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的学生比例”中国只有16.8%,不及成员国24.5%的均值,更不及发达国家的38%。

记者随机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1个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忧心忡忡:“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到内心的召唤、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写作提示】略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上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往往说不清,似乎因为说不清,才往往说不完。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作文(60分)

23.《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评卷时参考)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其他评卷说明:

(1)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42分为评卷切入分。一等54-60分,二等48-53分,三等42-47分,四等 36-41分,五等35分以下。

(2)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宣扬暴力、辱骂老师等内容一律判为零分。

(3)抄袭内容超过一半,得分不得超过20分。

(4)字数不够每缺少50字扣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3分。

附:淄博市教研室陈鲁峰下水文

说不清与说不完
淄博市教研室陈鲁峰

世上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往往说不清,似乎因为说不清,才往往说不完。这说明说不清有说不清的魅力,这魅力就是说不完,值得进一步深究与探索。不是吗?

   世界就是这么怪,有些事、有些人一旦说清了,反而掉价;说不清了,反而生出一些价值来,让人们穷追不舍。
   “一首锦瑟解人难”,李商隐的名诗《锦瑟》让人说不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哀叹自己的身世坎坷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感叹人生的迷茫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抒发自己孤寂和怀才不遇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于是有人提出了“身世说”,有人提出了“悼亡说”,还有人提出了“爱情说”,也有人提出了“讽喻说”……是啊,也许《锦瑟》让人说不清,正好显现出该诗的不同凡响,于是也就具有了说不完的魅力了。      说不清,因而具有说不完的魅力。一首诗是这样,一部古典小说更是这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部让人说不完的伟大作品,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海棠无香,鲥鱼有刺,红楼未完”,说的是红楼离奇的著述过程;俗语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说的是红楼与众不同的内涵;还有在胡适的考证派攻击下,蔡元培先生的索隐派曾一度“闻风臭三百里”,可现如今索隐派又一度兴起,[853e1828dacae116.gif]说的是红楼研究的“贵在多歧”[5824496e8f2e9fc6.gif]至今“红学”研究方兴未艾!这就是红楼说不完的魅力!
     说不完的魅力源于说不清。文学作品是这样,其实,哲学作品亦如此。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也因说不清,从而具有更神奇的说不完的魔力。想当年,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守关的尹喜非要老子口述留下《道德经》一文,才放他离开。这个传说给《道德经》罩上一层神奇色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开篇就不同凡响,“道”是说不清的,又是真实可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本源,可这万物本源又是什么呢?说不清啊!……因而《道德经》具有了经典的哲学源头的意义与价值!
     这样看来,有些事物、有些人,正是因为看不清、道不明,才具有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价值与意义!也许这就是说不清的价值,也许这就是说不完的意义吧!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情景一 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反而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捧回桔子的举动质疑:“这是否属于违反交通规则?”

情景二 教师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发现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教师很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场面一下活跃起来,大部分同学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有学生说:“这有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a14b6ade5add788d.jpg][ce080d975d676bdc.jpg]魏国公叔痤生病。惠王去看望他,说:“公叔的病,唉!病很重啊!将对国家怎么办呢?”公叔回答说:“臣的御庶子鞅,希望国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不能用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惠王不回答,出来后对左右说:“难道不悲哀吗?凭公叔痤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把国事交托给卫鞅,荒谬啊!”公叔痤死,公孙鞅向西进入秦国,秦孝公听他的,秦国果然就因此强大,魏国果然就因此而削弱,不是公叔痤荒谬,魏王才荒谬。荒谬者的祸患,本来就是把不荒谬当成荒谬。                             [58351791a1d91e17.jpg]

[69013b29f2c2d5f2.jpg]                                                                                                                              

[d5e99b3aec7b3394.jpg][b60fff817a21a174.jpg] 

[121637715c38a39f.jpg]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访谈现场,记者问两位成功人士:“二位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位回答说:“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另一位回答说:“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旅居南京的汪先生去安徽六尺巷游玩,将车停在禁停路段,被巡逻的交警发现,交警没有对其罚款,而是手写的温馨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这张特别的“空白罚单”在网上晒出后,引发网友转发和热议,被不少人誉为“最美罚单”。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60分)

23.【分析】

材料为汪先生违规停车,理应受罚,但交警温情执法,没有对其罚款,得到网友好评;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最佳立意:赞同其中一个方面(或赞同温情执法,或主张严格执法),但需要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

◎即在主张温情执法的观点下,指出不可滥用温情执法――滥用会带来执法不严,或失去法规的尊严,或让人钻空子,让人无法可依。

◎即在主张严格执法的观点下,指出对那些不是主观违规,客观条件较充足且没有造成危害的违规者,施以温情执法--即不采取处罚,这样既能产生好的效果,让人更好地遵法守规,呈现出执法的温情,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阐述一个方面,而不涉及另一个方面,只能属于二类卷,在48分以下评分。

【说明】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来自材料,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细则】

(1)正常作文

44分为切入分,36分为及格分,平均分44。

一类卷,60~53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能阐明二者的关系,说理充分,结构严谨,材料充实,语言流畅;

二类卷,52~44分,符合题意(或部分偏离题意),部分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能否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是决定在48分上下评分的关键;

三类卷,43~31分,题意明显偏差,中心松散,内容空洞,较多材料与观点不一致;

四类卷,30~0分,完全偏离题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难辨。

扣分: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扣完3分为止。

(2)抄袭文章。抄袭的文字400字左右的,0~10分。

(3)不足字数。不足800字,少50字扣2分,少100字扣5分;字数为600~400字间的,在25分左右评分,100字以下的,在0~10分间评分。

【补充意见】

(1)立意(观点)深刻类(即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能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结构严,语言流畅,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规范,在58分以上评分。

(2)立意(观点)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字迹工整规范,在50分以上评分。50分以上作文不得低于12%。

(3)具有下面一项,可在原得分基础上提升4~5分。

①材料新颖(熟人生事、生人事例);②事例叙述得当且分析说理深刻;③能够辩证分析说理,表达有分寸;④语言表达有特色,“闪光”“靓丽”(让人一振);⑤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规范。

【原创】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道“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22.写作。

     正向立意

1、《朗读者》借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去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将社会风气扭转作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时,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阅读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佳作选登

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

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

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取钱》大受好评。它讲述的是一个热心人出门,遇到一位接到骗子电话的大妈,便百般劝阻其给骗子转账,反而被大妈当作坏人,历经波折误会最终得以澄清的故事。因小品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某省方言,一律师以“地域歧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电视台和该小品剧组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赔偿。律师此举引起网友热议。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2. 参考立意:

   否定律师做法:这是小题大做,过度敏感,放着大好的内容不去关注,反而抓着细枝末节的形式不放,本末倒置;不能把艺术和现实混淆,如果演讽刺小品都要被起诉,谁还敢演反面人物呢?说某地方言是地域歧视,说普通话就不是吗?只能不说话了。

    肯定律师做法:就是要坚决向“地域歧视”行为说“不”。不但如此,还要向一切歧视行为说“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略可结合传统美德,国家、社会、个人等角度,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表达流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6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标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