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上帝把飞禽和走兽召集到一起,问它生命中最大的负担是什么?轮到驼鸟回答时,驼鸟说,生命中最大的负担是背上背负的一对翅膀。
翅膀是助你飞的为什么反而感到负担呢?上帝疑惑地问。
因为我总觉得用翅膀飞十分费劲和辛苦,不如用腿行走轻快和自在于是渐渐地改成用腿行走和奔跑,而放弃了用翅膀飞翔。现在感到背上的翅膀越来越繁重,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已成为我生命中最大的负担。
即使命运赐给你一对飞翔的翅膀,如果搁置不必,也会成为生命中的负担、包袱和拖累。上帝感叹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写作参考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因为这是一则寓言性的资料作文,理解这则寓言的关键是最后上帝说的即使命运赐给你一对飞翔的翅膀,如果搁置不必,也会成为生命中的负担、包袱和拖累”这句话。从材料的主要内容看,鸵鸟放弃了对翅膀的使用,结果翅膀变成了生命中最大的负担。因此,审题过程中,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科学而深刻地分析材料,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珍惜拥有;有利条件和无利条件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有用的东西如果不必,就会变成无用的东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等。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日本,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普通的拉面师傅,虽然“外壳”不同,但核心气质却是一
样的,他们都是匠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这就是他们的匠人精神。
在日本,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接受和发扬,日本匠人将匠人精神化入了他们的骨髓之中,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日本制造”就是物廉质优的代名词,匠人精神为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16.作文
从材料看,关键在于理解匠人文化的本质,一是敬业,一是认真。
立意角度:匠人精神意味着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到完美;而在将自身的价值定格到那一点上的时候,也代表着我们的行为可以为别人或是周围带来一些影响,并乐此不疲地坚持下去;当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匠人精神。
八、作文 (50分)
书,与时空相随,它承载着悠悠历史,幻化着浩浩自然;书,与人生相伴,它浓缩着人间冷暖,演绎着生活悲欢。书里的世界,与书外的世界同样缤纷;书外的世界,与书里的世界同样灿烂。
根据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读书体会,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具体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八、作文 (50分)略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五、作文(共60分)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六、作文(60分)
18.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竟意外遭到了委婉而又断然的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悟: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着不够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
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个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如约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地洒了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作文评卷参考意见】
立意:
(1)从古茶园的角度:茶园之所以能够从古走到今依然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一直秉承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由这个角度来谈谈产品如何才能畅销不衰,品牌怎样才能建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国家如何才能强盛等问题。
(2)从和尚的角度:标准不能随便改变,追求始终如一,做事力求完美,绝不敷衍,执着尽力。
(3)从古茶园不收门票、小费角度:不功利,不为利,保持初心,做事应守,不为俗世改变。
(4)从看待日本国的角度:日本民族的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引发我们的思考。要防止日本的各种侵略,就必须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我们民族中不可忽视的敷衍、投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偏、离题:
1、中国和尚与外国和尚的对比:中国和尚(例释永信之流)开公司,外国和尚不收钱
2、游客坚持到底,终于得以看到美景。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6、作文立意:
鸟的角度:得过且过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危机感与忧患意识 变革 提升自己 学会适应 知足不长乐
巢的角度:挫折 顺境与逆境 大社会与小家庭(大漠与绿洲、树、巢)
鸟与巢关系的角度:环境与成长 平衡(破与立) 个人与社会
另外:有除旧布新,推陈出新;要不懈追求,不要安于现状;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生活最终要考自己过,不要依赖别人,人要考自己奋斗。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5.试题解析: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从船工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有备方能无患;充分准备,才能走的更远;心有顾虑,难以专注;专心致志做事;从年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伴你成功。
(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
(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
(3)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
(4)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头儿、头等、头球……是搁在嘴边的词语,点头、摇头、埋头……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一个“头”字,含义万千。
请以“从‘头’说起”为题,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略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七、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⑴立意自定。
⑶题目自拟。
⑷议论文体,不少于800字。
七、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天,有个富翁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言下之意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殊不知,儿子却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里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你对“贫穷与富有”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2)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1.作文【写作提示】
如何准确审题立意?抓住本质。
(1)抓住材料用意:谁+干什么
材料写的是谁?他干了什么?很明显,本材料主要写了富翁与他的儿子对农场最穷的人家生活的不同认知和理解。
(2)紧扣关键词句:
在材料中,总会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者语句,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词,我们要分析挖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贫穷”与 “富裕”,关键句子是“希望儿子珍惜自家的富裕生活”和“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两句。
围绕材料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