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方山区盛产竹子。几乎百分之百的竹子竹节均匀周正,节间长度整齐划一。在竹乡农民眼里,这些都是上好的、能成材的竹子。

偶尔,偌大的竹林里也会出现变异的竹子: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凸出,很像龟甲。因此,人们就叫它龟甲竹。

一旦竹林里出现了龟甲竹,竹农就像见了瘟疫,生怕其到处长,会立即将其连根铲除。有一位广东商人,却对龟甲竹十分感兴趣,翻山越岭,到处收购,并花大力气专门修建了龟甲竹种植园。

今天,龟甲竹虽不能作为正常竹材使用,但因它花纹奇特,形态别致,样貌古怪,竹杆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象征长寿健康,其竹的清秀高雅,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我国的珍稀观赏竹种。为城市绿化、家庭种植、手工工艺品制所青睐。各地客商纷纷到龟甲竹园中订购龟甲竹,龟甲竹的价格已经是普通竹的100多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长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鸟儿的位置不在水中,而是在天空,所以它可以展翅飞翔;小草的位置不在天空中,而是在土地上,所以它可以蓬勃生长;鱼儿的位置不在草地上,而是在河水中,所以它可以欢畅游离。正是因为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选定了它们各自的位置,一直努力下去,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也一样,成长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人生如弈,每一颗棋子落定,便有了它们各自的位置,因此才形成了一盘黑白交纵的棋局。同样,我们的人生需要由我们来定位。如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各行各业更是层出不穷,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学会选择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那便是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到音乐上,一生都在追求着音乐,哪怕是耳朵已经聋了,也丝毫不放弃他的梦想,更甚至他扬言“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自从他选定自己的位置,便不会改变,他在音乐中成长,磨砺、探索。终究向世人证明了他的选择没有错。他成功地展示了他的价值。

曾经的我还不懂得定义人生的位置,盲目的寻找,今天看见那些舞蹈者,舞出优美的姿态,便想着我也可以去学习舞蹈;明天看见画廊口展览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像,又想着或许我也可以去学习画画。可是,面对种种新鲜的事物,却又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地走下去。我渐渐开始明白每个人的成长的位置是不同的,我们无须刻意地追随他人的脚步。成长需要位置,只有正确的选择了合适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助于我们成长。

苹果树的位置,在于它能结出美味可中的苹果;玫瑰花的位置,在于它能开出馨香扑鼻的花朵;橡树的位置,在于它能长得高大挺拔。每个人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成长历程也不同。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需要定义自己的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展开精彩纷呈的“旅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应审读材料,确定自己的立意,然后再拟题作文。这则材料主要围绕“龟甲竹”展开,主要讲了“龟甲竹”的不同命运;“一旦竹林里出现了龟甲竹,竹农就像见了瘟疫,生怕其到处长,会立即将其连根铲除”,“成为我国的珍稀观赏竹种。为城市绿化、家庭种植、手工工艺品制所青睐”。两个地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命运,由此可以确定立意如下:能力与位置,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做到辩证地看问题。这样才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乔布斯却说:“不要为别人而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别人而活呢?实际上,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为别人服务而活,是一种奉献精神,因而彰显价值;而后者强调的是做好自己,不要为别人的一己之见而停滞,不要为奉承别人而委曲求全。而我们确实应该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并不是为达官富贵而活,不趋名利才是为别人而活的真谛。十年动乱中,在__遭下放江西,而时刻在陪伴着、支持着__的卓琳就一直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汶川地震,她还毅然捐出储蓄的10万元,卓琳这种为国家而吃苦,相夫却甘当绿叶陪衬,为人民而活的精神,正是这种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的最佳诠释。身为我们,也当背弃趋炎附势的悲劣思想,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忧国忧民。古往今来,多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提升,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吾庐独破受伤冻死亦足!”是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彰显。有个伟人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多少,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确实如此,我们当向那些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伟大先辈们学习,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大爱无疆。怀有一颗博大的心,大爱无疆,让人生更有价值。诺贝尔是伟大的杰出化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然而,他将离开世时仍不忘奉献,将自己的资产设为诺贝尔基金,来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服务人类。他的大爱让他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呈现给世界,为世人所传颂,大爱无疆,比比皆是。高三生张文驰为救人献骨髓而放弃备考;朋友临死一句嘱托,撑着拐杖,支撑一个家,不离不弃那患绝症的朋友遗孀和他的孩子;板凳妈妈照顾130多个孤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身为我们,也当有博大胸襟,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让我们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用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乔布斯的名言是从个性、创新意识的角度,爱因斯坦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

【审题】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不同点: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立意】

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立意:

一、要有创新精神,生命力来自于创新

二、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三、人要懂的感恩,要勇于付出和贡献,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9.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上,有人说,志当存高远;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还有人说,我们不避平凡,却不可平庸。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志当存高远

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至理名言“志当存高远”。

第一个工人立志太低,简直可以说是无志。建房工人只为“砌砖”而砌砖,心中无既定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会建成漂亮的房子?第二个工人立志也不高,建房只为“赚钱”,未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更不能建成像样的房子!

常言说:“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前两个工人的立志都这么小,难怪他们到头来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才有可能去为之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彼岸。纵观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坚定志向和远大抱负的人。

__早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他有“三个不谈”: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情说爱。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使得__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导师、领袖。

__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个志向鼓舞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迪生因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大哭一场,立下了“长大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的宏志。这宏志使他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陈景润上初中时就立志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个志向鼓舞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上取得超人成果,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立志的重要。如果像前两个工人那样,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崇高的生活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永远也不可能成材。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活无目的,就如航海无罗盘。”这句话道出了第三个工人成材的秘诀。我们这一代人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未来事业的开拓者,岂能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无志者,万事空;有志者,事竟成。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学习、立志的黄金季节。第三个工人尚能立志成为建筑师,我们何尝不能立下远大志向,不畏劳苦,发奋学习,勇于登攀,成为21世纪的“建筑师”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十分简单,列出了几种人在人生态度和追求上的看法,学生可以择其一作为观点立意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对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学生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学生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学生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拒绝__

__,似一坛浓烈的酒,在给你痛快淋漓的快感之后,会绝然使你陷入无尽的崩溃之中;__,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不知不觉中用长刀刺遍你的全身,微笑是她的武器。  

有些人,不懂得拒绝__。  

李白,不懂得拒绝__。封建王朝,官权可谓一大__,它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无数的人为他奋不顾身,李白也不例外。因为在诗歌上的造诣,李白早已小有名气。但他不满足,他的理想是进朝廷,做高官。豪华富贵的__,谁会不为之动心?终于,李白有了机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结果如何呢?终因他的放浪不羁惨遭放还。不懂得拒绝__,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只能游走世间,终日与诗酒为伴。  

现实中的__又怎会少呢?大街上随处可见“五折优惠”、“购物抽奖”的招牌,面对这样的__很多人都会为之心动,而最终的结果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不懂得拒绝__,伤人伤己真的很深。  

而有些人,就懂得拒绝__。  

詹天佑,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当初詹天佑留学海外时因成绩优秀而被国外大公司承诺重金聘用,可以为他提供一切先进的技术条件。但詹天佑拒绝了,不是因为__不够大,而是他心中装着祖国。虽然近代中国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毅然回国,担起了科学兴国的重任。他拒绝__,虽然失去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赢得了祖国人民的赞誉。拒绝__,让他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轨迹,有了更深的意义。  

徐本禹,也是懂得拒绝__之人。  

考上研究生的他,本可以静心读书,两年后在城市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毅然背上背包,走进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一名志愿者——乡村支教老师。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拒绝了城市的__,进出在一间简陋不堪的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批改作业,艰苦的的生活没有遏制住他前行的脚步。  

他拒绝了__,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国人的赞许,他,感动了中国。  

拒绝__,不要让这坛醇香的烈酒麻醉了自己,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放任自己,因为痛快之后是痛苦的深渊。  

拒绝__,不要在蒙娜丽莎朦胧的微笑中迷失了自我,因为在她迷人的微笑的后面,她已把长长的利刀刺向你。  

拒绝__,我们不会受伤;  

拒绝__,我们会有更加美丽的人生!

坚持梦想

人本无翼,若能拥有两只隐形的翅膀,着实是一份机缘,一种幸运。而这双能助我们翱翔的翅膀,一只叫做梦想,一只叫做坚持。   

如果我问你,你有梦想吗?你或许会兴奋地回答我:当然有!我的梦想是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将来能买一辆好车,带上妻儿环游世界,等等,我问你的并不是这种小小的愿望,而是那种能成为你人生目标的梦想。更为重要的是,你对你心中的梦想,是矢志不渝的坚持,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一时热情?   生命之洋浩浩荡荡,一不留神便可能迷失方向。梦想,是这片__中的灯塔,能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坚持,则是你身边最有力的舵手,能稳稳地把住手中的舵,带你驶向梦想的远方。还记得尼克·胡哲吗?这位澳大利亚的传奇少年一出世居然就没有了双手双脚。每每看到他小小的身躯,周围的人都不住地黯然叹息。但他心中有一份梦想,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完成了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没有人能想象他是靠什么毅力攻读了大学的两个学位的,只有他明白,是他心中的那份坚持,是坚持,让他能忽略他人的流言蜚语;是坚持,让他能坚定心中的那份梦想。也正是有着坚持与梦想,最终才能助这位无手无脚的少年振翅翱翔,飞往成功,飞往未来。   

所以,不要抱怨世事不公,生活总会有坎坷。问问自己,心中是否有那样一份梦想?而自己是否又能有毅力坚持下去?  

不是每一条河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花结果,不呵护便成了空壳。不是每一刻梦想都有机会实现,不坚持便成了泡影。唯有带上梦想并坚持方能翱翔!   

每当谈及人生、梦想及坚持,便忆起索尔仁尼琴炯炯的眼神,忆起他的《癌症楼》,忆起他毫不怯懦地变革世界的执拗;便忆起切格瓦拉毫不懈怠地脚踏古巴的荆棘行走于茂密的丛林,心中默念着“忠于理想,面对现实”;便忆起苏格拉底欲以真理改变世界的梦想,

他们,无一不是在坚持心中的梦想而书写生命的华章。你呢?还在犹豫吗?带上你的梦想与坚持这两只翅膀,仰望苍穹,纵情翱翔吧!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①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②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有正确的认识。

③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④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⑤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

⑥__。人生有许多__,不能因__而迷失自己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像植物一样简单 白猿

一生只做三件事

开花 落叶 结果

一生所需甚少

阳光 雨露 泥土

一棵树不比一棵草需要的更多

一棵树再高大

也会深深地插入泥土

一棵草再卑微

也将直直地面向天空

一生如此美丽 富足 简单

在春天

植物的幸福不会少于一个

正处在热恋中的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立意分析:

      在今天这个物质太过丰富、__繁多、浮躁不堪的时代里,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少,那么看看植物吧。它“一生只做三件事”“一生所需甚少”,它的生命简单、美丽、富足。所以修剪欲望,放弃贪心,做一个简单的人,像植物一样,只留下一个简单的信念在心中,只留下蓬勃和奋斗的一生,到那时,你便能远离苦恼,拥有真正的幸福。

注意:简单不等于平凡。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

四十岁后还挺着一枝笔

已经 这是最后的武器

即使围我三重

困我在墨黑无光的核心

缴械 那绝不可能

——余光中《守夜人》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18.立意参考:

①执着、坚守

②抗争(精神困境或现实磨难)

③心灵、精神或信仰的力量

五.作文(3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牵挂是母亲村头的守望,牵挂是游子孤灯下的怅惘。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四、写作(30分)

23.韩寒曾经感叹:“在上一次的同学聚会上,我们不再谈什么山脉。我们谈的都是人脉。”对韩寒说的这番话,你有怎样的感悟、思考?请以“山脉、人脉”为核心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

注意: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书写工整

六. 作文:(  60分 )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所引材料简短,每个词语都饱含深意。“天黑”可以指人生处于困境,“点起一支蜡烛”指为自己燃起一点儿希望,树立一点儿信心,坚定一点儿信念。“与其埋怨…‘不如点起”指应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将本则材料立意为:在人生处于困境时,应积极面对,为自己树立信心、希望、信念。

苦难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生活过程,不管一个人生活状态如何轻松,他总会有苦难历程,或多或少。那么面对苦难,该如何?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是坦然面对。古今中外,能成功的人从来都是敢于承受挫折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脆弱,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震颤,那他必会成为困难的俘虏,永远一事无成。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司马迁忍受遭宫刑之痛完成《史记》;贝多芬克服耳聋的巨大障碍,写成了世代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如此事例,不胜枚举。敢于直面人生挫折,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例文]

走出困境,演绎精彩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莎士比亚

      的确,人生之路有时鲜花遍地,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风干浪静,有时顶风逆水。每个人都会不期然地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面对困境,弱者愚者只是一筹莫展、痛苦呻吟;强者智者则愈发振奋,愈发抖擞,他们把困境视为铸炼意志和品格的熔炉,积极寻找出路,最终从困境中脱胎出强者的钢筋铁骨,锻造出真金的熠熠闪光。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年近花甲仍携众徒周游列国,惶惶一十四年竟落得处处碰壁,辅明君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转头成空。敢问路在何方?大智的孔子选择了转向:退而整理典籍、兴办教育。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了,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位“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思想家和教育界的至圣先师。

      面对困境,可以适时转向。“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是逃避,而是睿智。

      史学家谈迁呕心沥血二十年修成明史《国榷》,误被窃贼盗去,就此下落不明。这份损失不啻老年丧子,当时的心情怎一个“痛”字了得!但他很快就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决心重修这部国史。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崭新的《国榷》诞生了,内容比原稿更详实、更精彩。

      面对困境,可以从头再来。谈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可贵的坚持而名垂青史。

     捧着《我与地坛》,仿佛看到了那个在21岁风华正茂的年龄不幸折腿的青年在轮椅上沉思的样子……折腿后他曾一蹶不振,甚至几度想到过关于“死”的命题,但他终究没有被厄运击垮。地坛数年冷静的沉思使他获得了生伞的顿悟,母亲的去世使他更懂得了生命的弥足珍贵。千枝笔,一笺纸,流淌出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心灵的叩问。他乘着写作的船只摆渡到生命的彼岸,撑着写作的双拐走出了生命的泥淖,他让生命重新鲜活起来。

      面对困境,可以如冬梅般平淡而执著,在寒风中独自拼搏,一如史铁生孤傲的生命。

     人生总会遇到困境,但只要我们拥有一份睿智,一份坚持,一份执著,也就总能找到出路。就像娇艳的花儿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才能展现生命的绚丽,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境,相信困境能演绎特别的精彩,相信困境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点评] 文章以“走出困境,演绎精彩”为主题,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明观点鲜明而深刻。“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引用名人诗句,开篇不俗,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之后再对孔子、谈迁、史铁生等多人的事例展开论述,充分地展现了作者的观点。“面对困境,可以如冬梅般平淡而执著,在寒风中独自拼搏,一如史铁生孤傲的生命。”引用事例之时,作者时刻不忘用议论性的语言进行过渡,使得文章浑然天成。总之,本文写法规范,用例典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