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a (60分) 。

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时下人们的阅读状况时说到:“喜欢是和能力相关的,一个人能力有限,他能喜欢的东西也少。在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喜欢之前,先要在不喜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很多人的现状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又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所以就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作文(6 0分)

18.【解析】示例1  同意这位主持人的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喜欢作为不学习、不追求的借口,最后无所成就。喜欢是需要先提高能力的,不深入学习就能喜欢的往往也很肤浅。

示例2  不同意主持人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忧伤地回答:“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我感到很自卑。”老者微笑着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该自卑?”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接着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养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年轻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2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让你走进过往的回忆: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充满感动。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22、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8月17日是网络热销小说《盗墓笔记》中“小哥”张起灵从长白山兑换“十年之约”回归的日子。虽是小说中的情节,为接小哥回家,连日来,有近十万“稻米”(“盗迷”谐音)从全国各地涌入吉林长白山,导致景区不堪重负,民宿全部爆满。下面是各方对此事的态度:

网评:明知这不是现实,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稻米”们还蜂拥而至,真是不可思议!

稻米: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到长白山不仅是与书中人物的约定,更是对《盗

墓笔记》陪伴岁月的交代。

景区:长白山旅游部门和安保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为“稻米”提供相关的警务、导引、

临时食宿安置等贴心服务。长白山青年联合会还牵头主办了“十年之约,相聚长

白”文化交流联欢活动,与广大“稻米”共度稻米节。

对于三方的态度,你的看法如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判断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作文

 【题目解析】

一、题目说明

    这道作文题属于“观点型”的新材料作文,针对“稻米”事件,三方人士表现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材料中的三方态度实际为考生提供了三个不同写作角度,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阐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在这三个态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从整体上来谈。

二、审题指导

    对于“稻米”事件,本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它并没有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类似“稻米”们的举动,文明社会应予以尊重与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只要扣紧长白山“稻米”事件,不管从哪一方角度来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都是可以的。这正是本作文内含的核心价值观,学生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价值观去简单地就事论事。

三、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现实与虚构是有距离的,书中的情节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但并不就是现实生活。“稻米”们为了一个虚构的情节,蜂拥而至,给自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对待书中的情节要有理性。

    2. “稻米”是当今社会众多“粉丝”中的一个群体,他(她)们对生活有激情、有热度。长白山“稻米”事件恰恰说明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

    3.“好书伴我行”。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懂得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交流。稻米”们其实是在体验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生活。

    4.尊重与包容。尽管十万“稻米”涌入,给景区的接待带来了挑战,“堵”不如“疏”。

    5.换一种思维,实现共赢。“稻米”涌入,让景区管理方看到了“商机”,借用“稻米”文化包装景区,开展文化活动,增添景点得文化内涵。“稻米”与“景区”共赢。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1.一个人不要活在虚拟的生活里。

    2.行动要有理性。

    3.让内心多一份童真。

    4.追寻心中的梦。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为寻梦者喝彩。

    7.“围堵”倒不如“疏导”。

    8.文化搭台,实现共赢。

    9.尊重他人的选择。

    10.包容让生活更加多彩。

【评分标准】

 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项打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如果有大的利益__,他又会怎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写作(60分)

1、分析: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其推理的逻辑是: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__中,必然私利至上。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

2、审题立意(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立论: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立论: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立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

23.阅读下列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七、(60分)(55+5)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立意提示:

    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周浩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转入技师学院,完全出于他“喜欢”,技校更符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特点。作文凡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

    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较多。考生可直接评论事件本身。也可生发开去,谈“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 “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也可谈“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等等。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里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色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里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价值万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拔掉了。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被发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立意指导:这是一篇时评类作文,该中学凭借异常的逻辑和不凡的见地迅速印证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古训,让人汗颜的同时不得不沉思背后的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以不同的脸谱在不同的领域于相同的时机粉墨登场,用大义凛然与理直气壮的语调一次次歌颂着自欺欺人和集体狂欢的精神,通过一系列旁人无法透析的逻辑和秘诀算出自己总归胜利的结果。虚荣也好;炒作也罢,都透露着骨子里不得而知的羞耻虚无和文化疲软甚至自卑。当然我们相信这不是文明古国的思想主流,但面对诸如此类的事件应当人人警醒。

18、【解析】

试题分析:每一棵草都有开花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善待周围的人和物,给以他们闪光的机会,每一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例文】

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只鸟都会飞翔,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每一个人都会成功。

那是一个清晨,我抱着一只兔子来到门前的草地上,我轻轻的地放下它,在我弯下腰的瞬间,我看见一棵小草,很不起眼的,但是,在它的上面,却开着一朵小小的,黄色的花。

我诧异,便将那棵小草带回家中。我兴奋的告诉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看了看,对我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要知道,这世上,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同样,每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的平凡,只要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都会成功。”

其实何尝不是这样?正如发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他们两个也都是凡人,他们都没有所谓的超能力,但是,他们也正是在自己的信念下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成就了一段历史。他们好比一棵棵小草,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最终他们开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朵,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起义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再看看国外的伟人,爱迪生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曾经卖过报纸,但是,就是这样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列车小报童,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拥有了第一个个人实验室,同样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成为了一个大发明家!爱迪生于1931年10月18日去世,终年84岁。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9个发明专利权的记录,人们称他为发明之王。他也是这样,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付出自己的努力,最终,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时刻告诉自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个人都好比一棵小草,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就会与成功一步一步的接近,绽放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朵。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只鸟都会飞翔,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会成功。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六、写作(60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