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前不久刚刚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湖南省衡山县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当年以托福满分、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湖南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村官,并且一干就是6年。3月4日他和5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名校的小伙伴一起走进央视节目《朗读者》,并现场讲述了这一“非常选择”的心路历程,台下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董卿也激动地说:这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怀抱理想,回到广袤的田野……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四、写作(60分)

附一:

深圳市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分析

《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

【题目呈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

一、题干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包含的信息:

(1)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后完成写作任务。

(2)写作是有一定的要求限制的,这个要求就是材料后面的文字。

(3)写作的篇幅有字数的限定,不能少于800字,不足800字,按照评分细则,不足50个字就扣1分,而且,字数这个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的话,会整体影响文章的评分。

(4)文章的分值60分。

二、材料分析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材料属于观点讨论型的材料,材料的背景为考上大学一个学期后,两位高中时候要好的同学的感想交流。

材料主体

表现

矛盾冲突点

小王

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王后悔的原因,是看到了别人学习又好,又能全面发展,具有自己没有具备的素质。这隐含着这样的信息:(1)小王高中阶段主要注重学习,其他素质方面的发展忽略了。(2)有些同学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处理上,要比自己处理得要好,他们能够兼顾学习和自身素质。】

是否该后悔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选择?

小刘

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小刘的话,一方面是安慰小王的话,假如没有付出努力,高考考不上大学,自己连后悔的机会都不会有。另一方面,表现了小刘的观念,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过去,努力过了,就自然有其意义。】

三、立意分析

这则材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王和小刘对是否后悔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选择的感想。这句话就表明了这则材料的整体含意,这是我们写作的边界,也是我们整体把握题意的依据。我们的立意,可以从这一句话中提取重点,我们的立意,可以重点放在“是否要后悔”的问题上,可以放在“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     是否要后悔?

(1)       确实后悔,光是刷题的高中生活,太无趣,过来之后也觉得意义不大。

(2)       不应该后悔,这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3)       不应该后悔,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应该后悔。

(4)       辩证看“是否要后悔”的问题。

       ……

2.     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       学习为主,高考为目的。

(2)       学习为主,也可以兼顾全面发展

(3)       不要以考上大学为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1)学习不要忘了自己素质的发展。从小王的后悔得出的体会,有些人,学习成绩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以兼顾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够兼顾呢?

(2)我们其实也很无奈。“我们”其实也有这样学习成绩与素质全面发展兼顾起来的想法,可是现实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我们自己底气不够。

(3)后悔还有得救。大一寒假就意识到自己高中只顾学习,忽略了素质全面发展的问题,其实并不晚,完全可以在大学里面补回来。

(4)精彩在知己的努力。正如小刘说的,应该庆幸自己在高中的努力,考生了大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生活会有很多遗憾,但是,只要是自己努力过了,自己不应该感到后悔。

(5)人生没有后悔药。

……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对待目标与理想,我们是偏执于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先要达到目标呢?“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2)目标跟理想是可以兼顾的。

(3)只要努力了,就不要轻易后悔

……

四、立意的层级

(1)本材料范畴的层面:高中阶段是陷于题海还是要全面发展?

(2)社会层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哲学层面: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五、立意忌讳

撇开材料谈“后悔”;

撇开材料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附二:人文关怀彰显立德树人  精心命制引导作文备考

——2017年高考深圳二模作文题简评

成都  翟晓周

第一部分    呈现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第二部分    试题评析

高考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考试。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题更能体现这一要求。2017高考深圳二模作文题完全契合高考的这一要求。这一作文题是情景型社会热点问题类材料(关于高中时代该不该在题海中度过的问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1)切中时代热点

材料直击高中教育甚至整个中学教育,长久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桌面上的口号,应试教育成为学校乃难治地方办学的本真。不少学生高分低能,但残酷的升学现实又让家长、学校和学生别无选择。

(2)体现人文情怀

对于分数与能力的讨论,实际上是对青年学子成长的关怀,体现着命题者对之的人文关怀。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201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发生巨大变化,由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2016年高考命题在2015年的基础上有了适当变化,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朝着更宽广和纵深发展。材料有文字也有漫画,有具体的事件材料,也有热点问题材料,任务指令有明确的也有较为隐含的。

鉴此,2017年高考全国卷,依然会坚持这样的命题原则,继续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道路。

深圳二模作文题,完全契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以下几个特点:

1、材料是来自社会、生活的叙述类或者热点问题类,并且设置了真实的情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考。名校读大一的小王,寒假与同学小刘交流大学生活,这样情景真实,也是高三学子即将遇到的情景,他们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2、材料提供的内容往往有争议,命题者不持立场,需要写作者对材料中的对象或者某一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做评价判断,在评价中要阐明评价的理由。是典型的评议文。本题中,小王的后悔,小刘的劝慰,意见相反,命题者本身没有表达谁对谁错。对材料涉及的问题,需要考生自己深入思考来回答。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话可说,说真话,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防止套作和宿构。这道作文题,材料内容本身就源自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合度很高,考生完全有话说,能够深入思考。

第三部分     试题解析

一、题型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具体讲来就是:情景型+社会热点现象讨论+隐性任务驱动。

当然,如果广东在高考阅卷上,许可新材料作文,看作新材料作文也未尝不可,只是即便是当做新材料作文,也应该适当改变,比如多一点分析和逻辑,少一些证明,在对材料中具体的人和事或者这一具体的现象可以少一点评析,重点和重心都放在材料所映射的现实生活中的一类现象的思考。

(一)情景

名校大一学生小王寒假与同学聚会,同同学小刘谈起大学生活。

小王发现,大学里身边有不少人才学兼优,而自己的高考高分变得苍白无力。

小王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劝慰小王,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

(二)社会热点现象

高中的学习的题海战与需要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主要对象

高分进入名校的大学生小王、同学小刘。

(四)任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作文,是隐性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任务,如“你认为小王还是小刘的看法正确”等,但实际上具体任务已隐含在题目上明确的要求中,你可以结合对小王的困惑与后悔你有什么看法去思考,然后由此挖掘拓展。

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这“综合”二字即要求作文必须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判断甚至看法、建议等”。

对于这类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构建具体的写作任务:

1.“是否”“正误”正反对立选择性提问。如:

对于小刘的劝慰你同意吗?为什么?

2.“启发”式提问。如:

对小王的经历和想法,你有什么看法?给你怎样的思考或者启发?

二、审题立意简析

(一)解读材料,信息切分,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

1.小王以高考高分数被著名大学录取,高考高分让小王引以为傲。

2.小王进入大学,发现身边很多人才学兼优,生活丰富,而自己却很苍白。

3.小王与同学小刘倾诉,后悔高中的“题海”生活。

4.小刘劝慰小王,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正因为“题海”中的付出,才能进入著名高校。

综观材料,材料涉及“高中生活”“题海”“大学生活”“才学兼优”等。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高分进入好大学的小王因没有身边人的才学兼优而后悔高中的题海战生活。

(二)、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

主要途径有二:第一是对切分出的信息点做本质探究,从而把握材料的深刻含意。第二是分析信息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

1.各信息点含义:

(1)小王以高考高分数被著名大学录取,高考高分让小王引以为傲。

——小王靠勤奋获得高考的成功,自我满足。

(2)小王进入大学,发现身边很多人才学兼优,生活丰富,而自己却很苍白。

——大学里的小王需要生活丰富、才学兼优。

(3)小王与同学小刘倾诉,后悔高中的“题海”生活。

——小王对现在自己的“苍白”的不满,对过去“唯分数”做法的否定。

(4)小刘劝慰小王,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正因为“题海”中的付出,才能进入著名高校。

——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高中的“唯分数”与上名校的关系。

2.信息点之间关系和整体理解

(1)小王高中单调枯燥的题海生活,给了他著名大学的通知书,让其圆梦,也带给他大学生活的焦虑与不适。

——追根溯源,就是绝大部分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为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力以赴搞应试教育。

——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

(2)小王在大学与身边人的对比,说明有人高中时才学兼优、生活丰富多彩,有人高中时身陷题海,生活单调乏味。

——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不均衡。

——高中教育如何取舍素质与应试。

(3)小刘的劝慰,不要轻易否定过去。

——高中的题海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一定程度的被逼无奈,因为大学录取就是唯分数。

——对小王而言,重要的不是后悔,而是向前看,在大学可以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三)、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构建的任务确立文章的主题。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或者思考的重要话题,这些观点或者思考在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更要指向对现实中一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在教学上主张教学生立意追求最佳,在阅卷场主张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

1.最佳层次

(1)小王在大学与身边人的对比的角度。

①教育不均衡是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呼唤教育均衡。

②高中教育应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③大学招生应变“唯分数”为分数与素质相结合。

(2)高分进大学名校的小王进入大学感到不适与后悔的角度。

④应试教育可休矣,中学呼唤真正的素质教育。

⑤中学生在搞好学习提升分数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

(3)小刘劝慰小王不要否定自己的角度。

⑥与其后悔过去,不如抓住现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4)综合角度

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和选拔“考试机器”。

2.基本层次

①题海、唯分数是目前众多学生和学校无可奈何的选择。

②高中学习不应该搞题海战,要注重科学方法。

③大学新生要学会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

3.跑偏层次

①取舍,有舍才有得(有对兴趣爱好的舍弃,才有著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得到)

②勤奋乃成功之母。(小王靠勤奋刻苦最终考上著名大学)

③牺牲兴趣爱好,换来高考高分和著名大学录取通知书,值得。

④兴趣爱好第一,高考分数第二。

⑤自信与自卑。

⑥人不能陶醉于昔日辉煌

……

第四部分、评分标准与细则

一、评分标准

(一)总体标准

1.基准分44分。(基于二模的时间点,举例高考仅有50天不到,在分数上适当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和鼓励)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其他参考《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附: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40—31)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30—21)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20—0)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 

二、发展等级10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三、扣分

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四、切入分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42(本次调整为44分)。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根据多年评阅经验大致作文等级及赋分如下: 一类:48-60 二类:43-47 三类:36-42 四类:25-35 五类:25分以下 

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二)分文体评分标准

1.议论类

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

一是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

二是在上述四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

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

议论类,如果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来写,必须遵循“引——议——联——结”的基本结构,按照由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逐层深入进行分析评议。就事论事必须紧扣材料,就事论理必须紧贴材料,抓住材料内涵,在结尾需回扣材料。

如果按照新材料作文来写的,也需要注意紧扣材料所映射的社会类现象类问题来剖析、评议,注重逻辑推理,尽量避免验证式的证明文。

2.记叙性文体 

第一、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直白表达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

第二、要求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

第三、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2.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5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具体细则为:400字以下20分以下。200字以下10分以下;4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只写标题1分。

4.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5.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6.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分数下浮。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

7.其他注意事项

(1)驱动作文一要有明确的驱动任务,二要具体就事论事,三要有相关联现实的内涵延伸拓展。

(2)建立驱动任务不能脱离材料的关键词相关联的关键冲突话题,主要事实不能避而不谈。不结合具体材料分析的均属于跑偏题。得分上限为36分;根本不提原材料的在32分以下;只结合具体材料就事论事而没有做现实拓展内涵延伸的属于偏题,得分上限41分。

附.情景型社会热点现象类任务驱动审题要点

1.要对材料中的人、事与现象有总体把握解读。

2.热点现象的关键点指向问题的核心,在行文绝不能绕过关键点。本材料中不能绕过的关键点是:素质教育(兴趣爱好、才华)、应试教育(题海、唯分数)、教育、人才培养。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打开各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会发现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17岁的少年求爱不成,把汽油泼向16岁的少女,并在她身上点燃了地狱之火;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新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因心脏骤停离世;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

面对这些负面新闻:有人说,负面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负面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负面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某学校高中一年级有15个班,学校拟开展对照实验,对13个班按常规管理,对2个班进行精简考试的实验。这2个班在学校自主权限内,高中1-2年级阶段都只组织期末考试,高三阶段全程只参与总共3次诊断和模拟性质的考试。

该校高一多数学生在是否报名参加精简考试实验班问题上很犹豫。

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意见建议,以供该校在此问题上犹豫的同学参考。请自拟标题。

22 评分标准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下面是“2016年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设计活动”的获奖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70字。(6分)

21【答案:由竹筐、木棍、手机、WIFI信号等构成;(2分)寓意:陌生的无线信号不要蹭,(2分)小心掉入网络陷阱,对自己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2分)(有些无线信号不怀好意,(2分)如果不加防范而上当,就会对自身信息安全产生危害。(2分))意思对即可。】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一位17岁女孩买彩票获得了100万英镑大奖。她领取奖金后购置了两套物业,吃喝不愁。周围的人都羡慕她,但百万富豪的身份让她内心焦虑,压力很大,生活并不如意。四年后,她起诉彩票公司,称彩票毁了自己的生活,希望回到获奖前的生活。彩票公司最后聘请财务顾问为她提供理财服务。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60分)

22.【写作】60分

[d9e9b1402e1bd16d.gif]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2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革难辨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60分)

中肯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的游戏化象征、无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

严厉批判之: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嘲讽、出勤率岂能靠红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花式渠道贿 赂学生实在悲哀、要励志不要励欲、莫让教育用上利益的“偏方”、“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红包”给教育抹黑、拒绝“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温和批评之:“受益终生”的教育才是“治本”的改革、红包奖励引发教育功利化属杞人忧天、“红包妙招”不具推广价值、长远来看“红包课堂”隐忧不少、偶尔用用尚可,反客为主危险、以“钱”促学未若以“奖”促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