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装满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本身,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权势、成见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根据你的感想和体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2.

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 的欲望、物质享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从查标情况来看,学生较多能从这个角度入手。

思路一: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 。

思路二: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灵遭受蒙蔽等。

思路三:从寻找“变得不是自己”的原因立意:放弃__欲念、澄净心灵等。 本次作文,可以从自身或者他人的角度切入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潮。网友和观众纷纷称赞:在 “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包围下,这样的文化类节目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节目策划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节目宗旨就是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任选角度,自拟标题,文题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试题分析:作为材料作文,要抓材料中的重要语句分析,“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寻找”“快乐”“守候”“珍惜幸福”,由这些语句可联想到:人与人之间,各有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充满自信;要追求自己的个性;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快乐;要学会坚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从材料内容和题干要求来看,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皆可。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后,获得冠军的中学生武亦姝赢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人们开始谈论,长久以来,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却被人们淡忘的古典诗词情怀又得以释放,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再次得以华丽呈现。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有评论者认为,机械的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比赛,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2.参考立意:

从支持的角度:①有利于“国学”传统文化的弘扬,让人们看到了弘扬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②在众多娱乐性综艺节目中,可算是一股清流,能激发国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崇尚,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是可贵的;③寓教于乐,只要有积极的一面,就不必做过多的拔高,④少一点挑剔与指责,多一点善意和欣赏。

从批判的角度:①大部分内容考察记忆力,无益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②节目选材基于中学教材,更加重了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弊端;③考查死记硬背,会束缚青少年的创新能力;④纯粹的记忆不能代替理解,能背多少诗词,与个人的文化程度、人格修养、能力本领不成正比。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网又成功地掀起了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狂欢之后,很多消费者发现买来一大堆商品,但真正能用到的却少之又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保持物质极简的生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

也有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5.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中“你更支持哪一种”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需要考生在写作时加以考虑。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如果你支持前者,可从“物质提供生活便利,提升生活质量,满足审美需求”等角度立意;如果你支持后者,可从“呼吁简约理性的生活方式,追求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等角度来立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具体分析时不能过于绝对、片面,需持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六、作文(60分)

2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在一场名为“汉语盘点2016”的活动中,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发言中,对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词表达了态度,“有些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可是我没有权利,也不能制止这些词。” 让王蒙反感甚至痛恨的,除了“小鲜肉”之外,还有“颜值”。但也有王蒙喜欢的流行词,比如2016年流行的“洪荒之力”,还有前些年流行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让王蒙觉得非常美好,让他回想起童年时代。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流行语”的评选,公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王蒙喜欢的“洪荒之力”在社交媒体上泛滥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对它非常反感,央求大家不要凡事都往“洪荒之力”上靠。你对网络流行语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8. 任务驱动型作文,按照高考改卷标准批阅。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成昆铁路四川段,运行着一列没有空调、没有餐车、没有卧铺的“绿皮车”。这趟列车连接着乐山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地,全程设50多个车站,行程近600千米。铁路沿线是大凉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趟“绿皮车”每一二十分钟停靠一站,其大运量、低票价的服务,成为沿线群众出行、赶集的首选,它是动车时代穿行在大凉山的扶贫“慢火车”。

有人说,在动车组驰骋的今天,“慢火车”的存在显得不协调;也有人说,因为地域差异很大,“慢火车”的存在有着浓厚的时代情怀。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2.参考立意

上述材料以“慢火车”这一承载时代情怀的对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时代发展的思考。随着时代发展,交通更加便捷,那些记录着历史印迹的“绿皮车”大多开进博物馆。对那些依然正常运行于贫困地区的“绿皮车”,材料中列举了两种看法,都有其各自的理由。构思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表达对时代发展的深刻认识。

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历史印记,时代情怀。②社会发展,和谐前行。③因地制宜,方便百姓。④地区差异,有待调整。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联合国官方微博的一条帖子引发了“众怒”,让一些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陷入了“中年危机”。这条帖子是这么说的:“青年指的是15岁-24岁之间,25岁,即1992年出生的人,已步入中年。”据了解,联合国关于年龄的划分,只是一种便于开展工作的划分标准,不是文化上的定义。年轻人变“老”的话题,并非第一次出现。2013年,人民日报也曾刊文《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称,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如果说这还只是年轻人的自觉“叹老”,那么此次根据联合国所给出的最新年龄划分依据,“1992年生人已进入中年”,则可以说已经是一种被确认的事实了。虽说年轻人对上述“结论”的种种反应,不乏自嘲、调侃甚至是矫情成分,但整个社会对“老”的焦虑,却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以上情况,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审题立意要点:

可写话题:1.青年人“叹老”的现象。2.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年人对“老”的焦虑。3.什么才是真正的“老”。4.怎样看待生命终将衰老这一事实。

立意方向:

l         针对“叹老”/“怕老”现象

肯定——反映了青年人/人们对青春、生命的珍惜,叹老、怕老是因为想留住青春和活力,对此应予理解。

否定——“叹老”“怕老”是“暮气”的体现,“心老”才是真正的老,有追求、爱生活的人,不必对“中年危机”过分担心。

一分为二地辨证分析: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应该否定之处。

l         什么是真正的“老”/怎样看待生命终将衰老这一事实。

扣住话题谈出自己的观点,中心明确,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理。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言之成理,亦可。)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要点

 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父亲和瘸腿的儿子去参观摄影作品展。站在埃及金字塔的巨幅展品前,儿子被深深地震撼。他问父亲这是什么地方,父亲淡淡地回答道:“别问了,我保证你永远也不可能来到这儿。”

20年后,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背景正是那座依然雄伟的金字塔。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神采飞扬。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⑤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清楚、规范,不要勾抹。

17.【写作指导】

  在这句简简单单的话中包含着一种令人感动的人生信念。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在直接和间接地安排着我们的人生。我们被告知可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不可能达到什么目标。于是,我们自觉地被那些所谓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从自己的人生中删除了。然而,当我们克服比别人更多艰难和挫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时候,我们将体会到比别人更大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立意:(1)梦想(信念)成就人生精彩  (2)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3)心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