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道,焦虑的中国父母试图确定子女的天赋,这引发了基因检测热潮。一位家长说,经过基因检测,她的大儿子更擅长运动,于是决定放弃国际象棋,重点学习击剑;她的小儿子更擅长绘画,于是决定重点学习美术。

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 参考立意:莫让“基因”定义人生;

                  别让“天赋”决定前程;

                  基因检测不是通向成功的便道;

                  基因检测反映了当今社会家长主观意愿与孩子渴望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南京市鼓楼区盐仓桥马路旁的两个停车位上,各摆了一张小板凳,坐着两位老人家,有人要来停车,他们就挥挥手,示意另外找。原来,他们是在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占停车位。这件事情被发到网络后,一些网友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位老人一把年纪了还为儿女操心。也有网友说,老人的确不容易,但这对其他车主不公平,毕竟大家都是交了包月的停车费,应该先到先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必须在材料所包含的范围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参照2016 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某小学副班长小赐利用检查作业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某初中学生兰兰不注重个人卫生,被同寝5名女生一起打耳光;某高中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拍裸照。小到挖苦嘲讽、歧视孤立、网络攻击,大到殴打羞辱、威逼勒索、斗狠约架,校园欺凌给无数孩子的身心带来了伤害。同学之间本当恭而有礼,却为何如此伤害?校园欺凌又当如何杜绝?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生活,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六、写作(60分)

22.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获冠军。为学习和弘扬中国女排精神,湖南岳阳市天岳幕阜山决定将景区标志景观“顶天立地”更名为“铁榔头”。景观“顶天立地”这一名称源于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庭垫脚石,原名约定俗成流传而得,历来颇受游客青睐。

景区此举引发社会广泛议论和质疑:有人认为这是“蹭热点,低俗炒作”,有人认为女排精神可敬可赞,更名也是很好的宣传和推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立意参考①尊重文化传承;②跟风炒作要不得;③宣传推广应该与时俱进。④热点与卖点⑤改名字的文化底蕴。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大作文-题目2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命题特点:写作体裁明确,贴近社会生活,任务要求清晰,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结合“中国梦”,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热点话题,要求学生描绘宏大画面或微小场景,思路清晰,采用记叙文,可写度较高。

写作思路提建议:明晰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文体特征需要明确。关注题干要求,合理想象,注重描写的场面,叙述技巧。中心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就要求考生由现实生活入手,针对一带一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中国制造、环境保护、雄安新区、双创等中国热词出发,展开想象,细致描绘,抓住细节,生动展现。

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练习作用的人或事物。任性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论文。

大作文-题目1:

《说纽带》

命题特点:

这道作文题比较平实,接地气,有利于引发考生从家庭、社会到民族、国家展开联想和思考,有话可写,有理可议。

写作思路建议:

写作时可以对“纽带”这一概念加以阐释,就纽带是什么、纽带的作用、纽带缺失的危害、怎样维系纽带等问题展开议论。写作时要注意联系现实,体现议论文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__)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亲切真实,有感可发,有话可说

解题建议:

(1)整体把握:材料回顾高考恢复40年,谈及高考为国选才的卓越成就,激扬梦想的个人成长,学生可畅谈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和自己参加高考的感受。

(2)审题要求:审题要求中没有提及“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可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选择的空间更大。

(3)命题要求:务必注意到,副标题已确定,主标题自拟。

(4)文体要求:虽然文体不限,“我看高考”重在“看”,故议论的特点更为突出;“我的高考”重在个人经历体验,写记叙文更容易操作;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散文、诗歌、剧本等,但在灵活写作的前提下,要注重主题的表达与文体特征的契合。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 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修心,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

(1)“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从来不驱赶任何人”:知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2)“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阅读的意义,阅读即是进步。

(3)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认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