当别人还在怀疑的时候,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奔跑在自己的求学路上了,从运动员到学生,他一直在奔跑着,只为充盈、丰富他的人生。尽管人生路漫长崎岖,但不奔跑,我们只会停留在原地,就难以欣赏前方更美丽的风景。不要只在路边鼓掌,否则你只能羡慕他人的人生,无法开创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需奔跑,不愿满足现状,只愿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三的丁磊最初是一名在电信局有着不错薪水的职工,但他为了梦想,奔跑在人生路上,毅然辞职到广州打拼,最终成为网易的创始人。是什么让丁磊的人生富有意义?正是因为他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满足,不止步。尽管他对前方一无所知,但他奔跑了,人生便有了不同的意义。如果他只是坐在路边,那他只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鼓掌,但是他没有,而是奔跑了,成为网络行业的领跑者。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盲目地奔跑,有时候也需要在适时地停一停,坐在路边去观看、欣赏其他的奔跑者。当一名路人观众,不是停下脚步,而是去研究、学习其他奔跑者的奔跑技巧。刘翔无疑是在奔跑的,他曾经是以八步上栏,但他在奔跑当中也懂得适时停下来,去研究对手的跑步姿势,最终由八步上栏改为七步上栏。所以有时停下做一个路人也未尝不可,因为这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方向。
我们要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奔跑者,适时地停一停,看一看,偶尔也当一回路人观众。停下是为了下一次的奔跑,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别样的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立意时抓住材料中“有人认为,金润吉应该发挥他的长处,保持自己的风格”“有人认为,真正优秀的歌手,应该让自己的艺术向纵深发展,大胆尝试新领域,不断挑战自我”与最后评论“无论是生活、事业,还是艺术,是坚守自己,发挥长处;还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来立意即可。既可以肯定发挥长处,保持自己的风格,又可以阐述大胆尝试新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有理有据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时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这里有个乡官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中行文子说:“我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现在我担心他为了取悦别人也会出卖我。”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套马车,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立意探究)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记叙了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时的一个故事。材料由三部分构成:随从建议文子到乡官家里休息;文子拒绝了这个建议,匆匆离开;乡官扣留了文子后面的马车。从主要人物入手,可以梳理出两个切入角度。
(1)从文子于随从的角度,立意为: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微知著/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知人要知心
(2)从文子于乡官的角度,可立意为:谨慎交友,远离损友。
17.阅读下列这首诗《珍珠》,根据要求写文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8级高一学生习作
蚌历经了多少了痛苦与磨难才孕育出一粒色泽鲜丽的珍珠;水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与坚持才穿透了坚硬的石头;悬崖边的种子积聚了多少的力量才冲破了岩石的阻挠……大自然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磨难怎么能见彩虹。
人生存在许多的变数,我们不能期待着一帆风顺,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去面对困难,去迎接挑战。
我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以捕鱼为生的老头。他连续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在我们看来,他运气实在太差了,他再也不会出海捕鱼了。但是,出人意料,在第八十五天老人又拿起他的捕鱼工具,驾着小船,毅然决然地驶身了深蓝的大海。这次,他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成功地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如果他被以前的失败吓倒,那么这条大马林鱼只会在他的梦中出现。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被__,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更展示了一种面对暴力和死亡时的坚定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桑地亚哥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灰色的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每一位读者。
在文豪笔下的人物如此,那么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呢?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轼。苏轼是文坛上的宠儿,却是仕途上的弃儿。他的才能我们有目共睹,但他的命运多磨难。他老来得志,“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西北望,射天狼”。他的豪情学以致用壮志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但他在历经人生短暂的辉煌之后,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乌台诗案后,他一贬再贬,但这并没有击败他,在黄洲赤壁,他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沙湖道中在轻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被贬之后,苏轼进入了一种荣辱皆忘的境界,他胸襟旷达,同时,他又自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建功立业之心不减当年。如果东坡在遭贬之后就放弃自己,那么,肯定地说他不会留下那么多动人的诗篇。正是因为他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才成就了他一代文豪的光辉形象,才使他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翻开历史的画卷,历史在悠然的躺着。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因为隐忍了巨大的痛苦得以完成一部史学巨著《史记》;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精心研究“黑洞”“夸克”的奥秘,让我们对神秘的宇宙有了更多的一分了解。
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人,有谁不是经受了物质和精神炼狱得以成功的呢?当我们身处困厄、面对磨难的时候,我们要有桑地亚哥的精神,勇敢地战胜不幸和痛苦;也要有苏轼的旷达,成功地摆脱苦闷与忧伤,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璀璨夺目!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诗歌为材料内容的新型作文题,应先根据诗歌内容、诗歌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构思立意。读后可知,珍珠在蚌壳里经过了无数的黑夜,受到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才换得了生命的闪光。“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从命题意图角度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勇于正视磨难,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改正,而不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如果因此而沉沦下去,必定一事无成。因此参考立意:要正确面对挫折;成功与磨难的关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