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鲜花是美的,鲜花首先是开在你的心上,鲜艳和芬芳才能活跃在你的指间。而此时,你必须明白,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向背后的推力致敬
环视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数风流人物,他们的伟业令人仰慕。而到过莫斯科无名英雄墓瞻仰的人,才蓦然感到,无名英雄对二战胜利的巨大影响。
“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人看到了将帅的功成而忽略了枯死的万骨?马克思唯物主义论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理性的目光下,辉煌背后的推力更值得致敬!
功成名就的__深情地称徐特立为他一生的恩师,二度捧起奥斯卡奖杯的李安在致贺时首先亲吻在背后无声支持他事业的妻子,有人在二战结束后德国城市的废墟中看到了窗台上盛开的玫瑰花,因此断定这个民族必然能够浴火重生,他们都重视并深谙成功背后的推力。
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鲜花的美,而容易忽略促成鲜花开放的那窗前、树梢透过的阳光,很多时候是源于感恩的缺失。我们知道,失去了阳光,鲜花就会枯萎;失去了土壤的养分,种子不会发芽;奔驰而过的再华丽的车身,也是由那看不见的发动机来驱动。以此推论,人若是失去了赖以支撑的推力,存在与价值的实现都无以依附!
很多人一旦登上成功的巅峰时,就容易自我膨胀,唯我独尊,而忘记创业时别人的帮助,缺乏感恩情怀!秦始皇横扫六合也是借助万千冲锋陷阵的士卒,当他位及最高位时,却漠视一切残暴恣睢,何来感恩与抚慰?而唐太宗却以君舟民水的思维治理国家,始兴贞观之治,其中史鉴,几人能懂,几人能悟,又几人能身体力行?
手捧璀璨的珍珠,我们要依稀看到那晶莹的光泽里隐射出的蚌壳的艰难孕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故而,真人杰者要目光俯视,感恩成就自我者,致敬推力!做到这些,辉煌就离你不远;漠视这些,失败也会接踵而至。
殷鉴于前,悟行在后。如今,我们国家的发展已是一日千里,今非昔比,这离不开亿万国人的勤奋与努力。我们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福祉,我们为地震民众举行国葬,我们倾注全力从利比亚撤侨……自上而下的对推力的重视与感恩,已蔚然成风。
因为阳光般的推力,我们强大;因为鲜花般的美丽,我们感恩!
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放鲜花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富有诗意,意蕴曲幽,包含生活哲理。对于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类型,并找准材料间的逻辑。这是一则寓意型材料,鲜花是核心,美丽、开放与阳光是它意蕴的延伸。要触摸鲜花的鲜艳与芬芳,就需要用心去感受,要让鲜花“开在你的心上”;在感受到鲜花的第一重美之后,我们更要知道这美丽背后的因素,也就是“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这是更深层的写作。写作时可以围绕材料的多层意蕴拓展、引申,在立意方面多层挖掘,写出感悟,烛照生活。作文立意参考:1.要善于领受美,2.学会关注美,美才会给予你启迪和馈赠,3.不要忽视默默付出的力量,4.美(成功)的达成既需要自己努力,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是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外面的天气了,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有人说它是废物,就把它摔在了地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尊重自己的趣味
人们吃饭时,总会遵循自己的口味,放一些调味,使之更美味。生活中,我们为自己而活,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而不是一味地取悦他人。
但是这样尊重并不是单纯地以极端个人主义进行,而是在不伤害他人或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在尽到本分与义务的时候,再去尊重自己的趣味,这种趣味才会真正地发挥其魅力。
著名画家梵高青年时期在外人看来是个近乎疯狂的人物。他所作的画并不遵从普通画家的笔法,而是以自己的趣味,感知出不一样的色彩,描绘出不一样的世界。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同他的画。
但他不以为意,依旧做着疯狂的事,为了妓女割去一只耳朵,画着别人不懂的画作,做着他内心里呼唤他去做的事。
而事实证明,他的《向日葵》等大作被现世的人们发现,拍价颇高,但凡出自他之手的画作,皆价值不菲,甚至出现天价。
若是梵高不尊重自己的趣味,走大众所想的路线,后世怎能有如此瑰丽之作呢?尊重自己的趣味,即使社会的需求不是如此,即使受到世人的唾弃,你也不要放弃心中真实的想法,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真正价值所在。
寒暑计对自己产生尊重,决定不再留意外面的空气,实乃不智。在自我尊重的同时,不应与外界隔绝,更不应破坏原先自己的责任。就如同我们的学习,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喜欢埋头读书,正如同仁们虽然每天都要重复某件事,却不一定因为喜欢,而是职责所在。的确是因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每天都认真坐在教室里学习。倘若有人质疑现状,放弃学习,尊重自己的趣味,不再理会学习,跑到社会上去摸爬滚打,蓦然回首,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文化匮乏,成为一大致命点。而寒暑计的致命之处就在于对职责的抛弃。
尊重自己的趣味,理性地位自己而活,为生活编就斑斓华美的文章。而趣味的存在不能丢弃职责的存在,应当理性地对待,从而使自己的趣味开出绚丽的花朵。
【解析】
试题解析:这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审读该则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揣摩其深刻内涵,寒暑计认为‚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它的我行我素,它的唯我独尊,它的自以为是,它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自由行动‛,导致了它的最终命运——‚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尊必须有他律的制约;否定了他律,自尊也没有保障。
基于上述寓意,可以切入的立意角度大致有:⑴自尊与他律;⑵个人自由与社会职责;⑶适应社会与张扬个性;(4)尊重自我与遵守规则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9.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新闻2014年9月16日报道: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人物:吴良镛和学生,也是我们要评论的对象。知道评论对象,接下来应该将材料梳理一遍:学生听《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报告睡觉,这就不仅仅是个兴趣的问题。我们常说作文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个“是什么”考验着你的眼光与思考的深度。一个人的兴趣和什么有关?和人文化修养有关。要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还必须思考什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关注的点也许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薪酬高的工作。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考察形成他们这样兴趣点的原因: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化。当前中国教育产业化、功利化问题突出等等。从吴良镛院士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吴良镛院士身上的特征如:已经92岁高龄,但是整个30分钟的演讲全程站立,完全彰显了一名学者、长者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者风范一目了然。
从材料整体来说我们也可以反思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如何解决:如院士需要反省自己的讲座内容是否足够精彩,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佳作展台】
早点叫醒孩子
杜丽佳
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老先生全程站立,彰显了一名学者、一个长者对学生的尊重,演讲内容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遗憾的是,先生收获的不是如雷的掌声,而是如雷的鼾声,这些鼾声警示着我们所有的人。
这是一群在市场大潮和功利主义盛行中诞生的一代,他们面对的是:学校琢磨的是怎么发展教育经济,学生关注的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薪酬高的工作,大学变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场。由此衍生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将学生由人变为做题工具、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素质,漠视人性。
在央视的《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在关注复旦投毒案件时,连线了在现场采访到被告人林森浩,在董倩看来,一切都不可思议。如此冷目,如此淡定,如此残酷。在央视的新闻画面中,还出现了一条横幅,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这是毕业生挂出的标语。可见,此次是有投毒事件,已经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对和室友相处的方式。可以想象,应该有很多类似林森浩成长轨迹的人,当他们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会怎么办?我们的教育元素,经过了怎样的组合,让一个天真好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杀人的凶手?我们又怎么能期望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还懂得尊师重道呢?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实业家,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往前飞奔。他们没有兴趣听“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他们更有兴趣听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报告。其实,挟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到达真正的终点。中华自古即被称作礼仪之邦,就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懂得,“程门立雪”的故事不胜枚举。我相信一个懂得礼仪的下一代远比一个只会赚钱的莽夫更能讨家长的欢心。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耄耋老人的话语不应是催眠曲,而是我们当下教育的警世恒言。可是我们不能等孩子睡熟了以后再来唤醒,你很难唤醒一个睡死过去的人,要叫,请早点!
【点评】 前两段用材料中的两个对象作对比,突出强调作者的态度,接着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举林森浩的例子证明当下这种人文缺失的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后两段提出要求,呼吁我们从早做起,逐步强化,体现出考生清晰的行文思路。本文气势磅礴,立意深刻,运用多种议论手法,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失为一篇佳作!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fó zǔ 降低龙门高度。fó zǔ 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
①鲤鱼“向fó zǔ 祈求”,有如下表述: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或“欲速则不达”);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②鲤鱼终“无做龙的感觉”,有如下表述:没有高标准的梦想价值低下;拼搏成就精彩,凭借切实努力实现梦想更有成就感(梦想因汗水而美丽),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才能真正成为龙(取得真正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应追求实质。
③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有如下表述:夯实过程方可收获丰硕成果。
④ 从“fó zǔ ”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改变评价标准,不能随意降低评价标准,选拔人才要坚守尺度。
⑤ 从“龙门”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降低了高度的龙门价值低下,真正的成功之门(人才选拔)不可能降低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书信,似已远去;书信,从不曾真正离开。她一直守护你我。似岸边的苍颜斑驳的垂柳,根,依旧沉入泥土,枝,仍虬龙般舒展。她是心河的守望者。她在,河在…… 她自是古意十足,她当然新潮无限,她有如此多的面孔:短信,微信,飞信……,信,我们生命中的“盐”。
请以“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__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在崇尚速度与效率的时代,钢筋水泥丛林里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喜欢便捷的速食,追求即时的通讯,更是习惯于文化快餐,“慢”逐渐成为愚蠢、懒惰、落后甚至堕落的代名词。泛黄的旧时光里,失却了顺应四时,将自然的馈赠烹制成传统佳肴的那份精致;失却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那份浪漫的想象和“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的那份绵长的期盼;失却了林黛玉在金陵的暮春黄昏惋惜一朵花凋谢时的那份悲悯;失却了“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那份凡事做到极致的认真。然而,所有的这些遗落在尘埃里的“慢”,却是在很多很多人心坎上泛着微痛的美好。
19.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高考过后,准大学生们掀起了整容热。整容项目主要集中在五官上,如割双眼皮、隆鼻、改脸型等。去做手术的极及是为“修残补缺”,更多的是为“锦上添花”。而且整容中不乏男生,比例占15%左右。面对整容,学生说,整容是为了漂亮,上大学后有一个全新的形象示人。家长则说,毕业后找工作竞争时不会输给别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作文。(60分)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纪伯伦
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佚名
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七、作文。
中心观点:快慢都需要,但我更偏爱慢
立论角度:1、慢需要耐心,需要信心,更需要智慧。
2、慢长见识,慢出质量。
3、慢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欣赏生活的美景,体会生活的滋味。
学生佳作
“汽车刚驶出高速地段,车里的乘客有的无聊地听着随身听,有的不耐烦地看着报纸,有的干脆扶着前面的座位瞅着,妻子坐在我的身边,无精打采地看着地面。我坐在窗口,突然一地鲜花映入我的眼帘,五彩缤纷,煞是好看。于是我请示司机停车并答应只要采一束花的时间就够了。刹车一拉,全车人诧异地看着我,待我从路边采来一束美丽的花给妻子时,她开心极了,他随即将它们分给车里的每一个人,顿时车里春意盎然……”
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它给我启发很大,也因此想起了席慕容的一段话: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会变成明日的失,今日朦胧的幸福也总会变成明日朦胧的伤悲,今日的拥有总也赎回不了昨日的过错。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努力而认真的生活过了。
努力而认真的生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浮光掠影,挤身于知识快速、信息高速,一切飞速的新时代,我们还会有上文中那位年轻人的“停下来慢慢欣赏”的经历吗?
所以,我想在我们的时代,访放慢一些速度,有的地方也许一生只会到过一次,不慢慢欣赏周围的事物,该会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纪伯伦有句名言: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上也写道:“慢慢走,欣赏啊!”
社会的竞争,生活水平的提高,总让我们更加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车轮。于是我们给自己一个劲儿地鼓气:快些,再快些。如果遇到这一个时候,我建议主,让我们先暂且放一放高速,慢些,再慢些,欣赏一下周围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点滴。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侯鸟由南飞到北,又由北飞到南是为了经历四季的更替……”
当一切都将变成高速,出门有高速公路,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打开电脑更可以几分钟内“网尽天下”时,请记得放慢一下脚步,那时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有多少别样的滋味。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互动”是近来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汇。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交流。也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对于“互动”,你有怎样的体会与看法,请以“互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不少于800字。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可以参考材料中给出的两种解释进行构思,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构思,既可以两者兼顾,也可以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互动在材料中的意义,可以联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话题;若写议论文,可以抓住“互动”的主题不断深入,从中发现“互动”的作用;也可以抓住“互动”的方式和原因,体现“互动”的意义。若写记叙文,要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等,要注意适当运用名人名言,恰当的修辞手法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铭记先哲的启示
当今社会以高速运转着,人们提倡张扬个性,不甘于人后,满腔热血在社会的激流中奋力拼搏,想成就一番事业,却恰恰缺失了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冷静的处事态度,一种曲径通幽的智慧。
千古先哲的教诲飘入耳中,“曲则全,洼则盈,枉则直,敝则新”,那是老子静立于阑干外的喃喃的低语。他讲无为而治,但这又何尝不是为人之道理?
看那被囚禁在吴国的越王勾践,将受辱的泪水默默吞下,转化为重振越国的壮志;看那遭受酷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将希望酝酿成史家之绝唱。在命运的苦难面前,他们弯下了腰:越王为夫差尝粪,司马迁接受宫刑,但他们的灵魂在委屈的躯体中依然挺拔。忍了一时的委屈,留下千古的美名,他们为“曲则全,枉则直”作出了最好的解释。
我们也许没有勾践的惊人勇气,也没有司马迁的令人折服的毅力。但当我们面对委屈,足可以高唱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处于人生的低谷,我们足可以告诉自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着,低谷会过去;当我们发现自己达到目标的康庄大道竟被堵塞,我们足可以提醒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径也可以通幽。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没有弯曲,哪来的挺拔刚毅;没有低洼,哪来的丰富充盈;没有破旧损坏,哪有明天的日新月异?而每天在社会上奔波的人们,在许多时候不肯容忍、委屈,不能面对低谷和挫败,又怎能用一颗宠辱不惊的、豁达的心去成就一番事业呢?
先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人生道理。
曲则全,枉则直,是一种平静而勇敢的态度;洼则盈,敝则新,是一种乐观而豁达的胸怀。
愿你也能铭记先哲的启示,拥有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冷静的处事态度,一种曲径通幽的智慧。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到为人应该“谦虚,处人之下”,这样则更容易获得你想得到的。即《老子》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过老子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委曲是为了保全,低下是为了获得更多,不争是为了别人无法与之争,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启示: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更应该从古人那里吸收智慧,讲究方式方法,去取得成功。(2)“小不忍,则乱大谋”青少年血气方刚,心中常容不下一个“忍”字。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万万离不开“忍”。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蔺相如能够忍让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从而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感化了廉颇,将相和睦,赵国得以争霸诸侯。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在争端来到眼前时,隐忍能关闭纠纷之门,当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忍让会滋长朋友之间的友情,当别人无意伤害你时,忍一忍,说声“没关系”,这样,既消除了他人的不安,又展现了你的宽宏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忍”也要辩证的看待,忍耐不意味着屈服,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忍耐是有限度的,当自己的人格,民族尊严受到损害时,岂能容忍?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恐吓拍案而起,朱自清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的忍无可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其次要弄懂题目的重点:讲为人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问题
1.不理解老子的思想,找不到展开议论的途径,观点模糊、混乱,难以自圆其说。
2.认为老子的观点与今人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反向立意,反对“曲”,提倡“争”,尽管从作文要求看,并不违反题意,但一般而言,除非立论非常严谨,在正确理解老子原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反面意见,否则还是顺向立意比较稳妥。
3.思路不清,所以结构混乱。(分论点不清楚,段落之间只是材料的堆砌)
4.不联系材料,不点题。
5.仅仅论证了“不争”,却忘了结果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6.立论(部分)失当——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需要“桥梁”解说),正确面对低谷,变,积蓄力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