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略可结合传统美德,国家、社会、个人等角度,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表达流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6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标准
六、作文题(共60分)
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本次作文,要求:中心明确,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在800字左右。
1. 最近,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倡廉的主题再次被社会大众所热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__人能否不改初衷,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这些发人深省。
2. 名垂青史的北宋大丞相包拯曾说“秀才终成栋,精钢不作构”,他最终也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葆包青天的本色。
3.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三国志》
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
六、作文题(60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立意:
①共享单车是对社会公德的一种考验,倡导文明,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
②提倡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和实践相结合);
④为温暖行为点赞;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六、作文【立意指导】
“我只是一颗尘埃”,说明自己的渺小,要求自己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说明自己的自信与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综合两方面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敬畏,一个能从容地谦卑与敬畏的人,常常更拥有自信。写作时,文章必须体现进步的价值取向,阐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生命历程的故事,揭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此材料立意角度有:①自信与谦卑;②渺小和伟大;③认识自己;④心态和人生。
【参考范文】
谦卑与自信
很喜欢犹太人的一句话:“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尘埃虽然渺小,但它却从不轻看自己,因为它有一颗如圣人般谦卑的心,足以为它赢得每一个人的尊敬;世界很大,但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由尘埃构成的,尘埃虽然渺小,但它拥有一颗足以让它征服一切和创造世界的自信心。所以,尘埃的世界不渺小。面对生活,人亦是如此,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时时学习;怀着一自信的心,勇闯天涯。
谦卑使人得以进步,自信让你走向成功。杨澜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她也是一位十分成功的女性。最初,大家通过央视一档叫作《正大综艺》的节目认识了杨澜。从应征的1 000多位女孩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节目的女主持人绝非偶然,她的成功源于自信。无所畏惧的眼神,坚定的话语,浑身散发出的那种自信打动了导演,从而为她赢得了央视主持这份工作。但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毅然选择去美国留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四年的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让她明确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她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她远赴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她在异国他乡抱着一颗谦卑的心,怀揣梦想努力学习,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知识,这为她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杨澜来说,她的成功除了刻苦努力之外,还与她拥有的两颗心有关:一颗是让她得以进步的谦卑之心,一颗是让她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的自信之心。
谦卑不是懦弱无能,自信不是骄傲自大。楚汉争霸,胜负已分,回首历史,再看看那“力拔山兮”的盖世英雄项羽和那最终成就霸业的刘邦。乱世出英雄,出身名门的项羽和无名小卒刘邦奋起__秦朝暴政,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夺得秦朝疆域的大部。但素有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与皇帝宝座失之交臂,而刘邦却最终一统天下。傲人的身世和江东父老的支持本应是项羽成为帝王的有利条件,他逐鹿中原,屡战屡胜,这位西楚霸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阿谀奉承蒙蔽了双眼,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当他四面楚歌时已是悔之晚矣,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他最终在乌江自刎,一世英雄就这样陨落!而刘邦却与之相反,他军纪严明,任用能人贤士,十分谦卑地向他人讨教治世之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不是懦弱无能,只能依靠别人来巩固自己的霸业,而是他拥有一个王者该有的谦卑,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
谦卑总是让你不落伍,自信从来不会让你惧怕困难。作为一位伟人,毛__的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谦卑与自信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__的一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热爱学习,追求新知识,就算在延安物资极度匮乏时期他都想尽办法从外边买来报刊杂志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好让自己不落伍于时代的前沿。而且他总是不耻下问,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很谦卑地向他人请教,从来没有作为一位领导者的高姿态,这是他对知识的谦卑。作为一位领袖,一名革命家,面临着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他毅然挑起革命的大梁,除了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自信。面对革命路上的巨大困难,__从来不曾畏惧,因为自信是他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谦卑与自信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品质就是谦卑与自信。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不会让你低人一等,它反而会使你更加高贵,赢得更多人的尊敬。拥有一颗自信的心,它会让你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登上成功的顶峰!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朋友一起聊天。A.说:手机真是个好东西——朋友离得很远的时候,低头按几下,他就近了。B.说:那不见得,即便朋友就在身边,如果只低头按手机,他也就远了。C.说:我本不擅交往,自从有了手机,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了不少新朋友。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 试题解读
整体上看,材料文字简明,没有阅读障碍。三个人对手机的认识和态度,两褒一贬,形成争议。学生可以见仁见智,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机的利弊,针对不同的情况会各不相同。这里主要谈手机对朋友“远近”和“多少”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能抽象地去谈手机的利弊,而要谈“手机与朋友”、“手机与友情”之类的关联性话题。手机可以拉近朋友,也可能疏远朋友;可以减少朋友,也可以增添朋友。其决定权在于人,而不要因为手机有危害就断然否定新事物,反对科技进步,恰如孟子所说,君子“善假于物”。
立意角度
一是赞同AC,谈用手机的好处;二是赞同B,批判重物轻人,玩物丧友;三是全面地看待手机,一分为二地谈其利弊。这三个角度,学生都容易想到。
比较新颖的角度,是否定AC,指出手机能与远方的朋友沟通,但不能亲近其人,了解其心;更不能舍近求远,忽视与眼前、身边的朋友的真诚交往。这也是B所否定的“只低头玩手机”而疏远身边朋友的错误做法。此外,可以从“真情不分远近,朋友不分新老,手机不是问题”来正面立意。
写作提示
要避免抛开“人际关系”去抽象地谈手机的利弊,或谈手机对于其它方面的利弊,不要忽视人这一主体去谈手机的利弊,更不要过于拔高去谈科技发展、物质进步的利弊。命题人给定的话题,可以适当延伸,但不能架空。
四、写作(60分)
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2、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赋分。
六、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中国学生合唱团赴英国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是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的演出没有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写作(60分)
22.略
六、作文(7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 ﹣﹣沈从文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能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伊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可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审题立意. 异:第一则材料是说慢不可怕,只要驰而不息,就可以达到目标.第二三两则材料是从“为什么”要慢的角度说的,人生是一本书,内容多,份量重,值得慢慢看,也必须慢慢来看.第三则材料是说慢才能持久,欲速则不达,到达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其实是快,因为慢才能不断前行. 同:都探讨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慢”.同时也暗含了一个疑问,“慢”难道就不好吗?因此本题的核心问题是在引导考生如何看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呼唤社会在适当的时候“等一等”, 三句话合在一起看:达成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不放弃、弛而不息、风雨兼程就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参考立意:
1.即使慢也不放弃、不抛弃.
2.驰而不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目标.
3.直面挫折,不怕失败,落后不失去信心.
4.因为人生太丰富,所以要慢慢品味才能获得真谛.
5.人生中美好的东西很多,翻到最后一页才无悔
6.太急功近利往往走不远,从容积累才能不断前行.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学生军军和亮亮看到同学明明上厕所,就从隔壁的隔间拿起垃圾筐扔了过去,正好扣在明明的头上,以至垃圾筐里的污秽物弄脏了明明的额头。事后,明明出现了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面对这种情况,明明的家长认为孩子受到了同学的欺负,此事属于校园欺凌行为。亮亮和军军两位同学的家长认为这属于孩子之间的打闹、玩笑,不属于校园欺凌行为。学校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暴力。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指导:从材料上看,“你怎么看?”这一作文题目要求,可以从上述三方观点中任选一方赞同。
赞同亮亮和军军的家长观点提出立意:
①“校园欺凌”与“玩笑”的边界在哪里;
②同学间开玩笑、打闹属于正常,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赞同学校观点提出立意:
①为了保护这三个孩子,不希望家长矛盾升级,希望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②孩子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偶发、突发非正常事件;
③学校往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息事宁人。
赞同明明家长观点提出立意:
①让学生和家长、学校都意识到社会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零容忍”;
②对校园欺凌进行判定时,不能仅从表面、形式上判断,应依靠“被欺凌者”的感受,即当被欺凌者感到痛苦时,该学生就是受到了欺凌;
③校园欺凌事件还存在认知不足、教惩不够的问题;
④未成年人的身心是脆弱的,有些玩笑、打闹、恶作剧,对一些人可能无所谓,对有些人就可能带来心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