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窦默《标幽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句中,从时间上说,“望”指(),“晦”指(),“弦”指()或(),“朔”指()。
农历十五,月终,初七八,二十二三,初一
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古人记录时间有特定的法则,从一个月来说,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分别被称为()。
A:朔、望 B:望、晦 C:晦、望 D:朔、晦
1.下列词语中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溯/晦朔 剜菜/掰手腕 奢靡/求之靡途 B:瞠目/蹚水 拂拭/佛手瓜 船舷/扣人心弦 C:孝悌/花蒂 桧木/刽子手 粗犷/旷日持久 D:瞋目/嗔怪 戡乱/勘误表 档案/正当防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qì) 求之靡途(mǐ) B:云无心以出岫(xiù) 眄庭柯以怡颜(miǎn) C:既窈窕以寻壑(yáo) 载欣载奔(zǎi) D:或棹孤舟(zhào) 审容膝(xī)之易安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 ②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④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靡:没有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不译,表动作的进行 ⑥青泥何盘盘 何:为什么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1.下列各句对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之靡途:没有 B:聊乘化以归尽:姑且 C: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乐琴书以消忧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求之靡途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逍遥游》)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穷困)(《滕王阁序》)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陈情表》) D:(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逍遥游》)
8.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子,名铿,活了八百岁,“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指此人。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