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人民网3月9日报道,在读研究生郭某因两篇论文“严重造假”,被兰州大学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郭某不满校方的决定,以“责罚过严”“法不责众”等理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予以撤销。经两级法院开庭审理后,兰州中院终审认为兰州大学作出的开除决定符合法律、法规精神,并无明显不当,驳回了郭某的诉请。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从材料可知关键词句,研究生郭某两篇论文“严重造假”,被开除学籍。这是一个诚信问题,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造假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缺乏个人诚信的表现。参考立意:诚信,才能让社会更美好。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32岁的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快递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现在,他成为这个快递点的老板,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每年,北京大学保安队都有20余名保安,通过工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17年来,北大保安队共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还有的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授。
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 解读一:求真务实
成功的路并不是铺在云端的,而在脚下的实路上。作为在读博士生,谭超要支付教育费用,也要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博士送快递尽管看上去不够光鲜,却能改变他的生存状态。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谭超这样面对生活压力作出务实选择的博士,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一如大学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视为励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创业同样有其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创新鼓励,也有赖于打破更多就业观念上的束缚。
▅ 运用片段
谭超在从事快递行业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学术的追求。通过自食其力,来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这本身就是求真务实的体现。若生为林木,就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就当萋萋而摇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找到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要求真务实,做真实的自己。与其不断地做梦,不如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做事。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不希望自己的愿望落空,就踏实“结网”,努力奋斗吧!
解读二:劳动光荣
博士送快递非但不丢人,反而值得表扬。自食其力,以产养学,是正大光明的劳动,是劳动就是光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过时的价值观。快递非下品,读书也不见得高。对博士个人来讲,一手快递一手文献是蛮励志的。
▅ 运用片段 劳动,不仅仅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还可以锻炼耐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加美好地成长,在劳动中,当自己欣赏到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成就感遍布全身,仿佛吃了蜂蜜一般甜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用劳动来自食其力,当我看见我那劳动的汗水的时候,我感觉这是我努力的象征,是我的骄傲。我相信,劳动,如同灿烂的朝阳一般,迈着轻盈的步伐,领着我们越走越远!
解读三:包容多元
让博士生这个社会的高层次人才有更大的选择权,是全社会展现出的宽容。博士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只是在自己的领域从事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就其他方面来说,他们就是一群普通人,也有穿衣吃饭、七情六欲之需求。博士送快递,只是一种个体行为选择。并且,对于当前快递行业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局面来说,一些高学历、肯吃苦的人才进入,可以为快递行业带来更多更广的人才后续保障,拓宽业务范围等良性效应。无论是对于博士自身能力,还是快递行业的自我更新,无疑都是利大于弊。至于一些暂时还不能理解的人,可能是还未看到博士送快递的成果,相信假以时日,博士送快递,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 运用片段
人类社会的多姿多彩,是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化大分工承担了部分职能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这正如一首交响曲,少了哪一个组成部分,乐曲的和谐、完美就会受到破坏。人们用不同的价值观堆叠了世界的精彩,而世界也因这美妙的多彩而精彩至极。包容多元,和谐世界。一园春景百花开,一花开尽又一花。
解读四:寒门贵子
前有北大才子杀猪,今有博士送快递遭疏远。“高学历低就业”似乎很能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在就业压力愈发明晰的年代,关于毕业生前途和现实的讨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理想化状态。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一些看似不如意的职业时,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因为,这就是“寒门出贵子”在现代社会的最新诠释。“寒门出贵子”,其实正是这种直面社会压力,敢于打破“下沉螺旋”的勇气。不仅如此,“知识改变命运”也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知识有高阶低阶之分,但职业无贵贱,利用自身学识丰富社会经验,也不失为改变命运。
▅ 运用片段
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压力和缺失,不仅是物质的匮乏,还有别人眼中的尊严。体面而富裕的生活,是他们的最大心愿,超越贫穷,活得体面,是他们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张力,会让人在困难,挑战,和机遇面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把吃苦,奋斗,付出,看作是生存的必然,所以当困难和挫折来临的时候,他们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也不怨天尤人。以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耐力去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解读五:理性审视 舆论对于“谭超现象”所呈现的态度分化,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吁打破“唯学历”的用人观,但另一方面,以学历来评价就业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两者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矛盾。后者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流俗的就业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而谭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这种社会偏见的突破。对博士送快递保持一种理性审视状态,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乐见更多人能够理解这些高学历人才的职业选择,也更愿意看到这些人才能够放下身段,融入社会、积极地面对就业压力。
▅ 运用片段
林清玄曾说过一句相当有禅机的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镜子和窗子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能够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与盲从,那么心灵之窗便会向你打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失去理智,要理性对待,唯有理性能使人最快地通向成功,富有理性的人生必将十分精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关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写作(60分)
参见2016 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我们在电话中醒来,在短信中睡去,在游戏中等车,在微信中吃饭……现代人的时间,已经被手机无情地撕成碎片,在这种看上去充实的生活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以上现象,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0分)按照全国卷评卷标准等级打分。
立意:
(1)沉溺手机的弊端:影响学业事业,影响身体、心理健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等。
(2)放下手机的好处:维护亲情,充实生活,丰富人生,成就人生等。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沙漠里,父子同种胡杨树。树苗成活后,儿子时常浇水,父亲却很少照看。几年后的一场沙尘暴,使儿子种的胡杨很多被连根拔起,而父亲种的树只掉了一些枝叶。儿子很诧异,父亲解释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及其网络阅读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实,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例文
经典注定孤独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里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
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有几人能从那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去领悟那那倔强与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能从“黛玉之死”看到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
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以时效性博人眼球,以趣味性吸引关注,以庸俗性迎合读者,以碎片化抢占空隙。不是读者不想向上向善,而是读者实在难以沉潜下心来仔细品读。如果经典的深邃与引领性能让读者在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那经典必然会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如何让经典的精髓为大众接受,或许,我们能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中找到答案。当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如潮水般涌向书店购买上列书目时,经典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2、作文立意提示:
作文材料首先是一则“暖闻”,违停车主希望得到交警的理解;交警耐心等待,五分钟后还是依法贴上了罚单。遵守交规人人有责,特殊情况能弹性执法,可敬可喜。若利用交警的善意钻法律的空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违停车主角度可立意:遵守法规,人人有责;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等
从交警角度立意:善意的等待;为弹性执法叫好等
从综合角度立意:理解是双向的;尊重你我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给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提了如下建议:
1.要留意报纸,杂志边角处的广告。
2.将一件电器完全分解并重新装上。
3.去一次最危险的职业场所。
你认为以上建议中哪一条最不可思议,而又极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缺点。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
一个人的状态挺好的,想看书了就看书,累了就睡觉,不想联系谁就自己安静一阵,出去旅行或是宅在家。对爱情最好还是保持点儿洁癖,不要随便开始,不要急着妥协,真正值得的东西都不会那么轻易。生活当中总有一段路是需要你独自前行的,人应该活得安静一点,不妨就从拒绝开始。
(三)
接受和拒绝并不矛盾,成长是一页页等你翻开的书。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继“闪客”“播客”“拍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追溯“晒”的源头,有人认为“晒”是英文“share”的音译,意即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人分享;也有人认为,古有“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现在引申为“显摆”。
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里,对于“晒”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七.22.(60分)
评分标准:
1. 切入分为43分。必须围绕“晒”这一现象行文,正向、反向、辩证立意均可。只要不偏题跑题,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即可达到切入分。
2. 偏题但完篇的,36分左右,未完篇的35分以下酌情给分。
3. 跑题、套作但完篇的,30分上下,未完篇的30分以下酌情给分。
4. 少题目扣2分,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
5. 其它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