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天读懂”太长,“秒读”才给力。图书市场的“秒读图书”大有席卷之势。“秒读图书”大都是职场成功类图书,如《3秒钟读懂任何人》《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10秒钟学英语》等。清代曾国藩的力作《冰鉴》也被某出版社冠以“60秒学会读透人心的本领”的宣传口号。其中一本名为《0.5秒决定你的人生》的图书,更是直接挑战底线,企图在时间上先发制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诚信伴我行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社会需要诚信,我们少年儿童更需要诚信。
朋友,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 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朋友,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让诚信与你同行。
那么,就让诚实变成清晨一缕温暖的阳光,让诚实成为小鸟在耳畔的请啼,让诚信成为寒冷时身边的烘烘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头顶的一片绿荫,时刻伴随你 和我,与我们同行。如果春天没有七彩的阳光,就不会有蝶儿的满山翻飞;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曾普照大地, 以它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友谊和尊重;诚信如一束 玫瑰的芬芳,能打动有情人的心。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有了她,生活就有了芬芳,有了她,人生就有了追求!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流传着无数感人的美德故事。他们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他们恪守诚信,与人为善……今天,我们重温我们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并在这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没有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诚信的故事俯拾即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诚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忘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故我们不但看过讴歌诚实鞭打无信的故事,我们还传颂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之类的民间谚语。不难理解,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同学们,让我们手挽手,真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让诚信遍布学校的每个角落,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拒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让诚信扎根我们的心灵,铭记国旗下的誓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带着诚信,与诚信同行吧,当我们真正拥有诚信时,才能告诉自己:因为我诚信,所以我美丽,因为我美丽,所以我自豪。
【解析】材料主要介绍了一些席卷图书市场的“秒读图书”,这些“秒读图书”多是关于迅速成功的,书商将其作为“秘籍”大肆宣传。但其效果怎么样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面对这则材料,可确定立意如下:①快与慢的辩证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率,“快”已成为时尚。“快餐、快跑、快读”等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立意,反思“快”这种社会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②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利于社会发展。“秒读图书”的出现,是书商玩的文字游戏,是急功近利推销图书的表现。这种心态不利于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③呼唤诚信。书商将“秒读”作为噱头,不仅误导读者,而且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因为“秒读”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是欺骗读者而已。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中有这么一句话:“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有“衔过青橄榄”呢?在你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过丝丝甘甜吗?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有丰富内容、中心突出的记叙文。
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苦涩而带有丝丝甘甜。
我们并未蜕变成蝶,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们并未脱离童稚,但我们热衷于自己的天真;我们并未不思进取,但我们回忆着点点滴滴……
她对我说:“不是所有的鸟儿都渴望飞翔,但所有的鸟儿都渴望着羽翼丰满。”阳光勾勒出她的轮廓,那样的朦胧。我淡淡地笑:“所以我们要快点长大喽!”回味着她的味道。
春去冬来,我们形影不离。她的味道渐渐变了。
记得那天,漫天的雪花飞舞着,白色刺痛了我的眼睛。我蹲在结冰的小河旁,看着冰面上与我一样的容貌,我朝她伸出了手,冷冽的风硬生生地阻隔了我与她的亲近。
“我明天走,你不必来送。”软糯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你不对我说些什么吗?”声音变得沙哑,多了一份希冀。“嗯。”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入雪里,不复存在。寂静压抑地笼罩过来,震得我的心闷疼。我正欲开口,她已伴一声“再见”,留给我一个落寞的背影。我后悔自己回头太晚,那飘扬的黑发,那落寞的背影和那一声再见,无一不在诉说着她的惆怅。或许她并不是认为我们的友情不够,而是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姿态告别。白色的羽绒服在雪中变得模糊,我向她所在的地方伸出手,但我再也触及不到她的温暖,徒留几片雪花在掌心哭泣。
她就这样走了吗?我无力地垂下手,雪水沿着缝隙,滴落在这个冬天。“珍重!”我把那句未说出的话反复在口中呢喃。温热的泪水再次滴落,却在雪里留下了凹陷。她,应该就像雪一样,静静地守护着,见证着我们的友情。她是在意的,只是不能承受离别的痛苦。凝望着那越来越模糊的背影,我想起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想起我们的第一次坦诚,想起我们的第一次,也是这一次的离别……“珍重,你一定要过得比我好!”“再见,我会想你的!”软糯的声音夹杂着风声穿过我的耳际。望着她消失的地方,白色刺痛了我的眼睛。闭上眼,回味着她的味道——留恋而无奈,苦涩而甘甜。
不要感慨自己的人生阅历太少,也许你不知道你已经拥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了。纵然苦涩,但终会甘甜。
【解析】题前的提示语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有“衔过青橄榄”呢?在你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过丝丝甘甜吗?可见“青橄榄”指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艰辛与苦涩,在这艰辛与苦涩后的丝丝甘甜。因此,在写作时,应注意把自己经历事件的由艰辛苦涩到收获甘甜喜悦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简言之,即先苦后甜。“一枚青橄榄”,“一枚”限定了数量,也即作文中只能写一件艰辛与苦涩中带有丝丝甘甜的事,不能写多件。题目要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不能写成别人的,避免出现走题现象。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花为什么谢了呢?
我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窝上,
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强弹一个它不能胜的音节,
因此,琴弦断了。
要求:请全面理解诗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或套作。
范文略
【解析】
读完小诗,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首小诗其实讲了一个字:度!由这个字生发开去,我们会联想到实际生活中捕捞过度、砍伐过度、关爱过度等,从中选取一个方面来表达都可以。转换为话题:适度 给予与承受。本材料可以有如下的立意:(1)、家庭教育——不要溺爱孩子 (2)、放手也是一种美 (3)、适可而止 (4)、爱亦有度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还真是精辟,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平庸的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优秀的人,挑战自我,超出常人;卓越的人,铁肩担道义,不同凡响。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命与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与境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其实,无论平庸、优秀还是卓越,都只是一个选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曾经拥有同等的机会,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把握住了机会。
有人说平庸也不错,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其实没有对错可言。平庸的人只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亦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毕生都没能走出人生的第一境界。
优秀的人在珍惜性命的同时,更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他们认为“我们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
卓越的人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使命。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就是神圣的使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这样彪炳史册的人自然不胜枚举。如:为了国富民强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在荒凉沙漠默默奋斗数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邓稼先。“使命”是他们心头的千钧重任。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的第三种境界。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走不出人生的精彩。他可以过得很精彩,可那毕竟还是很个人的事情,能不能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民有一点点的贡献,这是使命感!
使命感是动力的内在源泉,没有明确使命感的人走不了太远。一个人会成功,第一个,一定是他的目标明确,第二个,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的。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
人,是应该有点使命感的。目前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你的未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理解“命与境”的含义,全面阐述“命与境”之间的关系:对“境”(境界)的追求不同,“命”(活着)的价值就不一样;同时,“命”的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境”高低。文章应倡导追求优秀与卓越,让活着彰显更大的价值。任何只偏向“命”或“境”一方的都视为偏题。若将“境”理解为“环境”“境况”,则视为离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道,北大学生周浩从小喜欢拆分机械,进入北大后,他发现自己对理论研究并无兴趣。在先后旁听、转专业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最终,他从北大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机械制造。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如果鬣狗放弃了其中一只山羊,那么结局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地饱餐一顿,然后拖着圆鼓鼓的肚子满意而归不懂得放弃,这是鬣狗的悲哀
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洁白傲骨的情怀;放弃溪间的恬淡幽雅,才有了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生命在于追求,在于在追求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而生命还有它精彩的另一面:勇于放弃,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去创造更加绚烂的辉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放弃了摧眉折腰的生活,李白策马扬鞭,登高舒啸,饮琼浆于尘上,洒豪迈于青山;携一腔豪情,超然世外,终成一代诗仙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奇幻的想象;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狂舞的豪放勇于放弃,才能实现更好的追求;勇于放弃,才能奏出更美的乐章!
勇于放弃不是盲目地丧失追求,更不是消极地纵情山水勇于放弃是一种品质,它能够阻止你的狂热释放你的理智;勇于放弃是一种境界,它能够融化你的孤傲,成就你的超越。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纳粹政府的铁蹄下,也曾想过为自己的种族洒一腔热血,为自己的祖国献一份执著然而,荆棘难斩,迷雾难拨,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内心的狂热,远渡重洋,在另一个国度里创造了更伟大的成就,正是那勇敢的放弃,才使这位“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科学先驱为人类谱写出了认识自然的新篇章。
微澜放弃了汹涌,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旖旎;净土放弃了沉默,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放弃繁华,那是李春燕心中厚重的爱,为苗乡点亮了健康之路;放弃安逸,那是林秀贞心中坚定的信念,三十年如一日赡养六位孤寡老人,让九州动容勇于放弃,是人生耀眼的星光,它播种着爱心,抒写着责任,张扬着奉献的价值
勇于放弃吧,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它会让你的人生因此而更加精彩!
【点评】本文围绕“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这一主旨展开沦述,内容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浯言优美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蕴丰厚,气势充沛;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灵动和谐;巧妙嵌入名言诗句,精致典雅,富于神韵;举例恰当,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审美感受。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简析】这则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意味,材料并未明确给出观点,要求考生仔细审读材料,理性分析周浩转校的原因,然后亮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对于新闻事件,我们既可以有正面的肯定,也可以有反面的意见。考生不管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和理性色彩。
【参考立意】①遵从内心的可贵 ②人不能过于任性 ③率性做事,也需考虑周全;遵从内心,切不可过于任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环境与价值
一位渴望成功的青年一直在寻求获得成功的捷径,但一直未能如愿。一天,一位老婆婆拿了一块石头,让年轻人拿去菜市场门口卖,结果无人问津。年轻人很 无奈地拿着石头来问老婆婆,说石头一文不值;老婆婆让他拿到珠宝店门口去卖,结果有人出价30块钱,年轻人没卖;又拿着石头再去问老婆婆,老婆婆说明天你 再拿到外国人经常出入的文物商店门口去卖,结果一个日本游客愿意出价300块买这块石头。
年轻人突然醒悟,原来同样一块石头,放在不同的环境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人取得成功的要素很多,一般分为天时、地利、人和,要其内涵,除了自身的能力 优势外,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譬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它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左右孩子对人生观、幸福观的评 判标准。一个在父母的争吵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她)的家庭观念会很淡泊,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也会很偏激,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而在一个温馨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对家庭充满依恋、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宽厚而平和,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成功。
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熔炉,可以锻造一个君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小人,而这善与恶的标准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的形成又取决于我们身处 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和事,因为人都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凸显出来,一个正直的好人,在龌龊的圈子里呆久了,也会改变自己最初的观念,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孟母三迁”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原因也即在此。
一个遍地谎言、推委扯皮、充满争斗的圈子毒害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一个乌烟瘴气、暗流涌动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而 是挖空心思地去沽名钓誉,去设下圈套、乱箭穿心而后快,长此以往,再好的人也会慢慢中毒。而在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充满友爱的圈子里,人们会以积极的 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得到的评价与自身的表现竟截然不同,原因何在?答案不言自喻。
常言到:“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又云“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正因如此, 我们才应该扬善惩恶,才应该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打造一个个和谐的小环境,如此,我们心灵的绿荫才更繁茂,我们工作的热情才更高涨,我们对事物的分析才 更入理,也更透彻。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综合的角度:(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2.从“有人”角度: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3.从“稻草定律”的角度: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坚硬的科学与柔软的人文
们总以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科学家们、各专业研究者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仅是板上钉钉的律条、坚硬如石的真理。殊不知,世间除了坚硬的科学理性,还有一些东西不可缺失。老子所说的人生“大成”与“大盈”,还有些“缺”和“冲”需要填补。
爱因斯坦曾说:“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严与幸福。”鲁迅亦称“若举世唯科学是从,则人生将归于枯寂。”仅仅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追求理性,人类社会终将如同冬日树木,仅剩枯槁的枝条;人生的滋味也将苍白如纸,无甚色彩。那么,究竟添些什么能使世间枯木再逢春、纸上空白再生色呢?
就像一具刚强的躯壳,科学将人们引入真理与思辨的殿堂后,就正襟危坐,雍容弘大却又冰冷艰涩。而人文情感,则是一股股暖流,穿透了寒冷彻骨的深潭,到达尘世抚慰人心;又是一枝枝藤蔓,萦绕着科学殿堂的冰冷墙板,生出绿色的希望之花。它使人生瞬息间活色生香,也给人们带来暖意。人终其一生不懈地追求的,应是坚硬的知识理性与柔软的人文情感之兼容并济,达到人生的“大成”与“大盈”。
所以哲学家罗素会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深情,是支配他一生单纯而强烈的情感。人生中,既应追求坚硬的知识理性,亦不可放弃柔软的人文情感。古今中外之大成者,概莫能外。假若张衡一生专注地震仪而无暇他顾,那么《二京赋》的华篇便永寂太古;假若钱钟书仅埋首浩瀚书堆专研学问,那么《围城》之嬉笑怒骂趣味横生便不为我辈所识。达芬奇的奇妙画笔下,除了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还有神秘的蒙娜丽莎;爱因斯坦的超人大脑中,除了枯燥的物理公式,还有美妙的乐谱。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不只是单调无味的科学知识拼凑体,而是充满了丰富多姿的色彩与情感。
我们夜观天象,看到的不应只是五行北斗等天体的运转,还可体会老杜发自肺腑的“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感喟。我们仰望星空,除了探索霍金“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仍可想象缪塞眼中的星星是如何为夜的外套悬上“一滴银色的伤心泪珠”。
身披科学理性的坚锐,心持人文情感的柔软,人生之路,既漫且长。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很容易从中找到“坚硬”与“柔软”两个对立的关键词。“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便是“坚硬与柔软”两种内心世界的统一。“造就和谐的自我”是“坚硬”与“柔软”两方面合二为一的最终目标。
可以由“坚硬”联想到执念、底线、人性的坚守等正面的方向,亦可以是刻薄冷硬的性格等偏负面向的缺点。“柔软”则很容易联想到人之初性本善、对弱者的同情、对亲人的爱护、对天下的博爱等等正向,也可以延伸到人本性中的无奈与脆弱。二者的统一则可以是“刚柔并济”等等容易联想到的话题。
“和谐自我”又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和谐社会。以学生平时的练习积累来看,想要有较高的提升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和谐自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是让一个人经历矛盾挣扎趋于内心的安宁平和。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和谐自我,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其实“和谐”自我的建立的深刻目的在于自我的认知,建立和谐自我的过程就是修整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己,孔子七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这个过程是“认知自己”与“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建立起这样的和谐,才能有真正自我觉醒,才能自觉的从事各种事业,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自己。有了每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和谐的“自己”,一个社会的和谐就近在咫尺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材料中列举了三个人的情况,因此可以从这三个人的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立意:
从小李的角度:可以抓住“笃学”“创新”“贡献”“团队”等信息进行立意,还可以从有做事的决心(矢志),有理想高远并付诸行动。也可以从寻找美好品质的角度出发可知,除了以上主题,还可以有志向(志存高远,必成就大业),责任感(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而努力)等角度立意。
从老王的角度:可以抓住“爱岗敬业”等信息立意,还可以从“专注”、“上进”“学有所长,技有所专”的角度立意。
从小刘的角度:可以从“爱好”、“兴趣”、“坚持”等角度立意。
另外还可以综合起来谈:小李、老王的成功是时下人们所追逐的,小刘的成功是为当下社会所忽略,却是更加值得鼓励的,社会需要小李,需要老王,更需要小刘。社会本该精彩纷呈,人生亦是。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
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顺势而为的智慧
天地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千百年前,古人就知道了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二十四节气,是自然法则,是人们顺应自然的表现。从古到今,只有顺应了,才能生存,这便是顺势而为的智慧。
顺势,是顺自然之势。清明扫墓,芒种播种,秋分收割――顺时势,五谷丰登,举家合乐;伐木以时,疏网捕鱼,放生积德――顺长势,物种繁多,自然和谐;南橘北枳,山上种树,河边插柳――顺地势,绿树红花,万物有序。顺自然之势,是智慧,既然改变不了,那便顺势而为吧,这种生存的智慧,万物因顺势而荣。
顺势,是顺时事之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识时务者为俊杰。顺俄共成立之时势,中国走出了__的精英;顺世界大战之时势,中国赶走了外国的虎狼;顺改革开放之时势,沿海崛起了一座座繁华之城……顺时事之势,是智慧。因为有促使中国融入世界的先贤,中国有了今日之成就;因为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勇士,中国成就了今日之辉煌。顺势而为,中国乃至万物才会进步,才会发展。
顺势,是顺自身之势。嵇康擅琴,终使《广陵散》成为人们怀念的绝响;司马相如工赋,才有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骈俪;王羲之精书法,于是有惊若翩鸿,矫若蛟龙的《兰亭序》……顺自身之势,是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成功,这是智慧,是成功的智慧。
顺势而为,我们得到的是生存,是发展,是成功。逆行倒施,我们看到的是灭亡,是退步,是失败。在催熟西瓜的“嘭”然而逝中,在防腐食品的万年不朽中,在转基因蔬菜的庞大躯体中,我们想起了顺势而为的智慧,我们忆起了前人的那一声声告诫,我们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我们终于明白了顺势而为。
雪莱《西风颂》里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时刻鼓舞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顺势而为,就是能够经受寒冬考验,顺应时势的发展,踽踽独行于寒冬的凄苦长夜,必然向往明媚的艳阳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是节气,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上法宝,那便是顺应自然,只有顺应了自然之势、时事之势、自身之势,才能生存,发展,乃至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 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本材料中的事物是“水”,主要论述的是水的顺势而为的特点,抓住这一主旨作文就可以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朝文学家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末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于这两句诗,有人认为其中的“学”字很重要,因为有榜样才会有方向,在榜样的激励下,青苔才有勇气开出自己的“花”来;可也有人更赞誉其中的“开”字,认为它显示了青苔自己的行动与作为,倘若没有行动,没有实践,青苔永远不会受到他人的赞美。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野百合也有春天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诗。写青苔即使阳光照不到,花儿又小如米,却也依旧如牡丹般自豪地开放,绽放出亮丽的青春色彩。弱小的苔花之所以能绽放自己,实现价值,就在于他坚定自信的行动以及不懈追求的作为。自然告诉我,青苔和野百合也有春天;生活告诉我,只要自信和努力,凡夫俗子也能赢得属于自己灿烂的春天。
积极人生态度,会产生积极的生活目标。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突然地来临了,突然地离开。而能在这个世界留下的,不是肉体,而是自己在世上所实现的人生价值。好比中国历史,皇帝千百,而真正名垂青史的,不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贤明君主罢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不在世上留存点什么,岂不枉活一世,太可惜了。因此,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会引导我们积极去奋斗,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积极生活目标,必将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成功吗?我认为还需要强大的内驱力,驱使我们来实现这些目标。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选择的,比如容貌、资质、物质条件等因素,因为平庸凡俗,因为贫困落后,因为自身条件差就放弃拼搏进取,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出路的。相反,愈挫愈勇,越贫越需改善,越差越需内涵,结果前途一片光明。北宋宰相司马光天资愚钝,但他却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一代风范大家。贝多芬出身极差,父亲好赌,母亲染病,后来他自身失聪。这一切不利的条件,都没有成为他前进的绊脚石,他在音乐的天空驰骋着梦想,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终于成为世界乐坛一圣。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不靠内驱力推动自己前进的。
持之以恒,永不言败,为成功注入生机。生活告诉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有积极的态度导航,有积极的目标追求,有强大的内驱力等因素,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恒心和毅力,百折不挠,就像青苔一样,没有阳光我争取,花小我不自卑,一心向上,积极进取,敢于跟牡丹媲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的芳香告诉我什么叫坚强,司马光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辛酸,贝多芬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痛苦,孙杨闪闪发光的金牌告诉我什么叫曾经的沮丧,郭跃腮边挂着的泪痕告诉我什么叫永不言败的执着。因此,我认定: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素。
实现人生价值,在逆境中肯定自己,保持顽强的毅力,认准目标,坚韧不拔。生活的确有不公和差异,但无论多么不幸与不公,都不是自甘暴弃、消极颓废的理由。作为时代的青年,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光明的前途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扬起信念的风帆,找准前进的航向,荡开双桨,持之以恒地积极进取,奔向成功的彼岸吧!
生活告诉我:平凡的苔花和野百合,也会拥有自己灿烂的春天。
【解析】一、有人认为其中的“学”字很重要,因为有榜样才会有方向,在榜样的激励下,青苔才有勇气开出自己的“花”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立意:榜样的重要性。二、有人更赞誉其中的“开”字,认为它显示了青苔自己的行动与作为,倘若没有行动,没有实践,青苔永远不会受到他人的赞美。由此可以得出立意:行动的重要性。辩证的考率还可以立意为:成功之路,榜样和行动缺一不可。
说明:
I.基础等级评分:
“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Ⅱ,发展等级评分:
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⑥见解新颖⑩材料新鲜⑩构思精巧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特征
Ⅲ.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Ⅳ.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要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