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一则关于共享单车进驻潮州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起众多市民的关注。据了解,所谓共享单车是指利用“无装借还”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随时取用和停用。由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共享单车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早已普及。
对此,潮州市民有的表示欢迎,认为这能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魅力。也有市民表示担心,认为共享单车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如市民将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混乱,有人会对车辆随意破坏,车辆故障公司没有及时修理,定价过高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共享单车进驻潮州,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立意参考: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与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思路保持一致,为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潮州本土,同时也紧扣社会热点。考生凡是能围绕“共享单车进驻潮州”这个话题,应该都算是符合题意的。主要可从三个角度来思考:一是从欢迎、支持的角度谈论。二是从公司的规范管理或政府的监管角度谈论。三是从反对或其他建议的角度谈论。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1粒,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
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写作导引】
生活中不可能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的故事,常常是最宝贵的东西。看似“平凡”默默无闻,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女儿数药,看似“平凡”,却深含着母女深情。读这则背景材料本身就让人感受到那绵绵不尽、如涓涓细流般的母女之情。把握住平凡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事物,等到有一天将所有的记忆拿出来晾晒,你会发现平凡的色彩也可以如此悦目,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你去自豪。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__。小张说,他家的传__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__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__。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__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
22.【立意分析】这是一道蕴含人生哲理的材料作文题。材料通过弟子与师傅的对话,解释了“玄机”的真正含义——受得了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因此,充分理解师傅的话就是立意的关键。从师傅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立意: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从三类人的角度,也可以立意为:对待不同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或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因人面异等。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登顶珠峰过程中,先搭乘直升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到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尽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早已在登山界达成了共识,也是评判登山者是否登顶成功的首要标准。王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当时选择乘直升机直升是因为路段冰崩已被封闭,无法穿越。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王静没有遵照标准登顶,不能算作登顶成功,并觉得此举亵渎了体育精神;有人认为,王静在没有其它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乘直升机,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最终达成了目标,值得肯定;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攀登珠峰当做一种人生体验,王静的做法无可厚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一方面是孩子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其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学,后者是用;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的低下;前者是知,后者是行。总之,这是一个隐含的关系型作文,不可单一分析。
故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孩子的说与做明显不符,二是孩子的说与做不相符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由此可联想到言行不一,学不能致用,盲目跟风,忽视内在修行,只注重理论与表面。因此,可根据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立意可为:行胜于言,表里如一,学以致用,教育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孩子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等角度立意。
以下立意为偏离题意:
(1)实践出真知:单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言与行”二者的关系。
(2)孝心无价:浮于材料的表层,单一立意,脱离论述话题。
(3)呼唤美德:试问,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是孩子或父母缺少良好品德造成的吗?
(4)抨击学校和家庭教育:出现这一反差,学校和家庭责无旁贷,根源在于教育过程的知和行的游离。
(5)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观点的漂移,偏到为人诚信,做事雷厉风行上了。
(6)呼唤传统文化:材料的内涵是拒绝形式化的虚浮的国学教育,要重视国学修身养性的作用,也是谈知与行的关系,而非空洞地宣扬传统文化。
(7)感恩: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难道是孩子缺少感恩意识造成的吗?
(8)呼唤纯真:孩子背诵《弟子规》,就失去了童真了吗?顽劣异常是内心不够澄澈造成的吗?我们要的是拒绝虚无的形式,倡导的是实干兴邦的内容,并非只是保留内心的纯真和澄澈如此简单而已。
作文评分细则:参考本次高三省质检的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可在54分以上判分,酌情判以高分。
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辨别,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观点明确,表达有特色,注重细节,语言精炼,书写美观整洁。
二类卷:可在45分至53分区间进行判分
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内容较充实,富有特征,具有较好表达能力,对材料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思辨,见解明确,观点正确,语言简练,书写整洁规范。
三类卷:可在36分至44分区间判分
四类卷:可在30-35分区间判分。
(1)写作内容与材料若即若离的。
(2)切合材料内容但文体不明的。
五类卷: 可在20-29分区间判分,离题脱离材料,偏离题意。
注意:(1) 不完篇但多于600字的,少50字扣1分,降档评分处理;
(2)500-600字,不超过30分;400-500字,不超过25分;
300-400字,15-20分; 200-300字的,10-15分;
(3)少标题扣2分,错别字每个口1分,扣满3分为止。
四、作文(60分)
24.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参考立意:
(1)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2)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3)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
(4)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2016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5.【写作提示】
(1)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可以立意为“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抵制恶的__”“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
(2)从集体精神养成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导致集体精神的矮化、粗陋化。可以立意为“低俗网红激发人的生物性本能,给人带来危害”“抵制低俗网红,倡导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的破坏力指向未来。可以立意为“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
中秋节前夕,家住湖北某小区的黄斌老人收到一盒其女儿快递来的月饼。老人诧异之余,当即给女儿打了个电话:“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中秋节不回来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又不缺一月饼。”没等女儿解释,老人就挂断了电话。
对于老人或女儿的行为,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楚天都市报》微博上发布的一则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期在重庆,一银行报警称有人伪造存款单取钱。民警到场,得知是名在外地从事制图设计的小伙子因辛苦工作一年才存下300元钱,眼看快过年了无颜见父母,便利用特长将一张300元存款单PS成了3万元,但被母亲直接拿去取款,因此露馅。
在微博评论中,有网友说到“亲妈都要骗,没钱只要有心就够了呀。”
也有网友则说“按照剧本走,应该不会去取钱的才对啊。”
还有网友留言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
对小伙子修改存款单的行为,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
【解析】这一材料围绕存款单造假的事件讨论的是父母与子女间“孝”的形式与内涵的关系。从不同的网友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思考,也可以结合几种思考而有新的思考。如果我们称说到“亲妈都要骗,没钱只要有心就够了呀。”的网友为网友一,留言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的网友为网友二,说“按照剧本走,应该不会去取钱的才对啊。”的是网友三。那么,三个网友的评论立场是不同的。网友一从母亲的角度出发,认为孝不一定在于具体的内容,更在于内心的真诚,假存款单是一种不真诚的孝。网友二则从儿子的角度来思考,认为儿子也不容易,之所以造了假存款单,就是为了让母亲宽心,即便虚假,其内心也是真的想为父母好。网友三则认为按常理,父母对于儿女的钱都应该存着,这个母亲去取钱则是个意外。
据此,学生可以谈论“没钱而选择造假正是有孝心的表现”,亦可谈“善意的谎言终究是谎言”,还可以从“提心吊胆的相信‘剧本’,不如心安理得告诉双亲”分析当自己生活得并不体面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恰当的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