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着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答案示例: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人奥古斯丁说: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壮阔,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

请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照2007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注意示题中的“你”,可指人,也可指物(拟人化,如大自然),可以是实指某个人,也可指一个群体。从标题中的“世界”“因……而”“精彩”来看,写记叙文似乎更能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先哲问古罗马两面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

两面神回答说:“为的是一面回顾过去,记取历史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以美好的憧憬。”

“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

“现在……”两面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纵然洞若观火,又意义安在呢?”

“呜呜……”两面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肯德里提议,请比尔·盖茨来写发刊词。最后,比尔·盖茨终于答应了在纽约开往内罗毕的飞机上,可以接受一刻钟的采访。记者为采访草拟了三个问题:第一,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您认为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第三,您认为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只要比尔·盖茨回答了这些问题,《机会》杂志就有了世界上最绝妙的发刊词了。

针对这三个问题,比尔·盖茨说,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第二个问题,假若你问的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年轻人,他也许会说,被他打败的对手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然而,对一位四十岁的男人而言,他一定会认为,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初恋。至于第三个问题,恕我直言,是行善。

采访结束了,可记者自始自终没听到“机会”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时,坐在附近的一位美国《生活周刊》的记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行字: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最不可能第二次前来敲门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是机会。其实,这种来自战场和商海的观念,并不适合于生活。

请以“机会”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照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以“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请根据下表内容,整体理解,概括出两条符合图表意见的结论。要求表达准确,句意完整。(每条不超过25字)

下表是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变化预期的调查数据(单位%)

低收入者

中偏低收入者

中等收入者

中偏高收入者

高收入者

悲观

15.2

7.9

3.9

3.4

乐观

34.7

51.6

62.2

73.2

77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度成正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高,对未来生活越有信心)。

(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度成反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低,对未来生活悲观的人比例越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