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但是哲理有时也存在误区:
“逆境出人才”。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 ?“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凡事“行方”就一定正确?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以抛弃?……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很多,而有时我们更需要思辨哲理的误区……
根据材料提示,联系生活,以“哲理的误区”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请以“陌生人,你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材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在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做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当我们遇到“露珠”的苍白,到不如换一种“枫叶”的思维,这样“露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可以拟题:《“露珠”的启示》
总之,可以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我觉得也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好的立意:《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置与价值》《环境映衬人生》。
作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审题:对这首意象派小诗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例:可能有学生谈——露珠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的范围。另外还可能写: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要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做出肤浅判断,不能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同思考。
2、选材:可能会由于受到审题偏离的影响,在素材的选用上造成不准确,不典型甚至是错误,不能很好地去结合课本和平时的学习积累,文学色彩寥寥无几。
3、写作技法方面:
这篇文章应该使用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散文进行写作,论辩充分,论据充足,使用对比手法,材料的丰富性和思辨性,将是作文成功的法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被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这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的一个句子,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拿到推荐信之后,满怀感激之情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
他要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
“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是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学校。他发愤学习,毕业后成为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饮誉物理学界的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礼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请以“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选材丰富,及时点题;③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最终让他无法通行。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选择沉默,也许是因为现实的无可奈何,也许是对苦难的勇敢担当,也许是无法言表的感伤……;当然,我们也可能放弃沉默,选择呐喊,也许是为了正义挺身而出,也许是为了善良奔走呼号,也许是为了梦想慷慨激昂……
请以“沉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字迹清晰、工整,不写错别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海市作协__、著名作家王安忆女士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你的呼吸。”
这句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每个人读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