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颗流星陨落了,但留在天际的光热成为永久的记忆;一朵花儿凋谢了,但散发的芳香成为永恒的回忆;一棵小草枯萎了,但吐出的碧绿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底。

请以“消亡和永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照2008年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请以“爱的真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等,不少于800字。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请以下面这段话为开头,续写成一篇作文。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__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九十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国人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巴金先生的这句话意蕴深刻,读了之后,会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呢?会让你产生哪些联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盏灯?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吗?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主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汨罗江与渔父有一番著名的对话: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请全面理解这段对话的内涵,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年轻人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请你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以“从实践中寻找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照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但是哲理有时也存在误区:

“逆境出人才”。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 ?“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凡事“行方”就一定正确?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以抛弃?……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很多,而有时我们更需要思辨哲理的误区……

根据材料提示,联系生活,以“哲理的误区”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作文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