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以“朝露里的光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2.作文(60分)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旅馆里的一位儿童制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两只老虎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这个故事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18.作文(60分)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画面描述】图为一位老师和几位学生,站在“男子汉班”的门口,观望着被母亲拽着衣领的男孩。男孩作势往班里冲,母亲一手拽着男孩,一手举着一张60分的试卷,说着“考成这样,还上哩!”

【画面解读】该漫画中的“男子汉班”有实际根源,若考生不知道该事件,需做合理猜想。“男子汉班”可以猜想到是只有男生在读的班级,只有男生在读的意义一定是会开展一些适合男生学习、需要男生学习、能把男生培养成“男子汉”的课程。所以“男子汉班”可以理解成“把男生培养成男子汉的素质教育班”。从母亲拽男孩的动作、手里举着的60分试卷、和说的话可以看出母亲认为“男子汉班”没能让男孩学到学科知识,没有让男孩提高成绩。而从男孩作势往班里冲的动作可以看出孩子想上“男子汉班”。

【立意推荐】一、“男子汉班”一类的素质教育有必要。

二、“男子汉班”一类的素质教育无必要。

三、辩证地讨论“男子汉班”一类的素质教育是否必要。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人民网3月9日报道,在读研究生郭某因两篇论文“严重造假”,被兰州大学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郭某不满校方的决定,以“责罚过严”“法不责众”等理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予以撤销。经两级法院开庭审理后,兰州中院终审认为兰州大学作出的开除决定符合法律、法规精神,并无明显不当,驳回了郭某的诉请。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从材料可知关键词句,研究生郭某两篇论文“严重造假”,被开除学籍。这是一个诚信问题,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造假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缺乏个人诚信的表现。参考立意:诚信,才能让社会更美好。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32岁的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快递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现在,他成为这个快递点的老板,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每年,北京大学保安队都有20余名保安,通过工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17年来,北大保安队共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还有的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授。

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 解读一:求真务实

成功的路并不是铺在云端的,而在脚下的实路上。作为在读博士生,谭超要支付教育费用,也要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博士送快递尽管看上去不够光鲜,却能改变他的生存状态。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谭超这样面对生活压力作出务实选择的博士,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一如大学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视为励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创业同样有其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创新鼓励,也有赖于打破更多就业观念上的束缚。

 ▅ 运用片段

谭超在从事快递行业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学术的追求。通过自食其力,来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这本身就是求真务实的体现。若生为林木,就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就当萋萋而摇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找到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要求真务实,做真实的自己。与其不断地做梦,不如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做事。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不希望自己的愿望落空,就踏实“结网”,努力奋斗吧!

 解读二:劳动光荣

博士送快递非但不丢人,反而值得表扬。自食其力,以产养学,是正大光明的劳动,是劳动就是光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过时的价值观。快递非下品,读书也不见得高。对博士个人来讲,一手快递一手文献是蛮励志的。

 ▅ 运用片段  劳动,不仅仅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还可以锻炼耐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加美好地成长,在劳动中,当自己欣赏到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成就感遍布全身,仿佛吃了蜂蜜一般甜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用劳动来自食其力,当我看见我那劳动的汗水的时候,我感觉这是我努力的象征,是我的骄傲。我相信,劳动,如同灿烂的朝阳一般,迈着轻盈的步伐,领着我们越走越远!

解读三:包容多元

  让博士生这个社会的高层次人才有更大的选择权,是全社会展现出的宽容。博士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只是在自己的领域从事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就其他方面来说,他们就是一群普通人,也有穿衣吃饭、七情六欲之需求。博士送快递,只是一种个体行为选择。并且,对于当前快递行业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局面来说,一些高学历、肯吃苦的人才进入,可以为快递行业带来更多更广的人才后续保障,拓宽业务范围等良性效应。无论是对于博士自身能力,还是快递行业的自我更新,无疑都是利大于弊。至于一些暂时还不能理解的人,可能是还未看到博士送快递的成果,相信假以时日,博士送快递,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 运用片段

人类社会的多姿多彩,是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化大分工承担了部分职能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这正如一首交响曲,少了哪一个组成部分,乐曲的和谐、完美就会受到破坏。人们用不同的价值观堆叠了世界的精彩,而世界也因这美妙的多彩而精彩至极。包容多元,和谐世界。一园春景百花开,一花开尽又一花。

解读四:寒门贵子  

前有北大才子杀猪,今有博士送快递遭疏远。“高学历低就业”似乎很能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在就业压力愈发明晰的年代,关于毕业生前途和现实的讨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理想化状态。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一些看似不如意的职业时,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因为,这就是“寒门出贵子”在现代社会的最新诠释。“寒门出贵子”,其实正是这种直面社会压力,敢于打破“下沉螺旋”的勇气。不仅如此,“知识改变命运”也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知识有高阶低阶之分,但职业无贵贱,利用自身学识丰富社会经验,也不失为改变命运。

▅ 运用片段

 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压力和缺失,不仅是物质的匮乏,还有别人眼中的尊严。体面而富裕的生活,是他们的最大心愿,超越贫穷,活得体面,是他们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张力,会让人在困难,挑战,和机遇面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把吃苦,奋斗,付出,看作是生存的必然,所以当困难和挫折来临的时候,他们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也不怨天尤人。以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耐力去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解读五:理性审视  舆论对于“谭超现象”所呈现的态度分化,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吁打破“唯学历”的用人观,但另一方面,以学历来评价就业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两者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矛盾。后者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流俗的就业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而谭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这种社会偏见的突破。对博士送快递保持一种理性审视状态,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乐见更多人能够理解这些高学历人才的职业选择,也更愿意看到这些人才能够放下身段,融入社会、积极地面对就业压力。

 ▅ 运用片段

林清玄曾说过一句相当有禅机的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镜子和窗子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能够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与盲从,那么心灵之窗便会向你打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失去理智,要理性对待,唯有理性能使人最快地通向成功,富有理性的人生必将十分精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关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写作(60分)

    参见2016 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我们在电话中醒来,在短信中睡去,在游戏中等车,在微信中吃饭……现代人的时间,已经被手机无情地撕成碎片,在这种看上去充实的生活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以上现象,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0分)按照全国卷评卷标准等级打分。

立意:

    (1)沉溺手机的弊端:影响学业事业,影响身体、心理健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等。

    (2)放下手机的好处:维护亲情,充实生活,丰富人生,成就人生等。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沙漠里,父子同种胡杨树。树苗成活后,儿子时常浇水,父亲却很少照看。几年后的一场沙尘暴,使儿子种的胡杨很多被连根拔起,而父亲种的树只掉了一些枝叶。儿子很诧异,父亲解释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及其网络阅读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实,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例文

经典注定孤独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里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

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有几人能从那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去领悟那那倔强与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能从“黛玉之死”看到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

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以时效性博人眼球,以趣味性吸引关注,以庸俗性迎合读者,以碎片化抢占空隙。不是读者不想向上向善,而是读者实在难以沉潜下心来仔细品读。如果经典的深邃与引领性能让读者在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那经典必然会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如何让经典的精髓为大众接受,或许,我们能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中找到答案。当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如潮水般涌向书店购买上列书目时,经典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2、作文立意提示:

    作文材料首先是一则“暖闻”,违停车主希望得到交警的理解;交警耐心等待,五分钟后还是依法贴上了罚单。遵守交规人人有责,特殊情况能弹性执法,可敬可喜。若利用交警的善意钻法律的空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违停车主角度可立意:遵守法规,人人有责;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等

    从交警角度立意:善意的等待;为弹性执法叫好等

从综合角度立意:理解是双向的;尊重你我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