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书写清晰美观。

18.由此就应得出三个最佳立意:A、出名要趁早   B、生命有四季 ,不同季节各有风光

C、​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特别二:作文材料明确指出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什么意思,就是你必须有破,也就是要驳倒某一种或两种观点,然后树立你的观点,并在行文中体现你的驳立过程。换句话说,这是一则阶度材料作文,如果只是作到第一点,而没有作到第二点,没有驳,只有立,那是不是不能超过平场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林夕却说出名不能太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两句话的“出名”上时,它们的意思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话,重要的不是说出来的内容,而是话中包含的人生经验。
  仔细品读张爱玲的话,我却认为这话是说给幼时就表现出禀赋异于常人的人听的。那些顶顶拔尖的人物,像谢灵运,幼时聪颖过人,极富诗才;王羲之,初学书法便令老师吃惊,晏殊,曾经是皇帝抱于膝上的神童。他们肆意潇洒地发挥自己的天才,不求扬名名声自己响亮。也有些人是被父母、别人早早推上舞台的。如秀兰·邓波儿,她的演员生涯不能不说是传奇,她也许正是因早年出道,比别人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积淀,才比别人的演艺路走得更长、更远。此时,“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珍惜你的才华,细心发掘,千万别让天赋随时光溜走。
  林夕说出名不能太早,却像是和许多踏实的普通人说的。这句话像是劝诫普通人要少抱幻想,多点行动,花时间去提高自己,再成熟稳重地站在大众面前。79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潜心耕耘几十年,最终站在了文坛最高处;左宗棠走了几十年坎坷求政路,聪明地抓住机遇营销自己,干事件件漂亮利落;迪克·梅特舒兹花了10年读大学,30岁至40岁在卖去污剂和牙膏中磨炼了一身本领,红牛饮料由他创造,并成长为一个品牌,他也因此成为《福布斯》亿万富翁新贵。所以我认为,林夕的话,关键词也不在“出名”,而在于追求理想然后被认可。

【答案】出名不必趁早

    现如今,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于是也造就了各种选秀节目。不少青年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其目的可想而知,是为了出名。在他们的眼中,出名就是一切,出了名就会有更多的风光。的确,一般而言,名人即财富,名人即有更多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可能。然而,急切于成名,本身就是浮躁,过早到来的名誉,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天分。

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仲永天资聪慧,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文章。其父母见其才华横溢,带着他到各家写诗和对联,村里人都称他为“神童”。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没有进行任何学习,才华也渐渐被埋没,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两样。倘若仲永那时候没有成名,而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堂上学,估计中国历史上又要增加一位伟大的诗人了!这是他的悲哀,也是过早出名的悲哀。

    再说说现在吧,某些通过商业性极强的选秀节目出名的年轻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学历暂且不说,先谈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哗众取宠,常常故意在舞台上摔倒以提升自己的人气,他们那些做作的表现,不是浮躁是什么!灿烂的外表永远充实不了空虚的内心,他们就算在舞台上再风光又如何!自己的表现最终还是会招人厌恶。

    名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若是人人都当了名人,那还分什么名人和粉丝,所有人聚在一起我们都是名人,我们都是粉丝,这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正视名人,不少粉丝盲目崇拜自己的偶像,他们怎样做,自己也怎样做。因此,名人是要求具有高素质的,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典范!所以,当我们想出名时,不妨想想:我们具有做明星的能力吗?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娱乐圈里“出污泥而不染”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乖乖回去念书吧,别再想这些明星梦了。毕竟,年轻人有很多方面都还不懂,需要学习从而不断完善。不少人从学生时代就步入了娱乐圈,学业也随之荒芜,实在很可惜。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充实的内心比灿烂的外表更为重要,待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再出名也不迟,何必去争那个“早”呢?

【解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本文可以从“出名要趁早”与“大器晚成”两个角度立意写作。

    然而,张爱玲可是说过,“出名要趁早啊,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无论你说什么话,甚至是荒谬的,也总能找到那么一两个事例来佐证它,所以,即便“出名要趁早”“自古英雄出少年”之类的话再煽动人心,也始终不能阻碍我们对大器晚成的信仰!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假如你果真是个天才,也请记得不要学习方仲永,该出名的时候出出名,完事也别忘了继续深造;而如果你曾经是个天才,却错过了所谓的最宝贵的学习时间,那么看看苏洵就知道其时不晚;即便你没有天资,也曾经堕落,试一试吧,当你振作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堪,而且,一不小心,你可能就大器晚成了。

[06d32f4d4cd14097.jpg]

出名不必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蒋方舟接了一句,早熟的苹果好卖。 的确,早起的鸟儿才有食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很多事也似乎都是早比晚好,就连杨玉环初长成时,都会害怕养在深闺人不识,天生丽质难自弃。鲁迅也 曾在课桌上刻了早字勉励自己学习。不少人都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都想尽快把光阴兑现成金子。 张爱玲说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已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博出位,博名气。芙蓉姐姐刚消停,凤姐又来了。只要能出名,不管有多雷人, 多吓人,她们也敢到处做秀。出名后,利益接踵而至。各种采访,各种节目,各路出版商向她们发出了邀请,让她们从普通人变成了受到大众瞩目的名人,从此不再 只是一个人名。在这样的风潮下,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表现出的成熟与干练,让我都望尘莫及。一些本来很 清纯的校园学生也开始走所谓的性感路线,只有稚气的脸会让人想到她们还是学生。刘谦红了,学魔术的人多了。小沈阳火了,电视上模仿他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出 名,很多人正丢失了自己。

  张爱玲当然可以完全自豪地说出名要趁早,因为她准备好了。哪怕她不要主动出名,名也会招之即来。而当下很多人并没有准备好。就算是说苹果早熟好卖的 蒋妹妹也有些名不副实。她年少时写的《邪童正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讶那书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可长大后的她,常常在电视上露脸,参加各种节目,名气 越来越大,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看了她的博客后,会让人想起了方仲勇,想起了江淹。因为长大后的她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了。很多时候,出名太早未必 是好事。多少小童星后来没了踪影,多少小神童后来还不如平常人?拔苗助长的结果是苗死了。

    而很多出了名的人反而看得很淡然。如写过很多书和剧本的李碧华一向低调,拒绝领奖,拒绝接受采访。早早出名的韩寒在博客主页上写着,拒绝参加笔会, 拒绝参加颁奖典礼,拒绝参加演出,不签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至少知道在出名后,要把握的是什么。一个人若把出名看得过重,往往会丢掉自己曾拥有的。 很难想象一个到处做报告,颁奖的作家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很难想象一个到处窜场,哗众取宠的演员能演出多么有深度的角色?把名利看透了,反而能真心做自己 想做的事。李安说成功有三要素是思想,能力和机会。通常有了前两样,机会就来了。而不是毫无根基,就一天到晚做着白日梦想出名。即使出名了,那也只是成一 个知名的小丑。

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有了足够的准备时,也不要太追求成名,因为很可能会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尽的下场。 出名未必要趁早。

晚成,是人生的压轴大戏

   有一些人,他们注定要在别人大红大紫时,籍籍无名,直到他人声名渐远时才开始崭露头角,进而名声大噪,成就一段大器晚成的佳话。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路肯定不同。而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年少得志的人固然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年轻时的不得志与挫折、磨难,并不会影响坚持者的大器晚成。——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考。传说他活了100岁,但这毕竟只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素材点拨: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哪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姜太公的故事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2016“任务驱动型作文”:“出名趁早”还是“大器晚成”(晚成,是人生的压轴大戏)

国外大器晚成名人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68岁写完《堂吉诃德》。

   ——林肯,经过多次竞选,其中10次竞选都以失败告终,51岁时当选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

   ——哈兰•山德士,肯德基老爷爷66岁才以炸鸡迎来人生的最高峰,实现大成。

中国历史上十大大器晚成的人物

10 苏洵

  “苏老泉,夺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青年时代的事。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52岁),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素材点拨:苏洵后学的典故也光为人知,但很多人只知大概不知细节,其中最关键之处就是他自以为读书差不多的时候却受挫,进而发现读书之不易。而从苏洵身上我们还要看到,作为后学的大器晚成型人才,苏洵的成功还与其个人天资有关,否则单凭不足十年的苦读一般人是不可能达到苏洵一样的水平的,考生亦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大器晚成”这一话题多维度思考。

 9 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__、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__、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素材点拨:齐白石的大器晚成主要是体现在起步晚和画风转变两个方面,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敢于尝试这一品质。因此,齐白石这一素材与60岁才开始画画的老奶奶一样,用来论证同一个主题——只要喜欢,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8 勾践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__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7 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47岁在今天想创一番事业也觉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岁的人可能相当于今天67岁的人。何况还是从一个县里小小的干部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差距。

   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入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素材点拨:一般说“从奴隶到将军”表示一个人的飞跃,而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这当中靠的不只是运气,还有持久的忍耐与过人的实力。

6 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__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据说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5 慕容垂

   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征途中。

4 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 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3 重耳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励志传奇故事。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__,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__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素材点拨: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算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但了解得更多的关于他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的典故,而这个成就霸业的老男人却是绝对的大器晚成。

2 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__,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1 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被我们知晓。另外,这篇文章也不是劝大家年轻时好好玩,等上了岁数再做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才,而是告诉大家只要你有心去做,总能成功的。大器晚成的人需要一种过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矢志不渝的自信,因为晚成比早成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如果有可能,还是尽最大可能早成吧。

1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10年、20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得脱离材料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1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v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10年、20年,总可成一学者。”

v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v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v分析:   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v试将三则材料作一番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要求:请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2、【写作提示】可以抓住关键词“原创”“盗版”来立意。立意角度示例:①要活出自我;②要培养创造性;③不可盲目模仿别人;等等。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其他文体。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某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整形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该院整形人数的六分之一。当前高中毕业生出现整形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会大众强调“看脸”,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自信和机会。

材料2:2015年春节刚过,北京多所高校艺考大幕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现场,学校准备了卸妆湿巾,提供给化妆考生。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中戏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

你认为哪种做法更合理呢?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出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__”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__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__”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作文.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__”,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__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__”)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竹笋:任重道远,要保持年轻的心。

卷心菜:直道不行拐个弯,做什么得有层次。

茄子:你绿得发青也好,红得发紫也罢,记得自己只是茄子就好:

——蔬菜的处世哲学

这段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感想?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

18、立意提示:

(1)可选取其中某一句给我们的启示立意:

解读:①竹笋:自破土而出直至冲向云霄,不知要经历多少狂风暴,但它始终积极向上,保持一颗年轻的心;②卷心菜:那么多叶片包裹在一起,却井然有序,源于它们知道适时地弯弯腰,礼让对方;③茄子:颜色高贵,让人们称赞不已,由此极易产生忘乎所以的思想。

立意:①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②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需要懂得变通;③行事须有序;④做人不能忘本;⑤正确认识自己。(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将三句话综合起来立意:自然是人生的老师。

阅卷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18.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请以“阅读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赋分字数要求。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600字的,最高赋分35分。未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按等级评分标准评分之后,酌情扣5-10分;不足600字的,最高赋分30分,每少50字扣2分。具体评分标准请参照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或者是享受,还有人……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选好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六、作文

23.略

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2、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3、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审 题:

信息区域

     一、“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

二、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信息分析:

                              结果:谭木匠成功了

                              问题:为什么成功

                              原因:一和二

          一是不隐瞒、正视缺点,善于发挥瑕疵的价值,讲诚信;二是能坚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