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史记·张仪列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然之,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故事型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概括出故事的主旨,然后结合社会现实,理解故事的寓意。卞庄子刺虎,之所以能“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是因为听从了馆竖子的计策——先让两虎斗,然后得渔翁之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寓意:1、要想成功,不光要有勇气,还要运用智慧。2、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事半功倍。3、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客观冷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猫到林中捕鸟,猫头鹰告诉它:“不要吃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怎么样?”
“我的孩最漂亮。”
猫答应了。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怕都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
这则寓言中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溺爱
一个孩子,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不想,这只蝴蝶身躯臃肿,双翅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
蝴蝶必须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人类不适当的爱,反成埋葬它的坟墓。蝴蝶如此,青少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家长的溺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剪刀,只扼杀孩子,使他们永远无法腾飞。正如著名的诗人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溺爱成伤,历史上不乏先例。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在父母及众人的赞扬和宠爱之下,最终“泯然众人矣”;赵武灵王对儿子放纵娇惯,最终被不孝之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其子继位后治国无方,西晋王朝走向亡。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的“悲”或西晋王朝的“衰”,都是宠爱的恶果。“宠”,是宝盖下面的一条龙,这龙是无法腾飞的龙啊!
相反,对孩子严格要求,不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王羲之年幼时,他的父亲便教他习字,要求甚严,结果王羲之终成百代书驿;曾国藩严整家规,教子有方,曾氏家族赫赫名扬;巴顿的父亲要求他每早苦读,造就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须知这些家长并非不爱孩子,只因他们清楚,宠溺不是正确的爱,纵宠只会带来伤害。
可悲的是,当今的某些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孩子矫揉造作,说这是天真可爱;孩子挥霍浪费,说他将来准挣大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孩子要摘月亮,这些父母就可以去找梯子。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独毒骄娇,自由放任,不懂长幼尊卑,缺乏集体观念。如此爱出来的“小皇帝”,将来只怕是误已、误家、误国的“昏君”!
家长爱孩子本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是牢笼,不应是蜜罐,不应是保险箱,只应是孩子放纵时家长严厉的目光,孩子懒惰时家长频频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谆谆的教诲。……因为只有这样,蛹中的蝴蝶才能飞起,稚气的少年才能成长;只这样,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解析】(1)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去看问题,只会一叶障目。(2)粉饰缺点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悔恨。(3)美是多元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地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像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居安思危
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忧虑意识,居安思危。
非洲兰洽河两岸分别有两群羚羊,令人奇怪的是,两地羚羊的繁殖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有着天壤之别。是品种的优劣?是基因的变异?都不是。原因很简单——东岸有狼群。众所周知,狼是羊的天敌。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定律,使得东岸的羊儿时刻警惕,以便发现狼群便奋力奔跑。在它们的意识中都知道落后在后面的下场——死亡。而西岸的羚羊在自己的领域中随心所欲,没有一种忧患意识,“逃命”的意识,以致危险来临之时,无力抵抗。由此可见,忧患过活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西岸的羚羊们一样,不懂得居安思危,那么,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黯淡无光,不堪一击,我们的民族亦会变得如同龟裂的土地一样失去灵性。
有人说,我只想像陶潜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却说不定有一天战火会烧焦你的菜园子;有人说,我只希望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却说不定有一天空气中都是漂浮着血色的颗粒……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你!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它会死于饥饿。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却不会因为你想安逸而让你安逸。人的生命应当如同河流一样,在平缓细流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越过前方的山丘,继续前行。那些安于现状、无力奔腾的水滴,只会成为一潭死水。死水是死的,而前行的河流就是活水。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在最安逸的情况下,也不忘前方的障碍,乃谓之居安思危。
人人都有一方天地,都需居安思危作支撑,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它就那样突然地塌了下来。
【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以上三句都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
南非前总统曼德曾说: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行动。行动在左,梦想在右。
走在生命的路上,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一边播种,一边开花,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伤!用行动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蓓蕾,梦想之花才能开得灿烂。梦想是行动的动力,行动是梦想的基石,要想圆梦,必须行动!
“当无情的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灶台,当别人的目光在叹息生命的悲哀,我固执地用双脚在琴键上按下‘相信未来’”。刘伟相信未来,他怀揣着梦想在生命的道路上向着未来挺进。他为着梦想付出行动:忍受着巨痛游泳,含着泪水练琴。泪水和汗水共同浇灌着他的梦想蓓蕾。终于,泪水与汗水幻化成一个个耀眼的奖牌和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
当刘伟站在领奖台上,当美妙的乐曲流淌在他的脚下,我们都明白:为梦想付出行动成就了刘伟的精彩人生!
谁人心里没有“梦”,哪个脑中无“梦想”?梦想时的微笑能否换来行动的动力,能否换来脚踏实地的努力呢?行动在左,梦想在右,没有行动的梦想永远都只能是南柯一梦。圆梦的喜悦永远都只属于才去行动的人。
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无疑就是梦想女神所最青睐的对象。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之前来到这里的人都在意识到获救无望之后成为死神的奴隶。安迪却不一样,在无数次为清白抗争却无济于事之后,他渴望自由的心依旧不改,总梦想有一天重获自由。于是,他付出了整整19年的行动来挖通道,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重获自由,获得心灵的救赎,实现了自由的梦想。
19年,耗去了他生命最精彩的时段,也证明了行动与梦想同在的力量。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丁磊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在手中。”那一把沙子,是对梦想的执着,是行动的动力,是梦想成真的保证。林清玄说:“我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绽放的过程就是付出行动的过程,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因为要想圆梦,必须行动。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圆梦旅途,流着汗水,踏着荆棘,我们却可走得从容,因为付出行动,我们心无所憾!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的材料部分由曼德拉的三句名言组成。
第一句说明,做任何事都有成功的可能,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二句阐述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碰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你能否超越自己,“再度升起”;
第三句揭示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实际上谈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实践和人生理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梦想,就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名句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千年泪
点点落红,纵使娇羞,脱离了花萼,终究凋零。片片落叶,纵使苍翠,告别了枝干,终究枯萎。颗颗沙砾,纵使金黄,背弃了土地,终究飘游。于人,放弃了自己的根本,终究无依无靠,毫无建树。
然而,在充斥着欲望与利诱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信奉“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而忽视了对文化田园的守护与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破了人们的精神防线,攻陷了一座座空虚的堡垒。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深沉与厚重,五千年来的血脉相融带给我们的是又怎样的震撼与感动。但当现在的人们离我们的“根”渐行渐远之时,带给我泱泱中华的,又是怎样的哀伤与悲痛!当我们任性地告别了枝干,背弃了土地,脱离了根本时,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我们挚爱着的一切也正向我们发出无声的呻吟。他们将悲痛与惋惜化作一滴晶莹的泪水,高悬于我们头上的苍穹。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唢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人们在红衣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尚可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的老人们喝茶谈天,看赤脚的孩子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绵绵细雨里。曾几何时,人们仍会为过年而欣喜,忙里忙外图的是一个热闹。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会为之欢喜为之忧。
白驹过隙,世殊事异。大街上播放着英美歌曲,与之同来的是无数年轻人疯狂的尖叫。书摊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韩漫画湮没,人们的头脑中萦绕着的不再是《红楼》与《三国》,取而代之的,是无益发展的文化糟粕。人们在圣诞前夕疯狂购物时,业已忘记春节与清明。韩国抢先申请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而身为其原归属国的子民们,却有人说不出它的具体日期。
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滞了秧歌,喧扰了静谧,黯淡了习俗,还剩些什么呢?我们的灵魂中,又剩了些什么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嚣、粗浅的残渣吧。
仰望天空,依旧有阴霾一片;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抬手拭去天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立下誓言:决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拨开乌云,我们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能背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列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塞壬岛上居住着会唱魔歌德海妖塞壬三姐妹,半人半鸟的塞壬姐妹们坐在一片花丛里,唱着盎惑人心的歌,甜美的歌声把过往的船只引向该岛,然后撞上礁石,船毁人亡,船员则成为塞壬姐妹们的腹中餐。
唯一一个安全过岛、胜利返航的是英雄奥德修斯,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回家和分别多年的妻子团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信念的力量
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我们在人生路上走了很久,却仍然看不到尽头。对成功的渴望却从未停止。只因拥有信念的力量,让我们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
人们降生的时,上帝给每个人都带上了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着斑斓的梦想。很多时候人们只能看到那些美好的梦想,却无法打开盒子。其实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把钥匙,等待我们开启智慧的锦盒。有些生命过早地枯萎糜烂,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便是信念。这是一种圣洁的信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悲观的人,他们生活如同一潭死水。这种颓废的价值观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曾出现过。一尘不染的泰荷,只绽放在梦餍里,昙花一现而已。失败或许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坚强,而不是堕落。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朵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世事大都如此,许多身处__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信念有时候会与人的灵魂合二为一,那时候的灵魂不叫灵魂,那时候的信念不叫信念。它们彼此融合的新生,叫做拼搏。
信念让我们重新拥有。有些东西在时间年复一年流水般冲刷里逐渐逝去。在回头遥望的刹那,忽然间发现爱和勇气在心弦间像古曲般流淌。生命的章节正是如此,苦浊的生活在泛滥的那刻,人的意志却永不能倒下,明媚的阳光会在黎明十分普通沉浸在__中的灵魂,重新复苏,重新拥有。
我常常在流年里期望。这是一次可见尽头的伤感冒险。一两个悬念,二三声叹息,我相隔很远,却在同一时间里落泪了,彼此都是无法按捺得住的感动。人活着,一些美好永远会相伴我们左右,一些人,一些物,一些妙曼的心动。他们就是一种信念啊,生命里最大的信念,比起自省,更让人振奋。
默默地前行,用信念系一个同心结吧,哪怕明天的菩提树下还会有风,还会有雨。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故事源于希腊神话, 其寓意不是很难。考生在审题时,可以通过由果溯因法来确定立意。“果”很简单,在很多人不能通过 安全岛时,英雄奥德修斯却胜利返航,由此来溯“因”,原因就在于奥德修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帮助他抵御了__。这样一分析,立意自然就明确了。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要抵挡住__。人生路上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幻彩的__,我们只有抵挡住__,才能见到前方的彩虹和雪后的初晴。
(2)信念的力量很强大。信念是行动的灯塔,能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3)把握好人生的航向。人生的航程中,有多种__,我们要内心坚定,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 %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 % 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 %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许套作。
学会放弃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算盘如果变得“座无虚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运算能力。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放弃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面对老弱病残,你必须学会放弃冷漠,实施救助……我们只有在困境中放弃沉重的负担,才会拥有必胜的信念。放弃我们必须放弃的、应该放弃的,甚至比拥有更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能发现鲜为人知的奥秘,并不是所有的跋涉都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并不是每一滴汗水都会有收获,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明白这点,也许你就会在失败、迷茫、愁闷、面临“心苦”时,找到平衡点,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标。
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自己的官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获得了世人的称赞;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义气,舍弃了世俗的名禄,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成了流芳百世的大诗人。
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生勤劳刻苦,他受到欧洲“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影响,追随著名物理学家泰勒博士研究物理,他一直想写一篇实验论文,但最终没有好的发现,人们一度曾讥笑他,杨振宁也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后来,在泰勒博士的引导下,杨振宁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实验室,转向物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放弃,既是遍历归来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又是对过去诱发深思的路,也是对未来满怀憧憬的路。千万朵智慧的灯火灿烂着温柔和明朗的天空,牵出生命音乐般轻柔的翅膀、牵出一生春光明媚的季节。
学会放弃,让伤心随风而逝,只有快乐相随……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
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里,留下最美的回忆;
不管昨天拥有晴朗,还是阴霾,学会放弃,你将从自己的明天,获得更新的一轮太阳,获得任你驰骋的更大的一片蓝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新型作文题,对于材料作文题,要根据材料内容及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材料是讲述一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劝慰人们要学会简单生活的内容。由此可围绕“减”“简”“俭”“适度”等关键字立意:
“减”:①为生活减负 ②学会放弃 ③懂得舍弃 ④学会做减法
“简”:①享受简单的生活 ②追求简单 ③删繁就简,追求心灵的简单
“俭”:俭以养德
“适度”:①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追求人生的效度、效率 ②知足常乐,适度最好 ③合理利用人生资源 ④不为物质所累,诗意栖居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主人要出门,托黄狗代管家里的事。黄狗决定负起责任来,把管家的事做好,不辜负主人的委托。黄狗到磨房里,对驴子叫道:“拿点精神出来,动作快一点!”驴子生气地回答说:“我不能走快,快了,磨出来的面粉就很粗,主人会怪我的。”黄狗说:“别找借口,动作那么慢,你怎么对得起主人?”在厨房,黄狗看见猫正守候在老鼠洞口,便训斥道:“你老蹲着干啥?要主动进攻嘛。”猫问:“老鼠没出来,怎样进攻?”狗说:“你怎么不想想我们怎样跟着主人打猎?我们大声叫,拼命跑,一直把野兽从洞里赶出来。这么办才对嘛!”猫回答道:“逮老鼠可不能那么办。”黄狗说:“不要推三阻四的,赶紧进攻,主人不在家,我们都要担当起各自的责任!”
对黄狗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评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中黄狗“决定负起责任来”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指挥其他动物,指导其他动物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驴子慢慢走才能磨出细面,这是驴子工作的特殊要求,不是“动作快一点”能实现的。黄狗的行为错在只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而不顾实际情况。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按客观规律办事(2)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统一(3)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4)不可“一刀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活着就要创造,如果没有梦想、事业、财富,人生的价值又如何体现。 ——励志流行语
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争。 ——星云
物质时代,“皈依田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河南夏邑、湖北钟祥等中国长寿之乡每年都会迎来数以万计、五湖四海的都市人定居,他们尊奉着当地人的“生活情调”
——摒弃杂念,融入自然,生活规律。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孤独是一种情调
广袤无垠的戈壁上镶嵌着一条布置源头也不知去想的溪流,它轻抚着身边的每一块沙砾,用最甜美的嗓音吟哦着。它的听众只有一位——我,因为它是流淌在我心间的歌——孤独!
在那个和它相依为命的世界里,我喜欢沿着溪岸向落日的方向走,在余晖中看晚霞绯红的面颊,看炊烟袅娜的身姿,看睫毛折射出的一道道彩虹?任由金黄的阳光洒落满身,任由徐徐清风吹乱发梢,任由孤单的思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辐射到四面八方。在只有我一个人的视野里,是孤独洗去了生活的疲惫和尘世的喧嚣,它安慰着奔波太久的心灵让心跳恢复了自然的频率。
也喜欢在一轮孤月的陪伴下,蜷缩在瑟瑟的夜风中,看随手扔出的石块划出柔和的弧线,扑通一声,激起层层涟漪,然后独自聆听着孤独,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没有夜深人静书桌前母亲送来的牛奶,没有逢年过节时朋友们纷至沓来的祝福,甚至没有一只南飞大雁告诉我季节变更的消息。在只有我一个人的生活中,是孤独浇灌着茁壮成长的意志,无依无靠,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拂去《归园田居》上的点点香尘,我看到陶潜是孤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元亮像是摇曳于尘世之外的仙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毫无瑕疵的诠释着孤独。我想,孤独应是他那独一无二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缕缕馨香陶醉了灯红酒绿后一朵朵空虚的灵魂。
翻阅《葬花吟》里的滴滴辛酸,我感到黛玉是孤独的。“今日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尽管外婆百般怜爱,尽管宝玉万般疼惜,她纤细的心思早已注定了她的孤独。孤独是潇湘馆外茂密的竹林,透不进太多阳光,于是氤氲的潮气里便萌生了不竭的才情。
我愿意像陶潜一样,在孤独的歌声中寻得心灵的安然和恬静;也愿意像黛玉一样,在孤独的歌声中,粹取最完美的才思,长出撑起天地的脊梁;更原意永远沉浸在孤独的溪岸边,在它一粒粒的歌声中,放牧着自己的灵魂。
孤独,歌一般的情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有三句话组成,注意对三句话观点的提炼,第一句话说的是“活着就要创造”强调的是一种入世的态度,第二句话说的是“何必苦苦相争”,体现的是一种豁达的心胸,体现的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第三那句话的观点的情调的一种生活的情调。说那句话的三个观点前面两个各持一端,都太绝对,第三个是持中的观点。综合三句话可以立意为:回归本真,活出情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作文要注意材料的分析,是相同的观点还是相对的观点,相同的观点要注意归纳总结,以共同的观点为了,相对的观点要注意辩证的分析,此题的三则材料,前两反应的是一种辩证关系,第三则在前两则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的之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由此立意为要活出自己的情调,什么叫情调,根据前面两则材料的解释即: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不要苦苦的相争。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材料二:手机互联网时代,让百度、腾讯、淘宝的竞争升级,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占领人们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三小时碎片时间。于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有人觉得,这些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无聊了。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好像更无聊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袭。
给闲暇着点色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是啊,成功人士并非生来就注定成功,而是他们懂得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怎样把握命运呢?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累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所以,你在努力时,他们也在努力!你不努力时,他们还在努力。就连空闲时间都充分利用好,为其着色,这就是差别了。
这不禁让我很快想到那个时代,那些特别的人。司马迁,专注于《史记》;李时珍,还在翻山越岭创作着《本草纲目》;文学家鲁迅,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惜时如金,连自己喝茶的时间也不放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陈景润,精通多种语言,利用闲暇的分分秒秒去学习。他们都不曾停下脚步,举手投足间都让生命焕发着光彩,所谓闲暇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每一次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时机。那时没有百度、没有淘宝,有的只是一次次对生命的追问。他们成了一位位时代巨人,站到了时代巅峰,攀登上与世人不一样的生命高度。毫无疑问,就是为那些闲暇时间着色。
可如今时代发展了,很多人的闲暇时光却黯然失色,高科技本该成为我们发光发热的支点,此时却成了浪费时间的躯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QQ,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砸其电视……使其百无聊赖,然后__、思过、锻炼、读书、明智、开悟、精技。”这是摘自网络的一个段子,虽然有些搞笑,有些嘲讽,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被电子产品“绑架”的现代人,所有的闲暇都被其胁迫,我们指尖敲击的不再是梦,而是低俗游戏充斥着的没有灵魂的躯壳。
闲暇时间没了色彩?人们步履匆匆,沿岸的风景无论多美,都不曾停下脚步。寂寞红尘,流年就在指缝间滑过,记忆就在蜕变中沉浮,心就在虚拟中逃避,梦就在暗夜里忧伤,长此以往,这个时代注定会在所谓的无聊中沉沦。
迷茫的人醒醒吧!闲暇时不妨放开手机,捧起一杯香茗,当清风拂过那页泛黄的书角时,我们便可在书香中品味人生,沉淀自我。这是在为闲暇着色,也是在为生命酝酿着每一次花开的时间。
所以,让我们马上行动吧,为闲暇着色,为梦想插上翅膀,为生命喝彩!
【解析】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更注重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特别注重外在的客观世界与内在的主观世界产生的矛盾思考: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方面是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趋向,表达了对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而近年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成为热门的命题范畴,如2013年北京卷“爱迪生看待手机”的材料作文。就本题而言,有三个层面的立意可挖掘①如何在时间面前成为智者;②用手机也可以享受精神愉悦;③低级趣味更寂寥,充实的生活更积极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